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普遍联系的理论解析当代艺术家应具备的条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05-26
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艺术领域也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在中国,这种快速的发展有利有弊。利的方面自不必多谈,弊的方面,现在很多"艺术家"过于强调"自我",但其本身积淀不够,因此只能盲目的追随,进而导致艺术市场混乱,艺术价值被扭曲,过多的倡导个人、尊重个人、发展个性、过于强调自我意识的重要性,使得一些艺术家的艺术取向发生偏差,甚至在一些大众人的眼里,很容易把艺术家与另类、疯狂、怪诞、傲慢等词语联系在一起。同时,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艺术作品与价值的不等价,作品雷同。
艺术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守护人类越过历史的漫漫长夜。艺术带给人类美的精神享受,而艺术家则是这特殊精神产物的生产者,是个人与民族心灵的表达者。艺术家作为社会的一位成员,同样过着平凡的生活。对于艺术家作为社会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和对人类精神的作用上。决定了艺术家必须有很高的艺术素质,而艺术素养大体,可为以下几点:真性情与人格境界,发现的目光与独到的体验,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情感,熟练的技巧,文化修养,尤其重要的是创造精神。
所谓真性情与人类境界,就是用孩子般的心灵对待生活。热情积极充满幻想,真诚不虚假。对待世界事物,人持有一种真我的境界。春秋时代的哲学家老子名李婴,现代艺术家一代高僧李叔同出家之后也自题为婴,他们希望自己存有婴儿的性情。为什么如此重视童心呢?因为童心是真挚的天性自然,无拘无束,正是这样真性情,才自了晋代的书法,诗歌,音乐绘画与雕塑,才有了五载之顾锐之、陶涛明、谢家运、阮籍。这样中国的艺术史上一流的艺术家。才有了现今的各艺术门类中的杰出艺术家。艺术家往往被某些人,认为是一种理性的病态大多是因为他们的真性情。叔本华说;“如我们所知,天才很少和发达的理智同时存在,相反天才人物,常常为强烈的激动和无理性的热情所影响。”然而按照果戈理的正确论断,“艺术是在内心中建立和谐与次序,而不是建立混乱与精神失调。”这一论概括了真性情与人格境界。当前电影大师张艺谋的最新作品《英雄》,以道为所悟,由灵魂深处生长起来的精神之树,以生命为树平,以真性情为枝叶,生成一种元气饱满的,高标独立的人格气象。同诉出了从古至今不朽的人格境界。
真性情与人格境界将在艺术品中得到体现。艺术品境界的高下取决于艺术家是否具有真性情和人格境界的层次。我们虽然不能简单地把人品等于艺品,但是,一个卑俗残陋的人不可能创造出境界高矿的作品。热中心肠道不出冰雪人语。鲁迅先生曾说:“美术家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工,但尤需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他的创作表面上。法国雕塑大师罗丹也说过:“勾心斗角,谋求富贵——这不是真正的艺术家”。
当然,这里艺术家们应该注意到一种双重人格现象。在几种角色之间游刃有余俯仰自得,如德国诗人歌德。曾经在魏玛宫廷做工多年,同样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歌德可以说是双重人格的典范。像歌德这样的艺术家真是凤毛麟角,何况歌德自己也常常处于矛盾心态之中,不能自拔。
总而言之,一棵童心和正确的人格是永恒存在的,这种品质是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消逝的。只能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完善。
艺术家还应具备发现的目光和独到的体验。世界的无限为艺术家创造了无限的发现空间,一个图案,一件事,一个人物,一个动作,一片风景,一桩回忆,都可能为艺术作品提供源头,而艺术家必须要时刻去发现,在发现中体味自己独到的感受。
