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诸侯的谥好是怎么起的
汉代标榜「以孝治天下」,自惠帝起,诸帝谥号都有「孝」字,称孝惠帝、孝文帝、孝景帝等。史家叙史作省称,或略去「孝」字,或略去「帝」字,例如「孝惠」、「惠帝」。庙号、谥号连称时,庙号在前、谥号在后。例如汉武帝的全称是「世宗孝武皇帝」。谥号最初用一个字,后来有两个字的,例如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国君的名字都是根据什麽来取的??
秦孝公,秦穆公,齐威王,燕昭王这些都是谥号,是由大臣们根据他们活着时候的表现取的,比如秦孝公的孝字是因为秦孝公开创了秦国强盛的局面,因其“开基肇业”之功,所以将其谥号定为“孝”的。
春秋时,各诸候国君的名号,如襄王、孝王等是以什么来命名的?
谥号,为东亚(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此外,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一些邻近国家亦有使用,但不是每个东亚古代国家都用谥号。《逸周书·谥法解》维周公旦、太...
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君谥号含义
谥号制度形成,传统说法是西周早期,即《逸周书·谥法解》中提到的周公制谥。但是近代以来,王国维等根据金文考释得出的结论谥法应当形成于西周中期的恭王、懿王阶段,这一说法现在得到广泛认同。周王室和春秋战国各国广泛施行谥法制度,直至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因此把它废除了。直到西...
春秋战国的时候诸侯的谥号的问题???
谥法初起时,只有美谥、乎谥,没有恶谥。谥号之有善恶,西周共和以后。周厉王是一个贪婪的君,“国人”发动暴动,他逃到彘(今山西霍县东北),后来就死在那里。“厉”便是对他予以斥责的恶谥。先秦时的谥号以用一个字为常,也有用两三个字的。用一个字的如:秦穆公、晋文公;用两三个字的如...
古代不是天子,诸侯的人死后谥号是怎么来的?
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还有私谥,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即已出现。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私谥可能始于东汉,或谓春秋时期已有。民国以后,称谥在一段时间内仍存在。 谥号的选定要根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
关于春秋战国以及秦汉时期皇帝(诸侯)的称号
语: 太子即改谥为成( 史称楚成王),他这时才瞑目。因为成字比灵字要好得多。另 外,卫灵公因卫国发生变乱而逃亡到邻近的诸侯国,北宫喜与析朱鉏帮助他平乱归 国,卫灵公如愿以偿,喜不自胜,为了褒奖平乱功臣。竟别出心裁,立即赐北宫喜 谥为贞子、析朱鉏为成子( 子是爵位) 。
...比如齐桓公,卫灵公,晋悼公秦襄王等等,这个名号是如何起的...
这些名号是根据国王生前所作所为简化而成的谥号。太多了,具体请查阅http:\/\/baike.baidu.com\/view\/1072.htm。这些诸侯国君在世时根据周王所封的爵位称呼(一直延续到东周时期),如宋为公爵称宋公,齐侯、鲁侯、郑伯、楚子(后僭越称王)、许男等同前。
谥号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啊?
春秋时代,谥法逐渐制度化,出现了所谓的“子议父,臣议君”。这时的谥法,由于国家的众多,各国的标准也不同,有宽有严,不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谥号的善恶,根据诸侯的形迹来定。在时间上说,各国一般都是前期给谥号时候严,后期逐渐放宽了标准,也许是因为权力下移的原因吧。从孔子时候起,儒家有意识...
春秋时各诸候的称号是怎么定的
关于谥法的专门著述开始于《逸周书•谥法解》,里面规定了制谥的基本原则:在《逸周书·谥法解》中,有这样的解释:经纬天地曰文。成其道。道德博闻曰文。无不知。学勤好问曰文。不耻下问。慈惠爱民曰文。惠以成政。愍民惠礼曰文。惠而有礼。赐民爵位曰文。与同升。绥柔士民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