李唐王朝自称是老子后代,奉行佛教,为何唐朝还会大力发展佛教?

如题所述

解密唐朝文化繁荣基因,我们不难发现,其间政府的引导功不可没。在统一、开放的背景下,统治者不断调整政策对宗教加以扶植佛教、道教与儒学,并称“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南北朝时期,释、道、儒三教为了维护各自的地位,既相互争斗,又相互渗透。到了唐朝,在统一、开放的背景下,统治者不断调整政策对宗教加以扶植,使这种局面得到较大改观。 唐朝开国之初,李渊为了抬高门第,神化统治,认李耳为先祖,将道教地位排在佛教之前,令王公以下皆习《老子》,使道教得以大力发展。武则天想当女皇,实行武周革命,僧人怀义、法明则造《大云经》宣传武则天是弥勒佛下凡,为其大造舆论。武则天上台后大肆佞佛,广建寺院,普度僧尼,下令天下寺院收藏《大云经》,将佛教地位抬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唐玄宗在位,欲振兴李唐王朝,革除武周后期的不良影响,复将道教放到佛教之前。尽管前后的统治者出于各自的政治需要,使得佛、道的地位有所变化,但从总体上看,三者在唐朝前期都受到积极的扶植,获得了充分发展。 唐王朝对释、道、儒三教并尊的做法不仅形成了以儒家政治伦理观为基准、佛道学说兼收并蓄的盛唐独具的统治思想体系,大大巩固了帝国基业,而且也促进了三者间的相互吸收,不断完善。佛教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走向成熟,进而成为中国式宗教的。 解释2: 唐朝除了武氏当政时期,皇帝都是崇信道教为主的,大唐所朔愿之祖即为先秦老子李耳,为道教太上老君的化身之一,依道教说法,说老子是老君与老君即是老子是不准确的,此不赘述。唐皇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此是其一。太宗皇帝有《令道士在僧前诏》,以此确定道教的政治地位。李氏复权后玄宗皇帝对道教的崇信更胜前朝,钦作道乐,为后世传颂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见哪得几回闻”《霓裳羽衣曲》即是玄宗为道教斋醮道场所作的科仪音乐之一。诚然,唐朝是个佛教泛滥的时代,所以后来唐武宗在会昌年间下令毁佛。唐武宗灭佛是佛教与封建国家发生经济上的矛盾冲突、佛教与道教争夺宗教上的地位的斗争的结果。为了平衡政局与正统。他在废佛敕书中写道:“洎于九州山原,两京城阙,僧徒日广,佛寺日崇。劳人力于土木之功,夺人利于金宝之饰;遗君亲于师资之际,违配偶于戒律之间。坏法害人,无逾此道。且一夫不田,有受其饥者;一妇不蚕,有受其寒者。今天下僧尼不可胜数,皆待农而食,待蚕而衣。寺宇招提,莫知纪极,皆云构藻饰,僭拟宫居。晋、宋、梁、齐,物力凋瘵,风俗浇诈,莫不由是而致也。”他认为,废佛是“惩千古之蠹源,成百王之典法,济人利众”(《武宗本纪》)有一句俗话“佛度愚,道度贤”,且不论此话的正确与否,但看起来却是有几分道理,佛教是以向下发展为主的,道教学说则是以向上发展为主的,换句话说,就是能够了解道教教义的主要是上层人士。而佛教教义则深入民间。这就大大地提升了佛教的基础人气,加上上层士大夫阶级也对佛教青睐有加,所以佛教的信仰就显得泛滥不堪。而道教虽然在上层社会扮演的是修身养性,祈福迎祥,多修斋设醮,形象还是比较清雅的。但在民间的形象就大相径庭,因为民间的巫性还没有完全脱离道教,即使现在也没有,所以民间对于道教没有正确且明确的理解,只与一般巫医神汉相提而已。“知佛不知道”的现在也是大有人在。每每把道教的神当成佛菩萨来拜。所以关于道教与佛教的抗衡与疑问现象也就不言而喻了。所有的问题都应该以最低最基本的方面来做分析的突破口,而不是说佛法无边,唯道独尊之类的空话,应为作为宗教,人一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原则与宇宙观价值观人生观本来是与宗教没有关系的,只是自己在宗教的某个角落找到了共通之处,因此观点就随着宗教走了。 资料来源于google和百度 看来群众基础是很重要的。有了人数,什么都有可能有。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李唐王朝自称是老子后代,奉行佛教,为何唐朝还会大力发展佛教?
唐朝开国之初,李渊为了抬高门第,神化统治,认李耳为先祖,将道教地位排在佛教之前,令王公以下皆习《老子》,使道教得以大力发展。武则天想当女皇,实行武周革命,僧人怀义、法明则造《大云经》宣传武则天是弥勒佛下凡,为其大造舆论。武则天上台后大肆佞佛,广建寺院,普度僧尼,下令天下寺院收藏《大云...

