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正斗争与虚实病理的关系

邪正斗争与虚实病理的关系

第1个回答  2016-12-19
一、邪正盛衰。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抗病能力与邪气的致病力之间相互斗争所发生的盛衰变化。这个邪正盛衰,决定了病理变化性质的虚还是实,决定了疾病发展趋向的转归,就是结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可以这样理解:是从正反两个双方所表现出来的现象,也就是说正反(人体的正气和邪气)双方进行斗争、战斗,所表现出来的迹象、现象。
(一)实证。在病机学里面,实是指以邪气充盛。盛和邪,虚和实,是从正邪相比较而言的。实是以邪气充盛为主要矛盾的病理变化。这里面包含着邪气盛。邪和正之间的斗争也有个阴阳消长的过程,可以出现邪气和正气势均力敌。邪正交争的结果,也可以出现以邪气为主,正气为辅,也可以表现为以正气虚为主,邪气盛为次。要从阴阳对立统一、阴阳消长互根的角度来理解,不能把这两者截然分开。实,强调邪气作用力强,充盛,邪气盛。邪气侵袭机体,必然损伤人体的正气,是正气没有达到虚的病机阶段,它不占主导地位,并不能理解为单纯就是邪气,正气没受损伤。如果这样理解,就构不成阴阳交争了。中医学治疗疾病,不是单纯祛邪,也不是仅仅就扶正,而是在治疗过程中正确调整邪正之间的关系。如我们说补益的方,用四君子汤补气。将来学大黄,学芒硝,大承气汤祛邪,那是在处理方法的灵活性,整个治疗全程还是要调整邪正之间的关系,还是主导思想。主导思想是纠正两者之间的关系平衡失调。在具体处理方法上,在这个阶段可以重在补虚,那个阶段可以重在祛邪。
实邪的病机特点。①病邪致病力强,而正气未衰。②在机体内多有痰、湿、水、瘀留滞,就是有许多具体的病理产物存在。③它所表现出来的证候属性为实证。多发于疾病的哪个阶段?1.多在外感疾病的初期出现。六经病的外感风寒以后太阳、阳明、少阳发展阶段,那个阳明病最典型的是大热,大汗,大汗出,脉洪大,在此基础上,可以出现大便秘结,神昏谵语。这些临床表现,按照六经辨证把它定义为阳明实证。没有大便秘结,神昏谵语,叫阳明经证,有了大便秘结,神昏谵语,称之为阳明腑实。多表现为外感疾病的初期。外感疾病的初期或者是中期可以出现,表现在外感疾病当中。2.在内伤疾病当中,多出现在由于痰、湿、水、瘀所导致的疾病过程中。机体内存在痰、湿、水、瘀,有具体实邪存在,它表现出来的证候多表现为实证。水肿,腹水,肚子里有水,中医说体内有水湿留滞,中医考察这个水,腹水,高度腹水,说有邪气实,它反映出证候实的征象。
实证:指邪气盛,正气未衰,正邪相搏,斗争激烈,临床上出现剧烈反应的证候。称为实证。临床表现:表现为有余、亢盛、停聚特征的各种证候。 由于感邪性质的差异,致病的病理因素不同,以及病邪侵袭、停积部位的差别,因而证候表现各不相同,所以很难以哪几个症状作为实证的代表。临床一般是新起、暴病多实证,病情急剧者多实证,体质壮实者多实证。
举抗日战争的例子。抗日战争分三个阶段:1、战略防御阶段。 2、战略相持阶段 。3、战略反攻阶段。抗日战争开始时,日军军力强盛,军事强大,(也就是邪气盛)。当时国民党虽然武器装备比较差,但是兵力多,人数占优势,军事整体势力并不比日本弱。(实邪的病机特点:①病邪致病力强,而正气未衰。)。抗日战争初期,中日双方进行了一系列的战役,(邪正交争,邪正进行激烈的斗争。),进行了台儿庄大战,上海保卫战、广州大战等一系列的战役,(台儿庄大战,上海保卫战等战役的出现,此时战局情况就是实证的表现:相当于实邪的病机特点:②人体内邪正交争过程中,大热,大汗,大汗出,脉洪大,所产生的痰、湿、水、瘀等具体的病理产物。)。日军虽然军力强大,进行猛烈的进攻,但是我们军队还有相当的势力,进行着顽强的低抗。(邪和正之间的斗争,邪气侵袭机体,必然损伤人体的正气。正气虽然受损,但是正气并没有达到虚的病机阶段。)。这是抗日战争的开始阶段,战略防御阶段。(相当于实证的临床表现,一般是新起、暴病多实证,病情急剧者多实证,体质壮实者多实证。)
