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在南通有什么贡献?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5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馆——南通博物苑。1915年建立了军山气象台。此外还陆续创办了图书馆、盲哑学校等橱窗\x0d\x0a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在唐闸创办了广生油厂\x0d\x0a。通州师范择定南通城东南千佛寺为校址开工建设,翌年正式开学,这是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它的建设标志着中国师范教育专设机关的开端。1909年倡建通海五属公立中学(即今南通中学)。1912年创办了医学专门学校和纺织专门学校、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河海大学前身),并陆续兴办一批小学和中学。\x0d\x0a\x0d\x0a张謇教育理论\x0d\x0a张謇于清咸丰三年(1853)出生于海门长乐镇,他的父亲经过半辈子的辛勤,靠着江海人的倔劲,才挣得免受饥寒的家道。他期待自己的儿子通过科举道路,求得一纸功名,改变自家的社会地位。张謇在父亲的影响下,七岁时对出“人骑白马门前过,我踏金鳌海上来”的名联,对未来科举成名是那样踌躇满志,然而当他真的“独占鳌头”,中了状元的时候,已时隔30年了,在自编《年谱》中,光绪十八年有自同治七年(1868)入学后的考试情况的自我统计:\x0d\x0a计余乡试六度,会试四度,凡九十日;县州考、岁科试、优行、考到、录科等试十余度,凡三十日;综凡四月,不可不谓久。年又四十矣,父母必怜之,其不可已乎?\x0d\x0a此时的心情充满了悲怆。科举生涯中,他尤其痛心的是初考秀才时,因属冷籍(一家三世中未有人入学者称冷籍)子弟,不得不冒籍化名应试,由此备受刁难勒索,甚至被扣在如皋县学,最后走投无路,只好自行检举,要求处分,所幸当事官员爱才,才未受处罚,然而已为此欠债千金,债还了十年还未还清。所幸的是他对科举没有由执迷而成书呆,在应试的岁月中,张謇先后参与水利、教育、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实际工作,加深了对国情的了解,对清廷的腐败,国势的颓危有切肤之痛。光绪二十年(1893)当张謇得到“状元及第”捷报时,想到自己的亲人和老师,又“痛感国事”,不觉大哭一场,旧的科举制度给他的痛苦总算有一次痛快的宣泄。这之后他拒绝走惯常的仕宦之路,投身到实际的强国富民的事业中去,其中开拓并发展新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方面。\x0d\x0a张謇首次在中国明确提出了教育和经济之间相辅相承的关系:“父教育,母实业”,从强国出发,要发展实业,培养有一定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的人材,离不开教育,故教育为父;而兴办教育,需要办实业所得之经济收益来支持,故实业为母。后来张謇又有如下综合的阐述:“以为举事必先启民智,启民智必由教育,而教育非空言所能达,乃先实业。实业教育相资有成,乃及慈善,乃及公益。”(《谢参观南通者之启事》)他又给各类教育的地位予\x0d\x0a以确认:“欲雪其耻而不讲求学问,则无资;欲求学问而不求普及国民之教育,则无与;故立学校须从小学始,尤须从师范始。”(《师范学校开校演说》)后来他又有补充:“师范启其塞,小学导其源,中学正其流,专门别其派,大学会其归。”系统地对教育的内外关系定位,是张謇对中国教育理论建设的一大贡献。\x0d\x0a\x0d\x0a张謇作为(一)\x0d\x0a张謇不仅在教育理论上有所建树,而且和范当世、沙元炳、孙宝书等一批人一起付诸实施。光绪二十一年(1894),张謇等人创办了通州大生纱厂,获得利润后,张謇便以取出薪给为名,加上朋友的襄助,筹金9.3万元兴建通州民立师范学校,开设四年制本科和讲习科,而后又设简易科,清朝廷颁布的师范学制第一次得到实施。同年沙元炳同张謇一起策划创办了如皋公立简易师范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张謇又和他的哥哥张备一起建成通州公立女子师范学校,设四年制本科,聘请范当世的遗孀姚蕴素任校长;同年,海门也创办了师范传习所。此外,南通还陆续创办了一些师范传习所和附设的简易师范班。南通教育首先是中等师范教育在全国闻名,它培养了一批小学师资,满足了兴办小学的急需,至清末已有高等小学24所,初等小学211所,其中通州有高等小学4所,初等小学106所。孙宝书在张謇等的支持下,主持通州公立高等小学校建校工程,校舍落成后自任第一总理(校长)。随着南通实业的发展,各种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通州的工业以棉纺织为大宗,为增加原料棉花,需发展农业,于是通州师范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附设农科,后来发展为初中等农业学校,甲乙种农业学校和甲种农业学校,又发展为南通农科大学和南通大学——南通学院的农科。为满足通州实行自治和城市规划建设的需要,通州师范附设测绘科和土木工科,培养出中国最早的建筑师孙杞。通州师范还附设过蚕科,加上由通崇海泰总商会兴办的银行专修科等,为南通发展职业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张謇还和南通地方人士筹措,建成通海五属公立中学,宣统元年(1909)开学,次年国文专修科借公立中学开学,南通的普通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在清末也开始实施。\x0d\x0a中华民国建立以后,通州废州,改称南通县,海门厅也改为海门县,加上如皋县,三县并列。民国元年(1912)至民国9年(1920)之间,南通的实业发展顺利,境内的经济实力增强,对教育的投入增多,教育发展加快了速度。张謇是南通实业的领袖,也是南通教育的领袖,在他的推动下,通州每年新办的初级小学平均有24所,张謇还兴办了一些在全国有领先地位的学校。