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教育心理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3-31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研究内容是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揭示在教育、教学影响下,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研究形成道德品质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等。
教育心理学在十九世纪末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历史上的许多教育家已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根据人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一、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思想在我国起源很早,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著名教育家的著作中就有不少教育心理学观点,但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而加以专门研究,却是20世纪初的事。
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也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指自20世纪初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这一时期主要是译介国外的教育心理学。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泽,日本小原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此后,潘菽(1935年)、陈选善(1938年)、肖孝嵘(1940年)等编著了教育心理学的教科书。并结合我国的实际对学科心理,教育与心理测量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为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创立和发展做了不少工作。但当时研究问题的方法与观点,大都模仿西方,很少创见,没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因此,建国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
第二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开始。建国初期,主要是学习和介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并试图以马列主义的原理和方法对以前的教育心理学加以改造,以确立我国的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同时也结合当时的教育改革,对儿童入学年龄问题、学科教学改革问题、品德和劳动教育中的心理学问题做了一些实验研究。1958年一度兴起的“批判心理学资产阶级方向”的运动,几乎使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濒临夭折。1962年由中国心理学会召开了教育心理学专业会议,成立了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又重新得到发展,研究范围也有所扩大,包括学习心理、德育心理、学科心理、个别差异、学习阶段的划分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等诸方面。1963年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讨论稿内部印行使用,各师范院校教育系也相继重开教育心理学课程。但从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由于十年动乱的冲击,使整个心理学,包括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工作被迫中断。
第三个阶段即文化大革命结束至今。70年代后期,也就是粉碎“四人帮”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得到恢复和发展,研究队伍不断扩大,研究课题逐渐展开。对学习心理问题,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教育与发展问题,品德心理学问题,教育与心理测量,教师心理以及教育社会心理学问题等方面都着手进行探讨。1980年出版了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该书反映了我国教育心理学界的一般观点和我国的一些研究成果。除潘菽主编的教材外,此后还相继出版了一些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译著、专著和教材,教育心理学空前繁荣。目前我国教育心理学工作者们正在不断地吸收国外先进的科研成果,结合我国教育教学的实际,开展理论和应用研究。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教育心理学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除学习心理等传统领域受到重视外,还呈现出如下新的发展趋势。
(一)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教育心理学研究从S-R范式向认知范式的转化,特别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引起了教学观念的转变。学习与学习者不再是被动知识的接纳者,学习是一种认知加工过程,是学生对知识的一种主动构建过程、学习不是记录信息而是理解信息。而教学的重心也从课程转向学生的认知,帮助学生发展适合于各种学科的学习和思考策略。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也从50年代以前集中于学习问题转向对教学问题的极大关注,这种转变最初源于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所进行的教育与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问题的关注更使教育心理学摆脱了50年代中期没落的局面。而教育心理学由于对实际教学问题的关注而成为生命力旺盛的学科。
从此教育心理学不再单纯关注于学习的实质问题,而是关注于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的问题,关注学生学习中的认知过程,关注教师如何促进这些认知过程的发展,对教学问题的关注,最直接的成果就是促进了教学心理学的发展.从1969年加涅(Robert M.Gagne)等人提出教学心理学概念以来,教学心理学发展至今已成为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和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
(二)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
教育心理学对学生学习的关注,也使教育心理学研究者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并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相同教学环境的学生,其所能达到的成就是各不相同的,这就促使教育心理学工作者去探求影响认知过程的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最近,沃尔勃格(H .L. Walberg)通过广泛的引文分析(citation analysis),寻找当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发现影响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的探讨将是教育心理学在未来一段时间的热门话题之一。研究发现,学习动机及教育情境中的社会心理因素对学习和教学具有重大影响,这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已开始反映到教育心理学中,如韦纳(B.Weiner)的归因理论,班杜拉(A .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
(三)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研究从实验室转向教学实际,更加关注教与学的有效性,使得对学生学习中的各种策略与元认知问题就成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热点与方向。特别是当前教育心理学在学科教学方面的研究中.更是密切结合学习策略、教学策略、问题解决策略以及元认知理论,以期解决相关学科的教学有效性问题。目前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工作者们正在不断地吸收国外的先进科研成果,结合我国教育教学的实际,开展理论和应用研究,对教育教学实践起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教育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趋势
5.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分析与综合、量性与质性、现代化与生态化、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教育心理学的形成: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德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而这个科学基础就...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产生,是与心理科学的发展直接相连的。心理科学的发展,为教育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分枝,从心理学中分出提供了可能。2. 教育心理学的产生 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就是心理学与教育结合并逐渐形成一个独立分枝的历史过程。19世纪,随着心理学的发展,不少学者试图用心理学的观点来论证教育过程。赫...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初步形成阶段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分支,起源于上世纪初期。起初,教育心理学主要借鉴了心理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领域。在这个阶段,心理学家开始关注儿童发展、学习过程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初步形成了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框架和研究基础。二、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心理学...

请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趋势
桑代克认为教育心理学因教育需要而产生,其研究是以了解人性及改变人性从而实现教育目的为取向的。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及个别差异理论,成为20世纪20年代前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末)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论述教育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趋势。
教育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趋势论述如下: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将更加关注教育教学实际中所存在的问题,逐步扩大研究的领域。2、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3、学习策略、教学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动机、学生与学习情境间的相互作用的认知研究等必将进一步深入或得到进一步的加强。4、个别差异和个别化的...

教育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趋势
跨学科研究的发展: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不断发展,包括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教育技术等领域。全球化和跨文化研究的兴起: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展到全球范围,包括跨文化心理学、国际教育等领域。总的来说,教育心理学不断发展、完善和深化,既注重理论研究,又注重实践应用,不断提高对于...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第二个阶段为发展过程,时间是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末。在这一时期,西方心理学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的研究成果引用到教育心理学中。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得以兴起。各个心理学派如精神分析学和行为主义中间引起了广泛的争辩。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的成熟时期,在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从追求自我实现的角度来解释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自我参与、自我激励、自我评价和自我批判。4.完善时期(80年代以后)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强调学习不是只是从外到内的传递,而是一个积极主动地知识建构过程。望采纳!谢谢!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在我国的起源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一些教育家在其著作中已展现出教育心理学观点。然而,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初。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 第一阶段(20世纪初至1949年):此时期主要是对国外教育心理学的翻译与介绍。

高等教育心理学 思考题 教育心理学是怎样诞生和发展的
教育心理学的思想观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具有丰富的教育心理学思想观点。近代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们对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也提出了各自的见解。教育心理学的诞生直接受到心理学独立时期达尔文的进化论、高尔顿的个别差异研究、冯特的心理实验研究以及艾宾浩斯的记忆研究的影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