发现的目光要求敏锐的观察力,关注常被忽略的生活与自然内涵,一只小小的蚂蚁竟成了今天家喻户晓的好莱坞大片,影片的艺术性与价值都体现了导演的敏锐观察力。还有英国女作家丁卡罗琳,24岁那年,她在前往伦敦的火车旅途中,一个瘦弱戴着眼镜的黑发小巫师一直在车窗外对着她微笑,瞬间扑捉到了人物,事件的主要特征。7年之后写了《哈利·波特与魔法师》,小说出版便受瞩目,好评如潮,大奖频至。敏锐的观察力不仅是对忽略的生活的发现对瞬间事物的捕捉,还表现在心理与世界的契合上。余华在写《活着》的时候,就是因在田地里与一位老农交谈中,得知了这个故事。只有心与心的交融,心与世界的交融,才会产生出一部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德国美学家黑格尔曾说过:“艺术家创作所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论观念的富裕。在艺术里不像在哲学里,创造的材料不是思想而是现实的外在形象。所以,艺术家比须置身于这种材料里跟它建立亲密的关系,他应该看得多,听的多而且记得多。丰富而独到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家的财富,可倾尽一生的心血,为了达到对生活更为真实的观察与体验。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没有想象和敏锐的情感是不可思议的这种想象力和敏锐的情感帮助艺术家的创造性的组合方式再现记忆中的一连串映像和印象,艺术家借助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生动的画面。——人物的形象使我不得安宁,他们追着我,在我面前做出各种姿态,组成种种场景,我可以听到他们的阵阵话音。我常觉得这一切(老天可以作证)不是我凭空缔造出来的,他们确实在我的周围盘旋飞翔,而我只需静观就行了。
想象有许多不同的种类,有霍夫曼的荒诞离弃的想象,邱特切夫蒂有抒情和哲理性的想象,弗鲁贝尔带有崇高和浪漫意味的想象,达利的臃肿病态的想象,贝格曼充满神秘色彩的想象,费利尼严格的现实主义想象等等。创造性的想象给人的审美享受并以此区别于幻觉。“请不要把艺术家的内心观察与幻觉混同起来”福楼拜在给泰纳的信中写道“我对着两中状态都很熟悉,它们之间有着天渊之别,在发生真正的幻觉是您回感到恐惧,觉得您的自我消失了,您在死亡而在充满诗意的关照中刚好相反,您回感到兴奋”。
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的同时要用敏锐的情感去检验它是幻觉还是想象。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情感把艺术家们带进美丽的王国,而艺术家同是这里美丽的创造者和拥有者
艺术技巧是完成艺术创作的手段,脱离手段。艺术家是无法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
艺术技巧发展到今天逐渐走向专业化与复杂化。由于艺术媒介的差异,艺术技巧也迥然不同,每一门艺术样式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技巧,如舞蹈中的时空力,电影的推拉摇移跟,蒙太奇,长镜头,京剧的四功五法,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诗的音韵,格律,结构,绘画又分为中国画,油画,水彩画,漫画,版画,工笔画,写意画等等。单以中国毛笔而论,笔法就有藏锋出锋,中锋,侧锋,卧锋,逆锋,拖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笔势变化。技巧的复杂化与专业化要求艺术家必须掌握自己从事的艺术样式的艺术技巧,才能熟练地运用在艺术中。
