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庸的散文的原文

不少于六篇

第1个回答  2008-09-05
点一盏心灯

小尼姑去见师父:“师父!我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已经多年,每天在这青山白云之间, 茹素礼佛,暮鼓晨钟,经读得愈多,心中的个念不但不减,反而增加,怎么办?”

“点一盏灯,使它非但能照亮你,而且不会留下你的身影,就可以通悟了!”

数十年过去……

有一所尼姑庵远近驰名,大家都称之为万灯庵;因为其中点满了灯,成千上万的灯,使 人走入其间,仿佛步人一片 灯海,灿烂辉煌。
这所万灯庵的主持,就是当年的小尼姑,虽然如今年事已高,并拥有上百的徒弟,但是她仍然不快乐,因为尽管她 做一桩功德,都点一盏灯,却无论把灯放在脚边,悬在顶上,乃 至以一片灯海将自己团团围住,还是总会见到自己的影子, 甚至可以说,灯愈亮,影子愈显;灯愈多,影子也愈多。她困惑了,却已经没有师父可以问,因为师父早已死去,自己也将 不久人世。

她圆寂了,据说就在死前终于通悟。

她没有在万灯之间找到一生寻求的东西,却在黑暗的掸房里悟道,她发觉身外的成就再高,灯再亮,却只能造成身后 的影子。唯有一个方法,能使自己皎然澄澈,心无挂碍。

她点了一盏心灯!

剪烛西窗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唐代大诗人李商隐名作《夜雨寄北》的诗句。想那西窗下,荧荧一烛,诗人促膝夜谈,几番风雨成隔世,共话白头到眼前,看那烛光由短而长。由高而低、执剪修心,是何等的悠然?

你点过蜡烛吗?看过那跳动的烛光和飞舞的烛花吗?感受过那蕴藉中所含蓄的幽幽之情吗?选蜡烛,实在有很大的学问,尤其是那“烛心”,偏了的不能要,否 则燃烧不会均匀;太粗的不可取,因那烛火虽强,却消逝得快,且少了情趣;太细的也不能用,因为一点微风,就会使它熄灭。至于点燃的时候,就更要讲究了:那 烛台要正,免得炽泪自一边倾下;那烛心要直,免得一侧燃出个大缺口;那烛心要不长不短,短了烛火太弱,多了则要跳动生烟。懂得调整烛心的人,常能使蜡烛多 燃许多时间,甚至在熔成一小摊的时候,只要烛心不偏,还能多耗些时。

听了这许多话,下次对着荧荧一烛,你一定会有许多新发现,而且即或没有烛火在前,何尝不能在自己的心中点起一盏烛光呢?

于是你的心,就是烛的心,要不粗不细,不偏不倚,且得常常修剪,剪得不长不短、恰恰托出一片蕴藉的光辉与温暖。

扶树与扶人

某人做生意失败了,但是他仍然极力维持原有的排场,唯恐别人看出他的失意。宴会 时,他租用私家车去接宾客, 并请表妹扮作女佣,佳肴一道道地端上,他以严厉的眼光制止自己久已不知肉味的孩子抢菜。虽然前一瓶酒尚未喝完,他已 砰然打开柜中最后一瓶XO。但是当那些心里有数的客人酒足饭饱,告辞离去时,每一个人都热烈地致谢,并露出同情的眼光 ,却没有一个主动提出帮助。
某人彻底失望了,他百思不解,一个人行街头,突然看见许多工人在扶正那披台风吹倒的行道树,工人总是先把树的 枝叶锯去,使得重量减轻,再将树推正。
某人顿然领悟了,他放弃旧有的排场和死要面子的毛病,重新自小本生意做起,井以低姿态去拜望以前商界的老友, 而每个人知道他的小生意时,都尽量给予方便,购买他的东西,并推介给其它的公司。没有几年,他又在商场上站立了起来 ,而他始终记得锯树工人的 一句话:“倒了的树,如果想维持原有的枝叶,怎么可能扶得动?”