(一)虚。所谓基本病机里的虚,是指以正气不足为主要矛盾的病理变化。中医学病机,强调是变化,强调是动。它是个病理变化,病理变化是属正气不足为主要矛盾。
  虚的病机特点:(1)表现为全身或者局部生理功能衰退;(2)它的病变以人的精气或者正气,气血,阴阳亏虚为主;(3)它表现的证候的属性多为虚证;(4)多出现于慢性疾病过程中,或者是外感疾病的后期。出现以生理功能减退,以气血阴阳亏虚为主的病理变化,通过虚的证候表现出来,这就叫做邪正盛衰理论的虚。
六经病,就是外感病最典型的六经病,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外感风寒侵袭机体后这样一个过程,最终的结局会表现为气血阴阳之虚,一定会出现虚证。在内伤疾病过程中,也就是慢性疾病,多见虚证。津伤,干咳,病机的基础就是肺气阴两虚。慢性病候最容易出现虚证。
虚证:正气虚弱,正气不足,与邪气斗争无力,而此时邪气已退或者不明显,临床上出现虚弱、衰退和不足的证候,称为虚证。临床表现:各种虚证的表现极不一致,各脏腑虚证的表现更是各不相同,所以很难用几个症状全面概括。临床一般久病、势缓者多虚证,耗损过多者多虚证,体质素弱者多虚证。
举抗日战争的例子。抗日战争进入了第二阶段,战略相持阶段 ,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我们正面战场的战局非常不利,节节败退。(这相当于虚证的定义:是指以正气不足为主要矛盾的病理变化。)随着战局的扩大,我们损失了大量的兵力和财力,也先后丢失了华北、华中的大片领土,国民政府亦迁都重庆。中华民族陷入了水深火热的灾难中,工业、农业、交通等各方面都遭受重创,人民生活困苦,民不聊生,中华大地一片虚象。(此时战局情况就是虚证的表现:相当于虚的病机特点:(1)表现为全身或者局部生理功能衰退;(2)它的病变以人的精气或者正气,气血,阴阳亏虚为主;),随着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使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正气虚弱,正气不足,与邪气斗争无力,而此时邪气已退、势力已衰或者不明显。)从1937年7月到1938年10月的2年战略防御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的5年战略相持阶段,已经经历了7年的漫长抗日战争。(慢性病候最容易出现虚证。临床一般久病、势缓者多虚证,耗损过多者多虚证,体质素弱者多虚证。)
疾病的发生是邪正交争的结果。邪正交争的结果不仅仅表现为实和虚,又常常是两者同时存在,表现出非常复杂的变化规律,把这个规律叫虚实变化的规律。
(三)、虚实变化。虚实变化,动态变化过程中存在什么规律。(1)所谓错杂:病理错杂,就是虚实的病理错杂。所谓错杂,就是虚中夹实,实中夹虚,两者同时存在,交织到一起;(2)虚实的转化:实可以转化为虚,虚可以转化为实;(3)就(是)病理真假,可以出现象和本质的不一致。
1、虚实病理错杂,简称虚实错杂。虚实错杂是指在疾病过程中,邪正交争的结果,邪盛与正衰同时存在,包括虚中夹实和实中夹虚。由于正气虚,或者是因为治疗不当,或者是久病迁延,导致正气虚,那么有邪气留滞表现为水湿痰饮的集聚,形成了既有正气虚损,又有水湿痰饮瘀血留滞,病理产物集聚在体内,表现为虚实共存这样一种病理变化,把它叫做虚实错杂,也叫虚实夹杂,就叫虚实错杂。就是正虚和邪实同时存在,交织在一起。
