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有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4
    乍一看这本书的名字,《少有人走的路》我首先的第一感觉是本心灵鸡汤的书。有的书读完了是种朦胧的印象,有的书读完了让你感到兴奋,有的书读完了让你觉得好烧脑。而这本书读完了,让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因为他说出了一直藏在我心里的感觉和背后的规律。是我一直没能总结和提炼出来的观点。

      这本书上架的建议是:畅销书·心理。这本书对于我来说,读到的是更多是自我完善和家庭教育方面的收获。为什么自我完善和家庭教育会有关系呢?我想用书中的一首纪伯伦的诗作为开头: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什么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诗人对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的描写,让我们觉得这些是停留在笔端纸面,停留在诗歌的朦胧与美好。通过对本书的阅读,让我很清晰的感受到这并不是诗人的理想境界,而是一种和谐的、可实现的情景。而通往这个美好境界的道路,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一条使人心智成熟的路。

      我们经常感叹别人家孩子,“看谁谁,不用爸妈操心,自己就知道干什么!”,“那个谁谁,放学后知道先写完作业再干别的”……这个熟悉的话本经常在耳边响起。而与之期待发生的却是:不是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一放学就像放飞自我一样,怎么都坐不到写字台前完成作业。我们总是告诫孩子,你要学会自律,要自己管住自己,要珍惜时间,要认真学习……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如果把自律比作海面上漂浮的冰山,在水平面部分,能够看到的,叫做自律。而在水平面以下,你看不到的地方还有很大体积的冰块在那里支撑着浮在上面的冰山。在水平面以下的部分,应该还有更为坚实,更为重要的而且更容易被忽视的力量。如果要培养孩子自律的能力,就要给孩子建立起自尊自爱的能力,这是自律的基础。而自尊自爱又建立在独立和自我认同的基础上,同时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还要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和价值感。而这一切的基础,都来自父母真正的爱。为什么说是真正的爱,因为会有好多迷惑我们双眼的,带着伪装的“爱”,那不是真正的爱,甚至会把我们拉向相反的方向。

      世界上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天下父母对于孩子爱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在实施的时候却千差万别。而真正的爱,是希望子女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出自律的孩子?首先自律是一种能力。是能力就是可以培养的;培养,是有方法的,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去了解孩子,发现他遇到了哪些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孩子自律的能力就会一点一滴的培养起来。

      而相反的做法:父母平时没精力管,放任孩子。当孩子犯错的时候,非打即骂。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反面的示范。这种方式不是教育,而是发泄心中的怨气和不满。

      具体该如何操作,作者也给出了建议。首先在问题发生前,花时间了解孩子、关注孩子。父母与孩子相处得越久,给予的关注越多,就越能了解孩子的真实状况:孩子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如何对待家庭作业,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他们什么时候勇敢,什么时候害怕……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信息。父母关注孩子,陪伴孩子,在日常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教育。

      其次学会倾听孩子心声。倾听的形式有:1直接让孩子闭嘴;2不管孩子说什么都不予理睬;3假装倾听,应付孩子;4有选择地听;5认真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尽可能去理解它们的含义。这五种倾听方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家长有选择地权衡运用。为什么倾听这么重要?因为当父母愿意倾听的时候,证明我们能够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孩子也能感受到我们的尊重和爱,就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其次,孩子感受到的尊重越多,他们有价值的表达也就越多。第三,我们对孩子倾听得越多,就越是能够意识到,在无数的唠叨中,有价值的东西。第四,对孩子了解的越多,就愿意教给他们更多的东西。最后一点,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尊重,他们就会觉得,我们把他们视为出色的人。这样一来,他们也就更愿意听我们的话,并给于我们同样的尊重。如果我们了解自己的孩子,教育得当,孩子就渴望从我们这里学到更多。他们学到的越多,就越有可能成为出色的人。父母和孩子都可以从爱的互惠中,感受到成长和进步的力量。

    最后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选择和孩子站在一起,一起承担,一起面对,一起解决。可能会有人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父母的爱决定着家庭教育的优劣。遇到问题的时候,父母选择和孩子站一起解决问题。孩子的心中会意识到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价值,这就是自我价值的建立。在确认自我价值后,孩子会自我珍惜。当我在说请你“珍惜时间”、“珍惜水资源”、“珍惜生命”的时候,其实我们默认的主语是“我的”。只有当这些东西是“我的”的时候,你才会感受到珍惜。而如果一个孩子都不觉得自己有价值,又怎么会去珍惜自己的时间呢?

