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死之前的故事

商鞅死之前曾经有一小段时间逃亡,遇到一户农家,这其中有一段对话(是关于秦国法律),求原文及翻译?

商鞅死之前的故事:

商君之法太过刻薄寡恩,设连坐之法,制定严厉的法律,尤其是军功爵制度,造成秦国贵族多怨。秦国公族赵良劝说商君积怨太深,宜“归十五都,灌园于鄙”、“不贪商、于之富,不宠秦国之教”,商鞅不听。

公元前339年的一天,赵良去见商鞅,商鞅对他说:“当初秦国的习俗和戎狄一样,父子不分开,男女老少同居一室。如今我改变了秦国的教化,使他们男女有别,分居而住。我征调士卒大造宫廷城阙,把秦国营建得像鲁国、卫国一样。您看我治理秦国,与五大夫百里奚比,谁更有才干?”

赵良说:五大夫出任秦相,劳累不坐车,酷暑炎热不打伞,走遍国中,不用随从的车辆,不带武装防卫,他的功名永载史册,他的德行施教于后代……您又在封地南面称君,天天用新法来逼迫秦国的贵族子弟。公子虔闭门不出已经8年了,您又杀死祝欢,用黥刑处罚公孙贾。

这几件事,都不是得人心的。您一出门,后边跟着数以十计的战车,车上都是顶盔贯甲、身强力壮、持矛操戟的贴身警卫,离开这些警卫,您肯定不敢自己出门。您的处境就好比早晨的露水,面临很快消亡的危险。

您还打算要延长自己的寿命吗?那为什么不把封地交还给秦国,到偏僻荒远的地方浇园自耕;劝秦王重用那些隐居山林的贤才,赡养老人,抚育孤儿,使父兄相互敬重;依功序爵,尊崇有德之士,这样才可以稍保平安。

您还要贪图封地的富有,以独揽秦国的国政为宠幸,聚集百姓的怨恨,秦王一旦舍弃宾客而不能当朝,秦国想要拘捕您的人还能少吗?您丧身的日子就会像抬起脚来那样迅速地到来。但商鞅没有听从赵良的劝告,依然我行我素。

前338年,秦孝公病危,想传位于商鞅,商鞅推辞不接受。同年,秦孝公去世,其子惠文王嬴驷即位,即秦惠王

这时,商鞅想要告老退休,有人向秦惠王说:“大臣功高盖主就会危害国家社稷,对身边的人过于亲近就会惹来杀身之祸。现如今秦国的男女老幼只知道商鞅的新法,而不知道君上您。况且君上您与商鞅有仇,愿君上早下决断。”

正在这时,公子虔等人借机告发商鞅谋反,秦惠文君于是派人捉拿商鞅。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任何凭证,便告诉他说“商君之法”(即商鞅之法)规定,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连坐”治罪的。

商鞅感叹“制定的新法竟然遗害到了这种地步”,这就是成语“作法自毙”的来历。

商鞅想逃到魏国去避难,但魏国因他曾经背信攻破魏帅,并生擒公子昂,拒绝他入境。无奈,商鞅便潜回到他的封地商邑,立即组织邑兵北出击郑国(今陕西省华县)。

秦国遂发兵讨之,商鞅兵败,被杀于郑国黾池(今河南渑池)。其尸身被带回咸阳,秦惠王又下令处以“车裂之刑”,商鞅的家族人员也被杀害。商鞅虽死,他所推行的新法并没有被废除,而是一直影响着秦国乃至以后的秦朝。

扩展资料

商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

政治上,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统率秦军收复了河西之地,赐予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史称为商鞅。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后,商鞅被公子虔指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尸身车裂,全族被杀。

商鞅独立的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商鞅主张全农的经济政策,为此他颁布了《垦草令》,制定出二十种重农和开垦荒地的办法。一方面直接或间接的刺激农业发展,一方面打压工商业。其次,商鞅主张重刑厚赏。

商鞅认为人的本性是趋利畏罪的,只要重刑厚赏,就可以很好的治理人民,使国家安定。为此商鞅一方面制定严酷的刑法治理人民,一方面重赏立信。第三,商鞅主张重战尚武,具有军国主义思想。最后,商鞅主张国家应统一民众的心智,制定统一的制度,实现统一的目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鞅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4-04
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去之魏。魏人怨其欺公子昂而破魏师,弗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之贼。秦强而贼入魏,弗归,不可。”遂内秦。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於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翻译:商君逃跑到边境关口,想住旅店。旅店的主人不知道他就是商君,说:“商君有令,住店的人没有证件店主要连带判罪。”商君长长地叹息说:“唉呀!制定新法的遗害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离开秦国潜逃到魏。魏国人怨恨他欺骗公子昂而打败魏军,拒绝收留他。商君打算到别的国家。魏国人说:“商君,是秦国的逃犯,秦国强大逃犯跑到魏国来,不送还,不行。”于是把商君送回秦国。商君再回到秦国后,就潜逃到他的封地商邑,和他的部属发动邑中的士兵,向北攻击郑国谋求生路,秦国出兵攻打商君,把他杀死在郑国黾池。秦惠王把商君五马分尸示众,说:“不要像商鞅那样谋反!”于是就诛灭了商君全家。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13
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凭证,告以商君之法,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下令把百姓每十家编为一什,每五家编为一伍。互相监督检举,一家犯法,九家检举,若不检举,十家一起治罪。不告发犯法作乱的处以腰斩的刑罚,隐藏犯法作乱的与投降敌人的同样受罚。为私事争斗,各按情节轻重处以大小不同的刑罚。自是“作法自毙”。追问