(1)、实中夹虚。所谓实中夹虚,是指以实的病理变化为主,兼见虚的病理变化。就是以实为主,兼见虚。在疾病的早期,特别是外感热性病当中表现最为突出。举个例子如暑邪:它伤津耗气。暑邪(的)特点属于热邪,高热,这个高热,表现出一派实的征象,热盛必伤津,所以患者会出现口渴,进一步发展会出现阴虚,这个口渴,津液受损伤。在有阳盛的同时,阳热偏盛的同时,它损伤了人体的津液,人体的津液亏损,亏损谓之不足,谓之虚。高热是实证,就是实热,实证为主,可是它伤津,使津受损伤,阳胜则阴病,阴受损伤,受损伤可以谓之虚。就可以认为是实中夹虚。《伤寒论》讲一个白虎汤,刚才提到阳明经证,白虎汤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高热汗出,汗出伤津。中药生石膏既能够清热,还能够养津,体现出来既祛其实,又保护其虚。
举抗日战争的例子。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抗日战争开始时,日军军力强盛,军事强大,(也就是邪气盛)。当时国民党虽然武器装备比较差,但是兵力多,人数占优势,军事整体势力并不比日本弱。(我们中国正气未衰。)。抗日战争初期,中日双方进行了一系列的战役,(邪正交争,邪正进行激烈的斗争。),进行了台儿庄大战,上海保卫战、广州大战等一系列的战役,(台儿庄大战,上海保卫战等战役的出现,此时战局情况就是实证的表现:相当于实邪的病机特点:②人体内邪正交争过程中,大热,大汗,大汗出,脉洪大,所产生的痰、湿、水、瘀等具体的病理产物。)。这时表现出一派实的征象,以实证的表现为主。打仗就要消耗人力和物力,战争让我们损失了兵力和财力,战争的同时也造成了,交通瘫痪、工业荒废、学校停课、田地荒芜等一系列的虚象:人民生活困苦,民不聊生。
实中夹虚就是以实为主,兼见虚,兼是同时的意思。实中夹虚,实中现虚。
(2)、虚中夹实。虚中夹实是以虚为主,兼夹实。注意,是以虚为主,兼夹实。兼夹实,它的病理变化的程度尚没有达到实,邪气盛没上升到主要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就判定为虚中夹实。虚是主要的,虚为主要的,但是它已经夹有一部分实。举个例子:脾虚水肿。脾气虚,或者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会出现水湿停留。最明显的水肿,表现(出)来的四肢肌肉浮肿。那么四肢肌肉浮肿,肢体浮肿,我们说体内有水,这叫实,但是总体的全身表现,一派脾阳不振的表现。虚实共存,肿,这是实,它主要的表现表现为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液占主导方面,是占主要的。由于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液,水液停滞在体内而形成肿。治疗的时候,温运脾阳,脾的功能恢复正常了,兼有的实性的水自然就不存在了。一般虚实都存在,但是一定要分清楚孰轻孰重,来正确把握它们的治疗的度,调整它们的关系。
虚证多出现于慢性疾病过程中,或者是外感疾病的后期,久病多虚。出现以生理功能减退,以气血阴阳亏虚为主的病理变化。虚中夹实是以虚为主,兼夹实。
举个例子:清朝中期,政治日渐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官员腐败、结党营私、相互倾轧、买官售爵、贿赂成风。(久病多虚。出现以生理功能减退,以气血阴阳亏虚为主的病理变化。)。于是从乾隆晚期到嘉庆时期陆续爆发民变。1770年的白莲教起义, 1796年的川楚教乱,1787年台湾天地会。(农民起义我们说它是实的表现。清朝虽然它虚,但清朝虚病的程度还没有达到实,只是局部的小起义,邪气[农民起义对清朝来说,是邪气]没上升到主要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就为虚中夹实。虚是主要的,但是它已经夹有一部分实[农民起义]。)