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N年前,网景和微软的竞争

N年前,浏览器市场的两个巨头——网景和微软,微软是如何打败网景的,什么资料都要谢谢



1975年,当微软诞生的时候,比尔•盖茨只有19岁,他的员工只有3个,当年的营业收入仅1.6万美元。让微软腾飞的“决定性产品”,便是比尔于1985年推出的Windows(视窗)操作系统,这种由微软开发和设定的“图形用户界面”成为全球电脑必用操作系统,它占有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形成名副其实的寡头优势。到1995年,微软已成为一家巨型高科技公司,拥有员工1.78万人,年收入高达130亿美元。

也是在这一年,比尔•盖茨做了两件事,一件是他推出了Windows95,在价格固定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了文件管理、图形处理、网络浏览等多种功能,其卓越的价格性能比使微软取得了竞争对手望尘莫及的领先优势。另一件便是他作出了一个判断,当时,随着电脑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互联网的崛起,Internet浏览器技术方兴未艾,而比尔•盖茨认为,决定未来计算机世界命运的,仍是“视窗”技术而不会是浏览器技术。因此,他仅仅在新推出的Windows95中增加了一个网络浏览功能,而并没有进行浏览器技术开发的计划。

也正是比尔•盖茨的这个决定,让硅谷里的一间名叫网景的小公司看到了微软帝国巨大阴影下透漏出来的一丝阳光。在随后的两年内,网景专注于浏览器技术的开发。很快,伴随着NC、JAVA等技术标准的提出,一种基于Internet而首次与微软无关的新的软硬件体系形成了。以网景为首的一批互联网技术公司应声崛起,迅速构成了一股隐隐然可以与微软分庭抗礼的新力量。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正在生成:如果网景在浏览器市场上取得垄断性优势,它就完全有可能和实力推出一套新的操作系统以替代微软的Windows。

“微软错了。未来的世界不是PC,而是Internet。”比尔•盖茨很快就意识到,他犯下了一个足以让微软走向毁灭的错误。

这时候,很多人也仿佛听到了微软帝国大厦发出的可怕的“吱吱”声,全世界都在嘲笑和注视着比尔•盖茨,网景的CEO巴克斯德得意地对《时代》周刊记者说,“互联网是一个不宽容错误的地方。如果这次微软错了,它就永远也找不到正确的道路了。” 二

接下来,我们将描述比尔•盖茨是怎样躲过这场灾难的: 他首先与网景谈判。微软表示,如果网景不与它竞争,两家公司可以形成一种互惠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当时,网景正准备推出一个新的可替代Windows的“领航员”浏览器,比尔•盖茨前所未有地示好说,如果网景同意不推出这一浏览器,那么,微软可以在其他所有的操作系统平台方面作出让步。

这是微软仅有的一次“屈膝”。可是,已经取得了战略先机的网景又岂会就此买微软的账。巴克斯德梦想的并不是在微软帝国大厦的旁边盖一间附生的楼房,而是直接地取而代之。 谈判破裂。微软只好走上对抗之路。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微软投入20亿美元,通过购买、兼并和开发等多种手段,迅速地推出了一个浏览器产品IE2.0。为了彻底摧毁网景,比尔•盖茨决定将这一产品实行免费开放。

不要白不要的IE一下子就把浏览器市场的游戏规则给冲乱了。在此之前,网景浏览器的收费标准为45美元,而IE的功能与之相近却分文不收,无疑让包括网景在内的所有公司和消费者都目瞪口呆。

半年后,比尔•盖茨又使出另一记“杀手锏”,微软宣布将Windows95与IE捆绑销售。这一招等于是微软利用其垄断优势而进行的市场攻击,全球85%的电脑装了Windows95,微软便是利用这一事实上的垄断去创造另一个新的垄断。同时,微软还发挥它的强权能力,与网络浏览器发行和使用的两个主要渠道——原始设备制造厂家及网络服务提供商签署了一系列的协议,其核心内容仅一条:将IE而不是网景的“领航员”作为他们向消费者推荐的首选浏览器。

