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能提出什么样的现实举例啊其内容的唯物辩证法能提出怎样的论证啊?

如题所述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与发展的科学

[本章内容提要]
辩证唯物主义在科学地解决了世界的本原问题――(世界是物质的),确立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之后,接下来就要科学地回答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也就是世界以怎么样一种状态存在的问题)这就是唯物辩证法理论的内容。
所谓世界怎么样的问题就是唯物辩证法的主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唯物辩证法我们主要掌握以下几点:
一、唯物辩证法的定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它的基本特征有两个,集中体现在他的两个观点上一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永恒发展的观点。
三、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体系,体现在他的三大规律上和五对基本范畴

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五对基本范畴是:原因和结果、偶然性和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

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原因和结果、偶然性和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等五对基本范畴。

它们都是从不同的方面揭示联系和发展的。其中,对立统一规律又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一、联系及其特点
(一)联系概念的定义及含义
1.联系概念的定义
普遍联系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所谓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理解要点:
1、联系是一个关系范畴,不是一个实体范畴,指的是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联系可能发生在两个地方:
一种情况是发生在此事物与比事物之间(事物的外部联系)由于事物是有外部联系的,所以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一种情况是发生在事物内部的诸要素之间(事物的内部联系)由于事物是有内部联系的,所以我们看事物的时候不能片面的,不能只看到这一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
2.联系概念的含义
我们必须正确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首先,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相互区别为前提的,是不同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完全相同的事物是一个事物,就无所谓联系了)
其次,事物间的相互区别也以联系为前提,事物各有特点,又相对独立性,但这是相互联系中的特点和相对独立性,
所以,事物的本来面貌是它们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这就要求我们辩证的看待事物), 这样才是用辩证观点看待事物。如果把事物的这种相互联系与相互区别的本来面貌割裂开来,就会犯两种形而上学的错误,一种是孤立地看问题的观点(只注意事物的区别,而 不注意事物的联系),另一种相对主义的观点(只注意事物的相互联系而忽视事物的相互区别)。
孤立地看问题,就是只看到事物间的区别,事物的相对独立性,忽略了它们的联系。相对主义是在联系问题上走了另一个极端。它抹煞事物之间的界限,看不到事物的特点和相对独立性,实际上也否认了联系。
(二)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联系的客观性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事物的一种本性,因此联系)是客观的,即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有客观的联系,才是真实的联系。
承认联系的客观性,实际上就是在联系问题上坚持唯物(主义)论。
唯心主义者不承认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认为事物的联系是由意识决定的。
有两种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的观点:
1、主观唯心主义(如康德,他认为事物的联系是人头脑中联系的表现,是人的头脑附加给客观事物的)
2、客观唯心主义(如黑格尔,他认为事物联系的本质是概念与概念的联系,任何事物都是概念的外化,任何事物的联系也就是一种概念联系的表现形式),则把事物间的联系看作是绝对理念的逻辑联系。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所以人们只能去正确地反映事物本身的联系,而不能去主观臆想去构造事物本身没有的联系。主观臆想看起来是承认事物之间有联系,但却用人为的虚假联系代替事物的真实联系,实际上也是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例如说“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就把喜鹊与喜事,乌鸦与丧事等本来没有联系的事物虚假地联系起来。
所以,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要坚持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2.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又是普遍的,具有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又称普遍联系。
普遍联系概念(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
其一、任何事物都和其他事物相联系而存在,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每一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其二、整个世界是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而不是不同事物的机械堆积;
其三、任何事物都是普遍的联系之网的纽节,都反映着它和其他事物的联系。(黑格尔说过:割下来的手不在是真正意义上的手)
二、联系的多样性
(一)联系多样性的含义
1.联系多样性与联系普遍性的关系
联系既有客观性,又有普遍性,这是绝对的。同时,因为事物是具体的、有区别的、有相对独立性的,(这就造成了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所以,联系也是具体的、多样的、复杂的、可变的,这是联系的相对性。不承认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就会走向唯心主义;不承认联系的相对性的一面(把事物之间的联系绝对化),用僵化的、凝固的观点看待联系,就会陷入形而上学。
联系的多样性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有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同,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主要的联系,决定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外部的、非本质的、偶然的、次要的联系,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
2.中介与联系
中介是与直接联系(事物之间直接发生关系无中间联系环节)和间接联系相关的一个范畴,
它在事物的联系中有重要作用,它有“之间性”、沟通性、过渡性。世界万物正是通过一系列中介而普遍联系在一起,成为联系之网的。可以说,没有中介,就没有普遍联系。每一事物都通过中介与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联系,每一事物又充当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中介。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只看到直接联系,而忽视了间接联系。例如,近些年日益突出的环境保护问题,就是人们只看(生产和生产的成果之间的)直接联系,忽视间接联系造成的。
3.条件与联系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而联系又是有条件的。
条件是指同一事物相联系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条件问题上坚持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在条件问题上坚持唯物主义,就是承认条件的客观性,承认人的一切活动都受条件的制约。
在条件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既要承认条件的绝对性,又要承认条件的相对性。
一方面要坚持任何事物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是条件的绝对性。
另一方面,具体的条件又是多样的,可变的。
不能只看到直接联系而忽视间接联系,把握条件的复杂性和可变性,这是把握联系多样性的两个基本要点。
三、世界的普遍联系与系统
(一)系统及其特点
1.系统观念的发展
系统观念产生于古代,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曾提出“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的命题。近代的系统观念趋于成熟,康德和黑格尔都为系统观念的成熟做出了重要贡献。马克思第一次将系统方法应用于人类社会历史的研究,是社会科学中现代系统方法的始祖。20世纪30年代,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在现代科学基础上提出了一般系统论。
2.系统概念及其特征(掌握三点)
(1理解系统的概念:
(2把握系统的三个特征:
(3要懂得什么是系统的方法:
(1)理解系统的概念:
系统指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也可以称为有组织的或被组织化的全体,或是以规则的相互依存的形式结合着的对象的集合。
系统论认为:系统的规模与整体的大小无关。有的系统规模很大,例如整个宇宙是一个系统,银行系、太阳系等也是个系统;有的系统规模很小,例如原子就是个系统。每一个单细胞生物也是一个系统。
(2)系统的特征:
系统有三个主要特征:
第一,整体性是系统最本质的特征。所谓整体性是指系统作为整体,具有它的各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性质和功能,系统的性质和功能不是各个要素性质和功能的机械相加(整体是大于部分的)。例如,一只钟表是个系统,拆开它的各个零件就成了废物。
第二,系统的结构有有序性,即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是有组织的,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则,以使系统有相对稳定性。
第三,系统的内部结构趋向优化,即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构趋向于强化的整体功能。
(3)要懂得什么是系统的方法:
基于系统的特点形成了系统方法。系统方法是对系统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综合考察,并在动态中协调各要素间的关系,使要素的功能和目标服从系统整体的最优目标。
整体性是系统方法的基本出发点,最优化是系统方法的目的。
3.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系统论观点深化了辩证法关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原理。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第一、整体与部分是相互依存的。
一方面,整体依赖于部分,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部分,就没有整体;另一方面,部分也依赖于整体,部分只是整体的部分,离开整体就没有部分的实际意义。
第二、整体不是部分的机械总和,优化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第三、整体和部分相互作用。
一方面,整体对部分起支配、决定作用,协调各个部分向统一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部分又以其相对独立性反作用于整体,影响整体的变化。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在现实生活中有重要意义。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一方面应着眼于全局,要求部分服从整体(不能搞地方保护主义);另一方面,又要照顾到局部,承认局部的相对独立性和一定作用,反对抹煞局部利益的绝对的整体主义。
(二)系统论观点与普遍联系的观点
系统论和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它们的区别是:系统论虽然也有跨学科的性质,但它仍属于具体科学,不是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普遍联系观点则是哲学观点。 其次,系统论只深入研究了系统整体与各部分的关系,它只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联系中的一种类型,所以,系统论并未能揭示所有的,一般的联系,同普遍联系观点比较起来,系统论只是一个局部。
两者的联系表现为:系统论证实并丰富了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是普遍联系观点的深化。
所以,不能将系统论与普遍联系观点等同起来,不能用系统论代替普遍联系观点,不能因为系统论而否认普遍联系观点。同时,也不应该用普遍联系观点否认和代替系统论。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能提出什么样的现实举例啊其内容的唯物辩证法能...
普遍联系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所谓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理解要点:1、联系是一个关系范畴,不是一个实体范畴,指的是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2、联系可能发生在两个地方: 一种情况是发生在此事物与比事物之间(事物的外部联系)由于事物是有外部联系的,所以...

