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看老,用心理学怎么解释?

如题所述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我国从古流传至今的谚语,与当今的西方心理学相关理论不谋而合。古今中外相似的观点,足以说明一个人的童年时期对其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三岁以前是一个人大脑形成的关键时期,无论生理还是心理方面,良好的互动和刺激对大脑的功能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



0到3岁是一个人安全感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孩子与母亲能否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关系,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内心安全感、择偶以及人际关系


能形成安全型依恋的孩子,长大后会有足够的安全感,自信乐观,并乐于信任他人,容易获得幸福的婚姻及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常一个人的性格在四五岁时就形成了,对世界的认识与人生态度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主要抚养人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和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及时引导,也要培养孩子关注他人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言传身教很重要,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着重大的影响。

“三岁看大,7岁看老”是人们经常说的一句俗话,就是说三岁孩子表现出来的脾气秉性、行为举止,就仿佛看到他长大会是什么样的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三岁左右孩子性格和行为习惯基本定型了,因为在这时期,孩子学习的能力是超乎我们想象的。

比如,模仿能力,喜欢模仿父母或者兄弟姐妹的言行,孩子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这个时期,父母平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处事方法,给孩子一个好榜样。

6岁之前是对孩子的性格和行为培养的关键时期。

你想让孩子将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那我们父母就要首先做到那样。

这句俗语是很有道理的。心理学研究证明,0—3岁是一个人人格形成的关键期,3岁以前的母婴关系奠定人的人格底色,从依恋关系来看,安全型的依恋关系可以形成获得安全感、容易信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6岁的父母亲子的三角关系对成年后的婚恋亲子关系影响巨大,成年后人际关系的互动模式都是早年模式的强迫性复制,这就是人们感到“宿命”的原因,不过人是终身发展的,3岁前和6岁前对人的一生确实影响巨大,每个人都有自由意志,但成年以后人却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方向,对人生满意当然好,如果不满意就要学会了解自己的潜意识,通过改变潜意识而改变命运。

“三岁看老”,字面上理解,三岁就可以看出这人以后怎样——他将成为怎样的人,是否有出息,可能有多大出息。有些地方也说成“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无论“三岁看老”,还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都是在民间流传的古话。古话之所以能一代一代传下来,因为它们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是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通过观察、总结出来的、在一定范围具有意义的“真理”。

现在看来,“三岁看老”,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还是有一点点道理,只要大家不绝对、片面理解“三岁看老”的含义,以及不在这个问题上形成思维定势就行了。

人的0至3岁,确实对人非常重要。3岁婴幼儿表现出来的由遗传决定的先天气质、后天逐渐形成脾气秉性,在他成年或者老了,都还能找到或多或少的蛛丝马迹。

一、遗传物质不但影响孩子的 健康 状况,还会影响大脑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刚出生的婴儿,并不是像很多人以为的那样——同样的“白纸”。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遗传素质,这些遗传素质主要包括通过基因传递的生物特性,比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其中最主要的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解剖特点。遗传素质在精子和卵子结合一刹那就被决定了,它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

3岁的幼儿,先天气质表现比较明显了,基本上可以判断他属于哪种气质类型了。心理学家把人的气质大致分成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每种气质类型的具体表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另外查询。我要强调的是气质类型是天生的,没有优劣之分,后天不容易改变。

二、婴儿出生后,是否得到精心呵护,早期经验是否丰富,以及与养育者是否形成亲密依恋,对0至3岁的婴儿身体和心理发展至关重要。

即使是不会说话的婴儿,他已经在接受外界刺激和对刺激做出反应了。人生最初安全感的确立和人格形成,就始于0至3岁。


幼儿3岁前,外界对他的影响,他大多是被动接受。3岁后,随着活动能力变强和会讲的词汇日益丰富,他对世界认识 探索 、与人交往互动也就更频繁、深入了,可是后面的认知活动都是建立在前期积累的经验上。

三岁,是人的重要时间节点。孩子在这个年龄表现出来的特点,有部分将长期存在或者伴随终身。但是人是可塑的,也许,随后漫漫人生路上林林总总遭遇和想自我改变的愿望,促使一个人长大、变老后,成为了与小时候截然不同的人。

