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失败的原因,为什么说斯大林格

如题所述

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失败,是典型的战略失败引发战术失败,最终导致局面崩溃。
首先,德军最高统帅部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上就缺乏明确的战略指导。斯大林格勒战役最初的战略目的是牵制性战役。当时的主要战略目标是A集团军的高加索方向,目的是切断苏联的石油供给线,打击苏联的战略动员能力。而B集团军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仅仅是为了掩护A集团军的侧翼,即牵制斯大林格勒的苏军。但是随着战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政治考量被参杂其中,希特勒和最高统帅部被之前的一系列胜利蒙蔽了双眼,认为自己能够同时拿下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既切断苏联的石油线,又攻占苏联的重工业命脉。最终导致斯大林格勒战役由原计划的牵制战,演变成了后来的攻陷战。
战略目标一旦转变,战术方案就必须大改。原本只需要将斯大林格勒的苏军牵制住就行了,现在成了要全歼苏军。全歼守军的唯一方法就是包围战,但是斯大林格勒根本不具备包围战的条件:因为斯大林格勒是一个长方型布局,旁边就是伏尔加河,苏军的补给可以通过伏尔加河源源不断地进入战场。而德军作为攻方,根本没有能力彻底切断苏军的补给线,除非在伏尔加河上布置广泛而漫长的防守线。但是一旦这么做,就会发生攻守转换,将军力不足的劣势彻底暴露给苏军,也就丧失了战役的主动权。最终,苏军借助伏尔加河,将斯大林格勒的歼灭战,硬生生地扭转为补给战、消耗战。
这是德军最害怕的,因为德军的胜利,依赖的是闪电战:通过傲视全球的机械化能力,迅速纵深穿插,对守军进行分割包围;再通过恐怖的火力支援能力,对敌军进行大规模杀伤;最终借助优秀的步兵班排战术,在点上突破敌军的防线,迅速进行小范围纵深穿插,搅乱守军的防御布局,为全线突破制造雪球效应。在这种犬牙交错的巷战中,德国赖以为傲的装甲部队、火炮支援和班排战术根本施展不开。其次,德国是一个资源匮乏型国家,而斯大林格勒又深处敌境,德军根本没有打补给战和消耗战的本钱。
此外,纵观二战德国,根本没有一个明确的防守战指导思想,甚至可以说,德军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自己需要防守。而事实证明,被希特勒和最高统帅部寄予厚望的城市要塞战略,也没能拯救德军,其根源就在于,这种战术对后勤补给的要求极高,但是德军唯一的补给手段——空投补给最终也难以为继。德军真正赖以为生的手段,就是机动能力,依赖强大的机动能力不断地进攻进攻在进攻。一旦转攻为守,就等于放弃了自己最大的也是唯一的优势。
随着消耗战的进行,德军终于丧失了战场主动权,转攻为守。然而此时希特勒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严禁德军撤退,要和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死磕。苏军在防守时拥有的优势,是德军根本不具备的,这条命令最终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苏联借助伏尔加河的运输,以六个集团军的兵力成功地组建了针对德军的大包围圈。
至此,斯大林格勒战役再无悬念。恐怕唯一让德军庆幸的就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末期对上百万苏军的牵制,客观上给A集团军撤退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当曼斯坦因的第四装甲集团军奇袭近乎成功打通斯大林格勒南部逃生通道时,早已被希特勒搞得心灰意冷的保卢斯竟然以未接到命令为由,拒绝突围撤退。最终,保卢斯率领第六集团军残存的十万人向苏军投降,斯大林格勒战役彻底落下帷幕。
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归根结底就是希特勒和德军最高统帅部在战略上的失败。但是如此沉痛的代价,只能归过于希特勒和最高统帅部在战术安排上的连番错误。可以说,战略和战术的双重错误,注定了这场战役的结局。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2-23
若论士兵的优秀,装备的精良,德军必将无敌与天下,其实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失败的原因应包括。德国方面:最高统帅部决策失误.前方将领战术运用失当,对苏军的蔑视.苏联方面:领导层的决心,人海战术,莫斯科胜利带给苏联的信心. 当然天气原因也很重要,可那不是最主要的原因,经过莫斯科的失败,德军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苏联冬季的可怕,已经为冬季进行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做了准备.我认为德军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苏军的‘人海战术’.有人说朱可夫根本不会打仗,他只是让苏军不顾牺牲的冲锋.看看苏军尽两千万的伤亡,我们就能明白其原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9-12
不!最重要的原因是 德军前敌总指挥保卢斯故意放水!攻城哪有不切断对方补给线的????