民国3年(1914),邀请著名的刺绣艺术家沈寿来南通,创办南通县女红传习所,沈寿独创仿真绣,她和传习所师生的绣作远渡重洋,到美国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得到高度的评价,由沈寿口述,张謇笔录的《雪宦绣谱》不仅是传习所自编的最好教材,而且是中国第一部全面记述中国刺绣艺术的专著。民国4年(1915)创立的南通盲哑师范传习所揭开了中国自办特殊教育的序幕。次年又创建了南通县私立盲哑学校。民国8年(1919),张謇经梅兰芳介绍,聘请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到南通创办伶工学社,设立新课程,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培养新型的戏曲演员。\x0d\x0a至民国9年(1920),南通县有农、纺、医科高等学校三所,中等学校八所,高等小学十所,国民学校318所,幼稚园四所,还有盲哑学校一所和若干社会教育机构,这在当时的中国一个中小型的城市来说,已是蔚然大观,故有全国模范县的称号。其时南通教育在全国有许多第一的桂冠,通州师范是全国第一个符合国家学制的中等师范学校,通州女子师范学校是全国第一所设本科的女子师范,南通县盲哑师范传习所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所特殊教育的学校,南通县伶工学社是全国第一所现代戏剧学校,这些第一足以使江海人自豪。\x0d\x0a\x0d\x0a张謇作为(二)\x0d\x0a张謇在兴办学校的同时,非常注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早在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他所制定的《师范章程改订例言》中提出“国家思想,实业知识,武备精神三者,为教育之大纲”。光绪三十年(1904),他制定的《扶海坨家塾章程》中又写明“谋体育德育智育之本,基于蒙育。”在张謇的这种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重视体育运动和清洁卫生成为南通各个学校历久不衰的传统。国内外运动盛会上经常活跃着南通学生运动员矫健的身影,省内运动会上更是连连夺冠,让人羡慕不已。南通的学生重视道德修养,追求真理,其认识水平超过了张謇。南通的学生重视学业,刻苦攻读,知行合一,学有所成者何止弟子三千?民国初期,南通教育名闻全国,吸引了许多教育界的知名人士来访,梁启超、黄炎培、陶行知,陈鹤琴等俱造访过南通县,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成为张謇的座上客,到好几处学校发表演说。南通对外开放,这块江海尽头的弹丸之地吹来了清新之风,各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都在南通登陆,从五段教学法到道尔顿制,大单元教学法,分组教学法,设计教学法??南通人都踊跃地作过尝试,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成为南通教育的传统。\x0d\x0a20年代以后,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帝国主义列强又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经济上的侵略沉重地打击了中国新兴的民族工业,南通的实业由不景气而渐至难以维持,其主要企业大生纺织公司连年亏损,直至资不抵债,抵押给上海银行团,其原因除了国内外的种种不利因素外,其内部直接原因还有南通实业所获之利润在盐垦和教育方面的投资太多。盐垦投资收效周期长,教育投资更不会立地见金。张謇这位在江海极有威望的人,终究老了,不得不忍受着人们的非议,但他仍然坚守着自己开拓的事业,尽力地维持,所以胡适先生称他为失败的英雄。民国十五年(1926)他终于溘然长逝。他死后不久,大生董事会上,就有董事提出要修改从利润中提出十三分之一给通州师范办学的旧例,减少对办学的支持。次年国民革命军进驻南通,从清光绪末年至此约30年,南通由张謇左右大局的局面结束了。国民党掌握着南通的教育大权,只是张謇的弟子们仍然控制着南通教育的部分实权,继续实行着先师的遗教,维持着没有张謇的张謇教育。\x0d\x0a国民党从民国十六年(1927)开始管理南通教育,教育经费由各县自筹,筹到的经费仍难满足支出,江苏省的拨款除给私立南通的高等教育和通州师范有所补贴外,只给省立的南通中学、如皋师范及其附属小学和新设的江苏省立南通小学校。由于经费的不足,南通教育的发展趋向缓慢,仅部分初级小学改为完全小学,新建的私立中学较多,其发展速度超过公立学校。统计表明,民十五年(1926)至19年(1930)间,南通县学校总数只增加九所。《民国22年度江苏省全省教育统计图表》中记载南通县、海门县、如皋县和启东县——民国十七年(1928)析崇明外沙等地建县的有关学校数综合如下:民国22年度南通有幼稚园8所,其中南通县、如皋县各4所;小学共有964-所,其中南通县355所,如皋县264所,海门县224所,启东县121所;中学共有15所,其中南通县7所,海门县6所,如皋、启东县各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共5所,其中南通县2所,如皋、海门、启东三县各1所;民众学校共173所,其中南通县48所,如皋县18所,海门县47所,启东县60所;南通县尚有盲哑学校一所。(高等学校及职业学校未有统计数)这段时间里南通教育值得记载的,有江苏省立南通小学对新教学法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研究和试行,进一步探讨儿童中心教育法,设计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分组教学法,单元教学法,“教学做”教学法等,有理论上的总结,也形成一些较为完整的案例,学校创办校刊,供教师交流,积累教学经验。还有民国十八年(1930),南通县按国民政府教育部的规定,设南通县乡村师范和乡村小学,吸收了陶行知关于乡村教育的理论,仿效他办乡村师范的若干做法,对后来南通革命根据地建立新民主主义教育产生了有益的影响。\x0d\x0a\x0d\x0a有点多慢慢看希望对你的回答有点帮助

