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初中知识点总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1
力学部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热学部分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6、电功率:

  (1)、P=W/t=UI (普适公式)

  (2)、P=I2R=U2/R (纯电阻公式)
第2个回答  2012-04-28
中物理知识汇集
1.两种磁悬浮列车
由于磁铁有同性相斥和异性相吸两种形式,故磁悬浮列车也有两种相应的形式:一种是 利用磁铁同性相斥原理而设计的电磁运行系统的磁悬浮列车,它利用车上超导体电磁铁形成的磁场与轨道上线圈形成的磁场之间所产生的相斥力,使车体悬浮运行的铁路;另一种则是利用磁铁异性相吸原理而设计的电动力运行系统的磁悬浮列车,它是在车体底部及两侧倒转向上的顶部安装磁铁,在T形导轨的上方和伸臂部分下方分别设反作用板和感应钢板,控制电磁铁的电流,使电磁铁和导轨间保持10─15毫米的间隙,并使导轨钢板的吸引力与车辆的重力平衡,从而使车体悬浮于车道的导轨面上运行。

2.局部短路的判断方法
看电流的流径,在电流的流过路径中,先找到一个分点,再找下一个合点,其间有几条电流流径,只要有一条没有用电器(没有电阻),就是局部短路。不知道说得怎样?
你所遇到的情况也是所有物理老师遇到的实际问题,短路确实要和学生交代两种情况,从意义上讲电源短路是可怕的必须避免的错误(特殊情况例外,如演示奥斯特实验),而局部短路又可分为有意和无意两种,有意短路是一种知识的迁移与利用(如,一些电热器的保温电路等),而无意则是在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或疏忽(如家用电中的两线项碰等)。这应该和学生具体说明和分析,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短路未必会有毁灭性后果,有时可以巧妙利用,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正如“烧断”“触电”一样都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

3.几则成语俗语的物理原理是什么
1.“曲高和寡”——音调高
2.“弦外之音”——回声
3.“坐地日行八万里”——相对静止
4.“快刀斩乱麻”——压强
5.“水中捞月一场空”——虚像
6.“磨刀不误砍柴工”——压强

4.关于斜拉索大桥
斜拉索大桥以其造型优美、建造方便等优点在现代跨江(河)大桥中占主导地位.根据你的观察和思考,你认为相邻两根斜拉钢绳间的距离应该是( ).
A.离主桥墩越远的地方钢绳间的距离越大
B.离主桥墩越近的地方钢绳间的距离越大
C.大桥上各处钢绳间的距离都相等
D.不同的斜拉索大桥钢绳间的距离分布不一样
这个问题曾经广泛进行讨论,但结果没有形成唯一,主要是从初中杠杆知识分析,可以分析到,离桥墩越远桥体及承重的总重力力臂越长,那么拉索需要的拉力越大,所需要的拉索根数越多。越靠近桥墩拉索就越少,间距也就越大(B)。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请仔细观察由桥梁设计部门提供的示意图,并没有看到有明显的拉索不等距情况。
5.“水的沸腾”实验失败的原因分析
来源:《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初中物理教学中,“水的沸腾”实验是一个简单易做的学生实验,但往往因为实验前疏于考虑,实验中重视不足,导致实验的失败率很高。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引导学生对实验失败原因的探究,既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又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下面就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的失败的原因做一分析。
首先,我们组织学生来讨论实验中水本身的原因发现有二:其一是取水的多少要适量,如果取水太多,沸腾前加热时间过长,影响沸腾过程中现象的重点观察,影响课堂效果;其二是水的来源,例如,有同学取饮水机里已加热沸腾过的水,实验中,虽然水温已过沸点,但水的内部产生汽泡不多,汽泡也很小,水的沸腾现象不明显,导致实验失败。相比之下,另一些同学取用没加热过的冷水,加热较短时间,水就沸腾了,并且沸腾过程中从液面和内部产生的汽泡多,而且较大,现象明显。为什么会出现和情理中相反的结果?两种截然不同的日常生活现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于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查看参考书很快就会发现问题所在,原来“长时间沸腾的液体中汽化核减少,沸腾减弱。液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大于液体汽化带走的热,致使液体温度高过沸点,于是产生了过热现象,但过热现象并不稳定,稍有搅动或加入少许的冷水,液体便会重新沸腾,使温度降到沸点。”解决了学生的困惑,增强了学生的探索信心。提高了学生在实验中遇到实际问题时,能正确的面对,在探研中取得更多的收获和乐趣。
其次,讨论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原因:我们组织学生探讨,学生发现加热过程中,要将酒精灯的火焰调大,同时用外焰加热。相反,如果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水在相同时间吸收热量少,温度升高的较慢,要沸腾需时间就长,同样影响实验现象的重点观察;还有同学想出在烧杯上加一个盖子,来减少热量的散失,减少加热时间,既能保证实验效果,同时还避免了实验过程中能量的浪费,进而还培养了学生对能源的节约意识。通过与学生对实验操作原因的讨论,不仅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有目的地解决了实验中重视不足的问题,增强了学生的优化实验意识。
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对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实验操作、实验结果的讨论分析,和学生一起进行评估,优化实验方案,学生在讨论与实践中不仅学到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意识,最终使学生综合能力得以发展,真正的做到教学相长 。

