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打伊朗对世界各国的坏处

如题所述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1991年苏联解体,两大格局不复存在。美国凭借优势的政治经济军事与文化,已然成为世界的超级大国。中国的和平崛起是继苏联解体以后,又一件改变世界的大事,强烈的冲击美国的独霸地位,深刻的改变世界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虽然这一表现还不甚明显,但其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中国用独特的方式走出了困境,创造了奇迹。在经济保持29年的高速增长之后,问题也积累了不少,如何解决问题,缓和矛盾,承接历史,开辟道路,则是摆在这一既古老又年轻的大国面前的任务。

本文从朝鲜核试验为切入点,力求从大视野的角度,以大历史的背景为依托,来分析中国面临的困境,世界各国的战略态势及在美国一超的情况下,各国为维护国家利益而进行博弈较量。特别是在世界局势处在拐点的时候,中国如何破解美国的全球战略之局,又如何布好和平崛起民族复兴之局。
目前的中国虽无50多年前的危险,亦无20多年前之贫弱,但此时的中国也面临重大危机,不可掉以轻心。1976年文革结束时,中国人长出一口气,内乱已息。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赢得了安全的战略空间,对越战争的意义虽比不上朝鲜战争那样深远,也是中国破局的一着妙棋。从那以后,中国一路高歌猛进,经济快速发展,现已成世界重要的经济实体,从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爆发的潜力一定程度上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中国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对外贸易,外汇储备快速增长。2007年初已突破1万亿美元,每月以200亿美元的速度在增加,现在已达1.5万亿美元。中国的商品在其他国家竞争力强劲,在美欧非赢得了广阔的市场;中国在联合国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现在好像形势一片大好,但下一步该怎么办?这个苏醒的东方雄狮,恢复了尊严的巨人要在世界上找回他本该拥有的一席之地。中国发展的潜力是令美国在享受到中国廉价商品的同时又深深的忧惧,中国的发展迟早会挑战美国的根本利益。况且美国从来就没有放弃遏制与分化中国的计划,但经济上又有共同利益,将来的矛盾与现实利益纠缠的表现,在今天就是龃龉不断,欲打还休。

经历过多苦难与屈辱的国家,会变得敏感,而享受过多的快乐与幸福的国家,会变得乐观。对于世界上两个最重视现实的国家——美国和中国而言,由于特殊的历史,中国倾向于敏感,而美国倾向于乐观。但在中国快速发展与美国逐渐走向衰落之时,中国精英和既得利益者因为物质的快速的满足和美国对中国不伤筋骨的遏制开始变得盲目的乐观;与此相反,美国的精英由于目睹中国快速崛起看到中国未来发展的潜力而变得日益敏感。在这两种感情交织与此消彼长中,中美之间的斗争与合作表现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繁复与难于捉摸。

中国局势凶险,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国的威胁

美国谋求世界的霸权,已非一朝一夕,并已有成功的模式和既得的利益。中国的快速发展,让美国神经紧张。中国在克林顿时代是美国的战略伙伴,现今成了战略竞争对手。美国以后将在一切领域对中国加紧压制,在这个超级大国的全力压制之下,中国战略生存空间将面临巨大挑战。毕竟美国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庞然大物,美国根本政策的转变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石油问题,东海问题、台湾问题无不是美国最好的武器。

二、国际环境不容乐观,发展空间受制

压制中国,日本当起了急先锋;台湾政坛一片混乱,台独在美国的叱骂声中日渐壮大;伊朗面临亡国的危险;中国的战略资源——石油,面临重大威胁;印度受美国扶植,欲火中取栗,对抗中国;俄罗斯短期内难振雄风,期望俄罗斯与中国深度联手,恐不现实;东南亚在美的挑唆下,亦抱不友善的态度,可以说目前中国虽有俄朝策应援手,也是孤军奋战的。

三、内部问题重重

中国经济改革已二十多年,在经济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很多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有待完善,政治改革还要深化;中国为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为大战略的崛起,过于重视经济建设,或者说,经济建设初期对经济的过分追求,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国企改革还没有最后成功,国有资产流失还没得到遏制;金融风险越来越大,房地产有绑架中国经济的可能;教育产业化遗害深远;卫生体系不健全;贫富差距拉大、地域发展不平衡;道德危机凸现。