唐朝为什么既推崇佛教又盛行道教
感觉你说错了,应该是推崇道教,盛行佛教。推崇道教,主要是唐朝的皇帝姓李,为了提高自己的门户,所以自认为老子(李耳)的后代。好像是在唐高祖是就把道教地位抬的很高。并且在唐太宗时期,更是提出道教放在佛教之前。例如如果一个和尚和一个道士一起出行,和尚要让道士先行。到了唐高宗时期,更是追封老...

为什么唐朝奉道教为国教,为什么李世民还要派遣唐僧去西天取经?
首先一个不容置疑的原因就是利于治国,唐僧在唐朝的人物原型叫玄奘,一路沿着西域直到如今的印度,当时的李世民刚刚继位,野心忡忡,立志要征服西域,让西域诸国臣服大唐,但是语言不通,地理不通,人文不通,经营西域困难重重,而玄奘是一个契机,借取经的名义深入了解西域各国国情,均被记录在《大唐西域记...

唐代是尚道还是尚佛啊?原因说明
唐朝主体是尚道的,李氏家族在建国之初就宣称他们和老聃有亲缘关系。中间武则天掌权时为压制李家势力,开始抬高佛教地位。之后两种宗教随着唐朝后期的政权波动而沉浮,甚至一直持续到五代十国结束。不过唐还是中国历史上拥有大胸襟的王朝,对于宗教分歧,他们更多的是抬高自己支持的宗教,而不是去压制其他宗教。

唐朝佛教盛行的原因
唐朝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朝代,在宗教政策上也不例外,建国皇帝李渊以及他的继任者都对弘扬佛教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维护统治,提高自己的出身低微,李渊便自称是老子李耳的后人,故唐朝虽奉行儒释道三教并尊的政策,但是事实上以道教为尊。 但是李渊和李世民也看到了佛教所提出的“因果轮回”、“善恶有报”等教理经义,...

同为出家人,为何道士大多很“苗条”,而和尚却更为“圆润”呢?
在唐朝时期,道家得到了鼎盛的发展,李唐皇室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便号称是道教创始人老子的后人,大力发展道教,甚至将道教分为国教。而到了武则天掌权时期,武皇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不断打压李唐皇室的影响力,武皇选择发展佛教,打压李氏尊崇的道教,由此可以想象出当时的道士的生存环境是很恶劣的,这种生存...

武则天为什么对佛教如此推崇 跟其原因还是因为统治
第四、武则天大力宣传佛教也是为了与李唐宗室对抗的需要。众所周知,李唐当时取得天下之时,自称是老子李耳的后代,尊道教为国教,这个时候道教迅速兴起。而武则天如果想取代李唐的天下,那她就不可能再尊道教做为国教了。因为道教的创始人老子李耳就是人家李唐宗室的祖先。当时能与道教想抗衡的也就只有佛教...

唐代佛教的发展与禁佛毁寺是怎样的?
隋唐时期,佛教有了更大发展,进入鼎盛时期。由于统治阶级的大力扶植,佛教影响扩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维护封建制度、麻痹人民反抗意志的得力工具。玄奘说:“正法隆替,随君上所抑扬。”说明佛教的兴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封建王朝的政治支持和财政援助。佛教宣扬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布施得福等说教,引导人们...

佛教和道教为什么能在古中国传播和发展
到唐朝后期,它几乎取代了佛教所有宗派,垄断了佛坛。唐朝皇帝姓李,自吹是老子李耳先生的后裔,所以道教地位祟高。武则天女士为了反李唐皇室,把道教贬在佛教之下,对佛教大肆推祟。据史载,则天女士诸位最可心的情人中,有一个就是花和尚。由于佛教教义比道教更吸引人,李姓皇帝中多有背宗忘祖者,撇开...

唐朝,李唐皇族为啥难以适应儒家那一套伦理规范,但他们也崇尚儒学...
唐朝的大多数制度设计都围绕一个目的:削弱氏族势力(这些氏族均是儒家教徒,有的甚至是祖传的儒学家学),巩固统治。并非不适应儒家,只是以老子后裔自居,推崇道家而已。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