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原·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如题所述

从古至今,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经历了从朴素到科学、从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过程。

用某一种物质作为本原来解释世界,具有合理性和进步性。但是,把物质等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又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以近代科学为基础,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微观结构层次——原子,虽然使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建立在自然科学发现的基础上,却不能正确理解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之间的共性与个性关系,因而经不起自然科学进一步发展的检验,也经不起唯心主义的进攻。

马克思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对物质世界的直观、消极的理解,强调要从能动的实践出发去把握客观世界的意义。

恩格斯总结了 19世纪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成果,对物质概念作了初步概括,“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的这一界定继承和汲取了以往唯物主义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实现了物质定义的科学化。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一一客观实在性。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所谓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所谓物质范畴,就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三论两统一】

第一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四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离开物质的运动和离开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具体包括两种状态:空间的相对位置暂时不变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不变。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的流逝一去不复返。

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即空间具有长、宽、高三方面的规定性。

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第一

两者范畴不同,意识是主观的,物质是客观的;

第二

两者地位不同,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而超过这个区别的范围,意识与物质是密切联系着的,因为意识可以能动地反映并反作用于物质。

②注意意识来源于物质,但不是物质本身,所以“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的说法是错误的。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另一方面,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意识是人脑这样一种特殊物质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因此,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人在认识客观世界、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还总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以及怎样反映,从而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

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和选择建构,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理想世界。

意识的能动作用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动的目的、计划、方法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使之一步步变为客观现实。

改变世界或创造世界不仅意味着强化客观世界的变化过程,而且意味着创造出世界上原来所没有的东西,即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规律具有客观性,因此不能改造和创造。

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有效地改造世界。

人创造历史,但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无所作为。人能够通过自觉活动去认识规律,并按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①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②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③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具体表现为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社会历史趋向指的是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主体选择指的是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必然性规定了人的活动要受规律性的制约,但与此同时,又不能否定人作为历史主体的能动性和选择性。

人工智能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一种特殊表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现实化。

尽管人工智能可以模拟和扩展人脑的某些活动,甚至在计算速度和准确度、程序化任务的执行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超出人类所能,但即使最强大、最前进的智能机器,也不能达到人类智能的层级,不能真正具有人的意识,不能取代或超越人类智能。这是因为:

第一,人类意识是【知情意】的统一体

人工智能只是对人类的理性智能的模拟和扩展,不具备情感、信念、意志等人类意识形式。

第二,【社会性】是人的意识所固有的本质属性

人工智能不可能真正具备人类的社会属性。

第三,人类的自然语言

人类的自然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和意识的现实形式,而人工智能难以完全具备理解自然语言真实意义的能力。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以下两个大的方面。

一方面,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物质世界被区分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大领域。自然界是人生活于其中的客观世界,包括了人类活动尚未触及的自在自然以及打上人类活动印记的人化自然。人类社会是人在自然界开展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有组织的系统。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自然基础,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并不断改变着自然界。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式延续自己的存在和发展。通过劳动实践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亚洲鲤鱼说明了什么马原哲理
亚洲鲤鱼到美国造成环境破坏。可以用马原的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来回答。比如, 1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这一点是总述,表示人与自然应和谐统一。2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的意识活动要受规律的支配,人们应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这一...

马原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科学实践观的构建意义重大,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揭示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创立了科学理论基础,同时为唯物史观的构建提供了科学支撑。实践本质包括客观实在性、自觉能动性与社会历史性三大特性,展现了实践的全面面貌。实践的形式多样,主要体现在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

考研政治都考什么内容?
政治考研历年题目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h_0RjVYYFT0wN1WSpiYmWQ 提取码:ty2d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考研政治中马原重难点有哪些
第六章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和主体的作用,本章在历届考研中出过选择题、辨析题和分析题,题量少,但是理论内容也涉及到许多社会热点,所以也要注意。唯物史观在第七章主要阐明了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这个知识点可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理论制高点,本章一般为...

马原中哪些事唯物史观
第三章是唯物史观。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二节一、二)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二节三)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三节)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一节)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二、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主要考哪些章节
马原分为马哲和政治经济学两部分要考察。你说的马哲主要考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两章(根据大纲红宝书)对立统一规律、事物的普遍联系原理是必考的重点中的重点。抱歉,马哲内容精要,没有非重点。重在理解,背不完的,只能是尽量熟悉,可以应付选择题。但分析题你想靠背书来做,那...

知识清单:考研政治马原需熟记的45个概念
5.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6.唯心主义 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派别。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式。7.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

马原知识点总结
2、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3、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基本矛盾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表现为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考研政治」马原部分有哪些重要知识点
马原考点 一、哲学基本问题 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马原的重要哲学
一、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他的物质性。二、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要求...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