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开悟与不开悟的人的世界有什么不同?

如题所述

开悟的人(真正开悟的人)和不开悟的人重要区别在于:开悟的人不再相信自己的想法是真的,包括任何想法;而不开悟的人则相反,他们无意识中相信自己的任何想法是真的,简直是“任何”。所有想法都是自己从虚无中建立的,都是从本无所有的心地上构建的,所以诸佛(开悟的人)不相信自己的任何想法——哪怕某种想法看起来多合理或真实。觉悟的心不以“合理”和“看起来真实”为理由和依据来确定它自己的存在是真的,这种习性是头脑的。头脑以“合理”、“看起来实在”等来支持和证明它自己的梦幻是真实的。心不,觉悟之心因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所以,它不会被自己所生出的任何存在(念头、事物、感受等)所欺骗。它不会颠倒“主”与其“虚造之物”。所以,诸佛能活在空无中,活在空性中。因为确确实实体悟到“五蕴皆空”中并活在“五蕴皆空”——五蕴之外的“涅槃寂静”中,所以,诸佛菩萨能够一直呆在“如来世界”,一直在“真如”中,一直在“三摩地”中,一直在“究竟涅槃”中,从不“颠倒梦想”。但凡夫不同,凡夫相信自己的所想是真的。一是我们不得不相信,因为我们从没出离过自己的念头之丛;二是,我们不得不相信,因为不相信自己的所想,意味着我们失去了身份,失去了参照,那样,我们的头脑将想象不出它自己是谁、在哪、如何存在,它将感到非常恐怖。所以,我们凡夫或作为凡夫的我们,不得不相信自己的想法。我们以不断生灭相续的“想法”和“感受”混合成“我”,如同“想法”是骨架、“感受”是水泥——塑成了一个泥人,因为认同想法和感受是真实的,所以我们认同“自我”真的存在,并是“实体的”(有人认同身体为我)。但诸佛、菩萨——那些真正开悟的人,他们早已识破了这点,不仅仅是头脑上的知道,而是体验中的事实——“五蕴皆空”,因为认识到“眼之所见、身之所受、心之所想、体之所为、以及出现在自己头脑中的概念等”皆不是真的,所以他们不会被什么所障碍住。心不能再禁锢它自己。他们不得不活出自由,那是他们唯一的状态。世上有无数的修道者宣称自己是开悟的,但他们依然相信自己的“想法”——相信自己的所想是真的。比如他们对待“神通”、“未来”、“死亡”、“轮回”、“证悟”等的态度,比如他们反应于他们的想法——仍旧“悲伤”、“痛苦”、“愤怒”、“恐惧”、“担心”等。任何情绪上的剧烈反应,都是把一个虚假的想法当成了真实的结果。若不是这样,若不是相信自己的所想是真的,有谁会在自己的内在“大动肝火”,并不断地以各种方式去“改造”、去“改变”、去“伤害”自己或他人呢。正因为我们迷惑了,正是因为于刹那“‘一念’又迷入了‘虚妄’”——把一个虚假的“想法”当作“真实”的了,才发生那样的情况的。否则,有谁因为一场电影里的一个人物的一句话或其所做的一件事,而“大动肝火”——大怒、伤心、痛苦等呢。除非我们迷惑了,除非我们忘了那是电影,那是电影里虚构人物的所为,否则,我们不会真的搅动自己的心,倾动感情。我们凡夫一直生活在这样一场貌似真实的电影中从未走出,因此,我们相信这,相信那样,我们有很多故事,我们感觉有很多事情要去解决和创造。这就是迷惑。开悟的人对世界的解释是否始终如一?确切地说,真正开悟的人对世界从不解释,即便他偶然对事物发表了某种看法——他也不认为他说的就是唯一的直相或真理。因为他知道,真相是不可知的,而真正之理亦不可说。即使是真相,那也是一个故事。而能被说出的真理,已经离开了真相。“凡有所见皆是虚妄”,他们彻底的不被任何所迷。凡夫因为相信自己的想法,而想法会变。所以通常,他们对世界或事物的解释不停地变化。今日这样想,他们这样说;明日又那样想,他们又那样说。今日相信这种理论,他们认为这是对的;明日又相信那种理论,所以又认为那是对的。所以,凡夫对世界和事物的解释与看法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因为想法变,我们眼中的世界和事物不得不变。这是凡夫的世界。“无常”在凡夫的世界就是这样恒常不变的。但在佛,则无无常,亦无非无常,他们在一切语言文字之外生存。不可说,不能说,不必说,他们活在所有的“说法”之外。佛和凡夫的世界有何不同?如果你是凡夫,你的所见即所是——你活在实地的世界里;如果你是佛,你只活在“心”里——“非空、非不空”的心中。对于佛来讲,没有外在世界,也不存在外在世界,所有的都是内在世界。一位佛并非踩在地球上,虽然你认为他明明站在尘埃中。但对于凡夫,你只能站在地球上——岩石上、泥土中、大理石地板或水泥地板上。你不可能站在除此之外的别的地方,因为你根本没有看到除这一切有形象的事物之外还有什么,所以你不得不站在你所认为的实地上。凡夫的世界是他的眼球,甚至眼球也被忘记——他们的世界,只有地球。但十方三世诸佛,只在一个地方——“心”——净土的世界。他的眼里没有地球,只有心。当然,活在世人之间,他会认同你的想法——他活在地球上。佛与凡夫有何差别?你不知道佛的世界,除非你成佛;但佛知道你的世界,因为他从你那儿经过过。我们都站在相同的地方,但因为迷的层次和悟的境界不同,同一世界变成了三千大世界。因为走不出想法,所以你活在六道中而非净土里;因为你相信自己的想法,所以恒沙劫你日复一日的走不出。一念一世界,一觉一轮回。因为不能觉性常住,因为念念转心,所以我们凡夫,于本无轮回中,自见轮回;于本无流转中,自取流转。枉受自造虚妄之苦。诸佛醒世,觉灯长明,耀照世人,悟者先醒。出离生死,显示常净,性相如如,不动尘境,为佛之事。善知识,佛为迷海中舟航,诸苦受够,因缘具足者,登彼之舟,至超生死岸,永在极乐!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南怀瑾:开悟与不开悟的人的世界有什么不同?
开悟的人(真正开悟的人)和不开悟的人重要区别在于:开悟的人不再相信自己的想法是真的,包括任何想法;而不开悟的人则相反,他们无意识中相信自己的任何想法是真的,简直是“任何”。所有想法都是自己从虚无中建立的,都是从本无所有的心地上构建的,所以诸佛(开悟的人)不相信自己的任何想法——...