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嘉庆帝。嘉庆帝亲政后赐死和珅,抄收其家产,整顿政风,加上借助卖官制度以平衡开支,嘉庆帝提倡节俭,缩减朝廷与宗室的开支,把贫穷的旗民送到关外开垦。使清朝虚弱的身体强壮了些。(通过嘉庆帝的一些措施治疗清朝的虚,使清朝虚弱的身体强壮了些。清朝所表现出的实证[农民起义]也就不存在了。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是统治者对农民的压迫所致。也就相当于我们,对自己身体的不爱惜,如大烟、大酒等。)

小结:从发病原理来说,虚实必须交争,虚实交争;邪正交争,邪正进行激烈的斗争。用阴阳话来说,阴阳交争,阴阳互根,你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你,虚和实都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阴阳互根,不是两者分离的,绝对分离的。疾病的过程实际上是虚实这两种基本病理机制同时存在的,又强调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实或者虚突出表现出来占主导地位,因此就有了基本的虚,基本的实,又有虚实错杂。体现了中医学那个辩证思维方法。体现了中医考察疾病是一个动态的,虚实的变化也是一个动态。
(四)、虚实转化。所谓虚实转化,在一定的条件下,虚实互相转化的一种病理变化,具体包括由实转虚、因虚致实。
1、由实转虚。或者叫实证转虚,就是由实证转化为虚证。由实转虚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邪气盛正气不衰,在这种条件下,由于疾病的演变,病邪损伤人体正气占主导地位。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误治,失治,或者是不及时治疗,导致病情迁延,使邪气不断地对正气损伤,逐渐逐渐,正气的虚逐渐显现出来。初期可以表现为实证,邪的作用非常强,那么正气没虚,但是随着病邪的侵入,随着时间的推移,正气越来越衰,它的条件是治疗的失误,或者治疗的不当,或者治疗不及时,在这种条件下,可以使病情迁延,使实证最容易变化为虚证。经过一个逐渐地变的过程,转化为虚证,把这个过程叫做由实转虚。
外感疾病,六经病,到末期的时候,多表现为虚证。经过实证开始,逐渐演变过来的,把这个过程叫由实转虚。开始以邪气盛为主要矛盾,随着邪气对人体的侵袭,而正气不能够及时通过各种手段扶持上来,邪气处于优势,逐渐地,使正气逐渐地衰竭,机体的反应能力差,最后机体衰竭,表现以虚为主。原来以实为主,最后表现为以虚为主。举个例子:比如发热恶寒,全身(酸重,)头痛,咳嗽,脉浮,属于外感病。外感风寒侵袭机体,是实证,可是它在渐渐的发展过程中,发展为少阴病,就是脾胃阳虚,一派脾阳虚的证候。原来是属寒,属热,表现为实寒实热,而到了太阴病,脾阳虚,叫做肾阳虚,肾阳虚,少阳寒化,少阴热化。发生了由实转虚。
举抗日战争的例子。抗日战争第一个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抗日战争开始时,日军军力强盛,军事强大。当时国民党虽然武器装备比较差,但是兵力多,人数占优势,军事整体势力并不比日本弱。抗日战争初期,中日双方进行了一系列的战役,进行了台儿庄大战,上海保卫战、广州大战等一系列的战役,日军虽然军力强大,进行猛烈的进攻,但是我们军队还有相当的势力,进行着顽强的低抗。(台儿庄大战,上海保卫战等战役的出现,此时战局情况就是实证的表现。邪气盛正气不衰。初期表现为实证,邪的作用非常强,那么正气没虚,但是随着病邪的侵入,随着时间的推移,正气越来越衰。)。