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人物名字为什么都是两个字?

如题所述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几乎全是单名,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其实这种潮流从西汉灭亡一直持续到五胡乱华,当时的中国人都热衷于起单名。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1、先秦以来,流行单名,但不排斥双名。数数先秦各代的统治者,就不难发现人们喜欢单名。但双名的也不少。

2、孔子在修订春秋时,说到“季孙斯、仲孙忌帅师围郓”,然后《公羊传》为这句话作注时说“此仲孙何忌也,曷为谓之仲孙忌?讥二名,二名非礼也。”意思是仲孙忌本来叫仲孙何忌,为何孔子写成了仲孙忌呢?是因为孔子讥讽他名为双字,所以故意省去一个何字,成为单字。双名是不符合礼法的。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21a4462309f790528fb569f607f3d7ca7acbd54b?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其实双名在当时也是符合礼法的,公羊传这么说有点牵强,我估计是孔子无意漏掉了一个字罢了。但孔圣人的这么随意的失误,就被后人理解成为孔子不喜欢双名了。

3、到了穿越大师这里了。王莽建立新朝,进行“托古改制”,从先秦时代文化为自己的改革寻找灵感。王莽改了很多,其中包括名字。比如他把叫了几百年的匈奴单于改成了“降奴服于”,把匈奴改为“恭奴”;他又把高句丽改名为“下句丽”,不知道他是想故意挑起战争还是心血来潮,反正双方因此打了起来。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622762d0f703918fa85313025a3d269758eec473?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4、都给少数民族改名字了,当然少不了新朝子民。王莽的长孙叫王宗,估计是想当皇帝憋不住了,在家里偷偷的准备了玉玺、龙袍等僭越物品。王莽知道后大怒,王宗被迫自杀。事后,王莽说“宗本名会宗,以制作去二名,今复名会宗。”说的是,我这孙子王宗本名为王会宗,依据制度(制作)改名为王宗,现在他犯下了大不敬之罪,所以恢复他王会宗的名字,以示惩罚。

本来当时社会上虽然单字为主,但双字也很多,经过王莽这么一折腾,人们就基本不敢起双名了,于是单名成为绝对主流。

5、虽然刘备、曹操、孙权、关羽、张飞、赵云等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国人物都是单名,但三国时代也有“杀马特”非主流,敢于起双名。(诸葛、司马、皇甫、淳于、太史这种复姓不在其列)

最出名的,当属诸葛亮喜爱的好同志之一郭攸之,郭攸之,字演长,南阳人。他有名有字,所以能够证明郭攸之同志是三国时代实打实的敢于起双名的非主流之一。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f31fbe096b63f6244af717cb8c44ebf81b4ca34b?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除此之外,曹魏大将田豫给自己的儿子也起了双名――田彭祖,彭祖是我国传说中的长寿之人,田豫起这么个名字估计是他儿子小时候得过大病,叫个彭祖,希望他能长命百岁。

孙权的两个公主也是双名:大女儿孙鲁班,字大虎;小女儿孙鲁育,字小虎。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b55b319ebc4b745946699dec4fc1e178b821503?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

还有存疑的,比如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承彦,我认为是字,而不是名,但史书并未记载其姓名,所以存疑。如曹操早期的谋士戏志才,志才也应该是字,不是名。如袁绍手底下驻守乌巢的几个将军,眭元进、韩莒子、吕威璜等,我认为元进、莒子、威璜也是字,而不是名。

还有一些是《三国演义》虚构的人物,比如岭南大将邢道荣、北海高手武安国等,就不说什么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30
问题是出在王莽身上。
这些历史上都有记载的。

西汉末年,王莽篡夺了政权。为了巩固统治,他捡起了董仲舒的“神学目的论”,大搞迷信,大搞复古。以此为核心,还推行了一系列所谓的“新政”,从土地制度到用人制度,从货币到地名,无孔不入,也涉及到了人名。

《汉书·王莽传》中有这样的记载:王莽的长孙叫王宗,要是慢慢地等爷爷和爹爹死了,这个王宗是可以当皇帝的。可是,他性子太急,等不了。自己弄了天子的衣服、帽子,穿上让人画了幅画像,还刻了铜印三枚,与其舅舅合谋,准备抢班夺权。可水平有限,事情暴露了。虽然是亲孙子,但这事也不能轻饶,王宗一看不好,就自杀了。虽然人死了,但“政治权力”也要被剥夺,王莽下了一道命令:“宗本名会宗,以制作去二名,今复名会宗。”这道命令不琢磨是看不出门道的。“制作”就是法令,王宗本来名是两个字,叫“王会宗”,是依法令后改成的“王宗”,现在犯了法,得再改回去,还叫原来的“王会宗”。从王莽这道命令可以看出三个问题:一、王莽前朝的人名用字数是不受限制的,他自己孙子的名都是两个字。二、王莽上台后,曾经下过“去二名”的“制作”,也就是以法律形式规定不准用双字名。三、人犯罪后,恢复二字名,以示处罚。

