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拜见张之洞被张考的一个对联,谁能看出妙处

如题所述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三教儒在先,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不敢在先,不敢在后。

梁启超拜见张之洞,张对其不屑一顾,对门房说,出一联,能对上可见。
上联张之洞出曰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解释一下:
四水为江河湖海,所以说江第一,四时为春夏秋冬,所以说夏为第二。江和夏组合为地名江夏。

梁启超对曰
三教儒在先,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不敢在先,不敢在后。

解释一下:
三教为儒道佛,所以说儒在先,三才是天地人,所以说人在后,儒与人组合为儒人。

张之洞看后开门亲自迎接。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梁启超拜见张之洞被张考的一个对联,谁能看出妙处
梁启超拜见张之洞,张对其不屑一顾,对门房说,出一联,能对上可见。上联张之洞出曰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解释一下:四水为江河湖海,所以说江第一,四时为春夏秋冬,所以说夏为第二。江和夏组合为地名江夏。梁启超对曰 三教儒在先,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

梁启超求见张之洞被看不起妙答对联赢得赞赏
许多人以为见大官须请客送礼。梁启超见张之洞只递送了一张名片,并无厚礼相送。他妙答张之洞考他的对联,并因此得到了总督张之洞的赏识。可见,真正有才华的人,是以才示人,无须请客送礼。

梁启超拜见张之洞:被对方一副对联刁难,结果他反
张之洞看梁启超那么快对出下联听后,对这个年轻人的才学自然非常佩服,但对于维新变法,他还是持有保留意见的,毕竟他是朝中大员,需要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后来康有为和梁启超发动变法,果然朝中许多势力反对,最终连慈禧太后都怒了,于是囚禁光绪帝,康有为和梁启超逃亡,戊戌六君子被斩首,而张之洞正是有先见...

对联故事 9,孙中山,梁启超妙对张之洞
”随即在府门迎接了孙中山。梁启超游江夏(即武汉)时,访坐镇江夏的张之洞,晤见时,张之洞故意出一上联来刁难梁启超,联云: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一;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按:首句“江”字是长江的简称)张之洞的口气,似有江南学者非我莫属之意。梁启超当时是朱九江的得意门生,头...

历史上有趣的对子故事有哪些
李调元一看,便发现了这上联的妙处:它属于回文对联又兼用谐音,字的读音反读正读完全相同。最后他在唐伯虎上联旁写出了下联:书临汉帖翰林书 这七个字反过来读,字的读音和正读完全相同,与唐伯虎的上联珠联璧合,长老拍手称奇。从此,这幅画成了这座寺庙的镇寺之宝。3、诸葛亮还击周瑜 相传,周瑜自...

求有意义的对联 课前演讲用 ,要有故事或讲的内容!!
有一年,梁启超到广州投刺,拜见两广总督张之洞(1)当时,张之洞在清政府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正兴办新式书院,开展洋务活动。梁启超锐意改良,想力挽清王朝颓势,对张之洞寄予极大的希望。张之洞见投刺,落款为“愚弟梁启超顿首”,大不高兴,于是出联斥难。联文是: 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无礼称愚弟; 这上联狂傲无...

梁启超对联赏析
徐志摩为梁启超弟子,联语刻画宛然,甚合徐志摩性格。梁启超生前视此联为自己最得意的一副作品,在《饮冰室诗话附录》里曾这样写道:“我所集最得意的是赠徐志摩一联……此联极能看出志摩的性格,还带着记他的故事,他曾陪泰戈尔游西湖,别有会心。又尝在海棠花下做诗做个通霄。”这恐怕就出于梁启超“胸中有洪炉,...

古今绝妙对联故事
张之洞;陶然亭。清末大臣张之洞,于北京陶然亭与李文田对饮。张以“陶然亭”出句,李文田对“张之洞”。这是一个无情对,即上、下联的每一个字都要求绝对工稳,不得含糊,但全联看去,上、下联的意思又风马牛不相及。此联以人名“张之洞”对地名“陶然亭”,上、下联词性对仗工稳,“张”对“陶”(名词,姓氏)、“...

此人放弃考状元,用一到十作了副对联,慈禧说:赐
”张之回答说:“天下第一才子当属温州的孙怡让。他这次未进考场,我的头名状元是他有意让我的。”慈禧听后派人传唤孙怡让,因为慈禧比较爱听戏,就命他当场做一副戏台的对联,联中要包含一到十这十个数字。孙怡让略加思索,挥笔而就“八音同谐,一二刻三纲五常;十人同侣,六七步四海五洲。”慈禧...

康有为 梁启超的小故事
○ 梁启超拜师 (刘永忠) 梁启超考中举人以后,但他并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还是继续努力学习,在广州的学海堂继续读书。在学海堂中,有一个同学名叫陈千秋,是南海县西樵乡人,与梁启超非常要好,而且他还是学堂里的高材生。一天,他从外面回来,非常兴奋地对梁启超说:“梁兄,我听说南海康有为先生上书皇帝请求变法,没有得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