抗日战争进入了第二阶段,战略相持阶段 ,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由于将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不抵抗政策。(它的条件是治疗的失误,或者治疗的不当,或者治疗不及时。)我们正面战场的战局非常不利,节节败退。随着战局的扩大,我们损失了大量的兵力和财力,也先后丢失了华北、华中的大片领土,国民政府亦迁都重庆。中华民族陷入了水深火热的灾难中,工业、农业、交通等各方面都遭受重创,人民生活困苦,民不聊生,中华大地一片虚象。(此时中华大地就是虚证的表现。使病情迁延,使实证最容易变化为虚证。)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也就是由实证转为虚证。
由实转虚,原来是实证,以邪气盛为主要矛盾,最终出现的结果以正气虚为主要矛盾,这个过程就叫做由实转虚。初病多实,久病多虚。开始得病,反应出来多实证。病久了,叫久病多虚。这是判断虚实一个很重要的方式,也是一个重要的原理。
2、因虚致实。不叫由虚转实,叫因虚致实。因为虚,会导致实。因是虚,果是实。这里因果关系,是指正气本虚,功能低下,难以祛邪外出,邪气停留在体内,甚至是出现气滞血瘀,痰饮水湿,湿邪停留体内,把这种病理变化叫做因虚致实。气滞血瘀,痰饮水湿,湿邪存在,是因为正气、脏腑功能之虚,气化功能低下,结果形成了水湿,形成了瘀血。举个例子:血瘀的形成,气虚可以形成,脏腑功能低下,五脏气虚使血行无力,血行迟滞,最后导致血瘀。先有五脏的气虚,后有瘀血的形成。因脏腑,各脏腑之气虚,因为血行无力,最终导致血瘀存在。把这个叫做因虚致实,不叫做由虚转实。因虚致实,先有虚,后形成实,这个实是指具体的水、湿、痰、血的具体病理产物而言。这种病理产物是由虚导致的,既表现为虚,又表现为实邪存在,把这个叫因虚致实,不叫由虚转实。可是从矛盾转化的角度又可以理解为因为虚,邪正交争的结果最后出现了实,正确理解它的内涵。
举个例子:清朝未期,由于统治阶级政治日渐腐败、大搞文化阉割,闭关锁国,使国家落后于欧美,国家呈现虚弱衰败的景象。(清朝正气本虚,功能低下。相当于人体的正气、脏腑功能之虚,气化功能低下。先有虚。)1840年爆发了清英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年的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火烧园明园。(由于清朝虚弱,打不过外国。所以有鸦片战争、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八国联军火烧园明园的病证的外在表现。同理:人体虚,难以将邪驱出,所以外邪,邪气停留在体内,甚至出现水、湿、痰、血的具体病理产物。)先有虚,后形成实。这个实如:水、湿、痰、血的具体病理产物。这种病理产物是由虚导致的,人体既表现为虚,又表现为实邪存在;先有虚,后形成实,把这个叫因虚致实,不叫由虚转实。
小结:虚实的转化有两个:1、由实转虚,就是实证转为虚证。2、因虚致实,原来是虚证,最后转化为实证。是先有机体脏腑功能的衰退之虚,最后形成了水湿痰瘀这种病理产物,这种实证的存在。把它理解为虚转为实。
  (五)、虚实真假。所谓虚实真假就是现象和本质反映的不一样,就是假象。
(一)定义。虚实真假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邪正交争的结果,所表现出来现象与本质不完全一致的病理变化,包括真虚假实和真实假虚两种病理变化。
