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和家庭教育

您好.紧求一篇传统文化和家庭教育的文章.大概一千字左右..谢谢您啦.

第1个回答  2011-07-20
一、差异的表现

1.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是家庭成员的组合状况,它是家庭中的代际结构和人口结构的统一组合形式。中西家庭结构的差异体现了中西家庭观念的不同。
中国人重视血亲关系,中国血缘代际关系具有亲合力强、传递力强和持续力强三大特征。但在我国现代化的过程中,受社会环境的制约或推动,我国的家庭结构呈现出巨大变化,主要有以下特征:(1)家庭规模小型化:核心家庭或小家庭呈上升趋势;(2)主干家庭(指一个家庭中有两代以上,每代只有一对夫妇)仍占有相当的比例;(3)家庭类型多样化:以核心家庭为主,其它非核心化的小家庭如隔代家庭、丁克家庭、空巢家庭、单身家庭、单亲家庭等也正在构成我国城乡家庭结构的重要内容。
相比较而言,西方人对于血亲关系并不像中国人那么重视。在西方国家,核心家庭占绝对的主导地位,而主干家庭微乎其微,此外,还有单亲家庭,单身家庭,同居家庭等形式。
2.个人与家庭的关系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中国人的家庭观念极强。在个人、家庭、团体三者中,家庭占有异常突出的地位。在处理个人与家庭的关系上,家永远是神圣的、第一位的,个人利益从属于家庭利益(而家庭利益和家族利益紧密相连),而且往往合二为一。
在西方文化中,个人和团体占有比家庭重要得多的地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但是它还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个人。对于西方人来说,人不仅是知识的主体、自然的主宰,更是社会和家庭的主人,在个人与家庭的关系上,个人的利益和愿望是主导因素,而家庭则是次要的。
3.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1)家庭角色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家庭对两性制造不同的角色分配,即男性因其“有力”在家庭中是主导者,是经济顶梁柱;而女性天生“柔弱”只可以是依赖者。而且,“父权制”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一般来说,一家之主是家庭里的男主人,女性处于协助、服从的地位。
西方文化持有的是性别平等的观点,认为男女的差异不是先天注定的性别差异,而是由于男性和女性之间社会要求的差异,才造成了他们之间的不同的角色需要,在家庭中,男女地位是平等,相互尊重各自的价值观,男女拥有同等的生存权、发展权和选择权。
(2)亲子关系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在中西方家庭中也有很大差异。在中国家庭中,子女年幼时依赖父母,父母为家庭作出很多的个人牺牲,但同时要求子女更多的服从,遵从家长的权威。
在西方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强调自由、平等、友爱。每一个家庭成员,不分男女长幼都平等地享有主人的地位和权利。
4.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都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但中西方的家庭教育却迥然不同:
(1)教育倾向不同
中国父母重社会教化,轻儿童成长。中国父母十分重视社会适应性的教化,但却常常忽视了从孩子身心发展的需要出发来促进其成长,他们往往按照既定的模式来培养子女,为其成长铺设康庄大道,且外铄各种品行于子女。而西方父母更重视为子女提供一个可以与之抗争的成长环境,并培养他们坚韧的个性和良好的品行,根据社会的变化和子女身心的特征不断地调节和选择自己的培养观念和方式。
(2)教育重心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所彪炳的是生命与道德,十分重视生命、人伦。所以中国父母在教育上历来以道德作为最高价值取向。家长培养孩子修身养性、自我收敛,讲求含蓄,强调等级观念。
西方文化所注重的则是知识,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创造力是西方家教的重心。他们以儿童的心理发展作为最高指向,启发孩子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借由各种天马行空的童话故事,拓展孩子的想象空间,以有利于对知识的创造。
(3)教育方式不同
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爱的教育。然而也许是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含蓄的缘故,中国家庭不善于表达爱,情感教育很薄弱。中国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也是极富中国特色,如中国家庭中反复出现的对孩子的命令口语是“不”、“不能”、“不行”、“不要”、 “应该”。这都是家长权力色彩的体现。
与此相反,西方家庭中父母经常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表达对子女的赞赏。他们会挤出时间与子女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加强心灵沟通,关注孩子的心里需要。

