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逸梅哪里人

如题所述


郑逸梅
郑逸梅(1895年10月19日—1992年7月11日),出生于上海江湾,祖籍安徽歙县。父早殁,依苏州外祖父为生,改姓郑。5岁入私塾,10岁入上海敦仁学堂,14岁入苏州长元和公立第四高等小学堂。17岁进江苏省立第二中学。开始为报刊写文史小品。21岁进江南高等学堂。32岁到上海,入上海影戏公司,编撰字稿及说明书。参加南社。1913年,编辑《华光半月刊》、《金刚钻报》。1934年,辞《金刚钻报》编辑职务,任中孚书局编辑。1938年,在上海国华中学任副校长。同时在上海音乐专修馆、爱群女中兼课。国华中学停办后,在大夏大学附中、大同大学附中任教。1942年至1943年,在徐汇中学、志心学院、江南联合中学任教。1944年至1946年,在模范中学、诚明文学院任教。笔耕不辍,以“报刊补白大王”闻名。建国后,在晋元中学任教,任副校长。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77年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为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自1981年起,每年从事写作、编撰50万字左右。1992年7月11日在上海逝世。著作很多,有近50种。近年辑为《郑逸梅选集》三卷本。
中文名:郑逸梅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江湾
出生日期:1895年10月19日
逝世日期:1992年7月11日
职业:作家,文史学家
主要成就:被誉为“报刊补白大王”
代表作品:《艺林散叶》,《文苑花絮》,《书报话旧》等
个人经历
郑逸梅,1895年10月19日出生于上海江湾,祖籍安徽歙县。父早殁,依苏州外祖父为生,改姓郑,谱名际云。他5岁入私塾,10岁入上海敦仁学堂,14岁入苏州长元和公立第四高等小学堂。17岁进江苏省立第二中学。开始为报刊写文史小品。21岁进江南高等学堂。32岁到上海,入上海影戏公司,编撰字稿及说明书。参加南社。1913年,编辑《华光半月刊》、《金刚钻报》。1934年,辞《金刚钻报》编辑职务,任中孚书局编辑。1938年,在上海国华中学任副校长。同时在上海音乐专修馆、爱群女中兼课。国华中学停办后,在大夏大学附中、大同大学附中任教。1942~1943年,在徐汇中学、志心学院、江南联合中学任教。1944~1946年,在模范中学(晋元中学)、诚明文学院任教。课余笔耕不辍,以“报刊补白大王”闻名。
建国后,在晋元中学任教,任副校长。1966年退休。“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77年,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加入农工民主党。为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自1981年起,每年从事写作、编撰50万字左右。1992年7月11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7岁。他的著作很多,有近50种。近年辑为《郑逸梅选集》3卷本。
郑逸梅先生自1913年起就在报刊发表文字,至耄耋之年仍然挥笔不辍,成就一段文坛佳话。其笔下著述,多以清末民国文苑轶闻为内容,广摭博采,蔚为大观,成为了解近现代文艺界情形的宝贵资料。郑先生早年作品多用文言,简练含蓄,饶有风致;晚年炉火纯青之作,则用白话间以文言,笔墨卷舒之中,人情练达之处,皆能融合知识性与趣味性。这些作品以别具一格的小品文体和雅俗共赏的风格,赢得了各界读者的好评。
主要作品
著有专著《人物品藻录》、《淞云闻话》、《逸梅小品》、《孤芳集》、《近代野乘》、《逸梅谈丛》、《南社丛谈》、《郑逸梅文摘》、《艺坛百影》、《影坛旧闻》、《三十年来之上海》、《清娱漫笔》等。
中华书局出版有郑逸梅先生著作《艺林散叶》《艺林散叶续编》《书报话旧》《文苑花絮》《清末民初文坛轶事》《近代名人丛话》〉《南社丛谈:历史与人物》。前两本书以笔记文体琐记近现代文史掌故,文字短小精悍,叙述亲切生动,兼具史料性和趣味性;《书报话旧》以通俗平实的文字琐谈清末民国出版界、报界旧闻逸事,勾勒出了一部富有参考价值的文化史料,具有比较强的可读性,素来为关注近现代文化史的学人称道,也吸引了不少普通读者的兴趣,可称雅俗共赏。
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有郑逸梅文集《书话篇——芸编指痕》《人物篇——世说人语》《艺事编——林夏云烟》《美文类编——前尘旧梦》
作品选读
《艺林散叶》:
康有为
1.康有为谓:古今书法家,以苏东坡为最劣,不知用笔,若从我学书,当先责手心四十下。
2.康有为居槟榔屿,颜其室为大庇阁,绕屋皆花木,有一大树,似榕而经年著花,色黄而繁艳,惟一日即落,康名之为一日黄,曾有句云:“昨日开来今日落,可怜顷刻短繁华。”
