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下完馆子,放一锭碎银子就走,店小二为何不拦?饭钱不够咋办?

如题所述

有个电视节目,叫做《舌尖上的中国》,专门讲中国人的美食文化,看得让人流口水。美食确实是中国人从古至今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水浒传》当中就有许多好汉下馆子吃大餐的桥段,比如鲁智深出家后在寺庙里吃了几个月的素,突然来到山下的店子里看到有只熟狗肉,于是:

“便摸银子递与庄家,道:"你且卖半支与俺。"那庄家连忙取半支熟狗肉,捣些蒜泥,将来放在智深面前。智深大喜,用手扯那狗肉蘸着蒜泥吃∶一连又吃了十来碗酒。”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情节,就是鲁智深随手在身上掏出一些碎银子递给店家,店家看都不看,直接将半只熟狗肉都给了他,还不停的给他上酒,最后还直接让鲁智深走了,临走前他还跟店家说呢:“多的银子,明日又来吃。”店家怎么就知道鲁智深的银子够饭钱了呢?居然明日还要来吃?

这就不得不说一下我们古代银子的购买力了,这时候正是北宋时期,我们来了解一些北宋的货币数据,看看随手掏出的碎银子到底够不够饭钱。先说北宋时期普遍的规律,那就是1贯钱等于1000个铜板,1000个铜板等于1两银子,10两银子等于1两黄金,这个公式基本适应宋朝的情况。

我们知道,货币的价值在不同的时代是不一样的,1980年的100元和如今的100元是完全不同的价值,那时候如果一天能挣100元估计高兴地不得了,现在一天挣100元就得考虑换工作了。同样的道理,我们要估算古代的物价,也必须把货币锚定于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物质上做等价的交换。

从古自今,粮食永远是人类的第一需求,而且维持一个人必须生存的粮食数量也是差不多的。因此,我们可以把古时候的货币和当时的大米价格进行换算,然后对比现代大米的价格来估测1块碎银子的购买力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这样也就能够测出鲁智深的1块碎银子能不能够他吃的狗肉了。

《水浒传》的故事大约发生在宋徽宗时期,那时候的米价为1000文——4000文/石,考虑到当时还处于徽宗治国的初期,天下没有大乱,米价不会太高,不妨认为当时的米价为1000文/石。也就是1两银子可以买1石米。1石的重量大约相当于现在的76千克,也就是152斤的样子。如今152斤大米大概是什么价格呢?大约是1斤5元的样子,152斤大米相当于760元。

也就是说,1两银子为760元,那么切成碎块的银元宝大约多重呢?估计每一块至少也是2-3两重左右,也就是相当于1500到2000元人民币左右了。狗肉如今的价格大约也就是40-50元/斤左右的样子,半只熟狗肉,算它15斤,也不过不到750元而已,可见老板的饭钱是绝对够了的。所以他才非常放心的放鲁智深离开的。

毕竟做生意这一行,从古到今都讲究精打细算,亏本的买卖是没有人愿意做的。而鲁智深这样的江湖好汉,讲究的就是一个豪爽,如果像我们普通人那样论斤论两地跟人家问菜价,也太掉分了,所以随手就是几千块钱扔给店家,估计店家最喜欢这种顾客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古人吃完饭放下一锭银子就走,店家为何从不清点,怎知饭钱够了?
梁山好汉无非是吃了点儿酒水和牛肉、羊肉之类的东西,放在现在最多也就是几百元,店小二当然不需要去清点银子的数量了。实际上《水浒传》是元末明初写的,在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一两银子的购买力都是要超过现在的1千元的,因此普通老百姓基本上是不会出门带着银子出去的,他们往往带几个铜钱就可...

古人下完馆子,放一锭碎银子就走,店小二为何不拦?饭钱不够咋办?
从古自今,粮食永远是人类的第一需求,而且维持一个人必须生存的粮食数量也是差不多的。因此,我们可以把古时候的货币和当时的大米价格进行换算,然后对比现代大米的价格来估测1块碎银子的购买力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这样也就能够测出鲁智深的1块碎银子能不能够他吃的狗肉了。《水浒传》的故事大...