一个艺术家适合从事什么样式的艺术,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个人天赋与兴趣。创作的艺术作品非常优秀,被人们称为神童。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被誉为“音乐的太阳”,他三岁就能在钢琴上弹出简单和弦,五岁就能作曲,六岁和姐姐一起在父亲的带领下去维也纳演出。11岁完成了第一部歌剧,13岁担任大主教的宫廷乐师。然而,天才毕竟不是极少数的一些人,而广大的艺术家群体却是靠刻苦修练达到艺术高峰的,有些是大器晚成——齐白石的作品60岁以后开始形成风格,90岁以后才达到顶峰。中外艺术史上留下了大量关于天才来自勤奋的故事。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为量”,把池塘都染黑了终于成为“书圣”。达芬奇学画,老师佛罗基奥让他画蛋,画到上午。对于一位艺术家来说,艺术技巧的训练是要付出辛勤劳动的。艺术上没一件是轻易取得的,即使那些早慧的天才,他们也经过了刻苦的艺术技巧的练习。
艺术技巧是长时间艺术家在实践中艺术经验的积累,通过对艺术经验的继承可以迅速掌握艺术技巧。但是,艺术技巧也是不断发展的,因此,学习艺术经验,也应该批判地继承。日本电影导演黑泽明在《罗生门》电影中运用了循环套层手段,打破了以往的叙事结构,同时完成了叙事。
艺术技巧学习不能取代自然体验。生活是鲜活的,始终处于运动中。若想创作真正成功的艺术品,必须以心灵体验生活——自然与社会。生活会突破艺术技巧的约束。有创造性的艺术家会在自然与体验中创造新的艺术技巧。反之,仅仅会成为一个艺术匠人。
艺术技巧是完成艺术创作必不可少的技能,它既要有天赋,又需要后天训练,勤学苦练是提高艺术的关键。同时,不能一味照搬,画家张大千曾说“学习古人,要进得去出得来,师古人而不泥古人。”
艺术创作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艺术家一进入创作状态,他们调动的不仅仅是一时灵感,而是全部的修养与智慧。因而,艺术家要想创作出真正成功的艺术作品,不仅需要艺术技巧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
作为一名艺术家不仅要学习本门类的文化,还需要学习各艺术领域的文化,还需要加强自身的生活,文化信息等综合修养。牛顿把他从几何学的基础原理仅给他自己,而且给人类用完全直观的形式表示出来,并使之得以递传。我们知道《红楼梦》包罗万象,宛如清朝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涉及到建筑,园林,服饰,诗词,歌赋,宗教,政治,宫廷烹调,宴会以及巫术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如果没有丰富的学识,曹雪芹就不可能完成这样的著作。
文化修养是艺术家必备的素质,从一定程度上说,文化修养制约着艺术家的创作水准,因此,要想成为真正的艺术家,永葆艺术创作的青春活力,必须加强文化修养。最后,艺术家还要有创作精神。
艺术就是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艺术。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的是庸才,第三个再用的就是蠢材了”。艺术崇尚创造,艺术家所仰慕的是创造精神。艺术家是幸福的,他们在创造,艺术家是不幸的,每次创造都是新的开始。电影界的国际导演安东尼,奥尼在导演最后一部影片《云上的日子》中曾说到:“完成了又开始了唯一界定的下一部在沉没与黑暗中实现得以燃亮。”就这样艺术家们要一次次冲击生命的极限,向艺术高峰攀登。
艺术家宛若探险家一样,他的生命在于永不止步的探索——艺海无涯。只有这种探险意识才能确保艺术创作精神的不断发展。并且,这种艺术探险意识要求的是特立独行的精神,是生命的体验,而时髦就是失去独立思考,服从流行恰恰是艺术个性的沦丧,中国现代主义绘画认为当前的文化专制就是流行的时髦,潮流,金钱等还有新闻媒体。‘现代性’不是被制造而是被体验,被我们无意识的体验着,我们只是后来才确认定。而,‘时髦’却不是‘被体验’,而是被‘服从’的。创造精神是艺术家的生命,创造是艺术的灵魂,艺术家通过对当代艺术的学习和自然生活的体悟陪养,自己的创造精神,而创造的精神与个性相互依存的创造个性标志艺术的成熟,每个艺术家都应拥有自己独特的创造个性,否则,他就很难称得上一位艺术家。
关于,艺术家应具备怎样的艺术素养,美国心理学家季尔福也提出了艺术家应具备的各种能力。但无论艺术家所具备的素养是什么,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创造出惊世的作品。希望艺术家们多多创造出具有社会意义的艺术作品。具有永无衰减的民族意义的艺术作品,创造出对于全人类的任何时代都具有永恒意义的艺术作品。

