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1 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法及工作流程
6.5.1.1 技术方法
基于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数据建库,是以武汉中地公司开发的 MapGIS 土地利用数据库软件为工作平台,以县级行政辖区为单元,将已有的乡级及以上行政界线(采用全国第一次土地详查所确定的行政界线)叠加在以县为单位镶嵌的 1∶1 万正射影像图上,以正射影像图为本底图,参考已有的土地利用数据库或土地利用详查数据,结合遥感影像解译资料,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目视解译采集地类图斑边界、线状地物,提取工作区土地利用分类信息。分别建立确定图斑、不确定图斑、样本图斑层,并制作外业调查工作底图,对不确定图斑、样本图斑以及抽取一定比例的确定图斑到外业进行实地验证,通过外业后处理,最终建立基于遥感影像信息的土地利用数据库。
6.5.1.2 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如图 6-19 所示。
图 6-19 基于遥感影像信息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工作流程图
6.5.2 数据采集
以县级行政辖区为单元,将土地利用数据库中乡级及以上行政界线套叠在正射影像图上,结合样本影像信息并参考已有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和土地利用详查资料,采用目视解译方法提取土地利用现状信息。
(1)多元数据复合分析。
1)与已有土地利用数据库复合。利用已建成的土地利用数据库与正射影像数据叠加,参考数据库地类属性数据,根据遥感数据的光谱和空间特征,通过人机交互采集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如图 6-20 所示。
图 6-20 遥感影像与土地利用数据叠加示意图
2)与土地利用现状图复合分析。对于未建成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将收集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扫描、纠正、投影变换后与正射影像套合,辅助提取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如图 6-21 所示。
图 6-21 土地利用现状图与遥感影像图复合示意图
(2)数据采集方法及要求。
1)使用MapGIS软件进行分层矢量化,为了保证数字化精度,我们要求显示窗口放大比例在100倍以上,采用半自动、交互式分层矢量采集,这样才能保证与影像同名地物不偏移。
2)将原土地现状数据库行政界线套合在DOM影像上,根据行政界线与影像套合情况,采用修正的方法进行局部调整,即影像上以线状地物为界的原行政界线明显偏离的,以影像上线状地物为准作局部修正,影像上没有线状地物作参考的直接采用原行政界线。
3)被乡级以上行政界线、地类界线、线状地物等分割而成的封闭地块为一个图斑。上图图斑的最小面积为:耕地和农村居民点最小上图面积为3mm2×3mm2(实地为900m2),其他地类为3mm2×5mm2(实地为1500m2)。
4)地类图斑边界的采集,可采取先易后难、先平原区后山区的方法,即先采集易于判读的居民地边界,然后依次采集纹理清晰的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等,最后采集难以区分的地类边界。
5)线状地物:对于实际宽度小于30m的铁路、公路、河流等,沿影像轮廓中心线按图示用相应单线勾绘,大于等于30m的按图斑处理,当线状地物宽度变化大于20%时,分段标记。宽度量测除其本身宽度外还包含其两侧不以排灌为主的路沟及行道树。
6)河流:河流宽度为常水位线水面宽度。常水位线以原土地利用数据库数据或正射影像为准,如土地数据库所标位置偏移较大时可做适当移动,河流宽度不再实地调查。
7)公路林带:公路两侧种植的实际宽度大于等于30m的林带,按实际宽度标绘。公路宽度小于30m,而单侧林带宽度大于30m的,公路按线状地物标识,而林带则按实际宽度标绘。
(3)数据分层。按照《基于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的图层划分和命名规则将矢量数据分别建立县级政区、地类图斑、线状地物、行政界线、地面控制点、地类界线、注记、样本图斑线、不一致图斑线等数据层。
(4)属性结构的建立及属性输入。按照《基于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对分层数据分别建立属性结构,逐层输入属性内容。
(5)建立数据字典。数据字典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新建工程前首先要建立系统的数据字典文件。依据《基于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定义的相关属性字段名、值域以及数据描述等建立基于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数据库运行所必需的数据字典。主要包括地类编码、行政区和权属单位等数据字典。
1)设置数据字典参数。按照国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省级行政区、省辖市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的行政代码长度均为2位,乡级及行政村级政区代码均为3位。在“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依次设置各级行政区划代码位数。如图6-22所示。
图 6-22 新建数据字典
2)编辑数据字典。根据技术要求中规定的基于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分类,修改、增添或减少数据字典中的地类码。如图6-23所示。
图 6-23 编辑数据字典
(6)建立接图表。接图表文件记录了每个图幅的图名、图号、经度、纬度等信息,是标准图幅输出的依据。本项目接图表是根据大地坐标建立索引(图6-24)。
图 6-24 建立接图表
(7)数据入库。经过入库前数据检查,准备好完全拓扑无错误和图数一致的数据,并且建立好数据字典和接图表后,可建立工程文件,进行数据入库管理。
以县级行政辖区为单位,对采编的行政辖区、行政界线、地类图斑、线状地物、地类界线、注记、影像、DEM 等文件进行数据整理入库,建立土地利用信息管理数据库。
(8)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进行表格汇总打印输出的前提,是为汇总输出和空间分析进行数据准备。实质上是扣除线状地物的面积、利用耕地系数计算耕地面积以及每个图斑净面积的计算。如图 6-25 所示。
(9)数据汇总。汇总输出各类面积汇总表。建立基于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数据管理系统。
图 6-25 数据预处理
土地利用数据建库
基于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数据建库,是以武汉中地公司开发的 MapGIS 土地利用数据库软件为工作平台,以县级行政辖区为单元,将已有的乡级及以上行政界线(采用全国第一次土地详查所确定的行政界线)叠加在以县为单位镶嵌的 1∶1 万正射影像图上,以正射影像图为本底图,参考已有的土地利用数据库或土地利用详...
