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如题所述

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主要是为了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深部切口和涉及器官/腔隙的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关的术后感染。

预防用药应综合考虑手术切口类型、创伤程度、可能污染的细菌、手术持续时间、感染风险及严重性、循证医学证据、耐药性影响和经济性,决定是否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不能替代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也不能替代其他预防措施。

对于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无需预防用药,但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涉及重要器官或存在感染高危因素时,可考虑预防性用药。

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和污染手术(Ⅲ类切口)通常需预防用抗菌药物,而污秽-感染手术(Ⅳ类切口)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抗菌药物选择应针对手术路径中的可能污染菌,考虑其敏感性、药物在手术部位的有效浓度和安全性,通常选择单一药物,避免不必要的联合使用。

给药时间应在手术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确保手术时局部组织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沾染的细菌的药物浓度。需长时间输注的药物应在手术前1~2小时开始给药。

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心脏手术可延长至48小时,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为24小时,必要时可延长至48小时。延长用药时间并不能提高预防效果,且可能导致耐药菌感染机会增加。

五、小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小儿应用抗菌药物时,需注意药物的耳、肾毒性。在有明确指征且无其他低毒药物可用时,可谨慎选择氨基糖苷类、糖肽类等,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四环素类可能导致牙齿黄染及发育不良,不可用于8岁以下小儿。喹诺酮类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因其可能对骨骼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六、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妊娠期应用抗菌药物需评估药物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对胎儿有致畸或明显毒性作用的药物(如利巴韦林)禁用。对母体和胎儿均有毒性作用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仅在有明确指征且风险与收益权衡下谨慎使用。药物选择应参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分类。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实行分级管理有助于减少过度使用抗菌药物,延缓耐药性的发展。医疗机构应建立分级管理制度,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

非限制使用级药物安全、有效,对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适用于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处方集和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

限制使用级药物长期安全、有效,对耐药性影响较大,或价格相对较高,需谨慎使用。

特殊使用级药物具有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抗菌作用强,耐药性快,资料较少,价格昂贵,需在专业指导下使用。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分析:《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四、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

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目的是什么?
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旨在提升细菌性感染的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并减少细菌耐药现象。该原则通过规范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原则、抗菌药物的使用与预防性应用,以及合理制定给药方案,旨在提升我国感染性疾病抗菌治疗的整体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增长速度,降低医疗成本。《指导原则》的制定强调...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哪些?
第一部分阐述了抗菌药物治疗性与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以及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下的应用原则。第二部分强调了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分级管理病原微生物检测,以及注重综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培训评估和督导。第三部分详细列出了各种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

2020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是什么?
2020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核心内容旨在加强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的管理,以确保其合理、规范的使用。这些原则的出台,目的是提升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水平,鼓励医生在治疗感染疾病时遵循科学和合理的原则,从而有效控制细菌耐药现象,维护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该原则的制定基于相关的卫生法律法规,其重点涵盖...

2020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是什么?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相关信息: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指出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应注意哪些_百 ...
请参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 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指出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应注意哪些...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 1. 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如目的在于防止任何细菌入侵,则往往无效。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常不能达到目的。3. 患者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者,预防用药可能有效。原发疾病不能...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需要根据病情的类型以及细菌的种类决定。1、氟喹诺酮类:主要包括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有广谱抗菌的效果,对于多重耐药菌有抗菌的活性,组织浓度比较高,口服之后吸收效果很好。2、大环内酯类:针对革兰氏阴性菌或者是阳性菌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或者是...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五、小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小儿应用抗菌药物时,需注意药物的耳、肾毒性。在有明确指征且无其他低毒药物可用时,可谨慎选择氨基糖苷类、糖肽类等,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四环素类可能导致牙齿黄染及发育不良,不可用于8岁以下小儿。喹诺酮类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因其可能对骨骼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六...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哪些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第一部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