富翁的大房檐

从前有位善心的富翁,盖了一栋大房子,他特别要求营造的师傅,把那四周的房檐,建得加倍的长,使贫苦无家的人 ,能在下面暂时躲避风雪。
房子建成了,果然有许多穷人聚集檐下,他们甚至摆摊子做起买卖,并生火煮饭,嘈杂的人声与油烟,使富翁不堪其扰。不悦的家人,也常与在檐下的人争吵。
冬天,有个老人在檐下冻死了,大家交口骂富翁不仁。
夏天,一场飓风,别人的房子都没事,富翁的房子因为屋檐特长,居然被掀了顶。村人们都说这是恶有恶报。
重修屋顶时,富翁要求只建小小的房檐,因为他明白:施人余荫总让受施者有仰人鼻息的自卑感,结果由自卑成了敌对。
富翁把钱捐给慈善机构,并盖了一间小房子,所能荫庇的范围远比以前的房槽小,但是四面有墙,是栋正式的屋子。
许多无家可归的人,都在其中获得暂时的庇护,并在临走时, 问这栋小房是哪位善人捐建的。
没有几年,富翁成了最受欢迎的人,即使在他死后,人们还继续受他的恩泽而纪念他。



“迟”这个字真是耐人寻味,“迟到”的迟是晚;“迟缓”的迟是慢;“迟钝”的迟是拙;“迟疑”的迟是犹豫:“迟明”的迟是接近。
迟有时是那么优雅,像是“姗姗其来迟”;迟有时是那么威严,譬如“无体之礼,威仪迟迟”;迟有时又是那么蕴藉,好比经中的”春日迟迟”;而迟却又常变得那 么令人沮丧,尤其是当我们发觉“今生已迟”。 “在儿童时代,我们最常用这个迟字,总是怕迟到学校、怕迟交作业,那时迟对我们小小的心灵,唯一的意思,就是“晚”。成年之后,我们不再常用“迟”这个 字,但是每当说到迟,“迟了一步”、“起步太迟”,那迟便有了许多挽不回的意味。到了老年,我们将很少用迟这个字,因为反应迟钝、行动迟缓,反正什么事都 少了争,便也不再计较迟不迟,而到那时,如果偶尔说出个迟字,似乎就有此生再也赶不及的慨叹了。
什么是迟?迟实在只是慢,慢慢的春天和少女的脚步是美的:慢慢的礼仪是庄敬的;慢慢的反应是笃钝的;而慢的起步,常是失败的。
什么是迟?迟就是来不及了,所以欣欣的孩子,总不会迟,他只要心智身体健全,今天立志做什么事,将来都能成。但是三、四十岁的人,若说从今天开始学 医,或许仍不迟;若要学撑竿跳,却可能已迟。至于五、六十岁,学书法或许不迟,要想学医,则可能迟了。总之,年龄愈大,似乎迟的事情也愈多,所以走错了 路,少时悔,要比老时悔,有用得多,因为人到老年,恐怕连悔都已经太迟。
迟,在这迟迟的人生,在我们迟迟的脚步间,迟缓的行动和反应中,有多少迟迟的季节飘逝了!抬头,才是迟明的少年;回首,已是迟暮的白发,而悟已迟、悔已迟、恨已迟,此生已迟。迟,一个多么缓慢柔软,又触目惊心的字啊!

造就与迷失

醉心戏剧的某人,不顾亲朋的反对,毅然选择一处并不热闹的地区,兴建了一所超水准 的剧场。
奇迹出现了,剧场开幕之后,附近的餐馆一家接一家地开设,百货商店和咖啡厅也纷纷跟进,没有几年,那个地区竟 然发展得非常繁荣,剧场的卖座更是鼎盛。
“看看我们的邻居,一小块地,盖栋楼就能租那么多钱,而你用这么大的地,却只有一点剧场的收入,岂不是大吃亏 了吗?”某人的妻子对丈夫抱怨:“我们何不将剧场改建为商业大厦,分租出去,单单租金就比剧场的收入多几倍!”
某人想想确实如此,就草草结束剧场,贷得巨款,改建商业大楼,怎料楼还没有竣工, 邻近的餐饮百货店纷纷迁走 ,房价下跌,往日的繁华又不见了。更可怕的是,当他与邻居相遇时,人们不但不像以前对他热情奉承,反而露出敌视的眼 光。
某人终于想通了,是他的剧场为附近带来繁荣,也是繁荣改变他的价值观,更由于他的 改变,又使当地失去了繁华 。
人们常因建设自己而造就别人,又因别人的造就而改变自己,在这改变中。某些人迷失 了,不但迷失了自己,也迷失了 那些曾被他造就的人…