      同样,安全感的建立和父母的爱息息相关。经常会看到路边有孩子闹的很凶,旁边的父母只要用“再闹就不要你了”作为威胁,孩子马上就安静下来。因为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全部依赖父母。没有了父母的照顾,孩子根本没办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所以这一招对哭闹的孩子很管用,但却破坏了孩子安全感的建立。父母用专制的爱、控制的爱来对待孩子的时候,孩子的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恐惧。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不能给孩子建立起安全感的。成年后的孩子,会不具备推迟满足感的能力,总想提前透支未来的快乐和满足,而不敢去面对眼前的现实。会有一些孩子一拿起手机就沉迷进去,完全无法自拔。每次都是以吵一顿、打一顿结束。反观父母的做法,用打骂的方式,用大喊大叫的方式制止孩子的某种行为的时候,父母的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不具备推迟满足感的能力。想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快速解决孩子的某个行为。推迟满足感,作者给出的定义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的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个过程需要具备的能力叫——耐心。

      孩子的心中,父母就是他们的参照物,模仿对象,自然也会把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全盘接收下来。所以培养孩子自律的能力,不仅需要父母真心的投入,还需要父母表里如一的爱和持之以恒的照顾,这是父母送给子女最好的礼物。如果这份礼物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得,孩子也有可能从其他渠道获得,不过其过程更为艰辛,通常要经过一生的鏖战,而且通常会以失败告终。

    父母的爱是这一切的基础,那么弄清楚什么是真正的爱尤为重要。因为有可能我们之前遇到的都是带着“伪装”的爱。

      书中给出的爱的定义是: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所谓自我界限,是我们从呱呱坠地,逐渐分辨自我和外部世界之间的界限,逐渐认清自我的过程。7个月前的婴儿,还没有这一概念。在婴儿的感觉里,世界和他并没有什么界限。7个月到两三岁左右,婴儿的自我意识就开始出现,嘴里经常出现的词就是“我的……”。三岁后,孩子对自身能力的局限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但还是会幻想为所欲为。这时受欢迎的是超人、太空飞侠之类的故事。而对于进入青春期的少年而言,他们更真切的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和能力有着多么大的局限性。他们隐约意识到,个体融入社会才能更好的生存。他们渴望突破自身的局限,却又受到自我界限的限制,这通常使他们产生无助的痛苦。

      在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最大的阻碍就是懒惰。懒惰是爱的对立面。懒惰是人生中一种可怕的消极力量。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世界总是在不断变化,当变化发生时,我们就要确认信息是否属实。这个过程需要做大量的辛苦工作,修改我们对于已知事物的认识。懒惰的主要特质是恐惧感,害怕改变。而害怕的根源是懒惰。

      如何解决懒惰?首先,承认懒惰的存在,认清懒惰的本质。其次当懒惰出现的时候,自我反省,最后改正自己的行为。勇于承担自己应付的责任,只有在“这事我负责”的这种心态下,才有机会获得自我成长的机会。当孩子身上暴露出问题的时候,家长一味的抱怨和指责,孩子无法理解这些抱怨和指责,就全盘接收,认为所有的问题都是源于自己。而事实的真相可能是夫妻关系或是家庭教育方法出现问题,等等可能导致这个结果的内部原因。而如果一旦出现逃避的心态,就会找出很多外部原因来解释现象。比如“这孩子天生就这样。”任何逃避的心态,是不利于解决问题的。在自我反省的时候,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敢于接受挑战和质疑,并保持诚实的心态。保持诚实的心态很重要,因为诚实带来痛苦,需要直面问题的勇气。而谎言可以逃避痛苦。一旦选择了逃避,问题依旧无法解决。

      真正的爱,是促进孩子的心智成熟,而促进孩子心智成熟的前提是把孩子看做独立的人。在培养孩子独立的过程,必然会有冲突。面对冲突,我们应该怎么做?父母爱孩子,不是在该批评的时候缄口不言,该帮助孩子的时候逃之夭夭。同样,缺乏理智的批评,本质上没有任何作用。当出现冲突的时候,父母应该先自省。问问自己“我看清问题的本质吗?”、“我的动机是为了对方着想吗?”、“我发现问题的症结,还是处于模模糊糊的假想?”、“我是否真正了解我所爱的人?”、“我想给所爱的人提供指导,还是出于一己之私?”。问完这些问题后,如果你希望对方有所进步,首先要进行自我完善,这样才能找到沟通的最好契机和方式。沟通方式的方法可以参见《非暴力沟通》和《正面管教》的具体方法。

      因为有种爱伪装成过分的依赖和自我牺牲式的爱。给予者以“爱”作为幌子,只想满足自己的需要,却从不把对方的心智成熟当做一回事。比如孩子已经学会自己吃饭,而作为家长害怕孩子吃不好,吃不饱,无视孩子已经吃饱的事实,依然喂饭给孩子。追着、撵着喂孩子吃饭。这种过分的爱,不是仁慈,而是伤害。越俎代庖地去照顾原本有能力照顾自己的人,只会让对方产生更大的依赖性,这就是对爱的滥用。