土地建库是什么意思?
土地建库是指将土地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管理,并建立起适合目标人群、区域和用途的数据库。该数据库包含土地的基本属性、规划、管理、供应、交易等信息,可以方便政府和开发商等相关方面进行土地管理、规划和开发。土地建库作为一个重要的土地管理工具,可以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规划的科学性、开发的可持续性。
基于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数据建库
6.4.1 基于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数据建库原则 (1)数据库建立在统一平台下。采用国产地理信息系统 MapGIS 作为建库基础平台,通过数据格式转换,用 ArcGIS 软件系统管理数据库。 (2)数据建库依据统一技术标准。除执行国家和行业的一系列相关标准及规程外,严格按照本项目制定的《技术要求》和《数据库标准》开展工作,所建数据...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各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任务是什么?
(1)建立四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按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标准,以县(区、市)为单位组织开展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土地权属数据和基本农田等数据进行管理,满足县级日常变更等业务需要;在市级,以市(地、州)为单位,结合市级管理模式,整合各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构建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基于遥感影像信息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以县(市、区)为单位,结合河南实际,制定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处理及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省级基于遥感影像 1∶1 万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等。在标准中定义了基于遥感影像的土地分类、文件命名规则、数据分层以及满足建库需要的属性数据结构。数据建库按照要求将矢量数据分别建立...
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什么时候开始的
1983年和1984年,中央连续发了两个1号文件,进一步从理论上、政策上将包产到户稳定化、合理化、长期化、规范化。199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该文件规定:在原定的土地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长30年不变;从事开发性生产的,承包期可以更长;同时提倡“增人不增地...
mapgis如何建立数据库
选择保存路径和文件名称 2、将苍穹下的属性结构按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转换为MAPGIS的属性结构(各层都要进行修改)。其实就是按照标准将苍穹下的英文字段名改为MAPGIS下的中文字段名 3、建立数据库 打开MAPGIS建库系统,工程管理下新建工程 按以上设置进行设置,将接合图表和数据字典层导入后,点击...
请问地籍建库需要多大内存?
处理数据还是对处理器和内存有很大要求,内存2G如果是SQL应该够用,如果是orcle那是够呛,而且像“MAPGIS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MapGIS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库系统”这些软件也是很占内存的 如果是做服务器用,那一般的配置肯定不行,如果你说有30个人在用他机子上的数据,那最后还是买个服务器吧,...
注册测绘师地籍测绘知识点:地籍数据库建设
地籍数据库建设 (一)地籍数据库的内容 地籍数据库包括地籍区、地籍子区、土地权属、土地利用、基础地理等数据.(1)土地权属数据主要包括宗地的权属、位置、界址、面积等;(2)土地利用数据主要包括行政区(含行政村)图斑的权属、地类、面积、界线等;(3)基础地理数据主要包括数学基础、境界、交通、水系、...
分等数据库建设
黑龙江省于 2006 年 3 月份开始进行农用地分等成果电子化工作,历时 8 个月,矢量化图形412 幅,建库共录入属性数据 7848 条,形成多幅图件成果,包括分等因素指标区图、分等单元自然质量分值图、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图、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图、自然质量等别图、利用等别图、经济等别图、标准样地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