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历史,众说纷纭,合纵连横,兵革不休。
没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是对各个诸侯国之间关系最完美的诠释。
今日歃血为盟的伙伴,明天就可能变成兵戈相向的敌人,在那个年代,战争似乎不需要借口,有时候鸡毛蒜皮的一件小事,就可以引起诸侯国之间的一场大战。
秦国的崛起,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它的强大引起了山东诸侯深深的忌惮。
到了战国中后期,秦国单独收拾山东六国中任何一个国家,都绰绰有余,就连最能抗衡秦国的赵国,也经长平一役,彻底伤了元气,失去了抵抗强秦的资本。
虽然六国衰弱,但如果联合起来,其力量也不容小觑,正所谓团结力量大,山东诸侯的合纵攻秦,也着实给了秦国不小的压力,那么山东诸侯国真正联合起来的次数有几次呢?
纵观战国二百多年的历史,山东诸侯合纵攻秦的次数仅仅只有五次。
5次合纵抗秦,2次主动逃跑,楚国是六国中最让人恨铁不成钢的诸侯国,山东诸侯这5次的合纵攻秦,其中第一次第五次,楚国表现最不像话。
第一次:公孙衍合纵攻秦。
公元前318年,被张仪逼走离开秦国的公孙衍,为了报复张仪,积极奔走在山东诸侯国之间,细说强秦的威胁,首次提出合纵抗秦的理念,这让秦国为之震颤,也让山东诸侯国为之兴奋。
于是在公孙衍的积极奔走下,由楚国作为纵约长,由魏国、楚国、赵国、韩国、燕国,另外还有一个义渠国组成的一张大网,咆哮着撒向了西部强秦,秦国这下慌了。
但是秦国总是不缺能打仗的将军,此时秦国就出了两个不得了的人才,司马错和樗里疾,这次公孙衍合纵攻秦率军抵抗的就是樗里疾,他分析了联军的弱点,决定采取各个击破。
秦国决定拿身为纵约长的楚国开刀,秦军的主动出击,虽然没有给楚国重创,但是着实让楚国吓了一跳,本来就怯场的楚怀王二话不说,带领楚国军队跑了,纵约长都跑了,这还打什么劲,在公孙衍暴跳如雷大骂楚怀王的情况下,这次合纵也以这种闹剧收场了。
第二次:孟尝君合纵攻秦。
公元前298年,差点被秦国砍了头的孟尝君为了报复秦国,联合齐国、韩国、魏国,向秦国发起了进攻,此战中齐将匡章,率领联军攻破秦国函谷关,迫使秦国割地求和,联军取得了一次大胜。
可以说这次孟尝君合纵攻秦掌握的时机非常好,因为此时的秦国刚结束内乱没多久(秦昭襄王继位初期,宣太后一派对秦国朝堂威胁秦王位的王族子弟,进行了长达三年的大清洗),但是孟尝君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灭了秦国,也只是为了找回自己的面子,这次合纵攻秦虽取得了胜利,但也并未伤及秦国根本。
第三次:苏秦合纵攻秦。
苏秦作为最有名气的纵横家,其实他和张仪并不是一个年代的,他的成名几乎比张仪晚了一个时代,这里暂不论,但是苏秦拉起齐、赵、魏、韩、燕合纵的大旗却是真实存在的,这一年是公元前287年。
只是这次合纵抗秦并没有真正地打起来,苏秦的目的也不是秦国,而是齐国,秦国在联军的威胁下,象征性地割了几座城池,取消了帝号,结果联军掉头就去攻打齐国去了,几乎把齐国给灭了。
第四次:信陵君合纵攻秦。
公元前247年,秦国加紧了对魏国的进攻,信陵君从赵国回到魏国抵抗强秦,顺带着找来了赵、楚、燕、韩的支援,声势浩大的五国联军在信陵君的带领下,把秦国打回了函谷关以西。
这次合纵攻秦,让信陵君名震天下,但是由于联军进攻速度太快,后续的粮草接应不上,再加上五国之间的矛盾重重,此次合纵的军队也止步于函谷关,让人唏嘘不已。
合纵攻秦,为什么楚国总是第一个离开战场?
这次合纵攻秦,让信陵君名震天下,但是由于联军进攻速度太快,后续的粮草接应不上,再加上五国之间的矛盾重重,此次合纵的军队也止步于函谷关,让人唏嘘不已。
合纵联军都打到秦国咸阳附近了 最终为何却撤兵?