3.康有为善八股文,人戏称之为八股圣人。后去八股二字,竟以圣人自居,号长素。
4.康有为赴礼部试,题为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而康试文结语曰:孔子大矣,孰知万世之后,复有大于孔子者哉!乃隐以自况也。
梁启超
1.梁启超在南京东南大学讲学问之趣味,有云: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个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原素名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仅有个零了。
2.梁启超为我国学者在著作中提到马克思之第一人。当一九○二年,梁署名中国之新民,撰《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刊载《新民丛报》第十八号,涉及马克思,惟马克思译为麦喀士。
3.梁任公自谓为现在中国不可少之一人。又云:数年以后,无论中国亡与不亡,举国行当思我耳。
4.梁启超自称书呆子,谓书呆子常被人利用。
5.梁启超曾云:说到美人,便离不了病,真是文学界一件耻辱事,我盼望往后文学家描写女性,最要紧先把美人的康健恢复才好。
6.梁启超极推重黄遵宪之诗,遂有诗界革命之一人之称。
郑逸梅读书法
郑逸梅认为大凡读书主要有两种方法,即“里打进”式和“外打进”式。他自己则属于後一种。他说:“前人看重基本功,所以家长和老师相互督促弟子们阅读经典著作,诵千古名篇,务使含英咀华。在这时期,不容许阅读所谓‘闲书’,以免分散注意力,直至文理通达,_能涉猎稗史小说,有所遣兴。这种读书属于‘里打进’。”而“外打进”式读书法,则“由浅入深_循序渐进,先从饶有趣味性的稗史小说和时代气息很浓厚的散文开始,然后读清文及晚明小品_更上溯元曲、宋词、唐诗、汉文章,及《左传》、《离骚》、《诗经》、《尚书》也得钻研一番。”
郑逸梅在将两者进行了比较之后评论道:“培根之深,植基之固,是前者胜於後者;至於领会之易_进步之速_是後者胜於前者。各有利弊,难下结论、”郑逸梅在谈及自己的读书方法时说:自己初在私塾_读训蒙书及《大学》、《中庸》一类,不感兴趣。
后来乘凉时听到《三国演义》被吸引住住,乃由听讲转而自己翻阅,渐由一知半解到悉其大端,“当时认为读书是件苦事,一转变觉得其味无穷”。终渐成大家,运_如是,成为一代知名作家。
补白大王
郑逸梅是真正的“八卦大师”,为报纸副刊写了一辈子的随笔,趣闻,字数超过1000万字,人称“补白大王”。他从中学开始就在出版界的圈子里混,一直是三大报《申报》、《新闻报》、《时报》的特约撰稿人,与那些出版巨头,写作名家都有极深的交情,从他嘴里抖出来的出版内幕自然是最最权威的了。出版界的八卦,大家可以去看《书报话旧》,这篇文章里我们专门来谈郑逸梅自己的八卦。
郑逸梅原来是姓鞠的,因为酷爱梅花而改用这个笔名。据说,当时他启蒙时自己购买的第一本书是《吴梅村词》,扫叶山房的石印本。郑逸梅原本不了解吴梅村,听都没听到过,但是他看到书名中有一“梅”字,马上断定是本好书,当即买下。其实当时他只是个中学生,经济并不宽裕,实在买不起什么书。好在读书成绩优秀,每次考试都能名列前茅,学校里也不发奖学金,用“购书券”来代替。郑逸梅就用购书券买来王蕴章主编的《小说月刊》反复阅读,也试着写随笔投稿,终于逐渐步入文坛。而他出的第一本集子,就叫作《梅瓣集》。
南社文人多好风雅,郑逸梅自然也不例外,把他的书斋命名为“纸帐铜瓶室”。这个名字看起来颇为怪异。郑逸梅解释说,古人的咏梅诗中,多有纸帐、铜瓶之类的描述。若是直接在名字中嵌入个“梅”字,那就显得俗了。他现在取名“纸帐铜瓶室”,正是取“暗藏春色”之意,真可谓匠心独具了。不过后来,他得到年轻篆刻家陈茗屋刻的一方“秋芷室”的印章,爱不释手,从此“纸帐铜瓶室”改名为“秋芷室”。有人曾问他,秋芷室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秋芷室者,臭知识也。
由此可见郑逸梅诙谐幽默的兴致。他自己也承认,一直没有兴趣从经学小学入手,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可是但他对小说,笔记有着异常的兴趣,最最喜欢读的就是《花月痕》、《红楼梦》和《三国演义》,最不配胃口的则是《水浒》、《镜花缘》和《儒林外史》。为了考证《三国演义》里的故事种种,他还专门写了一本《三国闲话》,极受读者欢迎,这种真雅兴是近代文人中少有的。
他的好友南社诗人高吹万曾经给他写了一副对联,人澹如菊;品逸于梅。菊字与他的本姓“鞠”谐音,下联则嵌入他的笔名。用这两句对联来概括郑逸梅的一生,倒是最最合适的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郑逸梅的个人经历
郑逸梅1895年10月19日生于上海江湾,本名鞠愿宗。祖籍安徽歙县。父早殁,依苏州外祖父为生,改姓郑,谱名际云。他5岁入私塾,10岁入上海敦仁学堂,14岁入苏州长元和公立第四高等小学堂。17岁进江苏省立第二中学。开始为报刊写文史小品。21岁进江南高等学堂。32岁到上海,入上海影戏公司,编撰字稿...

