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会打仗不会当官,白起的下场会怎样,会变好吗?

如题所述

战争具有两面性,一面能促进民族融合和先进技术的传播,一面又会给人们带来苦难。

人是战争的主体,只要打仗,无可避免的就是会死人。

纵观人类历史,朝代的更替,国家的统一,总充满着挥之不去的血腥,渴望和平的人们,总是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发出别人听不到也丝毫不起作用的呐喊。


因为在权力面前,人类的欲望总是无穷无尽,最底层的大众,也往往只会成为权力的牺牲品。

战国时期亦是如此,秦国能够结束纷争也是一路趟着血水走过来的,据统计秦国在整个战国时期杀死山东诸侯的士兵平民的人数高达二百余万人,这是多么恐怖的一组数字。

别慌,还有更加恐怖的,因为这组数字中其中几乎一半都是死在一个人的屠刀之下,这个人就是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

白起一生攻城七十余座,无一败绩,拓疆千余里,功高至伟,但他的结局却只落个被赐自刎的下场,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肯定不少人会立即想到范雎的谗言,其实白起只会打仗却会当官,即使没有范雎言语的中伤,白起的下场也不会好。

纵观白起一生,他打仗能运筹帷幄,但为官却不懂权谋交错,白起的悲惨结局从第一次拒绝秦昭襄王的命令时,就早已成为定局。

白起和范雎的恩恩怨怨。

当长平之战以赵国青壮年几乎全灭而告终的时候,其国都邯郸已经岌岌可危,白起稍作休整,立即向邯郸进发,在白起看来,灭了邯郸之后,自己也将成就一番伟业,想到这,年迈的白起意气风发,什么爵位、功勋、财富对白起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能被载入史册的自豪。

此时的邯郸已毫无还手之力,白起攻灭邯郸也易如反掌,但历史之所以精彩,是处处会有意外,当白起围困邯郸之时,意外就发生了,因为他接到了秦王让其退兵的军令。


白起退兵不是前线出了问题,而是秦国大后方出现了变故,范雎以士兵劳顿需要休整为由,劝谏秦王先退兵,不然万一攻城不利,将面临巨大危险,秦王真信了,于是命令白起撤军。

自此,白起和范雎的梁子就结下了,可以说邯郸是被范雎给救了,面对灭国的成就,因为范雎三言两语就化成了泡影,白起不咬牙切齿,那是不可能的。

白起装病拒绝再次为将攻打邯郸。

白起撤退之后,赵国积极奔走其余诸侯国,寻求支援,在虞卿的建议下,赵王对于答应割让给秦国城池的事情反悔了,秦昭襄王很生气,好啊,你个老小子,我都退兵了,你却不给我城池了,拿我当猴耍呢。

于是秦王再次进行全国总动员,以赵王不信守承诺为由,再次发兵攻打邯郸,但这次的秦军中缺少了一个人,你可能会说,数十万的军队,没人在乎吧,当然有人在乎,因为少的这个人是白起。


面对秦王的再次攻打邯郸的命令,白起却病了,真病假病我们暂且不论,反正白起是不愿意出征了,秦昭襄王亲自去请,白起始终坚持不出兵,甚至对秦王说,这次攻打邯郸秦军必败,我宁愿被您杀了,也不愿做败军之将(

史料记载:臣宁伏诛而死,不忍为辱军之将)。

这让秦昭襄王很是生气,但箭已在弦不得不发,于是秦王让王陵为将,率军攻打邯郸,但此时的邯郸已经不是长平之战后的邯郸,赵王再次启用善于打防守战的廉颇,结果王陵损兵折将,邯郸却纹丝不动。

白起的满腹牢骚成了悬在头上的一把利剑。

秦军攻打邯郸失利的消息传到秦王耳里,十分郁闷,觉得这打仗没有了白起还真不行,于是又去请白起出山,但是这次白起依然回复秦王两个字,不去,又对秦王说了一大堆不愿意去的理由,虽然这些理由在兵家看来,十分在理,但对于秦王来说,只会生气。

而且白起还时不时的给周边人发个牢骚说,长平之战后就攻打邯郸,现在赵国就不存在了,现在损兵折将都是当初不听我的意见啊。


秦王见自己劝不动白起,只好让范雎去劝,结果白起还是不去,于是乎,向秦王回禀时顺便也把九字杀决送到了秦王的耳朵里,那就是“

其意怏怏有余言”,得罪了整个秦国权势最大的两个人,白起的生命也响了丧钟。

面对白起第二次拒绝出战,恼怒秦王继续对王陵增兵增粮,但是这个王陵实在是不给力,依然打不下邯郸,继续损兵折将,这下让秦王彻底恼怒了,不仅剥夺了白起的爵位,还把他发配到边远地区,当白起拖着年迈的身子出了咸阳时,紧随着他的是一道秦王命令其自刎的命令。

只会打仗不会当官,即使没有范雎言语的中伤,白起的下场也不会好,连续两次拒绝秦王的命令,这放在任何一个君王身上都是大罪,即使白起的功劳再高,能力再强,但是如果不听话,那么君王的忌惮会直接把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范雎中伤白起也是在情理之中,因为范雎不会让白起成就灭赵国的伟业,白起的两次拒绝也正好给了范雎一个机会,范雎在这件事情中起到的也只是推波助澜的作用,最为关键的还是白起抗命了。


你可能会有疑问,秦王对范雎那是言听计从,即使让白起攻下了邯郸,范雎再整他还是一样啊,其实不是,因为此时的秦国的军功制很完善,白起灭了赵国,功高震天,在秦国的地位自然会超过范雎,睚眦必报的范雎又怎么会让这种事情发生呢?

