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成为文学作品的美育之旅_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3-15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它要求我们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好的文学作品,使他们获得知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帮助和指导学生去充分发现美、正确鉴赏美、准确创造美。
  一、发现美是美育之旅的前提
  在我们的文学作品中,“美的事物”包括哪些呢?就笔者理解,文学作品中“美的事物”,单就课文而言,至少包含作品的语言、形象、意境、手法,还有外在的教学方法等。中学语文课文里,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蕴含着极其丰富、广泛而深刻的美育资源。我们只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就能凭借这一巨大的审美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的审美教育。
  二、鉴赏美是美育之旅的主体
  培育美的主要途径当然是在课文分析中。教师通过对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的挖掘和分析,一方面唤起学生情感,调动学生想象,一方面又加以理性的指点、引导,以此来帮助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首先,要抓住美的语言。高尔基曾经说过,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因此分析作品首先要抓住作品的优美语言,在领略其语言美中获得美的享受。如《绿》以细腻委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淡雅而富于诗意的图画,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淡淡的喜悦,交织着淡淡的哀愁。语言的领会使学生感觉出景物中所寄寓的至情至深的意境,激起活跃的想象,升发出喜悦和满足。
  其次,要抓住美的形象。人们对美的追求,总是从具体的形象感知开始的。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塑造学生的心灵,具有启发人、感动人、鼓舞人的艺术魅力。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带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典型形象的美。教学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多媒体、录音机等)把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形象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从具体的形象中感受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再从美的感受中产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感情。
  再次,要抓住美的意境。实践证明,优美的意境能引起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分析意境美,就是要把作者“难写之景”呈现在学生面前,把“言外之意”恰切地表现出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所刻意追求的意境。
  此外,要抓住美的思想。在很多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到隐藏在其背后的生命意识、责任意识、超越意识等思想的光华。孟子“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坚韧,范仲淹“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通达,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无一不让我们感受到各种生命形式的存在与意义,深入剖析,自然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以提升。
  还有,要抓住美的构思。好的作品的布局、材料的取舍,往往是为了把读者的审美眼光集中于某一视点上,达到窥一斑而识全豹的艺术效果。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自然段写儿童乐园――百草园,先用两个“不必说”宕开一笔,突出“单是”各句的内容,以让读者联想到整个园子里的佳趣定然比比皆是,感受到孩子心里有声有色的乐趣,体会出这确是孩子的乐园。
  最后,还应讲究美的朗读。善于美读,能读出课文的思想美、情感美、形象美、语言美,以此来感染学生。教学中,要使作者、教师、学生三者的感情沟通起来,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只有教师先受到感染,然后带着激情跟学生一起探究、分析课文,才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需要强调的是,朗读情境的设置与把握是学生能够成功地领悟文章美好情感的关键。
  三、创造美是美育之旅的目标
  在当前的教学中,仍然存在对课文的内容分析过细,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器”而失去想象空间的现象。失去了想象和联想,知识的认知就得不到扩展和深化,也就无从谈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捕捉可供学生进行丰富联想的信息,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作者所创造的情境中,对人物、故事情节等方面进行合乎情理、合乎逻辑的想象,与作者形成共鸣的同时进行自我再创造。例如学完《我的于勒叔叔》,我让学生设想当菲利普夫妇在返回途中又遇上于勒的情景。学生通过想象再创造,设计出了于勒被前一位船长“下岗”的情节,沿着小说原本的思路,创造出了“于勒只是在考验”的令人啼笑皆非的情节。这样的活动合情合理,提高了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我们教师在组织引导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不惟书、不惟师、敢想敢说的自主创新意识,使他们真正能够成为自我创造美的主人。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正确理解评价的基础上,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美、创造美,这正是语文美育的最终目的。
  总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做到美育与教学的有机结合,才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育创新能力;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当我们真正把文学作品的欣赏过程转化为学生审美的成长之旅时,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在语文教学的熏陶下孕育出发现美的眼、鉴赏美的心、创造美的手,有效地达成新课标提出的美育任务。
  
  (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县安平中学)

让语文教学成为文学作品的美育之旅_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好的文学作品,使他们获得知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帮助和指导学生去充分发现美、正确鉴赏美、准确创造美。一、发现美是美育之旅的前提 在我们的文学作品中,“美的事物”包括哪些呢?就笔者理解,文学作品中“美的事物”,单就课文而言,至少包含作品的语言...

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美育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知识的讲解,又要注重美育的渗透,课堂上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审美情境,适时的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课外时,要组织并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获得美的熏陶。教师时刻注意到让美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

小学语文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内容中蕴涵着情感美、景物美、人格美、语言美、艺术美等,可以说语文教材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 因此,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中,把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美的陶冶,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必须审美化,才能达到艺术化的境界。我个人以为在语文教学中,...

高中高一语文下册课件:《荷塘月色》
理由是: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重点训练学生精读的方法,职业中专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对知识领悟力也较低,所以采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进入中专阶段,要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和培养,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尤其是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本文语言优美,从培养学生语感的...

美育的名人名言
1、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已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蔡元培 2、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 3、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

怎样捕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生成点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既然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沃土,那么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大的方面说,要更新观念,首先,正如修订后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

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优秀教学设计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第二篇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 继续练习引导学生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德育渗透点 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给教师的建议》优秀读后感
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多素质和条件。我以为,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教育家...

科技教育教学类论文范文
科技 教育 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能力是人们一生中最大的财富。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科技教育教学类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科技教育教学类论文范文篇一 《中学语文课堂中渗透科技教育的有效教学策略》摘要: 为了补充和完善中学语文教学体系,努力实现“ 语文学习 的...

艺术教育如何才能不跑偏
如果想成为一名有“美学担当”的艺术教育从业者,在郭羿承看来,首先,对于艺术和美学要有系统学习和研究;其次,学习之后,要对美有深刻的体验;最后,具备前两点的基础上,是否愿意从事美的大众传播,需要从业者的坚持和责任感。目前存在两种极端现象,一端是艺术培训机构只提供技能教学。另一端是在高校中美学属于哲学领域,一些...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