古人去馆子吃饭,放一锭碎银子就走,为什么店小二不拦?
如果店小二既不阻拦也不清点,对于开门做生意的人说,这钱肯定是只多不少了。如若银子不够,你当店家真不会操着扁担追你半条街吗?这里说的戥子是宋代出现的,不仅可以称银子,还可以用来称金子或中药等贵重物品。戥子可以精确到厘,一厘大约是31.25毫克。一般情况下,古人在市面上最常用的是碎银子...

古代大侠吃完饭,为啥放下一块银子就走,店小二也不清点?
在明朝时期,一钱银子能够买8斤上等的猪肉,就算大侠们再能吃,一个人也很难吃够一两银子的饭菜。而大部分银子都是十两、二十五两的,因此,大侠们拿出银两付账,店小二根本用不着清点。

为什么古人吃完饭不问多少钱,放下银子就走,店小二也从不阻拦?
因为一来可以记帐,二来也可能是给小二的小费。这样的情节我们在古代的电视剧中会经常看到。也就是说有一个人去饭店里吃饭,点了一桌子菜。吃过之后,从口袋里掏出一锭碎银子放在饭桌上就离开了,这个时候店主不仅不担心他付的钱不够,而且还乐得笑着送客。那么为何古代人吃过饭放下碎银子就敢离开呢...

为什么古人吃完饭放下银子就走,店小二却不阻拦?
店小二不阻拦他们是因为他们付的钱比那顿饭钱多得多了,店小二又不傻,有钱赚为什么还要拦着人家走呢。所以那些扔了一块碎银子就走的人,店小二之所以不阻拦,是因为碎银子在古代其实是非常值钱的,即便是比较高档的酒楼,一个碎银子也够在那里吃上非常好的一顿饭了。一般人在酒楼吃饭还是该多少钱给多少钱...

古代大侠吃完饭后,将碎银子丢在桌上,为何小二从来不数?
大侠果然是大侠,对底层人民就是好!吃一顿饭,从来不问价钱,甭管有什么,挑最贵的往桌子上端。临走的时候,随意丢一把银子在桌上,根本就不需要找钱!那么问题就来了:钱够吗?用找吗?这就涉及到银子的购买力了。石大米相当于什么呢?《资治通鉴》里记载:元和中,振武垦田四千八百顷,收谷四十...

为什么古人吃完饭不问多少钱,放下银子就走,店小二也从不阻拦?
因为没有必要阻拦,古代的一顿饭不会比现代下个馆子贵。因此银子的购买力相当给力,只会多不会少,所以店小二才不会阻拦。古代的酒楼饭馆电视剧里常常能看到一个大侠风尘仆仆地来到一个酒楼,一坐下就点了一桌子酒肉,大快朵颐之后,丢下一锭银子就扬长而去。电视剧看多了,给人的印象是古代人吃顿...

古人在客栈吃饭后总是直接放下银子就走,也不问多少钱,店小二也不数这是...
古人之所以吃完饭放下银子就走,也不问多少钱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视金钱如粪土,他们明知道一顿饭要不了这么多钱,但是还是要给,大侠行走江湖,行侠仗义,劫富济贫是常有的事,自己的钱都是抢来的或者很多行走江湖的人都不缺钱,真正缺钱就不会出来了,所以他们对钱并不看重,更多的是结交好友...

古人下完馆子,放一锭碎银子就走,店小二为何不拦?
这就不得不说一下我们古代银子的购买力了,这时候正是北宋时期,我们来了解一些北宋的货币数据,看看随手掏出的碎银子到底够不够饭钱。先说北宋时期普遍的规律,那就是1贯钱等于1000个铜板,1000个铜板等于1两银子,10两银子等于1两黄金,这个公式基本适应宋朝的情况。我们知道,货币的价值在不同的时代...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