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讲五蕴皆空,是不是太假了?

五蕴,包括外在世界的色和内在的受想行识,如果这些都是空的话,那是不是太假了?

五蕴是色受想行识,色从四大假合而有,受想行识由妄念所生,故此五蕴诸法,如幻如化,从因缘生,本无实性,当体即空,故谓“五蕴皆空”。大庄严经说:“色如聚沫,受如水泡,想如阳焰,行如芭蕉,识如幻事。”
因缘所生之法,究竟而无实体曰空。又谓理体之空寂。维摩经弟子品曰:“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同注“肇曰:小乘观法缘起,内无真主为空义。虽能观空,而于空未能都泯,故不究竟。大乘在有不有,在空不空,理无不极,所以究竟空义也。”大乘义章二曰:“空者就理彰名,理寂名空。”同二曰:“空者理之别目,绝众相故名为空。”万善同归集五曰:“教所明空,以不可得故,无实性故,是不断灭之无。”
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究竟而无实体,叫做“空”,也是假和不实的意思。
复次真如者,依言说分别,有二种义:一者如实空,以能究竟显实故。二者如实不空,以有自体具足无漏性功德故。
一、所言空者 从本以来,一切染法不相应故。谓离一切法差别之相,以无虚妄心念故。当知真如自性,非有相,非无相,非非有相,非非无相,非有无俱相;非一相,非异相,非非一相,非非异相,非一异俱相。乃至总说,依一切众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别,皆不相应,故说为空。若离妄心,实无可空故。
二、所言不空者 已显法体空无妄故。即是真心常恒不变,净法满足,则名不空,亦无有相可取。以离念境界,唯证相应故。
瑜伽八十三卷十五页云:所言空者:无常,无恒,无不变易真实法故。
二解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二页云:空者:谓离一切烦恼等故。
三解 瑜伽八十五卷十页云:由我我所、我慢执著、及与随眠,皆远离故;说名为空。
四解 显扬二卷十六页云:空有二种。一、所知,二、智。所知者:谓于众生遍计性所执法中,及法遍计性所执法中,此二遍计性,俱离无性;及彼所余无我有性。于诸法中遍计性无,即是无我性有。于诸法中无我性有,即是遍计性无。即于此中有及非有无二之性无分别境。智者:谓缘彼境,如实了知。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9-22
世间的看法,认为大地山河真实是有。悟道的人,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六祖说无一物。这就合于真谛。这个道理过去是最难懂的。有人常发这样的问题,你面前这个桌子是什么?不是明明在这儿吗?怎么说它是空呢?所以这个问题往往就成了一个拦路虎了。好在现在科学进步,科学家替我们提供了好多有利的语言。科学家认识到:所谓物质,并非实有,只是由于人类的错觉。没有具体的物质,只是人类的错觉。从科学语言说,宇宙间就是场和物质,爱因斯坦接着补充,进一步说,没有物质,只是有场。在场的空间里,场的强度特别高的地方,就是我们所认为的物质。再仔细说明一下,世间一切万物不过是一百多种原子所形成的。水,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化合就是水。二氧化碳,两个氧原子一个碳原子就化合成二氧化碳。一个氧一个碳是一氧化碳气,你吸入多了就会中毒死人的。很简单,不过是一百多种东西变来变去。这一百多种东西,你究它的根源,不过是电子、中子、质子,没有别的东西。电子、中子、质子都有物质两重性,一种是波动性,光波、声波、无线电波、电磁波,都是一些波动。只是波动并没有东西,但是光波有光,光波能传递讯息等等。光波中没有什么物质。声波也是如此,声音传到大家耳朵里去了。这是我的声带鼓动空气的变化,而波动达到你的耳朵里去,你就听到声音了,这都是波动。比声波更高一级的无线电波,什么墙壁都挡不住,十方的,不管你是东京、莫斯科,还是伦敦、巴黎,旋钮一转,在当地就出现了。很玄妙,就是波。但波你找不到的,看不见,摸不着,抓不到,没有个实质。这一切中子、质子、电子二重性的第一个性质,波动性。再有一个是颗粒性。颗粒性也只是能量的集中,并非形成颗粒。能量就是作用。所以说这些东西不过是波动和作用而已。这样而形成物质。可见物质并不像大家头脑中那样的具有实质。这样说也许不能生信,我再给大家讲一个世间极浅近的比方,在夜里点枝香,香头只是一个明亮的光点,你在暗室中把这枝香去转动,去画一个圆圈,你就看到一个发光的圈子,这就是由于一个光点的动相,它在动。光圈是什么呢?是你的错觉。你确实亲眼看见一个发光的圆圈,到底有没有?没有嘛!我刚才说的电子、中子都是在动。整个的宇宙在动,我们在这儿也没有静止。我们动得好厉害呀,我们随着地球在旋转。坐地日行八万里,我们坐在这里不觉得。地球自己在转,地球围绕太阳在转,一切都在动。身体里一切东西都在转,一切都是动相。动相就像香火头在动。经中说:“如旋火轮。”旋火,有种表演节目叫火棒,两个点着汽油的火棒,表演者挥舞双臂,可以做出各种悦目放光的图形,图形都是没有的,只是两个火棒在动。所以大地山河,种种的皆是动相。到底什么在动呢?咱们再引一个禅宗的公案,六祖到广东的一个庙里头,听见两个和尚在辩论,一个说:你看看,这个幡在动。那个说:不对,哪是幡在动?是风吹得它动。这两个人就辩论起来。六祖说:两位仁者,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是仁者心动啊。所以动相之根呀,在于咱们的心动。所以错认种种大地山河,一切一切,说是有啊无啊。从动相所显来看是有呀,若论其实际,只是香动,没有所看见的火圈。
第2个回答  2008-09-22
外在的内在的,本来都是假,愚夫妄想才说是真。
第3个回答  2008-09-22
五阴都是对外部世界的一种内心反映(包括直接和间接)。其中不真实的反映名为虚妄,真实和虚妄如影随形,真实必须以形相表现出来才为可知,形相能够看到、听到、可描述,虽为虚妄似乎可得,而真实本来无形,所以实际上又是不可得,如人捉影扑空,所以说空。其实这都是生活中简单的道理,但又是生活中无法常常摆脱的执着。
第4个回答  2008-09-22
是啊!没有实际修行的话,这些经文对你来说确实有点不可思议...
就像无神论听到宗教在谈神迹~马上就说是鼓噪人心'宣扬邪教...(那还玩甚麼?!)...宗教可是要人类变成神佛的~可不是讲故事而已...

