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鸿门宴的读书笔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0-16
小议项羽
洪靖怡
原本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毫不重视的我,自从学了鸿门宴这篇文章后,是我对它们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在鸿门宴这篇文章中,我感觉作者司马迁意在强调项羽的性格弱点。妇人之仁,自矜攻伐,沽名钓誉……好象每一个弱点都是不可饶恕的致命错误。对项羽的严厉批判可能会使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项羽这个君王当的实在是有些失败。
而我,却被项羽所散发出来的种种优点所震服。
首先,项羽在战场上那股霸气,让我惊叹不已。正如书中所说,“先入关者王之”,刘邦的确是先入幽谷关,可是流血牺牲,大败秦军主力的可是项羽啊!无论功劳还是苦劳,项羽“王”之都是当之无愧的。与其说他自矜攻伐,倒不如说这是他有实力,有自信的表现。
其次,我还对项羽的高尚人格表示敬佩。正如苏轼所言,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表现了他的“君人之度”。是啊,对一个国家而言,这确实是日后灭亡的原因之所在;但是无论在人格上,还是道德伦理上,都表现出了项羽的宽容,豁达之心啊!如果说作为一个君王心地仁慈是个败柄,那也是因为项羽生活在那个多事的年代。假使他生活在现在,情况很可能是另一翻模样。
最后,在归纳项羽的性格特点时,“胸无城府”也成了概括他的词语之一。但是在我记忆之中这个词是一个褒义词,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也许作为一个国君,谋略当然应该有,但比起刘邦的老奸巨滑,为了利益可以不择手段,我个人倒认为项羽比他高尚的多,俗话说“君子坦荡荡”,项羽是真正的君子!
项羽最后虽然败了,但他败的光明磊落,他为后人留下的是在战场上搏击的英雄背影和永远不可抹去的记忆。
项羽,真不愧为一代枭雄!

如果刘邦被范增所杀
汪磊
我从小就喜欢和父亲下象棋,尽管几乎每次都是父亲的棋子越过“楚河汉界”,占据我的大半江山。可值得我思考的是,为什么我总是失败,而且会败得很惨,甚至在占有开局时优势的情况下依旧不能翻盘?我想并不能把原因推倒我父亲的“棋艺”上,因为他开局时也占不到优势。那么问题必然就处在我的棋着上了。
根据我的研究和父亲的知道,我发现我输棋的原因有如下几点:第一输在关键的一着棋,我不能料到的是父亲该如何落子,结果关键时候总是走错棋;第二输在用棋之道上,我的法则是孤军深入,不懂得战术和配合;第三输在决断上,丢车保帅还是两者皆失,我总是不能看穿表象而察觉到父亲的意图。而父亲下棋善于调配棋子,懂得棋子之间的配合,于是每次与我厮杀都是“斩我而后快”。
因此我一直希望父亲或者观棋不语之“君子”,在关键时刻给我一点提示,能让我在关键时局翻盘。那么结果又会如何呢?
历史上的鸿门宴就类似于这个情景——关键一招决胜负。让我们猜想一下如下情景:鸿门宴上,项羽在范增近似强迫的暗示下杀死了刘邦。即使刘邦之死成为了事实,张良之辈也不会有何闪失。因为即使项羽把刘邦杀掉了,项羽也不会承认杀刘邦的决策是他自己的决所期望的。项羽已被刘邦做出的假相所迷惑住,他甚至可以为刘邦说话。如果项羽真的是一个有军事才能的人的话,他所期望的一定是与刘邦的统一和好,强强联合。可正因为他的“仁慈”,他根本没有考虑到刘邦的志气或者是野心,结果导致了自己的结局。这就是项羽性格上的弱点。正因为这个弱点,即使他在鸿门宴上杀死了刘邦,他也不会按范增的要求继续杀掉张良等人,他反而会把范增当作凶手处理,尽管他把范增尊为“亚父”。当然最后项羽还是逃不了一死,只不过“汉王”变成了运筹帷幄的张良。
可是如果“亚父”采取了非常之举,先搞了个“政变”再杀掉刘邦,那结果可就不一样了。凭借范增的才华完全可以不必拘束于项羽之下,说不定范增及其子孙后代能建设出一个更加强盛的朝代,使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恒的名字。然而转眼之间成为阶下囚的项羽,即使范增出于“爱子之情”不杀他,他也会声嘶力竭而死,因为他太狂妄了,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一切。
“将!”父亲轻声一语,我知道我又成了父亲的手下败将。。不过真正的赢家,说不定是那个“观棋不语”之“君子”呢。

