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7

1. < >全文翻译

【原文】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原文】 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

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

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

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

《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

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

本,根本。 (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

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

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原文】 1·3 子曰:巧言令色(1),鲜(2)仁矣。” 【注释】 (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

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2)鲜:少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原文】 1·4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注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

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

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

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

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原文】 1·5 子曰:“道(1)千乘之国(2),敬事(3)而言,节用而爱人(4),使民以时(5)。”

【注解】 (1)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2)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

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

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3)敬事:。

2. < >来翻译一下啦..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孔子回答:“孔文子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孟子说:“大王的不明智,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生长的。我和大王相见的时候也太少了。我一离开大王,那些‘冻’他的奸邪之人就去了,他即使有一点善良之心的萌芽也被他们冻杀了,我有什么办法呢?比如下棋作为一种技艺,只是一种小技艺; 但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学不会的。奔秋是全国闻名的下棋能手,叫奔秋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虽然也在听,但心里面却老是觉得有天鹅要飞来,一心想着如何张弓搭箭去射击它。这个人虽然与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起学习,却比不上那个人。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很明确:当然不是。”

孟子说:‘完全相信书,还不如没有书。我对《尚书》武成一篇,所取不过两三片竹简罢了。仁德的人在天下没有敌手。凭周武王这样很有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王这样很不仁道的人,怎么会使血流得那么多,以致连打仗的杵也都在血水中漂流起来呢?

3. 顾炎武的< >的翻译内容是比往来南北

近来我来往于南方北国,很承友朋们以尊师之礼相待,这其实有点像向瞎子问道,实不敢当。我独自以为,百年来以来的学者常常说心说性,却茫茫然不得其真谛。性命与仁,夫子是很少谈到的,人性与自然规律,子贡没有听说过,人性与命运的道理出自易传,未曾多次与人谈起,他在与士人的答问中,只是说“修行自己能达到知耻”。他对作学问,也只是说“喜欢古代的诗书礼乐,勤奋去追究。”他与门内弟子说话中,举凡尧舜相传的所谓“人心惟危[人心是不安定的,即有欲望],道心惟微[充满义理的思想是玄妙的],惟精惟一[惟有精神专一],允执厥中[允,公正;执,掌握;厥,其;中,不偏不倚。意思是:公正地把握那不偏不倚的标准]。”一切不谈,而只是说:“公正地站在不偏不倚的立场上,天下就会穷困,上天赐与的福份就结束了,”呜呼!圣人的用来作学问的方法,这是怎样的平易而且可以以遵循的啊!所以说,“从初级学起而可以通晓高深的学问。”颜回已接近圣贤的水平了,还说:“教我各种知识,以使我学问渊博。”孔子告示鲁哀公时说,明辨善恶的功夫,首先要拥有博深的学问。从曾参以下,修养、诚实没有如子夏的,可子夏说起仁来,还是说,“博大精深的学问,坚定的志向,切实的发问和接近实际的思考。”

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们聚集宾客、弟子、求学者,数十或数百人“象区别草木一样,分门别类”,且全部给他们讲心讲性。舍弃“多学多记”去寻求知与行都有能统一于一种原理[能全部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天下的穷困放在一边不管却一天到头讲危微精一之说,这必使其知识比孔子高明,而且他们的门人弟子都比子贡还圣贤,这真是把孔子的儒学弃在一边而直接得二帝真传啊!我不敢相信他们。

《孟子》一书中常常不厌其烦言心言性,于是和万章、公孙丑、陈代、陈臻、周霄、彭更诸人的提问和孟子的回答中,常常重视出外作官和隐居为民[出,去外面作官;处,隐居为民;去,辞官不作;就,接受官职。]以及接受或拒绝礼物和送礼与否这些问题[辞,不接受;受,接受;取,收他人财物;与,给别人财物。]以伊尹这样的大圣人,有使君成为尧舜那样的君,使民成为尧舜那样的民的巨大功劳,而其本性还对于千驷般的富贵如同草籽一样不看不拿。伯夷、伊尹和孔子当然不能相比,但他相同的是做一件不义之事,杀一个无辜之人而得到天下事是不会作的。所以,人性、天命、命运等,是孔子很少说到的,可是却是现在的君子常常挂在嘴边;出处去就、辞受取与的分辨,孔子、孟子常常谈及,可今天的君子却很少谈到。这就是说忠诚和清正还未达到仁,而不知道不忠诚不清正却可以大谈特谈仁,这是从来没有过的。还说“不嫉妒、不不贪求”还不足以达到道的要求,可我不知道,一辈子都在嫉妒和贪求的人却可以大谈其道,这也是从来没有过的。这些人的作为,我真的不敢相信。

