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里,怎么会有这么多印章?

比如,《兰亭集序》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印章啊,没写几个字就是一个,这个是什么原因啊。

印章的作用:
1:作者的落款,是作者留下的名称,就和你平常自己画完画签上自己名字一个道理。
2:鉴藏印:是当代或后人收藏和鉴赏时留下的,原因很多有的是朋友文人之间相互提款以示友好,有的是收藏名家在收藏古迹时留下自己收藏过的印记,这些也是后人鉴定的依据
3:盖在纸缝相接地方的印,这是为防止有人乘机造假用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4-13
兰亭序为传世名作,千余年来不知倒了多少道,各个收藏者都将自己的印章盖在上面。特别是有的收藏者有好几个印章,都会好不犹豫地盖在上面。这样著名的书画作品印章就多了。
这有坏处,给书法作品的鉴赏带来了麻烦。
也有好处,方便了人们了解一幅作品的流传历程,对于了解书法史、鉴定真伪有重要作用。
第2个回答  2006-04-13
那都是名家的收藏章!还有鉴赏章!问这干啥啊!我知道的不多!
第3个回答  2006-04-13
有的是写的人自己印的,有的是后人印的.
第4个回答  2006-04-13
那些是后代收藏者盖上去的!!!!
第5个回答  2006-04-13
可能跟构图的需要有关

书法作品为什么要盖这么多章啊?
原因:一、是增加色彩,画龙点睛。书法不同于绘画,没有五彩缤纷的色彩,仅仅是“白纸黑字”,其艺术形成是黑色的流动线条,颜色单一。在黑色之中。间上一点朱红,活跃了气氛,增加了书法的色彩,而且在画龙点睛之效。二、是调整重心。书法家在创作书法作品时,由于环境、心情、书法内容、笔墨、纸等方...

书法为什么盖那么多章
书法盖许多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印章的验证作用 书法作品中,印章作为一种真实性的标识,用以确认作者的身份。在许多情况下,作品经过创作者盖章后,即代表了其权威性。同时,印章也是收藏者和鉴赏者表达其所有权和鉴赏意见的一种方式。二、艺术表现的需要 在书法作品中,印章不仅是实用的标识,更是...

古人字画中为什么要盖那么多的印章
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证作用。宋、元以后,因注重了书画题跋和署款,书家们逐渐认识到印章的艺术作用并注意在书法作品中发挥这一作用,使书、印合璧的艺术得以形成。书、印相映成趣,不但使书法作品增色,活跃气氛,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调整重心,补救布局上的不足,对作品起到稳定平衡的作...

书法作品里,怎么会有这么多印章?
印章的作用:1:作者的落款,是作者留下的名称,就和你平常自己画完画签上自己名字一个道理。2:鉴藏印:是当代或后人收藏和鉴赏时留下的,原因很多有的是朋友文人之间相互提款以示友好,有的是收藏名家在收藏古迹时留下自己收藏过的印记,这些也是后人鉴定的依据 3:盖在纸缝相接地方的印,这是为...

为什么古代书法作品上有那么多的印章?
很多时候是为画面的完整,有些书法家在第一个字旁边就用印章就是为了画面的整体。一张画有的时候不是很完整,这时候章就起作用了

字画为何要盖那么多印章?
与此同时,作者也会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或者是创作时候的情趣而盖上自己的别号等其他的印章,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作者的想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例如宋代著名的书法家米芾就很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上面盖上“襄阳漫士”这样的印章,因为他的籍贯是湖北的襄阳。除此之外,我们在一些流传时间非常久的作品上面...

为什么书法作品上要盖那么多乱七八糟的章
各个时代的印章有各个时代的特性。而这一特性可以从印章的形状、篆文、刻法、质地、印色等诸方面分辨出。北宋的书画作品上,钤盖书画家本人印章的很少,大多数书画家在作品上不钤盖本人的印章。宋代的印章以铜、玉居多,少数是用其他的材质。印色有蜜印和水印之分,(南宋的末年出现了极少数的油印)...

书法章为什么要刻三个章?
1. 书法创作中使用三枚印章,通常包括两枚姓名章和一枚闲章,这三枚章是书法作品中经常用到的工具。2. 姓名章分为朱文(阳文)和白文(阴文)两种形式,当在一幅书法作品上使用两枚姓名章时,建议一朱一白,并且要确保两章的大小相匹配,以达到和谐的效果。3. 闲章,也称作布局章,它包括引首章、...

为什么名人字画上有那么多印章?
这是古代书法作品能流传到现在的见证。每一枚印章就是一个收藏过这幅作品的收藏者 ,而钤盖印章的收藏者大都有史可查,这是我们现在判断古代书法作品真伪的重要手段之一(不谈做假);同时也证明其流传有序。这些印章的钤盖,与书法作品相映成辉,更增加了其欣赏性。 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证作用,宋...

为什么王羲之的《兰亭序》会有这么多的印章
王羲之的《兰亭序》会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印章是因为后来收藏的人都会在上面盖一个或者多个自己印章,以表达鉴赏和收藏的意思。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公元353年4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