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0-08-05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意思是说穷苦潦倒时候,即便是住在闹市里,也是冷冷清清少有亲戚朋友往来。当你富有时候,即便是远在山林深处,亦是门厅热闹,亲戚朋友络绎不绝。
这也充分揭示了人的本性。我们不用抱怨人的冷漠实在。当别人在你身上无利益可图时候,自然而然就会疏离你即便是多么好的朋友,以及有些亲戚。好比吃饭敬酒一样,都是敬那些有钱有势的。又比如有些人开始大富大贵天天有一帮人围着打转,破产衰落够一个都躲开如不少港星。没有人喜欢和一穷二白的人交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富人交往可以潜移默化的提升自己,走出困境,走向成功。
现在社会,不仅仅穷人朋友稀少,不上进的也会慢慢失去朋友。没有人想退步,想被人扯后腿。只有不断学习,做好人生规划。努力提升自己才能结交到朋友,把亲戚朋友紧紧聚到一起。
第2个回答 2019-06-07
这话讲的是人情的价值,如果你是位有钱有势的人,即使你的亲戚中没有人住在山上,也会有人亲自上门来攀亲带故的,如果你是个穷困潦倒的人,即使住在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闹市街头,也没有任何人会搭理你,更别提会在那里认出你。它的后半句是——人情当慎初相见,到老终无怨恨心。
意思是说,每次遇到处理人情世故时应当始终保持和他人初次相见的心态和样子,这样做就是到老年也不会和他人因为在人情世故上处理有异而就此结下梁子,产生出怨恨之心.出自《增广贤文》。
第3个回答 2019-06-06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一个家庭的经济状况,随着时间总会发生变化。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农村社会,当你和亲戚家的经济条件相当的时候,你们两家人能相安无事,每逢节日也能互相问候。当你的亲戚变得突然很富有时,而自己家又远远不如他们时。就算你已经放低了姿态去他们家,还给他们带了很多礼品,你仍然要受白眼,对你的招待也会大不如前。说话变得尖酸刻薄,让人难以忍受,而且这种亲戚也极少来你家,你说这样的亲戚关系还要继续下去吗?
第4个回答 2019-05-19
说的是“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有钱了,哪怕是身处穷乡僻壤,也会有人攀亲戚,
没钱的,就算你身处闹市,也是无人问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5个回答 2019-06-07
这句话中有三个对比,一是贫穷与富有,二是闹市与深山,三是无人问和有远亲。三组词既然互为彻头彻尾的反义词,肯定就是有我没他的。也就是说,不可能贫在闹市还“有远亲”。有如阴阳之分,你只能得到阴或阳,或者你只能看到阴或阳。从这个层面讲,既有“贫在闹市无人问",就绝对有"富在深山有远亲"。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也就说这句话的存在没有任何问题,是合情合理的。
再者,这是一个社会现实问题。贫穷者所占有和享受的社会资源,包括纯粹物质资源、人脉资源、社会地位资源等,是远远不能与富者相提并论的。人的交往都带有趋利性,人的行为都有极强的目的性。有句话说得好,会哭的孩子有糖吃。我们假设现在有两个人,一个手里有糖,一个手里无糖,请问小孩更可能向谁哭诉?可能谁的第一反应都是向有糖者哭诉。这是一个小孩子都能明白的道理。同样的道理,我们把有糖者看作富人,把无糖者看作穷人,你想有糖吃,必定向富人哭诉,而不是向穷人哭诉。
道理讲明了,我们看现实问题。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人情社会,今天所说的法治社会建设,终究是建立在人情社会的基础上的。也可以换句话说,我们的法治建设还刚起步,不论是否有成效,在可预计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社会任然是人情社会。结合前面讲到的富人的人际关系优势,对富人的物质投入所获得的利益大于对穷人所获得的利益。即“富人则有人问,穷人则无远亲”。预计这种现象还将持续很久。还有一方面是,维持亲戚关系需要物质作为基础。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吃顿饭,送个礼这些总不可少吧!穷人的占有的物质资源少于富人。有些穷人所占有的物质资源仅仅够维持自我生活而已,何谈和远亲维持关系?
最后,涉及到一个终极问题,即人性本恶。我们从小习得的道德是对我们“性本恶”的约束,但是虽然有法律和道德的约束,我们依然时常违反我们的淳朴的道德。亲情是道德调整的重点领域。既然受道德的约束,就意味着他的强制力不足,在其他所获得利益大于违反亲情伦理的利益,或者违反亲情伦理能减小损失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毫不犹豫的违反亲情伦理,以维护自己的利益。有些至亲都尚且如此,更不要说远亲了。
综上所述,穷在深山无人问,富在闹市有远亲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不管从过去和现在都是合情合理的。打铁还需自身硬,提升自己,才是终极手段。
个人观点,欢迎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