打仗能运筹帷幄,为官却不懂权谋交错,白起的悲惨结局早已成定局,自古武将多悲鸣,行军打仗再厉害,却不能摸懂君王的心,长期在外征战,也不能结交君王身边的权臣,这都是欠缺为官权谋之术的表现,当然最后的结局也只有死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只会打仗不会当官,即使没有范雎言语的中伤,白起的下场也不会好吗?
只会打仗不会当官,即使没有范雎言语的中伤,白起的下场也不会好,连续两次拒绝秦王的命令,这放在任何一个君王身上都是大罪,即使白起的功劳再高,能力再强,但是如果不听话,那么君王的忌惮会直接把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范雎中伤白起也是在情理之中,因为范雎不会让白起成就灭赵国的伟业,白起的两次拒...

只会打仗不会当官,白起的下场会怎样,会变好吗?
只会打仗不会当官,即使没有范雎言语的中伤,白起的下场也不会好,连续两次拒绝秦王的命令,这放在任何一个君王身上都是大罪,即使白起的功劳再高,能力再强,但是如果不听话,那么君王的忌惮会直接把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范雎中伤白起也是在情理之中,因为范雎不会让白起成就灭赵国的伟业,白起的两次拒...

“战神”白起的真正死因究竟是什么?
昭襄王无法,让应侯也就是范雎去请,这自然不会有好话回复秦王。功高盖主秦国终究让王齕代替出征。而久攻不下的结果,自然还得请武安君,但是他的实在只会打仗,不会为人,他可以用之前的理由托病不去,但是他对秦王说:王不听吾计,今何如矣?王怒之。(《资治通鉴》)一开始称病的话,也不会...

白起与韩信比起来,谁的军事能力更强?韩信对白起有什么评价?
白起和韩信,谁的军事能力更强?小编认为,应该是韩信要更强一点。理由有两点:第一,白起人称战神,善于用兵,这话不假。但就像叶梦珠说的那样,他只是个战术型的将领,善用巧计,但缺乏谋略,不会从战略层面考虑问题。而韩信就不一样了,其战略眼光远高于白起。第二,与白起相比,韩信所拥有的资源更...

白起真的心狠手辣吗?真的是坑杀40万降卒的始作俑者吗?
坑杀不会是无故的,应该是当时这四十万赵军给白起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比如说军粮的支出,比如说造成了不安定因素等。如果不把四十万战俘这个可怕的因素处理掉,那就很难说结果会怎么样了。当然,白起的性格里确实有杀人狂魔的成份。白起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也是帮助秦昭襄王打服六国最重要的猛将。可是他...

吴起、白起和韩信,谁的军事才能最厉害?
不过残暴归残暴,白起卓越的军事才能是被历朝历代肯定的。一生和吴起一样没打过一场败仗,而且几乎都是压倒性的胜利。所以说他是战争魔鬼不是没有道理的。只可惜,此人一生为国戎马疆场,最后却落得个自裁的下场。悲兮叹兮。韩信:客观点讲,韩信是一个满野的人,打战野,做人也野。年轻时候是个...

大秦帝国之白起若一鼓作气攻取邯郸,那又会怎样?
秦国还不是特别的强大,而且赵国不是特别的弱小,就算了元气大伤还是会很快的恢复的。而且其他国家也是不能坐视不理,可以联系其他国家一起去保护赵国,各国都是有亲戚关系的,为了自己的利益肯定会从长远的考虑,如果秦国吞并的赵国,赵国就会变得特别强大,以后六国都无法与之抗衡,他们不可能看到这样情况...

白起杀了那么多人,会有报应吗
一般来说,当将军的总会遇到要杀俘的时候,当时战国时期的名将,或多或少都干过这事儿。但白起的问题是,他是杀的太多了,杀的起了民怨了,杀的其他六国有点忌惮他了。于是,白起就被别人坑了,当时长平之战后,范雎和秦昭王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白起因为不满秦昭王退兵的命令,就开始闭门不出,不再...

长平之战,如果秦国没换将没用白起,那么结果会怎样呢?
但是如果是赵括上了,而白起没有指挥的话,那么当时来说赵国还是有机会打赢的,但是想要大胜是不可能的,最多只能是坚守住,然后让秦军自己撤退。这个也是廉颇一开始的想法,只可惜谁也没有做到。当时秦赵两国在军事上双方实力差不多,但是在综合国力上面赵军肯定是不能和秦军相比的,所以从这点来说...

白起活埋了那么多人,他真的不算罪人吗?
白起为了以绝后患只能坑杀了他们。二、战国时期杀人是很平常的事情。战国时期打仗动辄死伤好几万,甚至十几万,大的战争还会死伤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战国死人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当时如果赵军不投降,秦军也会取胜,因此白起没有把这些人当回事,但是他想乘胜追击灭掉赵国,但是这些赵军是不会同意白起这么做...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