我们反复做的事情就是我们自己。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换句话说,恶劣也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三岁看老,本质就是习惯的养成,从出生后的几个星期内开始,人类就在开始模仿行为,如果从这一阶段开始,积极的引导孩子学习 健康 的的习惯,将来的孩子,就是一个有着 健康 积极品质的人,如果从这个阶段开始,父母给予的照顾都是消极的,这孩子将来就废了。


就这么简单,这个问题不值得长篇大论的赘述。三岁看老——习惯使然。


三岁看老这种说法,没有科学道理,孩子随着 社会 的发展,和家庭环境的变化,有着根本的改变,比如家庭父母的突然离异,就可能影响孩子脾气性质的变化,大的自然灾害,祸福突然影响给家庭造成的巨大反差等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大变化。

这话,我不认可,但理解。

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表现型人格,进而认为人生有很多东西是固定不变的,比如智商,聪明是天生的。

但事实上,还有另一种进取型人格的人,他们认为人生是动态的,任何事,经过刻意练习都可以提升,甚至智商和聪明也不例外。

三岁看老。主要是讲的孩子的童年成长对他的影响是伴随一生的,有一句话是:不幸的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

说明了两点:1.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尤其是三岁之前,父母的习性对孩子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养育孩子的同时要提高自身的素养,因为孩子就是自己的复制品。2.孩子婴幼年成长期需要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需要更多父母的关爱和照顾,性格的形成也在这个阶段。如果三岁之前孩子没有个好的养育环境,一旦性格形成,后期改变难度较大。

早期的记忆是格外重要的。首先,他们能显露出生活样式的根源,及其最简单的表现方式。从中,我们可以判定:一个孩子是被娇宠的,还是被忽视的,他学习和别人合作已经达到什么程度,他希望和什么人合作,他曾经面临过什么问题,以及他是如何应对它们的。在患有视力困难,并曾经训练自己要看得更真切的儿童的早期记忆中,我们曾看到过很多和视觉有关的印象。他的回忆有可能一开始就说:“我环顾四周……”他也可能会描述各种颜色和形状。行走困难,而渴望自己能跑能跳的儿童,也曾经把这些兴趣显现在他的回忆里。个人的主要兴趣一定和他从儿童时代就记住的许多事情非常相近。如果我们知道了他的主要兴趣,我们也可以知道他的目标和生活样式。这个事实使得早期的记忆在职业性的辅导中,有着十分重大的价值。此外,我们从早期的回忆中还能看出儿童和自己的父亲、母亲,以及家庭中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至于记忆的正确与否,关系倒不是太大。早期记忆的最大价值在于他们代表了个人的判断:“即使是在儿童时代,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了。”或:“我在儿童时代,就已经发现世界是这个样子了。”

各种记忆中最富有启发性的,是他开始讲述自己故事的方式,是他能够回忆起的最早的事情。个人的基本人生观,他的态度的雏形在第一个记忆中都能表现出来。第一个记忆提供给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一见之下,就能看出:他是以什么东西作为其发展的起始点的。我在探讨人格时,是绝不可能不问其最初记忆的。有时候人们会说不出来,或说他们记不清哪件事情发生在前,但是这种表现本身就很富有启发性。我们可以猜测出:他们不希望讨论他们的基本意义,或是不想合作。一般来讲,人们都是非常喜欢谈论他们的最初记忆的。人们只把它当做是简单的事实,而不会想到潜藏其后的意义。对于最早的记忆,了解它的人很少。大部分人都会从他们的最初记忆中,袒露出他们生活的目的,他们与别人的关系,以及他们对环境的看法。最早的记忆中,另有一点很有趣的是:我们可以利用它们的浓缩和简要作大量的探讨。我们可以要求一个班的学生写出他们的最早的回忆,倘若我们知道如何解释它们,那么对每个儿童,我们便有了一份非常有价值的资料。