(1)真实假虚。真实假虚是指疾病的本质为实,而疾病的表现出的现象,某些现象,局部的现象表现出来假象,把这个叫做真虚假实。实是指本质而言的,疾病的基本病理机制是实,而反映本质的某些现象,类似虚象。举肝硬化腹水这个例子:腹胀中医病名叫鼓胀。鼓胀是什么样子呢?是腹部高度水肿、高度腹水。看这个高度腹水,叫气滞、水停、血瘀,三者交相为患,形成了实邪存在。既有水液停滞,还有气机阻滞,气滞,还有瘀血停滞。这是体内有水湿、气滞、血瘀、实邪存在。看这个本质,一看就明白是实。可是看患者这个状态呢?同时还有机体的衰竭,机体衰竭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四肢羸瘦。按照正常规律思维,那就既有实又有虚同时存在,我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贵在是以实为主,还是以虚为主,来正确地把握、来治疗就可以了。学寒热时讲寒热错杂,就是两者矛盾同时存在,处于一个交争状态,要分清它的孰轻孰重。要用动态的观点看它,它是处于一个不断运动过程中。
真实假虚和实中夹虚,这对两个概念的理解,可以是等同的。1、真实假虚是指疾病的本质为实,疾病所表现出的现象是实,而反映出来的某些现象是虚象,注意是某些现象,类似虚象。实是本质,虚是假象。2、实中夹虚,就是以实为主,兼见虚。
举抗日战争的例子。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抗日战争开始时,日军军力强盛,军事强大。当时国民党虽然武器装备比较差,但是兵力多,人数占优势,军事整体势力并不比日本弱。抗日战争初期,中日双方进行了一系列的战役,进行了台儿庄大战,上海保卫战、广州大战等一系列的战役,(台儿庄大战,上海保卫战等战役的出现,此时战局情况就是实证的表现。这时表现出一派实的征象,以实证的表现为主)。打仗就要消耗人力和物力,战争让我们损失了兵力和财力,战争的同时也造成了,交通瘫痪、工业荒废、学校停课、田地荒芜等一系列的虚象:人民生活困苦,民不聊生。(是因为战争这个根本原因,才造成了交通瘫痪、工业荒废、学校停课、田地荒芜等一系列的虚象。战争是本质,是根本原因。)
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两口子因为家中小事,吵架了,你堵气摔了喋子,她堵气回了娘家。这样家里的院子无人打扫,落满了树叶,地里也长满了荒草。那我们怎样帮助这个家庭?也就是说怎样治疗这个家庭的病?我们去给他家除草,打扫院子?没有人会这样做。大家会找个中间人从中劝说,让男方到女方家,把女方叫回来。这样两口子不打架了,和好如初了。这就是找到了本质,治疗了真正的实(吵架)。两口子不打架了,那么院子也就打扫干净了,他们家地里的荒草也就有人锄除了。这样的虚象也就自然而然的消除了。这就是真实假虚,把真实治疗好了,假虚自然而然地也就好了。
(2)真虚假实。所谓真虚假实,是指病理变化的本质为虚,而实是指疾病的表面现象,出现了某些假象,这个实的现象是某些假象,把这种病理变化定义为真虚假实。虚是本质,是根本,实是表面现象。真虚治疗好了,假实自然而然地也就好了。虚是指正气之虚,实是指气之实所反映出来的某些症状,是正气虚所反映出来的某些表现,某些症状和体征,类似实,把它界定为假实。为什么叫假实?是因为虚是本质,是根本,实是表面现象。
举个例子:脾虚腹胀。脾虚是指脾运化功能低下,表现为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低下。它出现了一系列虚的症状。但是它的某些症状中有一个突出的地方:腹胀,这个腹胀,胀,用中医讲气滞则胀,不通,这个胀,气滞不通,表现为实的特征——实。但是不把这个腹胀叫做真实,它类似实,不是体内有食积、有淤血存在而发生的胀。因为脾虚运化失职,气机运行迟缓,由虚而引起这个滞。把这种脾虚的病人,表现为一派虚损的正气虚弱的同时,又出现那个胀,腹胀。它是气机不通,类似实又不是实。站在脾虚运化功能失调,一派脾虚的角度,去看那个腹胀那个点,把它当作实,类似实而称为实,气机阻滞的那个胀是假的,那个现象是假象,它表现的大量的现象都是纳呆食少、乏力等等这一系列症状,都是虚的表现。疾病的本质是脾气虚、脾阳虚,而表现出的现象,绝大多数临床表现都是现象和本质一致。出现了某些假象,那个胀,和虚不完全一致。从这个角度来考虑,把它当作实。因为它不本质上是虚,称它为假实。考察问题角度不同,中医历代文献习惯上都举这个例子,用这个脾虚腹胀来说明真虚假实。这里假实、类实而不是实。