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失败的原因,为什么说斯大林格
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失败,是典型的战略失败引发战术失败,最终导致局面崩溃。首先,德军最高统帅部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上就缺乏明确的战略指导。斯大林格勒战役最初的战略目的是牵制性战役。当时的主要战略目标是A集团军的高加索方向,目的是切断苏联的石油供给线,打击苏联的战略动员能力。而B集团军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失败的原因,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
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失败,其军事上的丰要原因是:战略企图与实力相脱节,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兵力部署分散,形不成进攻重点;后勤供应困难等。此战轴心国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的四分之一的兵力,(目前是说60万)并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终溃败。对苏联一方而言,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收复沦陷领土的开始 ...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苏德战场上莫斯科战役失败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后果和对...
3.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国人失败原因 3.1战略方面 建议去看看利特哈特的《间接路线战略》,里面提出了6正2反,8大原则。看看元首的规划就知道了。先是在目标之间摇摆不定,先想着拿下巴库,然后又灵机一动,想同步拿下斯大林格勒(属于瞎帅说的,五心不定,输个干干净净);其次,选择目标时超越自身能...

希特勒与斯大林为何都盯上了斯大林格勒?这里有什么特殊意义吗?_百度...
这一点对于斯大林而言是绝对不愿意见到的事情,或者说斯大林在这三个城市里面输不起,他不能丢弃这三个城市。对于希特勒而言,苏联广袤的国土,不允许他的军队出现太大程度的分散,因此他必须得让斯大林的部队集中起来,让他精锐的国防军和党卫军将其消灭,这样的话才能达到消灭苏联的抵抗力量的战略目的。...

二战苏联由败转胜的关键战役
由于战役规模太大,伤亡者人数始终无法得到准确统计。在战役最后阶段,德军仍然对苏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同时,苏军也几乎消灭了德军第6集团军全部(下辖第8、11、51步兵军,第14装甲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部分(第4军),有21个德国师的番号被从序列表中消去(第3、29、60摩步师,第14、16、24装甲师...

苏德战争德国有取胜的可能吗?
战争爆发初期,由于法西斯的突然袭击,苏军一路溃败。直至1942年6月爆发斯大林格勒会战,德军进攻受挫,双方在乌克兰东部陷入胶着,互有胜负。苏军凭借顽强的战斗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不断增强的人力物力逐渐占据主动,于1943年8月,在库尔斯克会战中挫败德军在东线最后一次战略攻势,自此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世界战争史上哪座城市坚守时间最长
正是这场持久战,导致了蒙古军最高统帅蒙哥命丧城下,紧接着产生了继承人的争权,于是改变了蒙古军占领亚洲、欧洲,乃至非洲的战略。钓鱼城作为山城防御体系的典型代表,在冷兵器时代,充分显示了其防御作用,它成为蒙古军队难以攻克的堡垒。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古代战争馆特意制作了钓鱼城古战场的沙盘...

假如德国不打斯大林格,即二战结果会如何
哪个都没拿下来,反而高加索部队一度陷入僵局 如果不进攻斯大林格勒,德国固然有足够的兵力攻占高加索,但侧翼同样会暴露出来,而且苏联人在撤退前已经毁掉了巴库的炼油厂和油田,德国无法获得所需的石油 所以说,即便没有斯大林格勒,德国还是无法获得巴库的石油 充其量就是多支持一段时间,还是失败的下场 ...

谁有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具有巨大的战略意义,是苏联卫国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根本转折点。>>> 库尔斯克会战 1943年夏季的库尔斯克会战,是迄今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大会战,是二战中德军最优秀的战役指挥曼施坦因陆军元帅精心策划地、旨在迫使苏联签署一个不分胜负之和约的进攻战役。苏联红军最优秀的两位苏联元帅朱可夫...

二战苏联反法西斯的故事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切断了联系。23日,德军推进到斯大林格勒以北的叶尔佐夫卡地域,前出到伏尔加 河,对市区造成了严重威胁。同日,德军先出动飞机几百架,入夜又出动2000架次的飞机对斯大林格 勒进行了自侵苏以来烈度最强的狂轰滥炸,使该城陷入一片火海之中,战后英国出版的《第二次世界 大战史》一书对此评述道:“这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