1、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有待完善

在中国特殊的历史与一直凶险的现实下,中国人一百多年来都在积极地探索与实践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的推进,但一直都不能不受干扰的推行符合自己国情并行之有效的政治经济民主制度。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它们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鉴于这个问题的复杂性,我们放在五个阶段中详细阐述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推进的关系。从目前来看,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缓慢,当然政治体制改革一定要慎重,既不能不变,坐视政府与执政党的力量无形消减,亦不能乱变,像苏联那样分裂,给那些打着民主旗号的国家以可乘之机。从政治稳定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一个统一的中国,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又揭开了经济发展的序幕,为中国今日的起飞奠定了重要基础,实现了中国人一百多年来为之奋斗的目标。但问题始终考验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与能力。如何推进民主政治,加强政党建设,推行符合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民主,保障国家利益不受到世界上一些故意推行意识形态进行侵略的国家的损害,保证人民利益不受到既得利益集团、垄断权力的损害,控制腐败,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保护公民权利,密切干群关系,收揽民心,使国家在思想进步中可持续发展,这些是摆在当政者面前的一系列重大难题。这些难题是考验现阶段乃至以后领导者执政能力、制度建设能力、对中国民主的理解能力、对历史的承袭及创新能力。如果这个难题能迎刃而解,此人必将是继毛泽东、邓小平之后,又一位了不起的伟人。

2、经济领域暗潮涌动

国企改革还没有最后完成,改革过程中问题也出现不少,国有资产还在流失,外国的大型公司借中国改制之机,对中国的企业虎视眈眈,伺机控制。金融风险快速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越来越大,国外热钱纷纷涌入,地下钱庄兴风作浪。房价居高不下,房地产有绑架中国经济的可能。国内资源浪费污染严重,可持续发展堪忧。比如,日本的国内森林覆盖率近64%,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为18.21%,我们还要向日本出口木材,做一次性的筷子。石油命脉孤悬一线,没有石油的稳定,中国的经济就会出现剧烈的波动。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也没得到根本改变。

3、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高等教育在高学费、多招生、盖大楼、大发展之后,弊端丛生。高学费没带来高质量,高校的高学费已让众多寒门学子望“门”兴叹,教育培养人才,储备智力的功能受到教育产业化的侵蚀。

当然,教育也很无奈,部分政府部门不作为,社会问题无法解决,不断向教育部门转移也令教育不堪重负。但这不能成为一个托词,把原因都归到外部去,教育自身的问题仍要特别提出来。

这些年教育的变化可以用几个“化”来概括,教育产业化、收费市场化、学生商品化、高校经济化。中国的教育产业化造成教育质量的大滑坡。教育产业化本身就是有问题的,真佩服若干年前提出人的勇气。我至今查不出教育产业化的具体定义,但据我的理解与观察:中国的教育产业化是把学校当企业来做,把学生当成商品,赚家长的钱。如此一来,教育异化成了某些部门和利益集团谋利的工具。教育腐败,唯利是图,广大贫困学生再也读不起书,贫困地区的学生无法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情况必将愈演愈烈。农村的基础教育在走下坡路,初中学生的辍学率高的惊人。

若干年前“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但读书毕竟是有用的。继“读书无用论”之后,另一种论调慢慢的出现,那就是承认读书有用,但是读书付出的代价太大,读书的门槛太高,超过了现在的承受能力,也超过了将来可以获得收益的期许。一些学生,特别是贫困学生,逐渐放弃了读书,远离了校园,我把这种现象称为“读书无奈论”。不是不想读,而是读不起。有人用这样推理来展现“读书无奈论”的尴尬,“背一屁股债读大学,读了大学还找不到工作,找到工作工资也不高,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挣钱”。

“读书无奈论”出现是对教育产业化最大的嘲讽。

1994年以来,我国大学学费从每年几百元一路飙升至每年五千元至一万元不等,猛涨三、四十倍;而1994年至今十年间,国民人均收入却增长不到4倍。大学的高昂费用已让一些家庭,特别是收入低的农村家庭承担不起。在农村的某些地区上大学的费用就是一个家庭十几年的全部收入,甚至都不够。我们每年都能听到因上不起学而自杀的学生,我们什么时候能听不见。大学高收费已造成农村贫困家庭更加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