一连串组合攻势的推出,使微软渐渐挽回了颓势。1998年,微软的IE已占有网络浏览器市场的半壁江山,一举夺回了三年前被网景的“领航员”浏览器抢去的主导地位。这年6月,微软更进一步推出Windows98,将浏览器中崭新的Web页面设计思路引入到Windows中,使视窗变得更为生动和实用,并真正成为了一个面向互联网的桌面系统。也正是在这样的竞争和攻击中,微软也完成了公司的战略转型:由一家PC软件系统的技术提供商转型为以Internet为基础的服务提供商。这一年,微软的股价暴涨72%。在微软的步步逼迫之下,曾经雄心万丈的网景公司被迫放弃浏览器市场,并公布了源代码。



微软与网景的浏览器之争,算得上是互联网世界最为惨烈的一役。比尔•盖茨一个不经意的疏忽,让微软付出了数十亿美元的代价。直到今天,它还因某些强硬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而受到美国司法部的反垄断调查。

而网景公司,一家曾被寄予无限希望的新兴企业却没能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而成就帝国霸业。在事过境迁后的今天,回首此役,不由让人生发无限遐想:

如果当初比尔•盖茨没有迅速地意识到“微软错了”,并及时地采取了善变的策略,微软将拥有一个怎样的明天?

如果当初巴克斯德放弃直面的对抗,而同意与微软的合作方案,网景又将拥有一个怎样的明天?

在这场空前的浏览器大战中,我们看到,微软的竞争策略基本上都是以资源整合为基础的。它首先谋求与网景的合作,便是希望通过资源的置换来化解直面的冲突。在此举未果之后,它又以整合的方式迅速地开发出IE浏览器。在市场推广中,它又实行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免费战略,无疑是倚仗它强大的资本优势对市场规则的一次洗牌。而此后,它将IE与视窗进行捆绑销售,则更是对它的垄断市场能力的一次全面发挥。

微软并没有尝试着去开发一种比网景“领航员”浏览器性能更高、技术更好的产品。这或许正是比尔•盖茨的天才之处。

作为一个产业的领跑者,应当如何保持自己的优势?一个最常见的观点是:不断地技术创新。 而比尔•盖茨却似乎有着另外的答案。他曾经十分清晰地表述过微软的核心经营宗旨:倾听用户的要求;信任能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技术;与对生产价廉物美的商品具有共识的其他公司进行密切合作;努力工作以不断推出创新的产品。

比尔•盖茨传达出这样的一个理念:微软崇尚的是以市场为取向的技术创新战略,而技术的创新又是开放和资源整合式的,在市场、对手和消费者之间,微软形成了一种富有张力的创新空间,微软常常不是技术的“发明人”,而却是技术的“市场整合者”。

美国计算机界常常批评微软没有“发明”什么新东西。微软的起家技术MS-DOS系统是向别的公司买来的;给微软带来巨额利润的Windows也不是它发明的;在此之前已有施乐和苹果公司的相似成果面世;它的Word和Office也不是原创技术,莲花等公司比微软早几年就开发出了相似系统;在浏览器市场上,它更是网景公司的尾随者。可是,就是在这种市场
格局中,微软往往能后来居上,成为市场最后的收获者。

许多人批评微软在视窗系统的开发上过于保守,甚至阻碍别的公司对视窗的升级和创新,而在比尔•盖茨的决策辞典中,领跑者的自主技术开发能力,显然不体现在频繁地推陈出新,而体现在对市场创新的控制力上。

他曾对外界表述道:视窗的升级并不完全是由技术决定的,相反,它应该由消费者来决定。用户并不需要频繁的操作系统的升级,尤其负担不起升级后造成的不兼容。因此,微软在每一次的升级过程中,都给用户两到三年的时间。这样的时间节奏,既不会给用户造成太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让微软可以充分地收回利润。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3-20
1975年,当微软诞生的时候,比尔•盖茨只有19岁,他的员工只有3个,当年的营业收入仅1.6万美元。让微软腾飞的“决定性产品”,便是比尔于1985年推出的Windows(视窗)操作系统,这种由微软开发和设定的“图形用户界面”成为全球电脑必用操作系统,它占有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形成名副其实的寡头优势。到1995年,微软已成为一家巨型高科技公司,拥有员工1.78万人,年收入高达130亿美元。

也是在这一年,比尔•盖茨做了两件事,一件是他推出了Windows95,在价格固定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了文件管理、图形处理、网络浏览等多种功能,其卓越的价格性能比使微软取得了竞争对手望尘莫及的领先优势。另一件便是他作出了一个判断,当时,随着电脑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互联网的崛起,Internet浏览器技术方兴未艾,而比尔•盖茨认为,决定未来计算机世界命运的,仍是“视窗”技术而不会是浏览器技术。因此,他仅仅在新推出的Windows95中增加了一个网络浏览功能,而并没有进行浏览器技术开发的计划。

