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可以说各个国家之间的战争是非常多的,而且根据各种史书的记载会发现,战国时期的战争,有很多都是动辄几十万人的大战,这种规模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非常大的数量,比如长平之战赵国四十多万人,而秦国自己也损失了几十万,但是这样大规模的战争是真实的数据吗?为何后世即便是三国时期也并不常见了?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战国时期战争的规模
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围绕着上党郡的归属权问题展开决战,双方累计投入兵力超过百万,这便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长平之战;公元前259至公元前257年,秦国出动25万大军攻打赵国国都邯郸,赵、魏、楚三国出动30万联军合力抗秦,并成功击败秦军;公元前224年,秦将王翦、蒙武率60万大军攻打楚国,最终攻灭了楚国。从上述几个例子中可以看出,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非常庞大,动不动就是数十万人开战。与之相比,同时期欧洲那些著名战役的规模就如同村战一般,完全不是一个量级。按理说,古代人口远不如近现代,可战争投入的兵力规模与近现代战争相比却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不禁不使人产生这样的疑问: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真有那么大吗?
有一种观点认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实行的是全民皆兵的征兵制度,每次干仗都是全民总动员,战争规模自然很大。乍听这种说法挺有道理,可仔细分析却又不是这么一回事。
大规模战争的前提是国内必须要有足够人数的成年男子。根据一些史料中所提供不太确切的数字,战国中期齐国人口约500余万,秦国人口约600至700万,赵国人口将近300万……所有诸侯国加起来总人口约2500万至3000万左右。按照这些数字再结合全民征兵制度,各国拥有数十万人的军队似乎也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可问题是,当时这些诸侯国有没有这么多人呢?
2、各国究竟有没有那么多人
以齐国为例,《战国策》中提到齐国国都临淄有七万户,以至于临淄的人们摩肩接踵、挥汗如雨。按照一户五人的算法,临淄总人口约为35万。这个人数对现代城市来说毫不起眼,可在战国时期却是难以想象的数字。以当时的生产力、运输条件,要长期供养一个拥有35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是一件难度很高的事情。要知道即便到了将近一千年后的唐朝极盛时期,唐长安城人口也只有100余万。而且由于长安人口承载过重,唐朝皇帝不得不在长安和洛阳之间来回奔波,以减轻长安的粮食供给压力(也有一部分是出于政治原因)。唐长安城是整个帝国的国都,而战国时期的临淄仅仅是诸侯国的国都,不断面临战争压力的齐国临淄人口规模能达到极盛时期唐长安城的三分之一?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由此可见,战国时期的人口数据存在很大水分,实际人口应远低于2500万至3000万这个数字。
退一步说,即便战国时期人口真有那么多,各国能出动那么庞大的军队吗?答案是也不可能。
以秦国为例。假设秦国总人口为650万,男女比例1:1,男性人数就是325万。如果十五岁到六十岁之间的男性占当时男性总人数的75%,那符合参军年龄的还有227.5万。宗室、官吏、里正、伍老、特殊工种、残疾人(战争时期残疾人数较多)等群体无需服兵役,扣除掉这些人之后,剩下符合标准的顶多180万。但这些人并非一股脑儿全部要被征召去打仗,古代也没那么不人道。一般情况下,每家每户只需要一名成年男性去服役,其余的在家乡从事生产。因此,这180万人中需服役的最多三分之一,也就是60万。
如果秦国常备军为60万,那么长平之战中秦国出动60万人可能吗?所有士兵都派上一线,地方上难道不需要军队镇守吗?更何况60万大军在前线对粮食、物资的消耗根本不是区区几百万人能供养起的。所以即便是粗略计算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被严重夸大了。
3、史书是否夸大人数
事实上,夸大人数的情况在当时的历史资料中随处可见。比如根据《史记》中的数据,秦国从公元前364年至公元前234年期间,共参加大型战役15次,其中有14次杀敌数超过2万,有4次超过10万,最多的是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军。按照这些数字统计,秦国在长达130年的时间里共杀伤敌人将近150万。那么秦国自己在这130年里又该损失多少人呢?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就算秦军特别能打,伤亡100万怎么都得要。可是越到后期,秦国出动的军队人数就越多,这显然不符合人口规律。
类似情况还有西汉初年的白登之围。根据《史记》记载: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高帝於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这段是说匈奴冒顿单于率40万精兵将汉高祖刘邦围困在白登山。可问题是,以当时北方地区的生产力和生存环境,匈奴可能凑出40万大军吗?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读史可以明智,但并非史书中所写材料都是金科玉律。受政治环境以及史官个人好恶等因素影响,即便正史也会出现一些偏坡之处,所以我们读历史不是毫无辨别地全盘接受,而是要加以分析辨别。历史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历史上出现过的各类场景很多时候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还会重现。从历史事件中寻找答案,以史为鉴往往能让我们的人生受益无穷。
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真的有那么大吗,为何动辄就是几十万
有一种观点认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实行的是全民皆兵的征兵制度,每次干仗都是全民总动员,战争规模自然很大。乍听这种说法挺有道理,可仔细分析却又不是这么一回事。大规模战争的前提是国内必须要有足够人数的成年男子。根据一些史料中所提供不太确切的数字,战国中期齐国人口约500余万,秦国人口约600至70...
