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到底写了多少首《如梦令》

如题所述

  李清照写了两首《如梦令》的词。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常忆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词的开篇,用了“常忆”二字,不仅表明作品是追忆往事之作,而且表明所追忆的内容,在词人的脑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记。“溪亭”,点出地点是溪边的亭子;“日暮”,点出时间是一天的傍晚。“沉醉”一句,出现了作品的抒情主人公,即词人自己。在清澈溪水边的精美亭子一带,度过了一天欢乐的时光之后,傍晚时分,本该回家了,而她却因为“沉醉”而“不知归路”。不过,这里的“沉醉”二字,不可拘泥于字面的含义来理解,而要看到,其中体现出青春少女的娇憨情态,蕴含着一种纯真的形体美。更何况,真正让词人“沉醉”的,又岂止是醇厚的美酒,还包括着自然的美景呢。
  “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接下来,用了“兴尽”一语,高度概括了整整一天的欢乐活动,而把其中的具体细微之处,全都留给读者去想象。既然已是“沉醉不知归路”,当然就会“误入藕花深处”,词中的情节发展是非常自然的,清澈的水面上,覆盖着丛丛密密的硕大荷叶,无数只粉色或白色的荷花,在绿叶的簇拥下,迎着阵阵晚风悄然绽放。一只漂流的小船,载着一位优雅的少女,就在这荷花深处的翠绿暗香之中,迷失了回家的方向。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词的结尾,重复使用了两个“争(怎么)渡”,意思是“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呀”,生动地再现了少女词人当时那焦急的情态和迫切的口吻。结句写“惊起一滩鸥鹭”。其实,河滩上惊飞的鸥鹭,不过是一种衬托;真正受惊着慌的,还要算词人自己吧。作品到此,戛然而止。后来的结果如何呢?词人虽未明言,读者还是不难想象:这毕竟只是一场虚惊,迷途的小船和船上的少女,终究还是化险为夷,安然地回到了家中。不然的话,她后来又怎么会写出这篇作品呢?不过,这件事情,的确在词人心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所以当她在作品中追忆及此,景色还是如此的鲜明,情态还是如此的逼真,从而给后世的无数读者,留下更加难忘的印象。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21
如梦令》词有两首
《如梦令》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2-28
你是6年级的吧?有2首: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第3个回答  2011-02-28
两首
第4个回答  2011-02-21
好象是3或5首。追问

是哪些????

追答

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o(∩_∩)o...呵呵。

追问

你男的女的?

追答

女的

李清照有几首<如梦令>
二首。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译文:时常记起游溪亭的那天傍晚,太过沉醉而忘记回家的路。玩到尽兴天却黑了,划小舟回去,却不小心进入藕花塘的深处。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一不小心却惊起...

李清照到底写了多少首《如梦令》
李清照写了两首《如梦令》的词。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常忆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词的...

李清照三首如梦令?
总共就两首,没有三首,具体如下: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译文: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怎么才能出去...

李清照有关秋的如梦令共几首?
李清照《如梦令》并没有三首,只有两首,具体如下:1、《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翻译: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

《如梦令》有几首
李清照有三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第三首没有前两首有名:如梦令 谁伴明窗独坐 我共影儿两个 灯尽欲眠时 影也把人抛躲 无那...

李清照的作品中有几首如梦令?李清照的诗词风格如何?
李清照的作品中有两首如梦令,李清照的诗词风格:以南渡为界,分成前后2个阶段。前期词作,风格清爽、自然,语言活泼、纯真,表现了一个青春女孩对生活的喜爱,一个妙龄少女对将来爱情的憧憬,一个完善少妇对丈夫的思恋和倦恋。后期词作因为国破家亡,风格显得怜悯、凄凉、愁惨和孤独。李清照前期生活无拘...

李清照的如梦令有几首?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第三首没有前两首有名:如梦令 谁伴明窗独坐 我共影儿两个 灯尽欲眠时 影也把人抛躲 无那 无那 好个凄凉的我 注:其实第三声很有争议,有人说这不是李清照的词,不过我看它的格式和前两首很像,所以认为它也是李清照的词,如果不是的话,抱歉了。

李清照一共写过多少首诗词?分别都是什么?
清平乐 晓梦 如梦令 浣溪沙 鹧鸪天 鹧鸪天 玉楼春 浣溪沙 醉花阴 诉衷情 摊破浣溪沙\/山花子 失调名 怨王孙\/忆王孙 浣溪沙 行香子 摊破浣溪沙\/山花子 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题八咏楼 怨王孙\/忆王孙 长寿乐 瑞鹧鸪 失调名 忆秦娥 失调名 小重山 失调名 新荷叶 浣溪沙 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上枢密韩公、工...

谁把李清照两首《如梦令》的差别说一下
这两首词,第一首的作者为李石,生于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仅比李清照小二十几岁;第二首的作者是辛弃疾,生于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也只比李清照晚半个世纪。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他们词中所说的“卷帘人”,与李清照这首《如梦令》中的“卷帘人”属同一时期的语言。它们之间在意义上不会有什么差异。可见,在...

李清照的如梦令?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起首两句,如何理解颇有争议。盖推以事理逻辑:既然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