1.最后一次攻秦 除了齐国未置可否,赵、魏、韩、楚、燕,五国多者四五万,少亦二三万,总兵力二十万,组成战国最后一次合纵攻秦的大军。联军的挂名统帅虽然是春申君,但是在实际行动中,指挥联军作战的还是赵国的庞煖。统兵作战可是马虎不得的,就连春申君也甘愿听令。此前中原军队攻打关中,只有三...
合纵攻秦之战
同样的道理,魏国和韩国在商鞅变法后,可谓屡次遭到秦国的进攻,不仅损兵折将,更丢失了大片的疆域。值得注意的是,在第四次合纵攻秦之战中,燕国和楚国虽然派出了兵马,但是,这两个诸侯国因为距离秦国相对较远,受到的威胁相对较小,所以在合纵攻秦之战中更偏向于出工不出力。因此,在笔者看来,不是...
长平之战时秦国损失惨重,楚国为何不趁机攻打呢?
我认为主要原因有四个:第一个:在经历房陵,鄢郢战役之后,楚国失去了长江中游,汉域水流的控制权,国力外强中干了。全国上下都弥漫着对秦的恐惧,无心谈攻秦。第二个:长平之战交战之时,秦国款待赵国使者,使其对外宣称秦赵已经联合。秦国和赵国两者是当时最强的两大国了,如果他们联合,其他几个国...
曾经扫灭六国的秦军为什么一再的败在项羽的楚军手下?
你看邯郸之战是在秦军长平之战大获全胜下赵国反败为胜的经典战例。邯郸之战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因为赵国上下团结。赵国同样用反间计除掉了秦国的战神白起。在外交上,外求魏国、楚国救援结成合纵,联合韩国、齐国、燕国孤立秦国。在邯郸之战爆发之时,韩国乘机攻打秦军,使得秦军无力驰援围攻邯郸的秦军。而...
秦国和楚国相匹敌,为什么后来楚灭亡,中间发生了什么
楚国败亡的主要原因是楚怀王用人不当以及秦相张仪欺诈。雄踞南方的楚国,西邻秦东接齐,地位极其重要,是制约齐、秦争雄的关键力量。商於之地六百里,当在今丹水流域一带,是秦、楚相接地段,武关在其中,物产富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秦国准备对齐国发起进攻,但这时正值楚结齐,齐、楚“方欢”、“...
...有几次合纵连横的战事?六国合纵抗秦声势浩荡,为何最终还是不敌秦国...
当秦国从中作梗的诡计得逞时,其他国家便发生了矛盾,如果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的话,这两国甚至会兵戎相见。 地形原因,六个国家很难团结在同一阵线,战国时期,这七个国家涉及的领土非常宽泛,而在国与国的交界处,更是存在非常多的矛盾,因此要想这六个国家团结在同一战线上是有非常多的困难的。
两线作战是兵家大忌,秦国以一当六,为何笑到最后?
一个上战场就是为了杀敌立军功,一个是先活命再立军功,输赢几乎一目了然。农战国策为秦国攻城略地提供了几乎取之不尽的粮草和用之不竭的士兵,这样的后勤才保证了秦国的屡战屡胜啊。02 连横 1)张仪破坏齐、楚纵盟。秦惠王时,秦国国力虽然已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由苏秦出面促成的六国合纵...
虎头蛇尾的合纵连横第一战修鱼之战,对历史有什么影响?
五国攻秦,三国参战 公元前319年,在魏国做相国,却处处出卖魏国利益,以秦国利益为先的张仪,因为秦军东征齐国,大败而归,在各国的压力下,被魏国赶回了秦国。倡导合纵的公孙衍,在列国的呼声中,成为魏国的相邦,开始积极联络各国,向燕国、赵国、楚国派出使者,组织合纵联盟,力图进攻秦国。公元前317...
长平之战中,秦国险胜而国力空虚,为何其他诸侯国没有趁机攻秦?
其一,东方各诸侯国中,没有任何一个诸侯国能有实力与秦国一战。长平之战之前,能与秦国一战的也就只有赵国了,魏国虽然是战国时期第一个强大起来的诸侯国,但因为后期的对外扩张受阻,马陵之战和桂陵之战的接连失败,让魏国国力迅速下滑。齐国后期虽然逆风翻盘,成为能与相抗衡的诸侯国,但因为太过招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