小结:虚实真假,仅仅理解它的概念就可以了,将来在《诊断学》学的时候,要进一步判断虚实真假。理解这样一个概念,就是站在什么角度来看。从不同角度看,谁是假,谁是真,谁是虚,谁是实,实际从本质上来说,这个现象和本质是一致的。只是那个实,或者那个虚,在虚实真假里面举这么个例子,表现为非常特殊。高度腹水,却四肢羸瘦,而一派脾虚,出现那个局部症状腹胀、气滞不通,就这两个例子推出这样一个一般的规律。
总结:虚实的变化,两者的关系,不仅可以决定具体的正气和邪气之间的关系,而且它也可以决定这个病理变化,也可以决定疾病的转归。疾病的转归要从邪正之间来分析。也就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理解,我举的例子,为什么总是战争例子的原因。邪正交争,始终是邪气占上方,就是邪盛,而正气处于劣势,叫邪盛正衰。在这种情况下,病变衍变向恶化的方向发展,甚至于向死亡方向发展,这就是邪和正之间交争的结果。正气的盛衰、邪的盛衰作用的结果决定疾病的结局,是向好的方向发展的,还向不好的方向发展的。向好的方向发展,那必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就是正气能战胜邪气。向坏的方向发展,那就因邪气战胜了正气,在这种条件下,就向坏的方向发展。邪正之间的关系,用阴阳话说,是调整阴阳;用邪正来说,就是调整邪正的关系。
考察疾病的运动过程中始终是把邪和正两者放在一起来考察,把邪和正放在运动状态来考察,才能体现疾病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邪正交争的结果。如果邪气战胜了正气,就是邪气处于优势,而正气处于劣势,那就发生疾病。邪正盛衰,表现为虚和实。如正气虚的时候,也不仅仅是正气虚,没有邪气,两者相比较而言,以正气虚为主,不能够把邪和正两个割裂开来。人体正气和邪气的斗争,疾病如战争,如同双方的战争。如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的战争,我方在敌方地盘内开辟根据地,敌方出兵突击围攻我后方。战场是敌我交错,敌中有我,我中有敌,战场局势是动态变化的,如同正邪交争激烈以后,疾病的虚实转化,虚实夹杂。
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不论疾病的虚实夹杂,我们只要揪住是虚为主,还是实为主。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渔民捕鱼的网,它有千百万条线,我们只要抓住一条主要的线,就能把网收起来。疾病的表现有多种,我们只要抓住主要的表现来分析,将难事作于易。
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这一节是邪与正之间的关系,从邪正、正反两方来理解的。下一节阴阳失调,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等相互关系失调,从人体阴阳气机升降运动关系来理解。一般来说,邪正盛衰是病证虚实的机制,阴阳失调是病证寒热性的病机。

邪正斗争与虚实病理的关系
这个邪正盛衰,决定了病理变化性质的虚还是实,决定了疾病发展趋向的转归,就是结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可以这样理解:是从正反两个双方所表现出来的现象,也就是说正反(人体的正气和邪气)双方进行斗争、战斗,所表现出来的迹象、现象。(一)实证。在病机学里面,实是指以邪气充盛。盛和邪,虚和实,是从正邪相比较而言...