由于王莽的法令,从那时起,人们渐渐养成了使用单字名的习惯。后来虽然王莽说话不算了,却一直也没有改过来,竟成为风气,认为用两个字取名是不光彩的事。如果是现在,人人全是单字名,那麻烦可就大了,因为单字名很容易造成重名。但是当时人口并不是很多,人的交际范围也有限,单字名并没有对社会造成太大的不良影响。因此,单字名现象得以延续,一直到三国时代。

为什么三国里面除了复姓以外,大部分人名都是两个字的?
在古代,人们的名字多由两个字组成,这种现象与两个主要因素有关。首先,避讳礼制的影响。在先秦时期,《礼记·曲礼》中便有“二名不偏讳”的规定,意味着如果一个人有两个名字,只需避讳其中一个字。随着时间的推移,避讳制度变得更加严格,二字名字逐渐被视为不符合礼制,因此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单字名...

为什么三国里面除了复姓以外,大部分人名都是两个字的?
两个原因:一是避讳礼制,二是“王莽改制”。三国”人物绝大多数是单名,取双名的印象中只有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三国时期,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几乎清一色的都用单名。这种现象与两点有关。一是避讳礼制。先秦的《礼记·曲礼》规定“二名不偏讳”,意思是说:如果两字为名,只讳言其一字,...

为什么三国名字都是两个字的?
1、新朝(王莽)规定人名用2字,只有囚犯采用3字名。后来就成了习惯。因此在三国中,人名常常是两个字,而不是三个字。2、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为什么《三国演义》里人名都是2个字?·
两个原因:一是避讳礼制,二是“王莽改制”。《三国演义》的出场人物,有人做过统计分类,其中有名有姓者共1092人,有姓无名者40人,无名无姓,但在书中有活动和涉及具体情节者27人。有几个人物出场不多,姓名不全,却容易记住。一是有名无姓的貂蝉,按杂剧里貂蝉的表白,她原是山西忻州木耳村人...

为什么三国时期的人名基本上就两个字
(1)并不算是巧合,那个时期有“士人”的说法,而士人都是单字为名的,那个时期两个字的名一般被认为是“贱名”。并不是因为“名贱”而是出身低,也就是说出身不是士人。而且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当时来讲,“士人”就是风向标,所以导致平民也经常取一个字的名,为的就是一个...

三国时期,为何人名大多为两个字呢?
孙权的两个公主也是双名:大女儿孙鲁班,字大虎;小女儿孙鲁育,字小虎。还有存疑的,比如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承彦,我认为是字,而不是名,但史书并未记载其姓名,所以存疑。如曹操早期的谋士戏志才,志才也应该是字,不是名。如袁绍手底下驻守乌巢的几个将军,眭元进、韩莒子、吕威璜等,我认为元...

三国中人物名字大都是两个字,这是为什么?
三国割据,三足鼎立是东汉末年的时候,当时的人们都是一个字的“姓”,一个字的“名”,再加上二个字的“字”。这是因为人口较少、习惯以及朝廷制度造成的现象。远古时期,部落的人们基本上都没有姓,只有名或者代号,都是以氏族聚集在一起,比如“燧人氏”、“涂山氏”,而出名的人一半都是单字...

三国演义为什么人名大多数都是两个字
《三国演义》中,很多名字都是两个字,这种奇怪的现象并不是从三国时候才开始的,真是的历史上,整个东汉,三国这三百多年间,几乎上所有人的名字都是两个字,两个字的名很少,这要从一个人身上说起,就是夺权的王莽。王莽下令改革后,对名字也有影响,去作三名,留二名,所以当时很长一段时间,...

刘备、关羽、张飞等,为什么三国演义人名大多是两个字?
主要是因为王莽建立了朝代,开始了名字改革的先例,所以出现了一大批两个字的名字。

三国时期人们的名字为何多是两个字?
三国时期人物名字多为两个字的现象,与“避讳礼制”和“王莽改制”有关。先秦时,《礼记·曲礼》规定了“二名不偏讳”,即一个人使用两个字为名时,其中一个字要避讳,另一个字可以不避讳。但随着中国各种礼制的完善,避讳制度变得越来越严格。到了汉朝,这种规定不再符合礼制,因此人们为了躲避取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