能不能再详细点?后面还有很长的一段

追答

那啥,后面有高人了够详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商鞅死之前的故事
商鞅死之前的故事:商君之法太过刻薄寡恩,设连坐之法,制定严厉的法律,尤其是军功爵制度,造成秦国贵族多怨。秦国公族赵良劝说商君积怨太深,宜“归十五都,灌园于鄙”、“不贪商、于之富,不宠秦国之教”,商鞅不听。公元前339年的一天,赵良去见商鞅,商鞅对他说:“当初秦国的习俗和戎狄一样...

历史上商鞅怎么死的
商鞅因为诬告被杀,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驷即位,即秦惠王;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凭证,告以商君之法,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想到魏国去,但魏国因他曾生擒公子卬,拒绝他入境,商鞅回秦后...

历史上商鞅是怎么死的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驷即位,即秦惠王。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凭证,告以商君之法,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想到魏国去,但魏国因他曾生擒公子卬,拒绝他入境。商鞅回秦后被迫潜回封邑商...

商鞅是死前被车裂(五马分尸)的嘛?
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嬴驷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谋反,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结果因未出示证件,店家害怕“连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毙”;欲逃往魏国,魏人因商鞅曾背信攻破魏帅,亦不愿收留。后来商鞅回到商邑,发邑兵北出击郑国,秦国发兵讨之,杀鞅于郑国黾池,死后被秦惠王处“车裂...

商鞅最后是被车裂死的还是死后才被车裂?
死后被车裂的,《史记·商君列传》: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徙告商君欲反,发人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谋反,商鞅潜回封地商邑组织邑兵北出击郑国。秦国遂发兵讨之,商鞅兵败,被杀于郑国黾池。其尸身被带回咸阳,秦惠王又下令...

商鞅五马分尸的故事
秦国第一功臣给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却被秦王五马分尸!死得那么惨!他对秦国的巨大贡献,为什么会让他落得如此下场。公元前339年,即秦惠文王元年,主导秦国改革变法的商鞅因谋反罪被政府军击杀,尸体被车裂。作为一个改革者、政治家,商鞅对秦国的强大,可谓功不可没。商鞅先后于孝公6年(公元前356年...

历史商鞅怎么死的?
历史商鞅是车裂而死的。作为卫国贵族,商鞅原本是为魏国效力,但魏王没法发挥他的才华,因此他转而投奔了求贤若渴的秦孝公。在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实施了大刀阔斧的变法,并很快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让秦国国力、战力大大加强。然而,在做出巨大贡献后,商鞅却被秦孝公的继任者惠文王扣上谋反的罪名,甚至判...

商鞅的死因真的是意图谋反吗,究竟是什么已经坐实的罪名?
商鞅的死,当然不是他真的是意图谋反。其实这商鞅之死早就有了征兆。早在当年商鞅变法之时,秦惠文王的老师便是被商鞅所判刑。其实当年原先是因为太子犯了错,但是太子毕竟是太子,一个国家如果处置了太子,那么这个国家将会后继无人的,因此太子的错便被商鞅认为是应该归罪于他的老师的。毕竟学生犯错...

秦国商鞅是怎么死的
前338年,秦孝公病危,《战国策》记载秦孝公想传位于商鞅,商鞅推辞不接受。五个月后,秦孝公去世,其子秦惠文君继位。商鞅想要告老退休,有人向秦惠文君说:“大臣功高盖主就会危害国家社稷,对身边的人过于亲近就会惹来杀身之祸。现如今秦国的男女老幼只知道商鞅的新法,而不知道君上您。况且...

变法的商鞅是如何死的呢?
在封建社会时代,变法者或后代,皆没有好下场。商鞅,本名叫公孙鞅,也叫卫鞅,因为封地在商邑,所以也叫商鞅。起初,积贫积弱的秦国,在商鞅的变法之下,开始变得强大起来,一跃成为战国最强国家,为后来的一统奠定了基础。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后,赢驷继位,谓秦惠文王。商鞅失去秦孝公这个最强保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