我所说的圣人的道理是怎么样的呢?是“博学多文”,是“行己有耻”。从自己的为人处事以至到天下国家,都是应当学习的事情;从和子弟臣友交往以及出进来往、辞官授官,取物受物,都是包含有耻和 *** 的事。“知耻比人活着更重要。”不以粗衣淡饭为耻,而以普通百姓没有受到自己的恩惠为耻。所以说,“即使万物都为我备好了,也要反身自省诚实是否。”呜呼!士人不先谈耻,则是无根本的人,不好古人的诗书礼乐和丰富的见闻,那么是空虚的学问,依无根本的人而讲空虚的学问,我看见他们每天都在做离圣人越来越远的事。即使如此,也不是我敢断言的,姑且把这小小的看法私下里给同道的说说,以求得启发和帮助。

4. 顾炎武的< >的翻译内容是比往来南北

近来我来往于南方北国,很承友朋们以尊师之礼相待,这其实有点像向瞎子问道,实不敢当。我独自以为,百年来以来的学者常常说心说性,却茫茫然不得其真谛。性命与仁,夫子是很少谈到的,人性与自然规律,子贡没有听说过,人性与命运的道理出自易传,未曾多次与人谈起,他在与士人的答问中,只是说“修行自己能达到知耻”。他对作学问,也只是说“喜欢古代的诗书礼乐,勤奋去追究。”他与门内弟子说话中,举凡尧舜相传的所谓“人心惟危[人心是不安定的,即有欲望],道心惟微[充满义理的思想是玄妙的],惟精惟一[惟有精神专一],允执厥中[允,公正;执,掌握;厥,其;中,不偏不倚。意思是:公正地把握那不偏不倚的标准]。”一切不谈,而只是说:“公正地站在不偏不倚的立场上,天下就会穷困,上天赐与的福份就结束了,”呜呼!圣人的用来作学问的方法,这是怎样的平易而且可以以遵循的啊!所以说,“从初级学起而可以通晓高深的学问。”颜回已接近圣贤的水平了,还说:“教我各种知识,以使我学问渊博。”孔子告示鲁哀公时说,明辨善恶的功夫,首先要拥有博深的学问。从曾参以下,修养、诚实没有如子夏的,可子夏说起仁来,还是说,“博大精深的学问,坚定的志向,切实的发问和接近实际的思考。”

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们聚集宾客、弟子、求学者,数十或数百人“象区别草木一样,分门别类”,且全部给他们讲心讲性。舍弃“多学多记”去寻求知与行都有能统一于一种原理[能全部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天下的穷困放在一边不管却一天到头讲危微精一之说,这必使其知识比孔子高明,而且他们的门人弟子都比子贡还圣贤,这真是把孔子的儒学弃在一边而直接得二帝真传啊!我不敢相信他们。

《孟子》一书中常常不厌其烦言心言性,于是和万章、公孙丑、陈代、陈臻、周霄、彭更诸人的提问和孟子的回答中,常常重视出外作官和隐居为民[出,去外面作官;处,隐居为民;去,辞官不作;就,接受官职。]以及接受或拒绝礼物和送礼与否这些问题[辞,不接受;受,接受;取,收他人财物;与,给别人财物。]以伊尹这样的大圣人,有使君成为尧舜那样的君,使民成为尧舜那样的民的巨大功劳,而其本性还对于千驷般的富贵如同草籽一样不看不拿。伯夷、伊尹和孔子当然不能相比,但他相同的是做一件不义之事,杀一个无辜之人而得到天下事是不会作的。所以,人性、天命、命运等,是孔子很少说到的,可是却是现在的君子常常挂在嘴边;出处去就、辞受取与的分辨,孔子、孟子常常谈及,可今天的君子却很少谈到。这就是说忠诚和清正还未达到仁,而不知道不忠诚不清正却可以大谈特谈仁,这是从来没有过的。还说“不嫉妒、不不贪求”还不足以达到道的要求,可我不知道,一辈子都在嫉妒和贪求的人却可以大谈其道,这也是从来没有过的。这些人的作为,我真的不敢相信。

我所说的圣人的道理是怎么样的呢?是“博学多文”,是“行己有耻”。从自己的为人处事以至到天下国家,都是应当学习的事情;从和子弟臣友交往以及出进来往、辞官授官,取物受物,都是包含有耻和 *** 的事。“知耻比人活着更重要。”不以粗衣淡饭为耻,而以普通百姓没有受到自己的恩惠为耻。所以说,“即使万物都为我备好了,也要反身自省诚实是否。”呜呼!士人不先谈耻,则是无根本的人,不好古人的诗书礼乐和丰富的见闻,那么是空虚的学问,依无根本的人而讲空虚的学问,我看见他们每天都在做离圣人越来越远的事。即使如此,也不是我敢断言的,姑且把这小小的看法私下里给同道的说说,以求得启发和帮助。