6.色光物理学
(一)、色光三原色的确定
  三原色的本质是三原色具有独立性,三原色中任何一色都不能用其余两种色彩合成。另外,三原色具有最大的混合色域,其它色彩可由三原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并且混合后得到的颜色数目最多。
  在色彩感觉形成的过程中,光源色与光源、眼睛和大脑三个要素有关,因此对于色光三原色的选择,涉及到光源的波长及能量﹑人眼的光谱响应区间等因素。
从能量的观点来看,色光混合是亮度的叠加,混合后的色光必然要亮于混合前的各个色光,只有明亮度低的色光作为原色才能混合出数目比较多的色彩,否则,用明亮度高的色光作为原色,其相加则更亮,这样就永远不能混合出那些明亮度低的色光。同时,三原色应具有独立性,三原色不能集中在可见光光谱的某一段区域内,否则,不仅不能混合出其它区域的色光,而且所选的原色也可能由其它两色混合得到,失去其独立性,而不是真正的原色。
  在白光的色散试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红、绿、蓝三色比较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可见光谱上,而且占据较宽的区域。如果适当地转动三棱镜,使光谱有宽变窄,就会发现:其中色光所占据的区域有所改变。在变窄的光谱上,红(R)、绿(G)、蓝(B)三色
光的颜色最显著,其余色光颜色逐渐减退,有的差不多已消失。得到的这三种色光的波长范围分别为:R(600~700nm),G(500~570nm),B(400~470nm)。在色彩学中,一般将整个可见光谱分成蓝光区,绿光区和红光区进行研究。
  当用红光、绿光、蓝光三色光进行混合时,可分别得到黄光、青光和品红光。品红光是光谱上没有的,我们称之为谱外色。如果我们将此三色光等比例混合,可得到白光;而将此三色光以不同比例混合,就可得到多种不同色光。
  从人的视觉生理特性来看,人眼的视网膜上有三种感色视锥细胞--感红细胞、感绿细胞、感蓝细胞,这三种细胞分别对红光、绿光、蓝光敏感。当其中一种感色细胞受到较强的刺激,就会引起该感色细胞的兴奋,则产生该色彩的感觉。人眼的三种感色细胞,具有合色的能力。当一复色光刺激人眼时,人眼感色细胞可将其分解为红、绿、蓝三种单色光,然后混合成一种颜色。正是由于这种合色能力,我们才能识别除红、绿、蓝三色之外的更大范围的颜色。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确定:色光中存在三种最基本的色光,它们的颜色分别为红色、绿色和蓝色。这三种色光既是白光分解后得到的主要色光,又是混合色光的主要成分,并且能与人眼视网膜细胞的光谱响应区间相匹配,符合人眼的视觉生理效应。这三种色光以不同比例混合,几乎可以得到自然界中的一切色光,混合色域最大;而且这三种色光具有独立性,其中一种原色不能由另外的原色光混合而成,由此,我们称红、绿、蓝为色光三原色。为了统一认识,1931年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规定了三原色的波长λR=700.0nm,λG=546.1nm,λB=435.8nm。在色彩学研究中,为了便于定性分析,常将白光看成是由红、绿、蓝三原色等量相加而合成的。

7. 有关凸透镜的问题
通州八年级期末试卷:点燃蜡烛应在调整蜡烛、透镜、光屏的高度________(填之前或之后)
1出题人的原意是不点燃蜡烛就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就不能判断三心是否等高,事实上,不点燃蜡烛也可以做到三心等高。
2答案:之前。理由:在探究凸透镜成像时,在光屏上所成的是烛焰的像,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该使其和透镜、光屏在同一高度,所以必须要有了烛焰,才能调节它们的高度呀。
3应该是"之前",因为调整高度的目的是:使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和烛焰(蜡烛的火焰)大致在同一高度.如果先调整高度再点燃有可能使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中央。
4理论上,应该是"之前",因为调整高度的目的是:使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和烛焰(蜡烛的火焰)大致在同一高度。如果先调整高度再点燃有可能使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中央。但就实验目的来讲:事实上,不点燃蜡烛也可以做到三心等高.烛焰(蜡烛的火焰)的高度是可以估计的因此我认为实际实验时之前、之后都可以。
5如果使用光具座,就必须在调节之后,我的做法是将三个滑座移动靠在一起,使三者中心几乎等高,然后再拉开距离点燃蜡烛。这个命题似乎在故意为难考生。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物理初中全部重要知识点
1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4)影...

物理中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公式
一、常用物理量物理公式 1.速度v=s\/t;2.密度ρ=m\/v;3.压强p=f\/s=ρgh;4.浮力f=g排=ρ液gv排=g(悬浮或漂浮)=f向上-f向下=g-f’;5.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6.功w=fs=gh(克服重力做功)=pt;7.功率p=w\/t=fv;8.机械效率η=w有\/w总=gh\/fs=g\/nf=g\/(g+g动)=fl\/fs(滑轮...

初中物理知识点都有什么?中考必考物理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1)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

初中所学物理知识点有哪些?
1、质量 m 2、温度 t 3、速度 v 4、密度 ρ 5、力(重力) F 6、压强 P 7、功 W 8、功率 P 一、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力的单位:牛顿(N)。二、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一、电荷 电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摩擦起电的原因:两个物体在摩擦过程中,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多余的电子带上负电荷,失去...

初三物理知识点的总结
初三物理知识点的总结篇1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是长度单位。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

初中物理知识点有哪些?
1、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液体的密度和浸没在液体中物体的体积(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体积无直接关系。如果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深浅无关。2、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家庭电路中所有用电器都是并联,开关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插座的接法是:左零右火上接地。有金属外壳的...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

物理中考考哪些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参考)一, 机械运动 刻度尺的使用:1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位置。2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3读:视线正对刻度线,区分大格和小格数目。4记:记录时,数值+单位。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误差产生的...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