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西方文学的爱恨情仇的理解(详细的)

如题所述

西方文学,不仅是人心灵的历史,它也是人类灵魂的历史。西方文学探索的视角更为广阔、深邃,直入神秘的心灵世界,阅读者们都可以从中找到自我,从而放任心灵的游弋。而无论前面是深渊还是天堂;无论是《荷马史诗》用七弦琴演奏的诗篇,还是《浮士德》在善恶间徘徊;无论是《伪君子》昭示的人性伪善,还是《高老头》中悲剧似的守财,这些作品无疑都在拷问灵魂,让读者审视故事人物的同时又审视自己。

一、扭曲、变态的爱情——人性悲剧 :爱情,永远是人类生活中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在中世纪的西方,人们“谈爱色变”,美好的爱情受到宗教禁欲主义地压制,但尽管如此,却依然不能遏制人类对爱情的追求,这在西方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形象的表现。人类追求美好爱情的本性与宗教禁锢人欲的“神性”进行了坚决的抗争,尽管这种抗争都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人性的光辉。

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的副主教克洛德一直被看作邪恶势力的代表,也是人们极力鞭挞的对象,但如果认真考察他的内心世界及同周围环境的联系,就不难发现,他身上不仅有牧师的虚伪,也有着人性遭到压抑之后的悲哀。

二、毁灭在政治中的爱情范例政治与爱情是两个完全不同,甚至是对立的范畴,一旦融入一起总是难免发生纠葛。纵观中西方文学作品,我们总会发现面对强大的政治威胁爱情往往显得羸弱,而且必将走向毁灭。

《阴谋与爱情》曾被恩格斯誉为“德国第一部具有政治倾向的戏剧”。它是一部描写爱情与政治冲突并遭毁灭的戏剧。书中描写了德国丞相的儿子斐迪南、封、瓦特尔爱上了乐师米勒的女儿露易丝,下定决心要排除等级差别和一切障碍和她结婚。但是他的父亲、丞相瓦特尔却另有打算。瓦特尔谋害了他的前任,以种种阴谋诡计获得了政治地位。为了加强自己对宫廷的影响,他希望儿子和公爵的情妇米而福特夫人结婚。爱情和政治的纠葛就在这样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展开了。最后,斐迪南和露易丝成了政治阴谋的牺牲品,双方服毒致死。在临终前,露易丝才把政治阴谋的真相点破,但为时过晚,爱情与仇恨随着死亡一起消失,政治阴谋的制造者也落入永远耻辱的深渊。

三、行为在外而所招致的死亡。西方文学描写的世俗爱情往往与死关联,几乎达到了凡有爱的地方,就有死亡的阴影的地步。爱与死关联的原因可以从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等多种原因来看的。爱的行为的外在破坏作用招致的自我毁灭,这主要是爱情遇到外在社会力量的阻遏所致。缪塞小说 《一个世纪儿的忏悔》中的主人公便有着爱情让人着了魔的体验。他感到自己完全被爱所控制,“我下决心不再同她见面,只是没过一刻钟的功夫,我又转回来了……我暗暗怀着再一次占有她的欲望……我深深地鄙视她,又爱慕她;我感到她的爱给我带来毁灭,然而离开这个女人我又无法活下去”。爱使人将身心都集聚在自我的爱的体验和所爱的对象,最终导致在爱中,人往往丧失了理智。

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也是一代表作。安娜与卡列宁婚后八年从没有体验过真正的感情幸福。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与青年军官渥伦斯基相遇并对之产生了好感,在渥伦斯基的追求下,陷入了急风暴雨式的恋爱之中,她对渥伦斯基的爱达到了不可遏制的地步。但她身上被渥伦斯基挖掘出来的爱却也一步步地导致了她的毁灭。一方面她因为追求爱离开了自己的丈夫与儿子与渥伦斯基公开同居,因此遭到了上流社会的唾弃。而另一方面,她对爱的全身心投入却得不到渥伦斯基的相应回应。渥伦斯基并没有把爱视为生存的根本,他同时还需要上流社会的权力、功名、享乐等等前途。这样两人的爱情就不对等了,再加上上流社会对于男女两性的不同道德规范的要求,使得安娜既无法获得爱的慰藉也无法获得社会的宽容。最后剩下的是只有死亡这条路的选择。她在与渥伦斯基第一次见面的火车站上,想起了当时被火车压死的那个人。在她投到火车车厢下去时,短暂的恐惧马上就被一个巨大无情的东西撞在了她的头上,火车从她的背上辗了过去。托尔斯泰以一种凄惋的笔调写道:那枝蜡烛,她曾藉着它的烛光浏览过充满了苦难、虚伪、悲哀和罪恶的书籍,比以往更加明亮地闪烁起来,为她照亮了以前笼罩在黑暗中的一切,摇曳起来,开始昏暗下去,永远熄灭了。