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家?
首先就是有职业操守,坚持职业道德,这一点很重要,既然称之为“艺术家”就应该有大家风范,就应该有最基本的职业操守,能够坚持职业道德,有些人虽然长得好,学历也够,也算是专业的艺术毕业,但是却没有职业操守,不遵守职业道德,这样的人,即便再有才华,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艺术家。第二,有专业...

作为普通人我们该如何欣赏和收藏当代艺术
正是波普艺术,观念艺术,激浪派,偶发艺术和影像艺术,多个艺术流派共同发展着当代艺术。说起当代艺术就不能不提到实验艺术的先驱法国艺术家马塞尔·杜尚,他提出的“现成品”概念引发了“什么是艺术?”的争议;为之后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提出“人人都是艺术家”奠定了基础。遗憾的是,作为普通人如果...

什么是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更是离不开她的理论基础,否则她的任何行动只能是自我表现性的娱乐,另一面,或者说艺术家就可能成为民间艺人了。当代艺术在西方的社会性运作(进入传播系统)和理论(艺术史)上的正式定位,我认为首推哈罗德·塞曼于1969年在瑞士伯尔尼美术馆策划的“当态度成为形式”展,在这个展览上几乎囊括了当时西方所有的最新...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
在典型问题上,车尔尼雪夫斯基一方面认为艺术家应具有“辨别主要的和非主要的特征的能力”,表现了一定程度的现实主义的观点;另一方面,他又轻视典型化,认为艺术不过是现实的“抄本”和“代替品”,现实美高于艺术美。这样,把现实的一方绝对化,结果就混淆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片面性和...

当代艺术如何在广阔的文化语境中确证自身?
那些通常与艺术相关的判断标准,如视觉感受、艺术技巧等,在当代艺术面前均不再适用。代之出现的是以强调观念,反对艺术性和审美体验,混淆艺术与生活界限的倾向。二、当代艺术家的玄学除去人脑对艺术的滞后印象,在区分艺术与非艺术这个问题上,答案的获取也再与视觉无关,因为视觉已经被观念和理论所取代了。由此可以解释一...

举例说明为什么艺术家和社会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2)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熏陶和影响。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对艺术家的熏陶和影响使非常明显、深刻、普遍的。因为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社会习俗以及政治文化的各个方面无不打上了民族文化、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烙印,世界各民族的文艺作品具有各自不同的民族特征(包括艺术心理和艺术形式诸特征)就说明了这...

什么是艺术家
因此,艺术家应该是具有较高思想修养和良好艺术修养的人。传大的艺术家同时也是思想家。艺术家的思想在艺术作品中是通过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这就比抽象的理论更富有生动性。艺术家对社会实践具有极大的反作用力。这种反作用力主要是通过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品来实现的。它既可能给人以心灵的安慰...

艺术作品论(三)
艺术风格与艺术流派的联系:艺术风格是艺术流派产生的前提,没有艺术风格就没有艺术流派。 艺术风格与艺术流派的区别: 第一,并非任何艺术风格都是艺术流派。只有产生了一批艺术风格相近或相似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才能形成艺术流派。 第二,艺术风格所体现的是艺术家、艺术作品的独特性,而艺术流派所体现的是一批艺术家、...

联系自身实际 谈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审美的人
容的“无意识集体原型”论认为:“人的大脑在历史中不断进化,长远的社会(主要是种族)经验在人脑结构中留下生理的痕迹,形成了各种无意识的原型,它们不断遗传下来,成为生而具有的‘集体无意识’,它是超个人的”⑦。而艺术家则是把这种原型唤醒,使人不需个人经验就会本能地获得这些原型的深刻感受。然而这两种方法都...

艺术真实与真实生活的关系论文一千字
艺术真实是艺术作品应具备的重要品格,是艺术职能得以有效发挥的重要条件,是作家艺术家追求的终极目标。它是艺术作品善和美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作品艺术生命力的保障。艺术真实直接来源于社会生活。艺术家以生活真实为基础,按照生活发展的必然逻辑和自己的美学理想,对生活进行提炼加工和集中概括,以反映生活的本质真实。艺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