心经讲五蕴皆空,是不是太假了?
五蕴是色受想行识,色从四大假合而有,受想行识由妄念所生,故此五蕴诸法,如幻如化,从因缘生,本无实性,当体即空,故谓“五蕴皆空”。大庄严经说:“色如聚沫,受如水泡,想如阳焰,行如芭蕉,识如幻事。”因缘所生之法,究竟而无实体曰空。又谓理体之空寂。维摩经弟子品曰:“诸法...

五蕴皆空的真实意义
五蕴皆空的真实意义如下:意思是众生由此五者积集而成身,故称五蕴。五蕴都没有了。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出自《心经》。我们读佛.经时,经常遇到“五蕴”一词,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其中色代表一切物质,受想行...

五蕴皆空是什么境界
五蕴皆空是凡夫所知道的一切境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观自在菩萨进入般若状态时,照见五蕴诸法都是空的而不是自己所能主宰决定的,因而度脱了一切痛苦与磨难。五蕴,是佛教对世间一切生灭现象所作的简単归纳和说明。为了说明“五蕴皆空”,《心经》上用“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心经中照见五蕴皆空是什么意思?
照是用我们内心本来具足的智慧,照见我们身体内的色受想行识,只有达到五蕴皆空的时候,我们才能超越一切苦海,才能渡一切苦厄。五蕴是色受想行识,表的就是我们身体里的心肝脾肺肾。色表我们肉眼能看到的身体、毛发、手指盖,牙齿、皮肤、筋骨等,都属于色类。受想行识都属于心法上的。心法为四个,...

五蕴皆空,是五蕴皆空性吗?是说五蕴皆空相吗?
《心经》的照见五蕴皆空,是说世间的一切生灭现象并非实有,而是空的。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说五蕴的‘有’,并非有如我们所执的实在性,‘有’是假有,因此,空,是对‘有’的实质的透视,即:有是指名义上的有,你认为有就有,空也是指名义上的空。空,是破除我们对‘有’的错误执著,倘...

心经中照见五蕴皆空是什么意思?
《心经》中的“照见五蕴皆空”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即通过观照,认识到色、受、想、行、识这五种现象本质上是空无自性的。这一观点源于佛教,特别是禅、密、净教义,黄念祖大师曾指出,《大般若经》的精华可以浓缩在《心经》中,而“照见五蕴皆空”则是《心经》的核心。"色"代表物质世界,包括...

五蕴皆空 空是什么
《心经》的照见五蕴皆空,是说世间的一切生灭现象并非实有,而是空的。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说五蕴的‘有’,并非有如我们所执的实在性,‘有’是假有,因此,空,是对‘有’的实质的透视,即:有是指名义上的有,你认为有就有,空也是指名义上的空。空,是破除我们对‘有’的错误执著,倘...

照见五蕴皆空是什么意思
“照见五蕴皆空”的字面意思是:通过观照的方法,见到了色、受、想、行、识的本体都是空的,没有一个实实在在、永恒不变的存在。1、心经字数虽短但义理极为深奥。集禅密净于一身的黄念祖大德曾说,如果六百卷《大般若经》浓缩的话,就是一部《心经》;如果《心经》浓缩成一句话的话,就是这...

心经说五蕴皆空,可是佛菩萨都是大慈大悲,以救万民为己任,如果真的五蕴...
《心经》说五蕴皆空,但还告诉我们一个“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色与空是事物的一体两面,是不二的,好比一枚硬币,看到正、反两面,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根本上它仍然是一枚硬币,并没有变成两枚。单纯强调空就陷入“顽空”,单纯强调色就陷入“着相”。也就是说,五蕴皆空,五蕴亦皆色。

五蕴皆空是什么意思?
菩萨因修习了般若法门,功夫深久,生出了妙智妙慧,于黑暗中也有光明照耀,因则能够洞见一切诸法均为不实在,均为虚假。懂得了众生的五蕴对于菩萨的真心是有掩盖障蔽而使其昏昧的功能的。延伸成语 五蕴皆空,拼音是wǔ yùn jiē kōng,意思是众生由此五者积集而成身,故称五蕴。五蕴都没有了。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