春秋战国我国人口并不多,为什么打仗就动用几十万人?
所以总的来说,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经常有几十万人同时参战的大场面发生,主要原因就是当时全民皆兵的制度造成的。
战国七雄时期的兵力到底有多少,怎么动不动就是几十万人的大战?
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比后面的某些朝代所需要的兵力都多。因为后面的朝代都统一了,打仗不需要那么多的士兵了,而且有足够的人口供给。预备军剩下的农民专心种地都可以了,这些职业军人在军事素养和武器装备上都非常优良,除非一举遭到歼灭,不可能轮到农民上战场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战术,都是只要你承认我是霸...
战国的战争动辄数十万甚至百万人
综上所述,战国时期各国的军制与后世完全不同,由于战争频率太高的原因,各国在大规模战争爆发时,完全是一种“全民皆兵”的动员方式,不论男女老少,全部需要参军。根据推测,战国时期各国的终极动员能力,根本不是后世的“二十抽一,十五抽一”,而是达到了恐怖的“十丁抽一”,而像长平之战这种关乎...
为何战国动辄就是几十万人?
春秋战国和汉末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两个著名的乱世。这两个时代国家动荡不安,战争连绵不断,打仗就是家常便饭,往往一言不合就开打。但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和军队数量都远远超过几百年后的三国时期。最熟悉的就是长平之战。两国都投入了四十万人的战争。但是要明确,长平之战一...
...时代战争规模最大的朝代是那个?比如动不动就十来万之类的..._百度...
公元前三世纪,中国战国时代战争频繁,规模宏大,战争指挥水平高超。在战国末期的六七十年间,秦国发起的战争导致六国军队伤亡超过300万,秦国自身的伤亡和因败仗而死的人数未计算在内。著名的将领如白起和赵奢,在多次战役中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战国时代,战争规模宏大,动辄涉及数十万兵力。例如,秦赵...
古代打仗动不动就是数十万军队存在 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
在古代战争中,动辄便是数十万大军,例如战国时期“长平之战”,秦赵出兵多达百万;又如新莽末年“昆阳之战”,王莽出兵42万;再如东晋十六国时期“淝水之战”,前秦出兵多达112万等等。那么,在生产能力相对落后,运输补给能力相对较差的古代,真的能够出动如此多的兵马吗?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要分两种情况来看。情形之一:...
战国的战争规模比春秋大的根本原因:郡县制的确立
根据《左传》《国语》的记载,春秋时期中等规模的战争一般是双方各出动100—300辆兵车,每辆兵车约30人,按这样计算,多数情况下双方兵力加在一起不会超过2万人。而战国则不同,《史记》中动不动就出现斩首十万、斩首八万的记载,规模显然比春秋大得多。 这里举一个例子,春秋时期最大的战争——晋楚...
古代打仗动不动伤亡几十万人,是真的吗?
是的,古代打仗确实经常会有大规模的伤亡,动辄几十万人。这种情况在历史上的许多战争中都有发生,尤其是在古代的一些大战役中。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古代的战争与现代战争在技术和规模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古代战争往往采用人海战术,即依靠大量士兵的密集冲锋和肉搏战来取得胜利。这种战术在当时的战争条件...
日本战国场面大么
跟中国战国动辄几万甚至几十万人厮杀的场面相比要小很多!比如战国时期的几次大的战役(合战),关原合战,双方动员了约16万大军,其中德川军近9万人(实际9万不到),石田三成军近8万人,战役时间从1600年6月14日-到6月15,实际不足两天,其中德川秀忠由于被真田家拖在上田城,实际并没有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