张謇为中国近代史做的贡献主要有哪些
张謇在南通所做的实业众多,大多是与民生相关的各类工厂,逐渐形成工业区,还建了码头、发电厂、公路,成为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基地之一。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许多学校与事业单位的兴办在当时都是全国第一。他为民族工业和教育事业的贡献,被人们称为“状元实业家”。2、创办复旦...

评价张謇的历史贡献
张謇在南通所做的实业众多,大多是与民生相关的各类工厂,逐渐形成工业区,还建了码头、发电厂、公路,成为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基地之一。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许多学校与事业单位的兴办在当时都是全国第一。他为民族工业和教育事业的贡献,被人们称为“状元实业家”。张謇在当时对...

评价张謇的历史贡献
张謇还创办了370多所学校,其中包括许多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的学校和事业单位,他的努力为民族工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尊称为“状元实业家”。他的建设理念非常前卫,包括结合西方建筑理念的花园城市,这些理念的实践使得南通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教育为民 张謇在教育领域也留下了深刻...

张謇在南通有什么贡献?
张謇是南通实业的领袖,也是南通教育的领袖,在他的推动下,通州每年新办的初级小学平均有24所,张謇还兴办了一些在全国有领先地位的学校。民国3年(1914),邀请著名的刺绣艺术家沈寿来南通,创办南通县女红传习所,沈寿独创仿真绣,她和传习所师生的绣作远渡重洋,到美国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得到高度的评价,由沈寿口述,...

张謇在南通兴办实业和教育事业对当地乃至中国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在教育事业方面,张謇创办了多所学校,包括师范学校、中学、小学等,为南通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注重教育质量,提倡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理念,使得南通的教育水平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这些学校不仅提高了当地民众的文化素质,还为中国近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此外,张謇的实业和教育事业还...

张謇对南通的贡献 张謇纪念馆
张謇对南通的贡献 张謇最大的事迹当属是在当上了状元短短时间就不走仕途了,选择的是下海办厂。因为他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办这个厂并不是为了盈利。这件事的起因是在他考取功名的时候,太后按照惯例面见新科状元等人,但是在慈禧经过的时候不仅没有正眼瞧自己一下,这时候让张謇心中一颤,他本以为...

张謇为啥在南通出名
第一他是南通史上的状元郎,第二,他在南通发展了很多民族工业,也在南通修建了博物院还在南通修建了第一条中国公路,也在南通修建了很多水利设施,还为南通修建了第一个师范学院,以及为南通人民造了很多福利,使南通人民过上了相对富裕的生活

张謇实业救国对南通的影响
1.促进了南通近代工业的发展。2.促进了南通地区的经济发展。3.抵制了南通地区的帝国主义经济侵略。4.促进了南通地区的思想解放。

张謇创办的十个第一是什么?
张謇在南通创建了很多国人第一:第一家股份制纺织企业—大生纱厂(1899),第一家农业股份制企业—通海垦牧公司(1901),最早的民办师范—通州民立师范学校(1903),第一座现代化的长江码头—天生港码头(1904),最早的公路—港闸公路(1905),最早的新式托儿所—南通新育婴堂(1906),第一所设完全...

张謇是什么人
他在南通创办了一系列近代工业,如纺织、渔业等,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此外,他还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创办了南通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培养了众多人才。同时,他还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张謇的实业活动主要集中在纺织和渔业领域。他创办的纺织企业为中国纺织工业的...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