教育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了,且不说多少高校的学子抄论文混日子,仅看动辄花几百万、几千万修一个校门就让人感到悲哀了。一个学校的好坏,并不在于它的校园有多大,楼房有多高,大门有多豪华,而在于他的师资水平,教学质量,能否培养人才,服务社会。

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哈佛大学:灰黑的红砖垛,一个黑色的铁栅门,红砖垛上嵌了刻着校名的石头,林阴道远远的尽头,是约翰·哈佛的雕塑,这就是哈佛大学的大门。372年来从这扇简朴的校门里走出了无数科学家,文学家和政治家。其中有7位美国总统,40位诺贝尔奖得主。看看人家的大门,再看看我们的大门,我们甚至连一所小学的大门都比这豪华的多,再对比我们的成绩,难道不汗颜吗?

教育大家蔡元培先生有过极为精辟的论断,“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也。”

担任哈佛大学校长20年的科南特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人的质量。”

也许有人说,哈佛大学可能没有钱建大门吧?这里根本就不是钱的问题,截至2006年,哈佛大学累计已获捐二百九十二亿美元。他们如果讲求门面,什么样的超豪华大门都建得起,但是我们看到的还是那个质朴简陋却震撼人心的大门。

当中国有无数人因没有钱而读不起书,因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而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却有人铺张奢侈去修建豪华无比的大门,这几百万、几千万根本没有实际价值的“闲”钱显得那样的刺眼。

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是值得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巨额的择校费近年常见报端,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是导致择校费出现的根本原因。据新华网报道:在2005年广州市制定的高中择校费标准为:省市级普通高中、国家级职业高中收费每生4万元,一般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每生2.3万元,省市级职业高中每生3.1万元。学生入学时,3年一次性缴清。还有个别“好”的学校择校费能高到7万之多。试问,教育公平何在?

孔子的“有教无类”在某些地区已不复存在。

现阶段国家也已看到隐藏的问题有多大,对教育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免一补”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教育存在问题的补救。只是,如果不能扭转教育产业化对教育的危害,不能对高校这个“抽血机”及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导致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变革,还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可以肯定的说,高校的腐败问题必然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益暴露出来。

4、医疗体系不健全

再看看医疗,现今的医疗制度就是为少部分人谋利,而让大多数人望医止步,望药寒心。有多少人因治病负债累累,有多少人因无钱治病只能在家等死,在中国广大农村8、9亿人的医疗保障是缺乏的。稍微大一点的病,都会让一个乃至数个家庭陷入困境。中国的药品价格屡降不下,人民有病难医。在农村,因为无钱,大病小治有之,有病不治也有之。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葛延风2005年7月28日表示,由他担任课题组负责人的最新医改研究报告对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行了总体性评价和反思。他说,“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2006年9月4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承认医疗改革不成功。

医疗制度关乎民生,必关乎民心;既关乎民心,就关乎稳定;既关乎稳定,就关乎大局。

5、社会公平

公平总是相对的,所有的社会都不可能绝对公平。但当不公平已经达到一定限度的时候,我们仍把上面的话当作借口而加以忽视,社会积累起太多的不满,必将影响社会的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在绝大多数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都有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我国基尼系数在0.4到0.5之间(1995年是0.45)。按照一般标准,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绝对平均;0.3-0.4表示较为合理;0.4以上表示差距偏大。因此要从政策上去除不公平的根源,要在具体的行动中保持社会公平,更多地关怀低收入群体,关怀弱势群体。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说:“不患寡,而患不均”。当一个农民,尤其是西部的农民在祖先耕作过的土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努力劳作一生的收入还不及前一段时间网上盛传垄断的电力公司一个每天只抄四次表的普通抄表员几个月的工资,这里的对比还不让人心痛吗?