开悟后的人是什么样
开悟后的人,如果不遇到事,你是看不出来他与平常人的区别的。他们可以是各行各业仍在工作中的人,也可以是退休在家的老人,可以是摆地摊的小贩,甚至可以是乞丐。性格也是各式各样,没有统一标准。这种人非常包容,不戒而戒,对万事万物的看法常常能够一下子抓住本质。如果他们遇到有缘人请教儒释道...

南怀瑾语录三千年读史
《易经》也说这个世界是缺陷的,让你有钱就不给你学问,有学问就没有钱;给你子孙满堂,就不给你别样了,所以总是有缺陷不圆满的。 9) 我们学佛的根本是什么?一切宗教都是一样,都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第一个起步。如果不修一切的善法,光想求开悟,那就是青蛙跳井了,噗通!那不是悟啦,那个是自误,聪明...

关于南怀瑾的佛教书,到底能不能看?
至于判断有没有开悟,那只有开悟的人才能印证,绝非凡夫可以妄言的。退一步讲,释迦牟尼总该是开悟了吧?那为什么人们不直接去读佛经呢?这其中存在时空的限制、因缘的合和、彼此的相应接引等问题。高僧大德的教言当然好,并没有冲突的。法无定法,本不落文字,文字都是为了帮助人们明道。有些话放在这...

南怀瑾海底轮怎么打开
南怀瑾关于海底轮打开的方法阐述如下:1. 开悟的瞬间,个体的海底轮通常是开放的。因为身心是相互影响的,开悟在心理学上代表极大的认知和转变,这一刻海底轮会受到影响而开启。反之,如果心理上未经历开悟,而中脉海底轮却未曾打开,那么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开悟。2. 即便海底轮曾经开启,如果因修持不力...

开悟的人是什么样子的呢?
开悟的人是思想境界及高,做事低调,对自己严格,遇事大度,从不斤斤计较,无怨无悔去帮助别人!

开悟了的人是什么状态
和常人一样。只是心清静了,如果真要说状态那就是豁然开朗的状态吧!开悟就意味着不迷惑众生了。什么唯物主义,什么唯心主义。什么各种繁琐的思想,感情等等一切都不会迷惑你。什么红尘,世俗的所有好比一个意境那么简单明了透彻。。

有谁知道,南怀瑾老先生是否真的开悟了。
纯属个人的偏见和认识,不正当不正确的地方也是纯粹个人的观点,喜欢南怀瑾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把南怀瑾当佛一样迷信了,不允许他人说南怀瑾半个不字,不赞同,更喜欢他的教学方式以及处世态度,来得潇洒,去得从容。只要有这个肉身,就会被身所累,就算是菩萨,同样如此。或许在南怀瑾眼里,整个世界和...

开悟的人很可怕(人到中年开悟最可怕)
南怀瑾对于人生的看法独到,许多人感到生活中的迷茫和焦虑,经常烦恼不断,难以展露笑容。南怀瑾曾创作一首名为《人生至高境界》的禅诗,诗中表达了对人生境界的深刻理解。人生至高境界 - 佛为心:以佛家的慈悲心处世,为他人着想,摒弃自私自利的心态,心胸开阔。- 道为骨:保持道家的傲骨和尊严,有所...

开悟有哪些好处?
开悟就是我们破除了迷执,见到了人生宇宙的真实相。什么是迷呢?我们一切有情由有无明的障蔽,把现实中眼所见、耳所闻、鼻所嗅、舌所尝、身所触、意所了的都认为是真实有的,这就叫迷。认为我们自己的身体里有个真实不虚的实在的我,这就叫我执。对于身体乃至周围的环境,如天地、山河、日月、星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