思项羽,念项羽
袁璟
项羽,西楚霸王当之无愧。霸王别姬,侠骨柔情,展现得淋漓。但最后在乌江畔,撒下英雄泪,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他,长剑在握,最后的一剑,换来的是一片血朦胧,西楚霸王,就这么轻易地倒下了。好一位可歌可泣的西楚霸王啊!
刘邦回合韩信、彭越等各路军队,在垓下将楚军团团围住,并于夜间在四面唱起楚国的歌曲。项羽以为汉军已占领楚的所有地方,所以汉营里才有这么多楚人,于是他就失魂落魄地说:“完了,刘邦已经攻下西楚了。”
当夜,项羽带领八百子弟兵向外突围,逃到乌江时只剩二十六人。这时恰好一个船夫摇船过来,他劝项羽到江东继续称王,项羽苦笑说:“我在会稽群起兵,带了把钱子弟兵渡江,到今天只有我一个人回去,我实在是无颜见江东父老。”如实项羽在乌江边拔剑自刎。
够气魄的西楚霸王,也难怪李清照会吟“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英雄,项羽当之无愧,他的一生可谓是轰轰烈烈,推翻了暴秦的统治,希望能够入主中原,主导中国,然而至死也只能落个霸王。与虞美人的恩爱来得轰轰烈烈。可惜红颜多薄命,为了能让自己心爱的项羽,心爱的西楚霸王赢得天下,甘愿牺牲自己,为了项羽断了后顾之忧,在那银光一闪的一瞬间香消玉殒。项羽纵使有再多的悲痛,也只能默默地放在怀中,融化在行动中。然而虞美人的牺牲没能挽回大局,项羽最终败了,在四面楚歌中,项羽起先想到的是江东父老,尔后便是那美艳绝伦的虞姬。美貌与智慧并存,胆识与勇气同在,项羽自觉实在对不起她,只能在乌江自刎,为的是谢罪,是逃避。
鸿门一宴,项羽错失良机,因为他的妇人之仁。倘若项庄刺死沛公,那么今日的天下恐怕将是另一番景象了。如果项羽乘坐了江东老汉的那条小船,逃得一命,日后必定能够东山再起,卷土重来,项羽在汲取了失败以后,一定能够大败刘邦。
但他没有,没有这么做,因为害怕良心的谴责,因为实在没脸面对江东父老,没脸苟活在世上。那一刎,是英雄最后的抉择,无奈而凄凉,却成就了项羽的千古之名。
至今思项羽,至今念项羽,他的侠骨柔情,他的英雄气概,注定他将是一位霸王!