二、差异的根源

1.社会结构的不同
中国社会结构的根基在家庭,西方社会的根基在个人。中国人缺乏集团生活而重家庭生活,借伦理而组织社会,消融了个人和团体的对立,因而被称为“伦理本位”的社会;西方人重集团生活而轻家庭生活,靠宗教(基督教)来统慑个人,凝聚社会,从而确立了个人的独立地位和自由权利,因而被称为“个人本位”的社会。
2.价值观念的差异
传统的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中国传统文化以社会群体作为价值主体,形成了一种群体取向的价值系统。在群体主义影响下,中国人提倡凡事以家庭、社会和国家利益为重,个人利益在必要时可以忽略和牺牲。这种价值观念深深地渗透入中国家庭关系之中。
西方文化价值观以个人主义为核心。赞扬人的价值,提倡人的尊严和个性自由发展。如今,个人主义价值观己经渗透到英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三、与跨文化交际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西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东西方国家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所形成的不同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必然给跨文化交际带来障碍。家庭观念的是文化价值观的组成部分,不同的家庭观必然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所体现并可能随之产生误解。对此我们应该树立以下正确态度:
1.了解差异
了解差异是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的前提。由于家庭在中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许多的社会关系也常常带有家庭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家庭化的社会关系,或者说是扩大了的家庭关系网。这对跨文化交际产生重大影响。其实种种反差无不映射出中西家庭价值观念的文化差异,了解这些差异,误会就会随之消除。
2.正视不同
正视不同,相互理解是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的关键。任何民族的文化都具有自己的特点,都有值得别的民族学习的地方。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当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有价值的东西,来丰富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怎样让孩子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1. 从小培养兴趣: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就让他们接触一些简单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如诗词、故事、民间艺术等。通过有趣的方式,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2. 家庭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以通过讲述家族历史、传统节日习俗等方式,让孩子了解家庭中的传统文化。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

传统意义的家庭,什么是家庭教育
传统意义的家庭 1.提倡德教为先、做人为本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无不把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品德教育放于首位,认为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做人、立世的根本,勉子立德、诫子自立、教子孝亲、训子以俭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培育孩子成为一个有良知、能自立、懂孝道、有责任心的德才兼备的人是家庭教育的首要...

传统文化对孩子有哪些帮助
5、可以让孩子学会感恩图报和孝顺父母的规矩。教育的根本就是要让受教育者知道做人的基本道理,而这个“教”字,是由“孝”和“文”字组成,说明了教育就是从“孝”文化入手,让下一代知道怎样去感恩图报和孝顺父母。6、可以让孩子继承民族传统文化优秀精髓。帮助下一代的孩子们正确区分传统文化中的...

传统思想传统家庭教育到底有没有质疑精神?
传统思想和传统家庭教育是人们长期以来所接受的一种传统文化、道德观念和教育方式,起源于旧式社会和封建社会,长期以来被广泛传承和接受。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变革,人们的观念和价值观也在改变,对传统思想和传统家庭教育提出了一些质疑:1. 人们对传统思想和传统家庭教育的局限性和保守性提出了质疑。传...

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传统文化教育是指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方式,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准则、艺术表达,对于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民族精神和...

家长如何运用传统文化
问题一:如何运用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家庭教育 先看传统文化经典书籍:如弟子规,最主要的是作为家长要先做到身体力行,就是先要自己学习,然后按照经典要求去做,给孩子树立榜样,这样孩子才能按照你去做,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的优秀! 问题二:如何把传统文化运用到家庭教育中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深入发展,一股国...

大家推荐十几本国内外深度解析传统思想传统家庭教育的书籍包括文学【包...
1.《论语》:这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人的思想和价值观有深远的影响。2.《三字经》:这是一本儿童启蒙读物,内容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和家庭教育等方面,被誉为“家喻户晓”。3.《荀子》:这是一本儒家经典,主要阐述荀子的政治哲学和道德观念,对中国传统思想和...

什么是中式家庭教育?
中式家庭教育,即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导的家庭教育方式,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和缺点。优点:1.尊重长辈:中式家庭教育强调孝道,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尊敬长辈,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2.重视学习:中式家庭教育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鼓励孩子努力学习,争取更好的未来。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

传统文化与教育的关系是什么?
传统文化与教育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文化资源,它包括了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内容。教育则是传承和发展人类文明的重要手段,它通过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塑造价值观等方式,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其次,传承传统文化需要从教育入手。学校教育应当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内容中,通过历史课程、文学作品、艺术欣赏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家庭教育同样重要,父母可以通过日常对话、故事讲述、节日庆祝等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家庭生活,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与认同传统文化。此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