也正是比尔•盖茨的这个决定,让硅谷里的一间名叫网景的小公司看到了微软帝国巨大阴影下透漏出来的一丝阳光。在随后的两年内,网景专注于浏览器技术的开发。很快,伴随着NC、JAVA等技术标准的提出,一种基于Internet而首次与微软无关的新的软硬件体系形成了。以网景为首的一批互联网技术公司应声崛起,迅速构成了一股隐隐然可以与微软分庭抗礼的新力量。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正在生成:如果网景在浏览器市场上取得垄断性优势,它就完全有可能和实力推出一套新的操作系统以替代微软的Windows。

“微软错了。未来的世界不是PC,而是Internet。”比尔•盖茨很快就意识到,他犯下了一个足以让微软走向毁灭的错误。

这时候,很多人也仿佛听到了微软帝国大厦发出的可怕的“吱吱”声,全世界都在嘲笑和注视着比尔•盖茨,网景的CEO巴克斯德得意地对《时代》周刊记者说,“互联网是一个不宽容错误的地方。如果这次微软错了,它就永远也找不到正确的道路了。” 二

接下来,我们将描述比尔•盖茨是怎样躲过这场灾难的: 他首先与网景谈判。微软表示,如果网景不与它竞争,两家公司可以形成一种互惠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当时,网景正准备推出一个新的可替代Windows的“领航员”浏览器,比尔•盖茨前所未有地示好说,如果网景同意不推出这一浏览器,那么,微软可以在其他所有的操作系统平台方面作出让步。

这是微软仅有的一次“屈膝”。可是,已经取得了战略先机的网景又岂会就此买微软的账。巴克斯德梦想的并不是在微软帝国大厦的旁边盖一间附生的楼房,而是直接地取而代之。 谈判破裂。微软只好走上对抗之路。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微软投入20亿美元,通过购买、兼并和开发等多种手段,迅速地推出了一个浏览器产品IE2.0。为了彻底摧毁网景,比尔•盖茨决定将这一产品实行免费开放。

不要白不要的IE一下子就把浏览器市场的游戏规则给冲乱了。在此之前,网景浏览器的收费标准为45美元,而IE的功能与之相近却分文不收,无疑让包括网景在内的所有公司和消费者都目瞪口呆。

半年后,比尔•盖茨又使出另一记“杀手锏”,微软宣布将Windows95与IE捆绑销售。这一招等于是微软利用其垄断优势而进行的市场攻击,全球85%的电脑装了Windows95,微软便是利用这一事实上的垄断去创造另一个新的垄断。同时,微软还发挥它的强权能力,与网络浏览器发行和使用的两个主要渠道——原始设备制造厂家及网络服务提供商签署了一系列的协议,其核心内容仅一条:将IE而不是网景的“领航员”作为他们向消费者推荐的首选浏览器。

一连串组合攻势的推出,使微软渐渐挽回了颓势。1998年,微软的IE已占有网络浏览器市场的半壁江山,一举夺回了三年前被网景的“领航员”浏览器抢去的主导地位。这年6月,微软更进一步推出Windows98,将浏览器中崭新的Web页面设计思路引入到Windows中,使视窗变得更为生动和实用,并真正成为了一个面向互联网的桌面系统。也正是在这样的竞争和攻击中,微软也完成了公司的战略转型:由一家PC软件系统的技术提供商转型为以Internet为基础的服务提供商。这一年,微软的股价暴涨72%。在微软的步步逼迫之下,曾经雄心万丈的网景公司被迫放弃浏览器市场,并公布了源代码。



微软与网景的浏览器之争,算得上是互联网世界最为惨烈的一役。比尔•盖茨一个不经意的疏忽,让微软付出了数十亿美元的代价。直到今天,它还因某些强硬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而受到美国司法部的反垄断调查。

而网景公司,一家曾被寄予无限希望的新兴企业却没能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而成就帝国霸业。在事过境迁后的今天,回首此役,不由让人生发无限遐想:

如果当初比尔•盖茨没有迅速地意识到“微软错了”,并及时地采取了善变的策略,微软将拥有一个怎样的明天?