人就这么一辈子

我常以"人就这么一辈子"这句话告诫自己并劝说朋友。这七个字,说来容易,听来简单,想起来却很深沉。它能使我在软弱时变得勇敢,骄傲时变得谦虚,颓废 时变得积极,痛苦时变得欢愉,对任何事拿得起也放得下,所以我称它为"当头棒喝"、"七字箴言"。——我常想世间的劳苦愁烦、恩恩怨怨,如有不能化解的, 不能消受的,不也就过这短短的几十年就烟消云散了吗?若是如此,又有什么解不开的呢?
人就这么一辈子,想到了这句话,如果我是英雄,便要创造更伟大的功业;如果我是学者,便要获取更高的学问;如果我爱什么人,便要大胆地告诉她。因为今 日过去便不再来了;这一辈子过去,便什么都消逝了。一本书未读,一句话未讲,便再也没有机会了。这可珍贵的一辈子,我必须好好地把握住它啊!
人就这么一辈子,你可以积极地把握它;也可以淡然地面对它。想不开想想它,以求释然吧!精神颓废时想想它,以求感恩吧!因为不管怎样,你总是很幸运地拥有这一辈子,不能白来这一遭啊。

满了吗

徒弟去见师傅: “师傅!我已经学足了,可以出师了吧?”
“什么是足了呢?”师傅问。
“就是满了,装不下去了。”
“那么装一大碗石子来吧!”
徒弟照做了。
“满了吗?”问。
“满了!”
师傅抓来一把砂,掺人碗里,没有溢。
“满了吗?”师傅又问。
“满了!”
师傅抓起一把石灰,掺人碗里,还没有溢。
“满了吗?”师傅再问。
“满了!”
师傅又倒了一盅水下去,仍然没有溢出来。
“满了吗?”……

"今是"里有"昨非"

徒弟去见师父:
"我终于悟了!觉得'今是而昨非',以前的几十年,我全错了,可以再也不去想,只当那段日子根本不存在。"
"嗯!"师父说,"好极了!明天到山下的花店,买一把晚香玉来,要直直地去,不必绕路。"
"但不绕路就得经过风化区呢!"徒弟急着说。
"你去买花就是了!"师父挥挥手。
花买回来了,一入晚,馨香就四面泛滥,整个屋子都芬芳了。
"是照我嘱咐,去那家花店买的吗 "师父问。
"是!
"经过了风化区吗?"
"经过了,过了两次。"
"你不是去买花吗?怎么到了风化区呢?"师父眼里闪出寒光。
"但是不经过那个风化区,就买不到花。"徒弟急忙解释。
"过那种脏地方,花还能香吗?"
"香!香!您没闻到吗?比刚买的时候还香呢!"
"这就是了!你不经过以前那段日子,哪里能有今天。甚至可以说,你没有迷失的痛苦,哪能有寻得的欢喜?过去的虽然过去了,但永远有那段过去,你不能不 承认它的存在。只是而令你虽然出于污泥,却能成一朵莲花罢了。"师父露出慈颜,"觉今是而昨非,虽然是悟却不是大悟。大悟就无所谓昨非了,'今是'里有' 昨非'呀!"

像今生一样美丽

虽然生病住院,妻仍然带去了那面心爱的镜子,放在床头。
每天早上,妻照样要梳头,即使手臂上吊着点滴,不方便,妻还是有条不紊地把头发梳顺。起初,编个盘在脑后的法国辫子,后来大概发现绑着辫子睡觉,头发容易掉,就把头发打散了。
即使是打散的头发,妻仍然要细细梳理一遍,并把脱落在梳子上的头发,一根根抽下来。
看妻举着梳子,把头发都抽落在床单上,他好几次过去帮忙,都被妻拒绝了。
"我的头发细,容易开叉,又容易掉,掉的头发多可惜 "妻一边拍着发丝,一边叹气。梳子弄干净了,又用手摸索床单上掉落的,然后一起交给他。
他便用双手小心地捧过,好像那些头发有几斤重似的,且把头发偷偷装进一个纸袋。
纸袋真是愈来愈重了,如同他的心情一般。
妻梳头的时间倒是愈来愈短,说一只手举着镜子、一只手梳头,实在太累。有一天,那镜子掉在床下,碎了。
他跑过去,蹲在床边,把碎片小心地拣起来,一面安慰妻:"还好!镜框没坏,把手也没断,下午就去配块新镜面。"
"不用了!"妻喃喃地说,"照镜子累,买顶毛丝帽戴吧!免得头冷。"
放射线治疗的后期,妻常喊冷。他使总是把妻抱在怀里,一手搂着妻的头,一手抓着妻的手,再用自己的面颊,贴着妻的额头。只是他的泪常止不住地淌,淌湿了妻的脸,和着妻的泪,湿了枕头。
妻临去之前,他匆匆赶出去,又急急冲回床边,及时把那顶假发戴在妻的光头上。
"这不是假发,这是用你自己的头发做的。"他在妻的耳边说:
"愿你的来生,像今生一样美……"

