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6-10-11
任何一个民族的民俗形成都是一定地域内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并具有很深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地理根源。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具特色的物质生活和与物质生活密切相关的人类社会生活的组织形式以及婚、丧、礼俗等也日益形成,久而久之,就逐渐形成为民族的风俗习惯,即民俗。
但民俗又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大致来说,民俗的发展会受到经济、政治、地理、宗教、文化交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1、经济因素:民俗受不同的经济生活方式影响;民俗还受同一种经济生活方式的不同发展阶段影响。比如随着经济发展的交融,很多民俗会进行传播和发展,河北地区以前重阳节只是表达对老人的尊敬,并没有登高的风俗。但近来,人们也开始纷纷登高祈福。
2,地理因素:民俗本身是对自然选择的结果,所以受地理因素的影响,它因不同的气候而不同,因不同的环境而不同。人类生产活动的原始阶段,生产工具简单,生产力水平低下,这时表现了对自然环境条件明显的直接的依赖关系。民族之间由于地域的不同,条件的不同,生产活动或经济生活方式也有明显差异。比如蒙古族以前都是游牧生活,现在随着生产力发展,虽然是仍旧游牧,但已经开始定居了。
3,政治因素:民俗虽然是非官方的,但它要守政治的影响。政治对民俗的制约表现在它可以禁止或鼓励民俗的传承。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春节放鞭炮,以前非常盛行,但由于这种民俗存在易伤人、有火灾隐患等不安全因素,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现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城市,春节已经很少听到鞭炮声了。
4,宗教因素:民俗受宗教影响,可以说民俗一般根据宗教活动而活动,根据宗教禁忌而有自己的禁忌。有些民俗则是由宗教信仰而产生的,具有非常浓厚的宗教色彩。如有些宗教对教徒的婚丧、嫁聚、饮食等方面的规定,慢慢地形成为民族的风俗习惯。
总之,民俗的形成是十分复杂的,它从各个方面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特点,并经过长期历史的发展,逐步形成为一个民族的共同心理感情,它对民族的发展起着重要影响。民俗形成后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一个民族的社会历史进程而变化的。因为在一个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民俗有利于生产和民族的繁荣,有的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繁荣。所以,有的民俗不断地被改革或淘汰,而新的民俗又会逐渐形成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