邪正斗争与虚实病理的关系
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抗病能力与邪气的致病力之间相互斗争所发生的盛衰变化。这一过程决定了病理变化的性质是虚还是实,以及疾病的发展趋向和结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的关系可以这样理解:它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即人体正气和邪气之间的斗争。(一)实证 实证是指以邪气充盛为...

简述邪正盛衰与疾病的虚实变化。
【答案】:疾病过程中邪正斗争产生的盛衰变化,决定着病证的虚与实。正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所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邪正盛衰导致的虚实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实:指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变化。此时人体邪气亢盛,正气亦不太虚,邪正斗争剧烈,机体亢奋有余,或见于瘀血...

邪正盛衰如何决定虚实变化?
(1)决定虚实病机:邪气的致病力强盛,而正气的抗病能力未衰,正邪相搏,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病理性反映比较剧烈的、有余的证候,称为实性病变;机体的正气虚弱,防御能力和调节能力低下,而邪气已退或不明显,难以出现邪正斗争剧烈的病理反映,临床上表现一系列虚弱、衰退和不足的证候,称为虚性病变。(2...

中医基础理论:邪正盛衰与病机的虚实变化
这是因为邪与正相互斗争,其盛衰同时存在所致。如实性病变失治,病邪久留,损伤人体正气,则实性病证可以转化成虚性病证,或形成邪实正虚的虚实错杂病证。若正气不足,因无力驱邪外出,或本正虚,而内生之宿食积聚、水湿停蓄、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凝结阻滞于内,则可形成虚实错杂病变,称之为正虚邪...

试述邪正盛衰与发病和病机的关系是什么?
关系如下:邪正盛衰的邪,代表致病的邪气,正,代表人体的正气。邪气作用于人体,正气则奋起抗邪,正邪双方在斗争过程中,随着体内邪正的消长盛衰,从而形成病证的虚实变化。实,指以邪气盛为主要矛盾的一种病反映。发病后,邪气亢盛,正气未衰,邪正相争剧烈,临床表现为亢盛有余的实证,故说“邪气盛...

邪正盛衰:虚实夹杂证
回答 虚:主要是指正气不足,是以正气虚损为矛盾的一种病理反映。正气和邪气两虚,而邪气胜于正气,这是虚证。?? 导致虚证出现 从病因分析 就是 内因 外因 不内外因 3种 从病机来说,主要包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津液代谢失常等 例如 一个身体健康的人 由于长期用脑 思虑 过度导致心血...

邪盛的含义是什么
邪正盛衰与病机虚实的关系,首见于《素问·通评虚实论》中的“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也就是说,实的病机主要是邪气盛;虚的病机主要是正气虚,然而疾病的种类极多,疾病的过程亦较复杂,使邪正之间的盛衰变化呈现错综复杂。 在疾病过程中,由于邪正在抗争中经常发生变化。所以,虚和实的病机...

中医虚实是什么?
中医虚实,是指人体抵抗力的强弱和病邪的盛衰,也就是机体内正气与病邪之间斗争的表现。虚指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减弱;实指致病的邪气盛和邪正斗争剧烈。 凡病者体质强,病理变化表现有余的是实;病者体质弱,病理变化表现为不足的是虚。虚实是相对的,可以互为转化,或相互错杂而出现,如在...

邪正盛衰:虚实夹杂证
1. 虚证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引起的,表现为正气与邪气相争,而邪气占据上风。虚证的出现,从病因角度来看,可以由内因、外因以及不内外因三种因素引起。2. 从病机上分析,虚证主要包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津液代谢失常等方面。例如,一个健康的人若因长期用脑过度而造成心血不足,中医认为这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