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具备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可不可以成立过失犯罪?谁能举例解说下

如题所述

不具备违法性并不影响对于犯罪嫌疑人的定罪量刑

他做了这件事情,破坏了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那就应该受到刑法的否定性评价,抓到了判也是正常的,并不违背法理

虽然国家没有花精力让每个人都懂法,但是国家并没有藏着掖着,已经公开了,无论是去买还是到网上查,大部分人都可以知道,这样就可以了,不知道的话自己的原因更多一些

只有一种例外,就是在边远穷困或者少数民族地区,如果长期以来当地风俗习惯这不算犯罪,并且对整体社会危害和影响不大,可以根据情节考虑是否要判;但是也是在原来的罪名上斟酌量刑与否,绝不会说原来你是故意,现在给你判个过失

当然有权有势的除外,那个也不是法律应然范畴所讨论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7-30
分为两种情况:
1、可以避免的不具备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例如甲准备进行一行为但是不知道是否违法犯罪,他只要进行法律咨询就可以明了,但其未进行,如果因此触犯刑法就构成犯罪;
2、不可避免的不具备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仍如上述,如果甲向法院咨询法院告知其该行为合法,结果却触犯了法律相关的规定,则不构成犯罪。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5-19
刑法分为两种一个是具体符合说,另外一个是法定符合说。
目前主流是法定符合说,打个比方:小甲在村里为恶不做,一天老甲(60岁)在小甲(30岁)睡眠中把他杀死。老甲杀死小甲之后以为是大义灭亲,为民除害认为合情合理,周围的村民也为此事欢声雀跃。
一般人认为确实有点道理,但是分析一下看出:老甲主观有杀人故意;客观方面造成小甲的死亡 ;客体侵犯他人的生命;主体已满14周岁。 以上四要件都满足构成故意杀人罪,但是法官量刑的时候考虑老甲主观恶性,以及社会危害性方面会在法定量刑幅度内减刑追问

我觉得你这个例子中对于老甲依然存在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的,因为作为社会理智正常人的标准对老甲杀儿子的行为依然是在剥夺他人生命,法律上也没允许,至少还是存在认识到该行为违法的可能性的,因而依然可能成立故意杀人罪!不存在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的,即会存在不可回避的违法性认识的错误,相应会导致缺乏法益侵犯性认识,则不成立故意犯罪,但可能存在过失犯罪,这样的例子好像不太好举!!

追答

这个例子很多,我在举一个杀人的例子。A是B的男朋友,B一天跟C因为口角发生冲突,后来A过来帮忙教训活活把C打成重伤后不治死亡。A在旁边观看一直没做声,A本人认识不到这个不作为是犯罪。其实A是在精神上帮助了B,明知有危害结果但是放任这个结果发生这也是间接故意。不能一概而论说行为人主观没有违法性认识可能行就说过失犯罪。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7-29
刑法是不论你认为不认为是犯罪的,只要是你犯了刑法规定的犯罪,你就要承担刑事责任,接受刑罚。

不具备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可不可以成立过失犯罪?谁能举例解说下
不具备违法性并不影响对于犯罪嫌疑人的定罪量刑 他做了这件事情,破坏了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那就应该受到刑法的否定性评价,抓到了判也是正常的,并不违背法理 虽然国家没有花精力让每个人都懂法,但是国家并没有藏着掖着,已经公开了,无论是去买还是到网上查,大部分人都可以知道,这样就可以了...

甲在从事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不知道某种行为是否违法,于是以书面形式向法...
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是指行为人在实施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时,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本题中,甲不知某种行为是否违法,以书面形式向人民法院咨询,法院正式书面答复该行为合法,由此,鉴于司法权威,甲对此行为不再具有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所以不成立犯罪,答案B是正确的,当选。

主观责任阻却事由
1. 理解与应用:责任阻却事由在法律中的作用在于,当行为人具备主观要件,如故意或过失,理论上应承担刑事责任。但若存在阻却事由,如刑事责任年龄、能力、违法性认识错误或期待可能性不足,最终行为人不被认为具有主观责任性,可避免刑事责任。2. 举例:王力军未取得玉米经销许可,收购玉米销售。司法机关...

刑法知识|刑法总则常考知识点,拿走拿走!
主观是故意杀人罪未遂,客观是过失毁坏财物(不是犯罪),因此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刑法常考点第十四讲,法律认识错误(违法性认识错误)。包含:1、误以为自己行为违法,实际合法,当然无罪。2、误以为自己行为合法,实际是犯罪。分两种情况:(1)具有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的,成立犯罪。(2)没有违法认识可能性的不成立犯罪。常见两...

刑法中,不存在危害对象,就不构成犯罪是怎么理解的
按照张明楷教授的观点,当一个行为不可能造成危险时,就不构成犯罪,例如误把白糖当砒霜,在野外把稻草人当人杀死,因为在此种情形下,不会给带来侵害法益的危险,所以不构成犯罪。但是,如果入室盗窃,只有在窃取财物时才是既遂,至于入了室就既遂,纯属无稽之谈。关于入室盗窃,通说认为,如果屋内无人...

过失犯罪,只是依据行为人的主观意志来判断吗
这就是为什么间接故意的刑罚比过失的刑罚较重的原因。立法者还是觉得故意对社会的罪过更大。当然关于认识因素还有一些认定的标准,不然每个犯罪人都说没有认识到这个行为会犯罪就可以逃避法律了。比如,认识只要客观上一个社会上正常人都评价为违法性,包括只要认识到他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认识到自己的...

2019法考必备考点:【主观要件】事实认识错误
1.事实认识错误的案件具备的条件 前提是客观行为对法益有危险,并且造成其他危害结果。主观有故意,故意犯罪才有主观部分,才可能发生不一致,才可能有认识错误。过失犯罪没有认识更没有认识错误。2.解决问题:当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不一致时,解决行为人对于发生的结果是否具有故意责任。是否成立故意犯罪:...

犯罪故意中的事实认识错误是什么意思
甲对乙不可能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因为甲对乙根本没有实施杀人的实行行为。 第二,同一犯罪构成内不同对象、不同行为方式的认识错误,不影响犯罪故意的成立,按照客观内容认定犯罪事实。 (2)打击错误 打击错误,也称 方法 错误,是指由于行为本身的差误,导致行为人所欲攻击的对象与实际受害的对象不一致的情况,但这种...

如何运用三要素和四要件分析具体的刑法案例犯罪?
纯自然意义上的主体,而暂不考量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危害行为(作为、不作为)危害结果、因果关系等内容,违法性中包括了排除犯罪的事由(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被害人承诺等)有责性包括了原四要件中犯罪主体中的刑事责任能力、刑事责任年龄、主观方面(故意、过失、期待可能性、违法性认识可能性等)...

张明楷刑法观点59条
1、虽然习惯法不能成为刑法的渊源,但它仍然是人们在解释犯罪构成要件和判断违法性、有责性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另外,当存在有利于行为人的习惯法, 行为人以习惯法为根据实施行为时,可能以行为人缺乏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为由,排除犯罪的成立。 2、向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非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的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