当一个处在贫困之中有志有能的人无法在现实中合理的成长进步,当一个身处底层的人无法通过正常的现实的努力出头之时,这社会还能得到这些人的认可吗?如果过分的拉大收入分配的差距,社会的隐患必将越来越多。

6、道德危机凸现

春秋时的管仲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但经济快速发展了,道德好像退步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淹没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其表现就是:社会风气庸俗化,道德品质低级化,崇高信仰缺失,荣辱观念颠倒。

问题多,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问题的麻木,视而不见,甚至故意掩盖。

世上很多事,存在于我们的一念之间:是否想做。想做总有做的理由,不想做也总有不做的借口。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虽然困难重重,有无数风波险阻,但我们如果有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有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关注;有鲁迅“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勇气;有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自信;有“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信念;有“好汉打脱牙和血吞”的坚忍;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著;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行动。凝心聚力,努力经营,必将克服困难,迎来光明的未来。

参考资料:http://www.mfzq.com.cn/Blog/Diary.aspx?Data=S&Tid=727377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8-05
中东产油区彻底被美国控制....世界各国除了几个自身产油的国家可以支持一段时间外...全都要受制于美国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08-06
2楼抄袭

欧洲国家为什么不同意美国军事干预伊朗,有怎样的考量?
当然全世界的老百姓都不同意美国采取军事行动打击伊朗,因为一旦打击伊朗的话,必然会造成国际油价的飞速上涨,这样会对全球经济带来巨大的伤害,同样也会给美国带来巨大的坏处。

美国打伊朗对世界各国的坏处
压制中国,日本当起了急先锋;台湾政坛一片混乱,台独在美国的叱骂声中日渐壮大;伊朗面临亡国的危险;中国的战略资源——石油,面临重大威胁;印度受美国扶植,欲火中取栗,对抗中国;俄罗斯短期内难振雄风,期望俄罗斯与中国深度联手,恐不现实;东南亚在美的挑唆下,亦抱不友善的态度,可以说目前中国虽有俄朝策应援手,也是孤军...

有人说美国绝不敢打伊朗,为何这样说?
因为对于现在的美国来说,如果美国去攻打伊朗,对于美国来说一点好处都没有,反而会觉得一身骚。美国一直以来都看伊朗不顺眼,一方面是想要掠夺资源,另一方面伊朗想要研究核武器,让美国很不满意,但是他们也不会直接出兵攻打伊朗,因为美国如果直接重新攻打伊朗,一方面是会让自己的经济倒退,另一方面那些和...

如果美国和伊朗的战争暴发,对我国的经济有何影响
应该伤害大,战略方面也未必好,至少中国在亚的强国外交又少了

美国为什么到现在也没有对伊朗发动大规模战争?
动动脑子,打人是要有理由的,伊朗虽然发展核武器,但是无核化是个自律性协议,人家退出无核协议你也只能指责他不守规矩,但你无权侵略别人,伊朗不是伊拉克,伊拉克是因为跨过边界侵略别的国家才被美国找到所谓维和借口才出的兵,伊朗打口水战,就是没有实质性的违法行为,你没有借口,所以美国只能指责它...

假如伊美大战
自从阿拉伯国家革命以后,阿拉伯的国家,纷纷亲美了,如果伊朗也输了,那么阿拉伯世界就要向美国倾斜了,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美国会对伊朗使用武力吗?
他也就嘴上说说罢了。伊拉克问题已经让小布什的支持率降了很多,国际上也有很多反对。英国首相布莱尔这次辞职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伊拉克战争而是他的群众支持率降低,虽然他辞职是说对于伊拉克问题他不后悔,那都是假的。现在如果美国要打伊朗,国际上会是什么影响?谁会支持他?小日本?内贾德可不像萨达姆...

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问题 以及美国制裁伊朗的问题
人民币升值给中国带来的好处:进口东西便宜,出国旅游便宜 坏处:出口东西就贵了 制裁伊朗的具体行动:禁止军售、禁止部分人员进入美国,禁止同部分公司贸易 无内在关系

中国和伊朗是怎么样的关系?
由于伊拉克被美国控制以后,伊朗的重要性更加地凸显。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主要油源在是中东地区,而伊朗又是中国在中东地区除以色列之外唯一的一个亲密的战略伙伴,对中国的石油安全有很不可估量的作用。由于伊朗控制着波斯湾的出口霍尔木滋海峡,地位相当重要。而且伊朗是中国东西战略的一大支柱...

海湾战争前的伊拉克和现在的伊朗,哪个更强大、更发达?
正是伊拉克太有钱了,所以就有资本去购买先进武器,比起来的话,伊拉克的先进武器肯定是要比伊朗多,而且全面,并且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但这也是他的坏处,因为伊拉克忽视了本国的国防建设,大量的购买武器,但本国的国防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伊拉克被实行禁运和制裁后,第二次海湾战争一点还手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