知名作家刘墉散文《生命若无几分遗憾,何来滋味千般》,值得一读_百度知 ...
昙花很美,美在一瞬间,短暂且永恒。小时候,院角种了一棵昙花,几乎不曾刻意去照顾,只有母亲偶尔放几个剩下的蛋壳在四周,到了七八月间,却能一开就是十余朵。起初的几年,家人倒还亮了灯,过去欣赏。后来只觉得院子里有些幽香传来,想是昙花又开了,第二天便见一朵朵凋垂的花,冷冷地挂在...

把老天的爱分给别人 刘墉散文原文 简体中文
文/刘墉 有位老朋友出车祸,整个车头都撞坏了,幸亏人没伤。他回家一进门就向老母报告这个意外 。 「真走运,」八十多岁的老母说,「幸亏你开的是那辆旧车,要是开你新买的宾士出去,损失就大了。」「错了啊,」我这老朋友大叫,「我今天偏偏就开了那辆新车出去。」「真走运,」他老母又一笑,...

刘墉的写景散文具体的一篇
点一盏心灯 小尼姑去见师父:“师父!我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已经多年,每天在这青山白云之间,茹素礼佛,暮鼓晨钟,经读得愈多,心中的个念不但不减,反而增加,怎么办?”“点一盏灯,使它非但能照亮你,而且不会留下你的身影,就可以通悟了!”数十年过去……有一所尼姑庵远近驰名,大家都称之为...

心墙散文
敞开心扉,去拥抱快乐吧。附《心墙》原文 《心墙》作者:刘墉 小时侯,我家四周是一片空旷旷的田野,我常站在田埂上对别的小朋友说:“田间的那栋房子就是我的家,这块田就是我的院子,你们随时都可以到我家来玩。”七岁时候,我般进城市,院子便小了,四周种了些七里香当做围墙,我常跟邻居的...

急求刘墉的短篇散文!!!
人就这么一辈子——刘墉经典散文小品两篇 人就这么一辈子 我常以"人就这么一辈子"这句话告诫自己并劝说朋友。这七个字,说来容易,听来简单,想起来却很深沉。它能使我在软弱时变得勇敢,骄傲时变得谦虚,颓废时变得积极,痛苦时变得欢愉,对任何事拿得起也放得下,所以我称它为"当头棒喝"、"七...

刘墉短篇散文作品推荐?
刘墉,号梦然,1949年2月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1958年丧父。AB血型,双鱼座。祖籍浙江临安。画家、作家。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供大家欣赏。:铸剑 你曾经见过铸剑吗?烧得通红的钢条,从炉里钳出,置于铁砧上用力地捶打,投入凉水,让它冷却,又重新放进炉中。就这样一遍又一遍,直到它成为百炼的精钢...

刘墉散文冷眼看人生原文
不知不觉中,有多少人已经 离开;无声无息里,又有多少人 会一直在。再好的朋友,缺少联系也 会淡;再深的感情,不懂珍惜也会断。

刘墉关于树和藤的一篇散文
如果相爱 就让我俩 一个做树 一个做藤吧 不必去问 谁是谁的付出 谁是谁的使命 不必用所谓的自尊 营造我们的距离 你匍匐而来的时候 我会握住你柔弱的手 用我的成长 拉着你攀缘而上 我和雷霆暴雨拼搏后 你也会紧紧抱住我 把脸庞 靠在我坚强的肩膀 向我传递 你的鼓励和温柔 如果你生命的长度 ...

过度反应(节选)刘墉,短文
但你还是不断惊叫,直到我把苍蝇打死,才重新练琴。孩子,你知道哥哥小时候也有个毛病吗?他很怕痒,只要稍稍抓他一下,他就会痒得像你今天一样哇哇大叫。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哥哥现在一点都不怕痒了。你知道那是你妈妈训练的吗?因为哥哥小时候,有一次妈妈去学校,看见一群孩子在楼梯上打打闹闹,你哈...

刘墉写亲情的散文
收在 那条时光流转的小巷 中,叫做 父亲的画面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