世说人语作者简介
郑逸梅,原名鞠愿宗,字际云,笔名逸梅,别署冷香、疏景、一湄、陶拙安等,是一位出生于1895年,逝于1992年的文化名人。他的故乡在江苏吴县(现今的苏州市),出生于上海江湾。少年时期,郑逸梅在苏州草桥中学求学,有幸与顾颉刚、吴湖帆、叶圣陶等知名学者成为同窗好友。自1913年起,郑逸梅开始了他的文学...

郑逸梅在《味灯漫笔》中写了数篇记人散文,你如何看待文化人物在城市文化...
郑逸梅的个人简介:郑逸梅,中国著名女作家、文化评论家、美食家。1949年出生于上海,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她曾在《文汇报》、《南方周末》等媒体任职,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著有《味灯漫笔》、《与钱有关的故事》、《十问网络小说》等多本作品,在文化、美食、小说、评论等领域有着广泛影响。她在美...

清末科举取消后,众多文人靠什么生活?
民国初年,上海文人中,有一个叫做周瘦鹃的人,他创办了一个刊物《紫罗兰》,销量非常的高,张爱玲就经常在上面发表文章,因为这个卡内,周瘦鹃获得大量的财物,在苏州买下一个大花园,自称“紫罗庵主人”。还有一位文人——郑逸梅,独辟蹊径,专门为报纸缝隙填补,在报纸的空白之处...

世说人语内容简介
《世说人语》精选了郑逸梅先生的多篇人物描绘、历史掌故、艺术评论以及图书鉴赏之作,这些文章共收录了上百篇,精华荟萃,集结成这部《郑逸梅美文类编》。这部作品被精心分为四辑:人物编、书话编、掌故编和艺事编,每辑都精心挑选了郑先生的精华篇章。这些文章内容丰富多样,无论是对人物的生动刻画,...

与吴湖帆一见钟情的民国女画家,人称「 ”炼师娘”,人美画更美
其貌:绝代尤物 七十犹倾城 周炼霞的美貌尽人皆知,与吴青霞、汪德祖、陆小曼为上海四大美女。周炼霞高贵优雅,吴青霞娟秀清丽,汪德祖眉清目秀,陆小曼蕴籍风流。著名掌故专家郑逸梅说她「 ”体态清便宛转,如流风回雪”,「 ”本身就是一幅仕女图”。 上海名医卢施福曾为她摄影一帧:年约二十一二岁,布景为一窗口薄纱...

名人的背影目录
补白大王郑逸梅 扬州才子李涵秋 朱自清其人其事 老舍拒绝称“王”“诗怪”李金发 “词学宗师”夏承焘 石评梅与高君宇苦恋至死 还珠楼主的由来 沈从文的二三事 诗人汪静之的爱情 梁实秋与清华园 怪才聂绀弩 叶公超之事 萧军初识萧红 文化奇人张伯驹 马相伯捐家创震旦 侠之大者谭嗣同 对联奇才杨了公 区凤墀...

发明了红楼麻将的女性,有着哪样的成就和经历?
后来其子赵笤狂,接过母亲的接力棒,成为与周瘦鹃、严独鹤、张恨水、郑逸梅等齐名的鸳鸯蝴蝶派重要作家。其主编的《红玫瑰》杂志历时九年,影响广泛。 才如黛玉,小小年纪便诗名在外,后来又如史湘云一般,“厮配得才貌仙郎”,却怎料,丈夫英年早逝,一如王孙公子卫若兰;命运安排她独守空房,又似薛宝钗。 本以为红颜薄命...

画外影人内容简介
刘蓝庆、白杨、金焰、韩兰根、浦克、方化、陈强、郭振清、刘世龙、黄婉秋、汤晓丹、洪深、孙瑜、郑逸梅、吴祖光、赵清阔、苏里、尹升山、乔羽等众多知名影星的身影跃然纸上。选材独特,包含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既富有趣味性,又蕴含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知识性,是一本集艺术与历史于一体的珍贵读物。

有梅竹松品质的人 作文
郑逸梅(雅称“补白大王”的文学文化民俗掌故家。有人赠联“人淡如菊,品逸于梅”。)像梅花一样的人 在春夏秋季,都有美丽的花儿绽放,唯独在冬季,这些花儿枯萎了。但只有梅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每次看到梅花,就会想起王安石赞美梅花的一首诗:墙角数之梅,凌寒独自...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