论项羽
陆艺菁
项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在短暂的三十年生命里,取得了无数骄人的战绩。但却在楚汉战争中,亲手将自己的生命画上了一个悲壮的休止符。“西楚霸王”——项羽的悲剧似乎有些凝重,但它更多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思考。
在学习课文《鸿门宴》中,可以用这么几个词来形容项羽:沽名钓誉、缺乏政治远见、刚愎自用、胸无城府、有不忍之心、寡谋轻信,轻敌自大。而就是这几个词一针见血的分析了项羽这个悲剧的原因。不过,众所周知,项羽在参与的那一场战争中,他既不是像刘邦那样沉着的老将,也不是诡计多端的奸臣。在我眼中,项羽就是一个带着些许纯真、不明世事,冲动的年轻人。他的失败并不怪他,只是他的运气不好,碰上了比他拥有更多经验、更多计策的刘邦。倘若项羽也有刘邦的那些战术,丢掉自己的那份冲动,那么中国的历史也将改写。不过,事已成定局,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瞻仰古人,学习古人宝贵的精神。
我从项羽身上,学到了一种精神。他年轻,却没有一丝颓废;他年轻,却用自己勇敢的精神闯荡江湖;他年轻,却早已种下了称霸天下的雄心。他的精神、勇气、壮志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不需要像项羽那样握着宝剑驰骋战场,但是我需要项羽那样的精神——勇敢;我需要的是项羽的那份霸气——执着。
项羽,一个悲壮的神话!

永远的西楚霸王
汤泽群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间汉军四面皆楚歌……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雅,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感慨,自我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是司马迁所作“乌江自刎”一文中的字句,足以说明当时楚方将亡时的境遇。而《乌江自刎》又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这部书是一部英雄史诗。项羽虽然失败了,并没有称王称帝,但却仍然被司马迁编入《本纪》当中,可见司马迁没有按照“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标准评价项羽。相反,在他笔下,项羽的失败使人感觉到这种失败不仅仅是“可泣”更“可歌”,不仅“悲”,更为“”,他始终都是一个英雄。
是的,项羽是永远的西楚霸王,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虽然在汉朝王刘邦统治的天下后,社会可以说是比较繁荣稳定的,但我还是比较同情项羽,甚至是敬畏。
他并非没有统治天下的霸气,并非没有英雄气概。从他少时立下的宏伟志向,就可以看出他英雄的本色。即使是后来到了“四面楚歌”的境地,依然没有改变这种本色。无论是他“悲歌慷慨”“泣数行下”,还是“大呼驰下”“斩将刈旗”,或是“不肯过江东”都不可不被称之为英雄之举。
他并非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之辈。或许他在《鸿门宴》中表现的是如此草率,结果错失良机。好像什么事都不加思索,自以为是。但我认为这不仅没有说明这些,相反,恰恰表现了他的“仁义君子之气”。他是一个纯粹的英雄,他也许就只会“旦日 士卒,为击破 公军”,而永远做不了那些“暗杀敌人”的这种阴险招数。就因为这一切谋划,是他认为不义的事,他才迟迟不肯作决定。
他并非没有人情味。泪别虞姬、雅马的细节,可以看出他也有人性情感中最真实、最纯洁的一面。
项王的失败总有原因,有人说他的死是一场性格悲剧,也许是他的自大,造成了最后的失误;也许是他暴躁、轻率的性格使他败在刘邦脚下;还有可能是他的“不懂用人”使他只能在天下纷乱之时,单纯靠个人的才智和勇气去拚打。然而,我们知道,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已经过去,所以,结果是其并没有成就大事。这一切都是他人性中的弱点。但我要说在他身上,同时隐藏着许多人性中最美的东西:光明磊落、骨气、率真本色、信任他人……
很多东西在现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就过时了吗?不,反而应该是尤其提倡。如果说刘邦的缺点是自私、猥琐 、多疑……那么现在“刘邦”还不少吗?现在好像没有心机、没有城府就会吃亏似的。人们之间也似乎不很信任。这一切也发生在几千年前,所以项王“乌江自刎”的悲剧发生了。痞子刘邦坐上了胜利的宝座。而这个悲剧是必然的,他至死尚不觉悟、不自责。
唉,也许项羽这个霸王,只有到一个真实的世界里才能当得长久吧!