如果当初巴克斯德放弃直面的对抗,而同意与微软的合作方案,网景又将拥有一个怎样的明天?

在这场空前的浏览器大战中,我们看到,微软的竞争策略基本上都是以资源整合为基础的。它首先谋求与网景的合作,便是希望通过资源的置换来化解直面的冲突。在此举未果之后,它又以整合的方式迅速地开发出IE浏览器。在市场推广中,它又实行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免费战略,无疑是倚仗它强大的资本优势对市场规则的一次洗牌。而此后,它将IE与视窗进行捆绑销售,则更是对它的垄断市场能力的一次全面发挥。

微软并没有尝试着去开发一种比网景“领航员”浏览器性能更高、技术更好的产品。这或许正是比尔•盖茨的天才之处。

作为一个产业的领跑者,应当如何保持自己的优势?一个最常见的观点是:不断地技术创新。 而比尔•盖茨却似乎有着另外的答案。他曾经十分清晰地表述过微软的核心经营宗旨:倾听用户的要求;信任能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技术;与对生产价廉物美的商品具有共识的其他公司进行密切合作;努力工作以不断推出创新的产品。

比尔•盖茨传达出这样的一个理念:微软崇尚的是以市场为取向的技术创新战略,而技术的创新又是开放和资源整合式的,在市场、对手和消费者之间,微软形成了一种富有张力的创新空间,微软常常不是技术的“发明人”,而却是技术的“市场整合者”。

美国计算机界常常批评微软没有“发明”什么新东西。微软的起家技术MS-DOS系统是向别的公司买来的;给微软带来巨额利润的Windows也不是它发明的;在此之前已有施乐和苹果公司的相似成果面世;它的Word和Office也不是原创技术,莲花等公司比微软早几年就开发出了相似系统;在浏览器市场上,它更是网景公司的尾随者。可是,就是在这种市场
格局中,微软往往能后来居上,成为市场最后的收获者。

许多人批评微软在视窗系统的开发上过于保守,甚至阻碍别的公司对视窗的升级和创新,而在比尔•盖茨的决策辞典中,领跑者的自主技术开发能力,显然不体现在频繁地推陈出新,而体现在对市场创新的控制力上。

他曾对外界表述道:视窗的升级并不完全是由技术决定的,相反,它应该由消费者来决定。用户并不需要频繁的操作系统的升级,尤其负担不起升级后造成的不兼容。因此,微软在每一次的升级过程中,都给用户两到三年的时间。这样的时间节奏,既不会给用户造成太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让微软可以充分地收回利润。
第2个回答  2007-03-20
就一句话,靠操作系统绑定ie,之后微软顺利的赢了官司,避免了被拆分
第3个回答  2007-03-20
最简单明了的,微软在系统中集成了IE,ok,网景的时代结束了.
第4个回答  2007-03-20
事件起因:
1997年,微软和网景公司在互联网浏览器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微软为抢占市场份额,将其“探索者”浏览器与视窗95捆绑出售,从而使网景的市场份额从近90%跌至50%,微软份额则猛增至36%。这一举动招致网景公司强烈不满,也引起司法部的注意。
第一回合:
1997年10月,司法部向哥伦比亚地方法院递交了上告微软的诉状,认为应对微软课以巨额罚款。12月,哥伦比亚地方法院驳回这一要求。
第二回合:
1998年5月18日,司法部与美国19个州及哥伦比亚特区,对微软提出反垄断指控。10月19日,美国联邦地区法院法官汤姆斯·杰克逊就这桩备受瞩目的“微软不正当竞争案”开庭审理。11月5日,杰克逊公布了长达207页的事实认定书,认为微软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占据了垄断地位。
2000年1月13日,比尔·盖茨辞去微软首席执行官一职,由史蒂夫·鲍尔默接任。6月,杰克逊判定微软违反反垄断法,应将其一分为二,一家主营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另一家经营“探索者”浏览器、办公应用软件等。微软公司不服,立即提出上诉。
第三回合:
2001年2月26日,微软案进入上诉程序的法庭辩论阶段。6月28日,美国哥伦比亚特区上诉法院由7名法官组成的审判团一致同意,推翻拆分微软的初审裁决,但同时表示微软公司的确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并指定了一个新的初审法院重新审理此案。▲

关于N年前,网景和微软的竞争
早在N年前,微软与网景之间的激烈竞争就已展开。微软,起步时微不足道,凭借Windows操作系统实现了惊人的崛起,几乎垄断了全球90%的市场份额。1995年,比尔·盖茨做出关键决策,未充分重视浏览器技术,而是将重点放在Windows95的改进上,这为网景的浏览器技术发展留出了空间。网景趁机崛起,专注于浏览器技术...