      这种过分的依赖和自我牺牲式的爱发展到严重的程度会是社会性的受虐狂与虐待狂。书中举例,一个女士经受丈夫长达20年的虐待,这其中包括出轨、家庭暴力……除了正式的两次离婚与两次复婚,还有许多次的分手与和好。这种受虐待的动机,一般是童年遭受过屈辱,为了痛苦得到补偿,从虐待者的愧疚和道歉中享受报复的快感。他们就会自认为在道德上高人一等。他们遭受的耻辱与虐待越多,自感优越的心态就越强烈。还有一种错误的观念就是把自我牺牲当成真正的爱。

      父母爱孩子,是以促进其心智成熟为目标。而爱自己同样适用于这样的方法。无论思考还是行动,都离不开勇敢、进取和独立的精神。即便有先知的告诫,你仍需独自前行。没有任何一位心灵导师能够牵着你的手前进,也没有任何既定宗教仪式能让你一蹴而就,任何训诫都不能免除心灵之路上的行者必经的痛苦。我们只能自行选择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艰辛与磨难。自律显得尤为重要。自律就像是自我完善的发动机。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方法。在自律之上,不断完善自我,不断修正对世界的认识,不断扩大认识世界这双眼睛的尺度。

      这条少有人走的路,揭示了心智成熟背后的规律。也许在走上这条路的过程中,我们也能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和更和谐的亲子关系。因为我们的孩子属于明天,那个我们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为什么不在能相处和陪伴的时间里,成就更好的彼此呢?

大学生读《少有人走的路》有感5篇
   大学生读《少有人走的路》有感1   《少有人走的路》,美国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著。在《纽约时报》畅销单上停驻了近20年,被翻译成23种以上的语言。   《少有人走的路》剖析了我们生活中沟通理解的重要性。它超越了时代的约束,从人的内心深处启发我们,挖掘我们对爱的呼唤,指引我们走向...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心得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心得1 开卷有益,《少有人走的路》是一套系列书籍,出自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这本书不仅仅只是讲述心理方面的内容,更重要的是鼓励我们独立思考,敢于向生命挑战的勇气。最尤为可贵的是作者就像一位真挚真诚的莫逆之交,长者,智者。突破年龄,国籍,时间的界限,平和的坐在你面前...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后记
斯科特·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是一部深入人心的心理学著作,作为当代杰出的心理医生,他以独特而坦诚的方式揭示了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他强调,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心理困扰,逃避问题只会阻碍心智成熟,而勇敢面对才是成长的关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那些选择逃避责任和问题的人,他们阻碍了...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1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美国杰出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写的。1978年首次出版,五年之后才出现在畅销图书榜单上,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上榜近20年。这本书创造了空前的销售记录,至今长盛不衰。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本书共分四个部份:...

少有人走的路读书心得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美国杰出心理医生斯科特。派克写的。1978年首次出版,五年之后才出此刻畅销图书榜单上,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上榜近20年。这本书创造了空前的销售记录,至今长盛不衰。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学著作,共分为四个部分:自律、爱、承载与宗教、神奇的力量...

【读书】《少有人走的路》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读的书《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这是一本畅销三十多年的心理学著作。相比很多心理学高深的理论,这本书人人都能看得懂,这也是它口碑相传、经久不衰的原因。 派克对于该如何成为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分别从方法、动力、阻力和终极力量等几个角度,结合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进行了分析,并辅以...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范文五篇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看完《少有人走的路》,我被一种力量和精神感动。这是一部心灵读物,它可以带领你走进内心,了解自己,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这部书是能轻松阅读的通俗版,但请不要因此而轻视它,它可以健全您的心智、改善您的生活,让您更快地走出困境、渡过危机。 这部书被西方媒体誉为“来自上帝之...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美】M.斯科特·派克
《少有人走的路:与心灵对话》这本书主要讲,每个人都必须走自己的路。某个人正确的路,对另外一个人可能是错误的。所以要自己去摸索,去寻找答案。人生之路也许困难重重,但我们要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不要只争取在某一方面比较突出而对其他 都不感兴趣。读书越多越杂越好,生活也是如此,不要钻牛角...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而我们生活中大量的人就宁愿在不成熟当中徘徊,宁愿在痛苦当中打转,就是不愿意走上这条少有人走的路,走上这条用自律和爱铸就的、通向心灵成熟的道路。有很多人天然地就理想化地认为,我不应该承受这样的苦难,所以当苦难发生在这些人身上,他会觉得,我好倒霉,我真糟糕,都怪他们,要不是他们我...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
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篇1 这半个月我阅读的书目是《少有人走的路》,这是我第二次读这本书了。本书的作者是一个有名的心理医生,书中的内容几乎都是都是他在心理学治疗中患者的情况和他自己的理论总结。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心智成熟的旅程》、主要包括自律、爱、成长与信仰、恩典四个方面。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