用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观点,发展观点,分析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
第一,联系是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其特点是: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具有多样性;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第二,...

怎样运用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想问题,办事情
1.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因此在思考问题和处理事情时,我们应当采用联系的观点。这意味着在分析问题时要考虑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以及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然而,我们应当避免随意地建立不存在的联系。2.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并顺应事物的固有联系,同时反...

联系与发展的五对基本环节是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体现的,请举一例或多例说...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也就是说内行人可以看到本质,外行人只能看到现象。

马克思论世界的普遍联系与发展阐述的主要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运动着的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观点.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物质世界是怎样存在的?世界上的事物是孤立的还是联系的,是静止的还是发展的?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斗争.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孤立的、静止的,而...

...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在分析事物时提出什么样的要求?
只有通过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考察,才能科学地说明物质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关于事物、现象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特征之一。恩格斯说,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普遍联系的原理为人类在总体上和细节上深入地把握世界的辩证本性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怎样运用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想问题办事情
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7、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8、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学会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9、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在分析事物时提出什么样的要求?
5. 世界是万事万物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个事物都是这一整体中的部分或环节,体现着普遍的联系。6. 唯物辩证法中的联系指的是事物的固有、不依赖人意识转移的客观联系,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在这一联系中得到体现。7. 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确并完整地阐述了这一...

唯物辩证法的知识点答题方法谢谢
高中角度讲唯物辩证法,可以从以下角度答题: 1、联系 2、发展 3、矛盾 4、创新 只要四个角度答全面,分不会少的。 下面是知识体系,自己要背下来: 一、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

怎样运用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想问题,办事情
2. 唯物辩证法强调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尊重这种客观性,避免两种错误:一是用主观臆造的联系取代实际存在的联系;二是忽视联系的客观性,试图取消固有的联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改变某些联系,尽管我们无法改变规律性的联系,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创造新的联系。3. 在现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