关于N年前,网景和微软的竞争
微软表示,如果网景不与它竞争,两家公司可以形成一种互惠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当时,网景正准备推出一个新的可替代Windows的“领航员”浏览器,比尔•盖茨前所未有地示好说,如果网景同意不推出这一浏览器,那么,微软可以在其他所有的操作系统平台方面作出让步。 这是微软仅有的一次“屈膝”。可是,已经取得了战略先机的...

netscape是谁发明的?
发明netscape browser的是望远镜娱乐公司(Spyglass Entertainment)的开发团队。1994年10月13日,望远镜娱乐公司开发的浏览器Mosaic Netscape 0.9发布,虽然仍是beta版本,该浏览器获得重大成功,成为当时最热门的浏览器。1994年11月14日,为了避免和NCSA的商标拥有权问题,更名为网景通信公司(Netscape Communica...

为什么网景(Netscape)被 IE 打败了,而 Firefox、Chrome 却生存了下 ...
IE可以打败网景是因为在与其竞争时IE的开发速度很快的,并且当时的网页技术没有现在这么高,主要以静态为主。现在的Firefox、Chrome 这些浏览器之所以能够留下来是因为有比IE更好的地方。firefox插件更多,chrome速度更快,这就是他们留下来的原因。原来ie还是可以的,加上window,自然所向无敌,后来就因为打...

有哪些曾经流行的浏览器如今已是时代的眼泪?
网景浏览器:先驱者的陨落与开源的新生网景Navigator,那个开启了大众互联网时代的浏览器,曾是市场份额的绝对王者。然而,面对微软IE的强势崛起和内置系统优势,网景的辉煌逐渐被蚕食。尽管网景的开发者曾奋力一搏,开源其代码,试图唤起开发者们的热情,但最终Mozilla的Mozilla Firefox从网景的遗存中诞生,为...

《创业维艰》:置身于比艰难更难之地
《创业维艰》的作者本·霍洛维茨现在的知名度不太大,可是在科技圈子里也是很有名气的,他最早就职于网景公司,在九十年代的IT圈里那是一个神一样的企业,在微软的IE浏览器出现之前就是网景公司的商业浏览器一统天下。但是没过几年微软通过绑定免费的IE夺取了市场,最终网景被低价收购直至解散。 之后,1999年本·霍洛维...

他山之石:美国反垄断往事
前不久,美国司法部正式对谷歌提起反垄断诉讼,与当年微软案异曲同工的是,谷歌被认为利用安卓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要求移动设备制造商将谷歌作为设备的默认搜索入口,构成了不正当竞争。回到中国,我们也可以思考一下:微信上不能转发抖音的链接,却能快速分享快手,微视的内容,请问这种做法和微软、谷歌...

为什么说微软是垄断企业
PC 厂商。美国司法部(DOJ)反托拉斯分部因此在1997 年10 月20 日指控微软公 司利用它的影响力抑制来自于Netscape 公司潜在的竞争,从而违反了美国的反垄 断法。 2. 法律程序 根据美国的司法体系,法院分为地区法院、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共三级。地区法院接受诉讼,进行审理和判决。判决宣布后,原被告双方均有权利向上诉...

微软垄断案,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
其结果微软虽未被拆分,但上诉法院确认微软的市场垄断事实,违反了美国的反托拉斯法。(根据刘峰、靳立新:《 微软垄断始未 》 , 《 经济学消息报 》 2000 年 11月 17 日整理)请回答: ( l )微软垄断案反映了垄断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什么? ( 2 )通过微软垄断案,你...

netscape网景的解散
在微软因被指控滥用市场主导地位败诉后,美国在线对微软提起了赔偿诉讼。2003年5月,双方达成协议,微软同意向网景支付7.5亿美元的赔偿,并承诺为美国在线提供7年的无限制IE使用和分发权,这一事件被视为网景命运的转折点。2003年7月15日,历史性的时刻来临,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现名)宣布解散网景,裁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