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把佛教理解为“停止思考,就没有烦恼”吗

如题所述

不能,佛教是很系统的正道,不是灵机一动就能反驳的小聪明。
万法归一,佛教的目标在于指导人看到精神的“一”,佛教称其为“真空妙有”。打坐冥想有助于修炼,但这种状态并不是停止思考,而是看破迷障。所谓迷障,就是人生而为人的几十年中积攒的类似于思维定式的东西。
佛教教人看到一,但目前我没有在佛教中看到对一系统的用法(虽然看到一本身就很有价值),用法方面就要看周易了,中国古人还是非常牛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6
题主你好!据我所了解,摄心一处,成就至高无上的禅定,可以看到前后八万大劫的过往,这是阿罗汉的境界,但阿罗汉出定后,照样可以思考佛陀所说的经典呀,但阿罗汉已经没有烦恼了,因为证阿罗汉就断除一切烦恼了,也就是思考对阿罗汉来说,根本就不会烦恼。
所以,题主,并不是不思考才烦恼,思考也能没有烦恼。
阿弥陀佛!
第2个回答  2018-01-26
问题是你得能停下来才行。

佛教中的定慧和观止是什么意思
1、定慧 定慧指戒律、禅定与智慧,亦即三学。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为戒;收摄散乱的心意为定;观察照了一切的事理为慧。佛教教义。学佛者必须修持的三种基本学业,即戒、定、慧。2、观止 观,乃是直观觉照一切名色法(身心现象)的无常、苦、无我本质,亦即智慧的修行法门。止,义为平静...

从藏传佛教的角度如何换位思考?
你想怎么样对待别人,就应先换位思考,看自己能不能接受。如果自己不愿接受,那就立即停止,不论语言还是行为,都不要强加于人。从前,子贡问孔子:“一生中若奉行一个法,该是什么?”孔子便传授一个“恕”字,告诉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此推己及人,在佛教中也推崇备至,如《入行论...

佛经太难懂了 至今我还不知道佛教的妄想是什么 举例子说明
至于妄想为什么会生烦恼,那就要更深一层的理解,需要深入佛经,不断积累才能领会。祝你成功。

【佛家怎么说】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无从选择的问题却我留下了很多思考...一、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人活着是为了解脱烦恼,脱离轮回。 佛教的核心——去除烦恼——而不是关于求神拜佛、佛菩萨保佑等跟真正的佛教无关的问题。 烦恼,在一般人的观念中,通常是指内心的烦闷苦恼或焦虑不安。不过,在佛教中所指的烦恼,包含的范围要大得多...

佛教人生感悟经典句子
12.不见他人之非,不自身之是,自然能够上下恭敬,佛法将随时显现,烦恼也将随解脱。13.众生因造作妄想,以心产生心,因此常处于地狱之中。14.若要寻找佛,只需寻找自己的心,这个心就是佛。15.当自性显现时,业识将变得空无。16.所有法皆如幻,其本性是空的,无需除去。如果认识到心性超越形象,...

佛教的思想很消极吗,为什么?
佛教的思想并不消极,而是智慧。有人认为佛教消极可能是因为觉得他讲究出离。但是是不是出离的远离人世的就算消极呢?不一定,要看这个和某个事物接近到底是好还是坏,如果是坏就当远离,如果是好当然不当远离。比方说医生让病人远离酗酒,远离危房等并不能说是消极,而是智慧,如果不分别什么有害什么有...

活在当下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所以"活在当下"是否意味着停止思考,摒弃问题?显然不是,那将回到原始的无知状态,或者如动物般本能地生活。即便如此,我们能够真正掌控当下吗?一个瞬间即逝的当下,我们如何能够把握?佛教经典中提到"诸行无常",指出一切都在不断变化,因此我们难以捉摸这个转瞬即逝的当下。如果按照《金刚经》所言,...

佛教起源于印度,为何没有最终成为印度人的宗教?
二、众所周知,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但并没有在印度兴盛起来。《西游记》中的西天,其中“西天”指的是古代印度,但现在佛教起源于6世纪。佛教产生的原因是对婆罗门教的反思。佛教就是思考印度教。事实上,这是反对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他产生。人们可以看到,佛教对婆罗门教的一些缺点进行了反思和纠正。三、...

佛教说存在六道轮回,存在西方极乐世界,那如果宇宙走向了终结,
另一个世界,精神不随着物质消亡而消亡

求佛教的丑闻
而泰国媒体最新捅出的佛门丑闻还包括对同性恋僧侣和一名方丈的指控,这名方丈私藏枪支,沉溺于肉欲的纵乐之中,而“旺猜上校”丑闻是这一系列泰国佛教界丑闻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宗。 ITV电视台的摄制人员将经过两天的跟踪监视搜集到的证据交给了警方,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粗暴地对待僧侣。但是即使泰国当局也痛苦地意识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