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杨坚:是明主,还是庸君?

如题所述

哈特以影响大小为尺度,评出了他眼中的100位历史名人。令人颇感不解的是,在中国历史上名气并不是很响亮的隋文帝杨坚不仅入选,而且排名竟超过了儒家亚圣孟子。这个短命王朝的开国之君难道真有通天本领而能产生这般巨大的影响吗?图说:隋文帝画像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哈特在将杨坚列入他认为的重要人物的名单时说:他成功地统一了经历数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他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实行通过科举考试选拔政府官吏的制度,为中国提供一批批非常得力的行政官员。乘势兼借力,轻易得江山杨坚之父杨忠是西魏关陇军事集团的首领之一,在那个南北对峙、好战尚武的时代,这样的出身意味着随时都有可能被推向政治舞台的巅峰。《隋书》上说杨坚个性极强,沈深严重,初入太学读书时,就连最为亲昵的人也不敢和他开玩笑。至于学习成绩,现在能看到的正史一改吹捧之词,全部集体失语。不过好在杨坚本人倒是很讲诚信,承认不晓书语。不过,在那个没有高考制度的年代,成绩不好也不用发愁。杨坚年方十四就依仗父亲的地位和功勋开始了官宦生涯。执掌西魏大权的宇文泰见到杨坚,说了一句颇为抬举的话:此儿风骨,不似代间人!后来宇文泰的子孙们取代西魏做了北周的皇帝,杨坚更是扶摇直上,袭父爵封随国公(登基后的杨坚感到随字有走字旁,不太吉利,便改为隋)。杨坚25岁时,北周大贵族、柱国大将军独孤信将其七女儿独孤伽罗嫁与他为妻。这场政治联姻不仅使杨坚又多了一个雄厚的靠山,而且巩固了他的政治地位,成为关陇军事集团上层一颗冉冉升起的希望之星。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史评巨著《廿二史札记》中很不以为然地给杨坚的夺权下了一个结论: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之所以这样讲,原因其实很简单。杨坚的前半生正值南北朝后期国家由分裂重归一统的时代,当时由北周统一全国的趋势已逐渐明朗化。北周也确实出现了一位能够担负起统一全国重任的领导人―武帝宇文邕。堪称雄才大略的宇文邕是鲜卑族正牌皇帝中的最后一位天才,在短短六七年的亲政岁月中,他几乎预演了后来清朝康熙皇帝的很多事迹,如除权臣、平叛乱、征敌国等。他不仅于577年成功消灭北齐,统一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而且制定了平突厥,定江南的宏大计划。但正在这关键时刻,历史和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578年,在出征讨伐突厥的路上,年仅35岁的宇文邕一病不起,回到洛阳后即英年早逝。也正因为他的英年早逝,杨坚有了成为开国皇帝的机会。接着,宇文邕长子宇文赟即位,是为周宣帝。这时虎父犬子的怪圈效应显现出来,宇文赟不但无能残暴,而且极爱折腾,搞得内外恐惧,人心惶惶。最后,宇文赟因纵欲过度而死,杨坚勾结近臣刘昉、郑译作伪诏,取得辅政大臣之职,总揽朝政。他在铲除异己成功后,于581年迫使北周静帝禅位,成为大隋朝的开国皇帝。仅仅当上了皇帝还不足以青史留名,让后人记住杨坚功勋的最主要事迹就是他在建隋8年之后平灭南陈,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全国性大统一。但在灭陈的战役之前,南朝之中国势最弱的南陈政权早已岌岌可危,失去了与北方抗衡的实力。与秦百年七世的不懈奋斗方成就统一大业相比,如此成功来得太过容易。在杨坚身上,既找不到当年嬴政扫平六国时那坚忍刚毅的性格、敏锐迅捷的决断力,也没发现高瞻远瞩、富于实干的精神,能完成这次大统一不过是坐享其成、顺水推舟罢了,若非说他领导有方,亦不过是识人之明而已。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隋文帝杨坚:是明主,还是庸君?
立制赖他人,治世一庸主打下江山后的杨坚看起来确实像一个有道明君,他创立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和义仓制度,颁布《开皇律》,修建大兴城(后来闻名天下的长安城)和广通渠,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来巩固政权,也的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隋书》用这样的词句来赞美杨坚和他的开皇之治:躬节俭,平徭赋,...

隋文帝杨坚:是明主,还是庸君?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史评巨著《廿二史札记》中很不以为然地给杨坚的夺权下了一个结论: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之所以这样讲,原因其实很简单。杨坚的前半生正值南北朝后期国家由分裂重归一统的时代,当时由北周统一全国的趋势已逐渐明朗化。北周也确实出现了一位能够担负起统一全国重任的领导人―...

隋炀帝是明君还是庸君
都不是,是暴君。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 ,隋朝第二位皇帝。生于大兴,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建隋朝大运河 ...

隋文帝杨坚统一前的政治局势
最后被隋文帝杨坚一统天下!

杨广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2、他是有功业的皇帝 在政治上,他是一个大有作为的皇帝。在他年仅20岁还是王子的时候,就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0万大军南下向陈朝发动进攻,并最终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即位后,他做了很多大事。如:大工程:营建东都洛阳,使国家的东部得到更好的控制;开凿大运河,是一项利在千秋的工程...

身为亡国之君的陈叔宝,他投降后,为何仍然敢向隋文帝要官当?
陈叔宝虽然没有像历史上其他庸君那样动辄杀人或者动土修宫殿,但是这位皇帝也绝对称不上什么好皇帝,他像李煜那样写的一首好诗,却对国情政治毫无关心,他平时最喜欢的就是怀抱美人,为各种优美曲子做词,所以他的后宫中经常乐曲不断。而在杨坚的儿子杨广打进来时,这位皇帝不顾众位大将的劝解躲在了井底,...

真实的杨广在历史上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杨勇和杨广的母亲是独孤皇后,可以说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而且隋文帝的皇位中也有她一半的功劳。如果说这样一个拥有政治素养的人,最后去陷害亲生儿子,然后废长立幼,这是很难成立的。可以说是杨勇的太子之位是自己丢的。而杨广当时的表现,又是最符合储君的人选。没当上皇帝之前,杨广还是非常能装的...

康熙是千古一帝吗? 为什么啊?
盲目吹捧满清的人最喜欢引用康熙的一段上谕“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士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能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这一段话,真是唐哉皇哉,冠冕堂皇,义正词严,俨乎其然。也真难怪一个叫王本...

隋文帝杨坚:是明主,还是庸君?
立制赖他人,治世一庸主打下江山后的杨坚看起来确实像一个有道明君,他创立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和义仓制度,颁布《开皇律》,修建大兴城(后来闻名天下的长安城)和广通渠,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来巩固政权,也的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隋书》用这样的词句来赞美杨坚和他的开皇之治:躬节俭,平徭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