只能说明一个的性格特征从三岁就可以体现出来,毕竟有句老话说性格决定命运,但绝不能说一个人的一生从三岁就可以看出来,双胞胎之间到了后期都会有很大的差别,何况这个评价是人判断的,人毕竟是人不是神,更不能预言,因此,这句话说的不准确,也缺乏科学证明。但是,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应该积极发挥,走自己的路,听自己的心声,积极奋斗,不畏艰辛,成就未来!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3岁看大7岁看老心理学原理
俗话说得好,3岁看大,7岁看老,社会心理学发觉它是有规律性的,3岁是小孩个性化、个人行为的发展期,因此3岁所具备的性格特点也将深深地影响其一生。1、归属感,影响一生的人际交往 社会心理学发觉,小孩与爸爸妈妈的关联在3岁刚开始定形,一般而言小孩与爸爸妈妈的关联关键分成三种种类,一种种类为...

三岁看老,用心理学怎么解释?
三岁看老,本质就是习惯的养成,从出生后的几个星期内开始,人类就在开始模仿行为,如果从这一阶段开始,积极的引导孩子学习 健康 的的习惯,将来的孩子,就是一个有着 健康 积极品质的人,如果从这个阶段开始,父母给予的照顾都是消极的,这孩子将来就废了。 就这么简单,这个问题不值得长篇大论的赘述。三岁看老——习...

三岁看老七岁看小十二岁看什么三岁看老七岁看小
1、意思是指从孩子3~7岁的行为表现和待人处世态度中可以预示他们以后的个性特点,这个时期形成的个性就是成人个性的雏形。2、现代心理学认为个性形成的萌芽期是在3周岁以前,一个人性格的核心成分是在3~6岁这个年龄阶段形成,如果以后没有特殊的变故或有目的性的教育,个性基本上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3...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心理学底层逻辑
从3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成年以后的发展情况。也就是说,个体心理活动的发展整体上是趋于稳定的,循序渐进的。理论1 体液说 希波克拉底提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即黄胆汁、血液、粘液和黑胆汁,每一种液体都...

三岁看大 七岁看老 有根据么? 真实么?
为他们日后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基础。因此,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实际上是基于儿童发展心理学中关于个体性格形成和早期经验影响的理论。这些理论强调,儿童在早期的环境和社会互动中所获得的经验,对他们的性格形成、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未来的行为模式有着深远的塑造作用。

俗话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什么意思?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是民间流传的一句古老的谚语,它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指从儿童三周岁时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长大后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从出生到三岁被称为婴儿期,是儿童生理发展、心理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在这个阶段,父母的期望、行为和一些生活标准会被婴儿内化为自己的...

在心理学中,古人说三岁看老,这种说法正确吗
越是小时候给人叛逆印象的孩子,在后来反而比小时候所谓“温尔恭顺”的好孩子有成就的几率大得多,所以说,从小看到老,并不完全正确。5、从从文学的家度上来说,“三”也只是个概数,在这儿应该就是之年幼或年少的时候,并非真正的三岁;谨以此拙劣见解献丑了,但愿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老话说3岁看老,3岁真能决定孩子的一生吗?
首先,从心理学上讲,“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古话,所表达出来的其实就是幼儿成长的一个心理规律,从小孩子三岁时候的心理特点及个性倾向,我们就可以遇见这个孩子青少年期的一个心理及性格特点的雏型。在孩子7岁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看他问题思考的逻辑,做事方式,学习态度等方面,就可以遇见这个...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有什么依据么?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早期经历对他们的性格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这一时期形成的行为模式、情感反应、社交技能等,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成年后的行为模式和社交关系。因此,“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实际上反映了儿童早期发展与未来行为之间的密切关联。尽管如此,值得注意的是,儿童的成长是一个复杂、动态...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指看什么?
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句话在心理学上有什么依据呢?我们能看出什么呢?根据心理学的原理,0-3岁是婴幼儿初步建立对世界感觉以及与他人关系的时期,婴幼儿与最初客体(乳房、母亲)的关系是未来自我发展与日后人际关系的原型。如果在这一阶段,婴幼儿能与一个好的客体有良好的互动,在...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