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采用了哪些方法借到箭的

如题所述

正史上草船借箭是发生在孙权与曹操的濡须之战,孙权坐船亲自去刺探曹操的军情,被曹操发现命令士兵射箭攻击,孙权的船被射歪差点沉了,他便让船掉个头让箭继续射,这样一来船就平衡了,孙权就把船开走了。孙权的聪明让曹操十分感叹,留下一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然而,诸葛亮的一生并没有干过这件事。那么,这个故事是不是罗贯中凭空杜撰的呢?那也不是,因为他确有所本。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用过哪些妙计取胜?
一、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神机妙算取胜的事有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空城计、天水关等等。二、简介(节选):1、《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是三国赤壁之战里的著名桥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根据什么原理借到的?
1. 诸葛亮利用自己精通天文气象的知识,结合有雾的天气,实施了草船借箭的计策。2. 在三国时期,曹操大军压境,孙刘联军决定抗曹,诸葛亮答应在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3. 周瑜虽然妒忌诸葛亮,但不得不佩服他的才干,于是设下陷阱,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4. 诸葛亮与鲁肃商议,利用...

诸葛亮采用什么的计策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诸葛亮采用“草船借箭”的计策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鲁肃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

诸葛亮在草船借箭的故事它不仅算对了时间知道了什么而且算准了借箭的...
1、绳索连草船(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不留空档);2、把船靠近曹军水寨(易受箭);3、草船一字儿摆开(使受箭面积扩大);4、命兵士擂鼓呐喊(造声势,提示射箭方向);5、青布幔子遮船(模糊曹军视线);6、受箭时,先船头向西,后船头向东(回去时,顺风顺水船走得快,节约时间);7、每...

草船借箭中,诸葛亮是怎样巧妙的借箭的?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谋略,巧妙地从曹操那里借来了十万支箭。他事先算好了天气,知道第三天会有大雾,于是请鲁肃借给他二十只船,每只船上安排三十个士兵,船的两边摆放一千多个草人。然后,他趁大雾弥漫的时候,命令船上的士兵擂鼓呐喊,吸引了曹操军队的注意力。曹操误以为东吴军队来...

草船借箭诸葛亮成功借到箭的原因是什么
诸葛亮借箭成功原因有三:精通天文,利用雾天,使妙计得以实施;了解曹操多疑性格,预知其不敢出城,必会放箭;相信鲁肃忠厚,借得船只、军士与草把子。胆魄过人,以少敌多,显出军事家风范。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故事,周瑜设陷阱,诸葛亮识破,却自信表示只需三天。借助大雾,诸葛亮用草...

草船借箭中诸葛亮主要利用了什么计谋
草船借箭主要内容: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内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鲁肃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二十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历史记载故事 据《三国志...

为了多受箭,诸葛亮采用了哪些方法?
第三,他知道曹操多疑,疑心重,所以才会很有把握地去向曹操借箭。第四,他知道鲁肃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值得信赖,所以才会向他借船只,军士,和草把子。第五,他知道周瑜很聪明,如果他不叮嘱鲁肃不告诉周瑜,周瑜肯定会猜到诸葛亮的妙计,而会阻止,破坏他的计划,这样,他就会被周瑜陷害死了。第...

诸葛亮借箭时采取的方法是什么?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在船上扎满草靶子,利用大雾做掩护,让船顺风顺水而下,对方在弄不清情况时,不敢贸然出兵,只能射箭,结果就中了诸葛亮的借箭之计。

草船借箭诸葛亮做出了怎样的决策?
3.晓地理: 表现在: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