四、爱主体的乐死意向。在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中,主人公罗伯特-乔丹对玛丽亚说过一句话很有意义的话:“爱你的那一刻,就象要死去似的”。从这话中可见爱的高峰体验也好,还是性的高峰体验也好,都是与死亡体验有着类似性的一个事实。弗洛伊德就从精神分析角度阐述了爱的本能和死的本能某些无意识一致的冲动的这一观点。玛格丽特·杜拉拉的《情人》对极度的性的高峰体验会让人感觉象死了似的这一过程中的死亡体验就作了生动的描绘。在她回忆了自己在爱中感觉到的死亡的味道写道:他注目看着她。他闭上眼也依然还在看她。她呼吸着他的面容。他呼吸着眼前的一个孩子,他两眼闭着呼吸着她的呼吸,吸取她身上发出的热气。这身体的界限渐渐越来越分辨不清了,这身体和别的人体不同,它不是限定的,它没有止境,它在这个房间里在扩大,它没有固定的形态,时时都在形成之中,也不仅仅在他所见的地点存在,同时存在别的地方,它展现在目力所及之外,向着运动,向着死延伸而去……

一些我们平时对西方的了解来看,欧美的爱情模式和东亚的爱情模式似乎从根本上就有区别,这是由于民族历史发展的不同造成了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差异。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08
其实大千世界都一样的,文学,特别是小说的爱恨情仇古今中外都差不多一个特质的。
西方文学中只是这种爱恨情仇是通过人物自我解剖等内心来展现,中国或者说东方的是通过行为和举动穿起来去得到的。

哥们,你写小论文吧!!找个概论的自我解析,有自己的想法和可以支持的就ok了,然后去文学史里找点小材料就可以了。

过来人!!呵呵。

谈谈你对西方文学的爱恨情仇的理解(详细的)
一些我们平时对西方的了解来看,欧美的爱情模式和东亚的爱情模式似乎从根本上就有区别,这是由于民族历史发展的不同造成了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差异。

谁能说一说西方文学作品中的爱恨情仇啊?
一、扭曲、变态的爱情——人性悲剧 :爱情,永远是人类生活中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在中世纪的西方,人们“谈爱色变”,美好的爱情受到宗教禁欲主义地压制,但尽管如此,却依然不能遏制人类对爱情的追求,这在西方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形象的表现。人类追求美好爱情的本性与宗教禁锢人欲的“神性”进行了坚决的抗争...

缪斯的美丽——论文学
在传说的西方诸神中,文学女神缪斯无疑是最为可爱的一个。她因为性情至真、心灵至善,有一种摧人泪下的美丽。尽管远在天堂,她一双美目却窥向人间,关注着这里已有的和正发生着的一切,关注着这里演绎着的喜怒哀乐。缪斯的目光是那么绵密,自然的花红草绿,人间的爱恨情仇,世事的光明黑暗,往往都被...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终于啃完了马哥的95万字,百年孤独是因为名字太多一样让人吐血,基督山伯爵是一下名一下姓一下头衔,艾玛,对于不习惯西方命名方式的人来说挺吐血的。 不得不感叹巨擘之作就是666,有时代背景,有小人物的爱恨情仇,而且故事环环相扣,挺有意思,伯爵应该是cosplay第一人吧,一个人就是一个复仇者联盟,哈哈哈。 特别...

《傲慢与偏见》的读后感
第一个印象先入为主,以后又加上女人们在旁闲言碎语,而造成了两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伊丽莎白曾对达西说过:“我们的性情非常相似,我们都不爱交际,沉默寡言,不愿开口,除非我们会说出话来语惊四座,像格言一样具有光彩,流传千古。”就是因为这思想上的一致,才在婚姻中百般受到阻碍,同时也是因为这才最后促成美满的婚姻...

西方文学创作更加偏爱的题材领域有哪些?
三,文艺复兴,更多的描写人类的爱恨情仇的题材为主了,代表人物为莎士比亚。四,古典主义时期和启蒙时期题材都差不多,这两个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主义,宣扬资产阶级理性精神,呼吁建立一个“平等、自由、博爱”的理性社会。启蒙文学虽然思想性明显加强,但是也损害了文学的主要特性——形象性,而一定程度上...

求一篇文学评论(悬赏200分)
其实这未尝不是一种缘分,正因为下雨,我才得以有理由窝在家里吹着小风扇看《小李飞刀》,感受书中人物的爱恨情仇。当时浙江的电视台正在热播《飞刀问情》,英俊的焦恩俊饰演的李寻欢给了我极大的兴趣,就那样忽然产生了看看原著的冲动。刚刚好,在那种让人心浮气躁的天气里,它带给我一种久违的宁静,就那样,我深深的...

读外语专业真的没用吗?
Hola,大家好,我是Irene, 非常开心能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和小语种之间的“爱恨情仇”。先来说说我自己,本科四川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专业,研究生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高级西班牙语专业。已经从外贸苦海中逃离,现在正在为转行做准备。在很多年前,《中国青年报》用过这样一句话形容过当时国内小语种就业的盛况 “...

大家都喜欢什么类型的小说?
还有特别喜欢的《海底两万里》,这算是学校指定的课外读物了,我也看得津津有味,最喜欢鹦鹉螺号在海底的历险描写。还有那本《鲁滨孙漂流记》,他在荒岛上顽强的孤独的生存那时候也看的我心潮澎湃。后来进入青春期,总感觉自己那时候有点矫情,喜欢华丽文字描写的各种狗血故事,尤爱言情小说,那个时期我...

比较文学中的主题研究有哪几个主题
主题学中的母题,通常指的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类的基本行为、精神现象以及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概念,诸如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生离死别,时间空间,海洋山脉等。 母题与人物类型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里指的是两种人物类型: 第一种类型。某些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已经变成了某个母题的具体化身,他们的名字成了该母题的代名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