《鸿门宴》读书笔记
项羽,便是如此。战场上,他如鱼得水,迅速成为众人敬仰的英雄。他拥有令人震慑的威严,能掌控风云。然而,他并未坐上王位,命运未允他成为唯一的主宰。他过于天真。他的性格易怒,冲动时往往失去理智;他心怀慈悲,不忍杀害朋友;他缺乏心机,单纯如孩童。他以为,只要人们认可他的实力,他就能永远称霸...

读书笔记300多字
《鸿门宴》读书笔记300字 谈到楚汉之争,最出名的不外是鸿门宴,《鸿门宴》叙述的是项羽,刘邦共同灭亡秦国之后,范增见刘邦有毒霸天下的新,因此举办了暗藏杀机的宴会,这个宴会就是著名的,《鸿门宴》项伯—一个被长期忽略然却在鸿门宴起来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他通知了张良,项王对他的不满以及起来杀意,...

《鸿门宴》读书笔记
每读项羽传记,那首诗便浮现于心:“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在这诗中,我们感受到一位“醉卧沙场”的将士豁达情怀,想象其醉态,令人心生愉悦。征战之苦,对今日学子而言,难以体会,但通过这首小诗,我们得以一窥英雄本色。项羽,这位英雄,生性率真、乐...

《鸿门宴》读书笔记
霸王项羽在战场上的豪情与霸气,让人难忘。然而,当楚歌四起,他于军帐中慷慨悲歌,虞姬在旁轻弹琵琶,唱出对他的深情与不舍。虞姬,一名歌姬,原本在万花丛中平凡。但她遇到了项羽,一个她心中的英雄,也是她梦寐以求的欣赏者。面对楚军的败局与江山的易主,虞姬选择放下武器,成为他的红颜知己,而...

《鸿门宴》读书笔记
项羽,这个名字对所有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他以他传奇的一生、悲壮的结局,在史书上被记载流传,他用他的霸气与柔情打动了人心。历史上,他似乎是一个败者,败给了刘邦,最后含恨自刎于乌江。但同时,他又是一个赢家,赢得了后人的尊重,让人叹惋、可惜、难过。读完《鸿门宴》这篇史文后,我虽为项羽...

中学生读书笔记范文
《鸿门宴》揭示的不仅仅是刀光剑影和生死较量,更体现了力量与智慧之间的较量。刘邦的存活并非依赖他人保护,而在于对项羽力量准确的判断。尽管兵力悬殊,刘邦选择放弃先攻大功,避免了与项羽的直接冲突,这是他存活的必然原因。刘邦的卑躬屈膝与排座安排让项羽视他为投降的小角色,他的懦弱更是加深了项羽...

《鸿门宴》读书笔记
在鸿门宴中,即使范增数目他,他默然不应,他坚守自己的原则。他只是多情,少了刘邦的一份奸诈,少了刘邦的一份老成。他就像一个固执的孩子,要哭就哭,要笑就笑,为了自己的梦想在楚汉战争中抗争,直到最后一刻。历史一去不复返,留给我们一个多情的项羽。他是霸王,但更多时候,他是多情的男子。感...

关于鸿门宴的读书笔记
关于鸿门宴的读书笔记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你发朋友圈会使用部分人可见功能吗? 匿名用户 2013-10-16 展开全部 小议项羽洪靖怡原本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毫不重视的我,自从学了鸿门宴这篇文章后,是我对它们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鸿门宴这篇文章中,我感觉作者司马迁意在强调项羽的性格弱点。妇人之仁,...

鸿门宴历史故事读书笔记300字左右
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这次宴会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后人也常用“鸿门宴”一词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详细记述最早见于“史圣”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

史记的读书笔记范文
去年暑假,我阅读了《史记故事》,这本书让历史之门为我打开。书中的主角司马迁,让我敬佩不已。他以《史记》讲述了许多引人深思的故事。如“卧薪尝胆”、“鸿门宴”、“晏子使楚”、“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这些故事既精彩又有趣,为我理解历史铺平了道路。其中,“卧薪尝胆”故事中,越勾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