5. 文言文理解对《孔孟论学》进行详细介绍

朝代:春 秋 战 国 出处:《论语》《孟子》 介绍 :孔孟论学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孔子,名丘,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孟子》:儒家经典之一.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学说继承人.有“亚圣”之称.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得了礼仪,说话做事合于礼,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掌握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的话,不用怎么想就能领会,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出规矩.”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无所得.” 子贡问:“孔文子为什么给他的谥号是‘文’呢?”孔子回答:“他聪明灵活,爱好学习,又不以向地位低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也就停下来了;譬如填平洼地,就算只倒一筐土,如果继续干,我也就前进了.” 孟子说:“王不明智没有什么奇怪的.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冻它十天,也不能生长了.我和大王相见的时候也太少了.我和王相间的次数太少了,我退居在家,而那些谄谀小人就趁机来到王的身边,我怎么能使善良之心萌芽呢?比如下棋,这只是一种小技艺; 但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学不会的.奔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假使让奔秋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虽然也在听,但心里面却老是觉得有天鹅要飞来,一心想着拿弓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与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起学习,却比不上那个人.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当然不是.” 孟子说:‘完全相信书,还不如没有书.我对《尚书》中《武成》一篇,只取两三片罢了.仁道的人在天下没有敌手.凭周武王这样很有仁道的人去讨伐殷纣王这极不仁道的人,又怎么会血流飘杵呢?正好学完了这篇,把全篇的翻译都默下来很不容易的……。

6. 上教版初二下语文第九课文言文翻译

原文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孔子回答:“孔文子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孟子说:“大王的不明智,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生长的。我和大王相见的时候也太少了。我一离开大王,那些‘冻’他的奸邪之人就去了,他即使有一点善良之心的萌芽也被他们冻杀了,我有什么办法呢?

比如下棋作为一种技艺,只是一种小技艺; 但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学不会的。奔秋是全国闻名的下棋能手,叫奔秋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虽然也在听,但心里面却老是觉得有天鹅要飞来,一心想着如何张弓搭箭去射击它。

这个人虽然与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起学习,却比不上那个人。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很明确:当然不是。”

孟子说:‘完全相信书,还不如没有书。我对《尚书》武成一篇,所取不过两三片竹简罢了。仁德的人在天下没有敌手。凭周武王这样很有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王这样很不仁道的人,怎么会使血流得那么多,以致连打仗的杵也都在血水中漂流起来呢?

扩展资料: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1333431363538

孔孟论学影响: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

认为他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朱熹将《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1988年,第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超短小的文言文,加翻译(10篇)
1、翠鸟移巢 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益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译文:翠鸟先是把巢筑得高高的用来避免祸患。等到它生了小鸟,特别喜爱它,惟恐它从树上掉下来,就把巢做得稍稍低了一些。等小鸟长出了羽毛,翠鸟更加喜爱它了,又把巢做得...

课外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课外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如下:1、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

经典文言文句子及翻译
1. 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春风吹不过玉门关。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衣物食品使人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4. 敝帚自珍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

高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1、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宋代〕柳永 原文: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

文言文 6篇翻译
——选自上海人民出版社排印本《王文公文集》[译文]世俗的人都称赞孟尝君能够搜罗人才,因此人才都投靠他的门下,而他终于借助他们的力量,得以从虎豹一样凶恶的秦国逃走。咳!孟尝君只不过是那些鸡鸣狗盗之徒的头目罢了,哪里称得上能搜罗人才呢?要不是这样,他完全可以凭借齐国的强大力量,得到一个...

求一些文言文的翻译例句.
译文或注释: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故村。路上他碰到一个乡邻,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远远看过去是你家,松树柏树中一片墓坟。”近前看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去飞来。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汤和...

翻译文言文
译文:范乔同村里有个人在腊月的一天晚上偷砍他家的树,有人告诉了范乔,范乔假装没听见,那个同村的人惭愧地把偷砍的树归还给他。范乔走到那人跟前告诉说:“您在节日里拿点柴,想跟父母一起高高兴兴地过节罢了,为什么惭愧呢!”他通情达理善于开导,都像这样。【原文】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

文言文!谁能帮我翻译一下!急!
译文 出自左传·宣公《郑败宋师获华元》二年春季,郑国公子归生接受楚国命令攻打宋国。宋国华元、乐吕带兵抵御。二月十日,在大棘地方开战,宋军大败。郑国囚禁了华元,得到乐吕的尸首,缴获战车四百六十辆,俘虏二百五十人,割了一百个被打死的敌人的耳朵。狂狡迎战郑国人,那个郑国人逃进井里。狂狡把...

柳宗元传文言文翻译
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2、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改革掉这种风俗。

帮忙翻译一下文言文
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五员亡,荆急求之...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