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0-12-12
唐僧手无缚鸡之力,肉眼凡胎的一个凡夫俗子,却能让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及天蓬元帅、卷帘将军死心踏地,紧紧跟随。在西天取经的路上,风餐露宿,食不裹腹,险象环生,而唐僧的三个徒弟却乐此不彼,毫无怨言,缘何?只能说明唐僧领导有方,纵观唐僧的领导技艺,高超之处就在于唐师傅善于编织的的一切。
唐僧深知自己驾不得半片云彩,身无半点武艺,而自己的这几个徒弟却能耐非凡,他们能上天,能入地,变化多端,和诸神众佛多有来往,想要在他们面前树立师傅的形象,只有抬高自己的身价。因此,便有了金蝉子转世一说。虽不是唐僧亲口所说,却满城风雨,世人皆知,至于是真是假,无从考证。既然是佛祖弟子,那么唐僧的几个徒弟当然刮目相看,因为他们深知佛祖法力无边,就连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也曾领教佛祖的神通,被压在五行山下整整五百年。
身份的特殊使唐僧在四人取经的小组中确立了自己领导者的形象,但是我们知道取经路途遥远,条件艰苦,唐僧拿不出半两饷银,发不出半点福利,而且处处惹麻烦,招徒弟受苦。这种生活如何让过惯了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孙悟空,贪图美色和荣华富贵的猪八戒持之一恒呢?还有那沙和尚挑着行李整日疲惫不堪却心甘情愿。这还是唐僧的高超领导之有术——时刻让自已的手下有奔头。取经为何,有何好处?当然是他们师徒最关心的。难道是为了降妖除魔,造福黎民百姓,恐怕这都是他们所说的大理论,大道理。也是讲给别人听的吧!降妖除魔只是为了扫除取经路上的障碍,至于造福黎民百姓嘛也只是副产品。这些当然吸引不了唐僧那几位神通广大的徒弟的,唐师傅当然深知这一点,因此唐僧为他的几个徒弟纺织一个美好的取经前景————修成正果,成佛成仙,虽然在《西游记》之中,我们看不出唐僧取经路上苦口婆心的说教,但是取得真经,成佛成仙的意思却处处可见,这无疑为他的几个徒弟坚定了取经到底的信念,他们跟随唐僧只是为了一个美好的前程,因为当初他们都是大名顶顶的人物,可是个个走背运,而取经成佛成仙之后,可以使他们摆脱世人耻笑的状况,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虽然说孙悟空向来喜欢无拘无束,但另他无奈的是头上被人下了一个套,而取经之后这个套自然而然的也就摘掉了,再说这个他天上地上都去过,世上也只有佛界没有呆过了。如果一生能立地成佛,也算的上是圆满了。而对于猪八戒,沙和尚来说能重登天界也是他们最大的愿望。因此,修正果、成佛成仙,这个出路,也只有这个出路是让他们动心的。唐僧正是利用这点死死的抓住了他三个徒弟的心理,使他们死心踏地的保护着自己西天取经。
一个无德无能的领导,却能带领着一个强有力的团队,去完成了一件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不得不为唐僧的领导能力所叹服了。
网友对于唐僧的评价之二:
早就看过《西游记》,但唐僧这个人物,我现在才看懂。《西游记》中英勇善战、出尽了风头的人是孙悟空,最懒最可爱的人是猪八戒,最老实忠心的是沙和尚,而这三人的师父——唐僧,却被人们认为是个好好先生,不善辨是非的老实和尚。
我以前也总是想,为什么要有唐僧这个多余的人物呢?没有他西天取经不是更方便吗?其实,如果没有唐僧,孙悟空也许还被压在五指山下,猪八戒还在高老庄好吃懒做,沙和尚还在流沙河当妖怪。没有唐僧,就没有《西游记》。唐僧应该是背负责任最重的人。孙悟空和沙僧的责任顶多就是保护唐僧,猪八戒就更谈不上什么责任了。而唐僧背负着的,是大唐的使命。国家的外交事业与文化事业都寄托在他的身上。每当西边日落,他就一遍遍复述自己的使命:我要去西天取经……
西行之路,诸多凶险。在小说中,西行取经,需经九九八十一难,其凶险相当于今天去伊拉克。唐僧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而小说中他一遇到危险就叫“悟空,救我”,也许是为了完成把真经带回大唐的使命。他这种为了国家的任务而爱惜生命,不亚于司马迁为完成《史记》而忍辱偷生。
唐僧一行人的内部问题也不少。孙悟空性情太偏激,而猪八戒却喜欢逃避。两人一左一右,矛盾不断。原本说,道不同,不相为盟。但是,唐僧他就在这种矛盾中调和,勉强维持着这支西行之队。沙僧应该是唐僧认为最温和的弟子,也是唐僧最大的安慰。最终,唐僧一行人到了西天,取得了真经。这真是一个圆满的结局。
如果像唐僧那样努力的人都不能成功,还有谁能成功呢?
网友对于唐僧的评价之三:
小时候看《西游》,总是搞不明白,唐僧这么一个只会喊“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救命”的和尚,怎么能领导这样几个本事高强的徒弟呢?不要说是孙悟空,就是那个贪吃的八戒、一脸苦相的沙僧,唐僧骑的小龙马,哪个不是相当当的角色?
年岁渐长后,才明白,庸才领导人才、干才,甚至是天才,是古今不易之规,而且自有一套领导艺术。
当然首先是外部环境,无论是大唐,还是西天佛国,都相信唐僧。给了他的准入资格,就象经营电讯、民航这类垄断行业一样,给你的执照,给你的资金,经营人才如孙悟空之类,“树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其二是上级领导给予唐僧的处分权,可以念“紧箍咒”。——猴子你再厉害,我轻则可以罚你奖金,重则可以在整个行业中间搞臭你,取消你的执业资格。
但是猴王这样业务水平出众的下属,关靠几个硬条列、死纪律是管不住的,在唐僧收悟空为徒后,经过最初一段时间领导和部下的磨合,唐僧的领导艺术终于“炉火纯青”了。
第2个回答 2021-04-07
对唐僧的看法?随着《西游记》读书接近尾声,越来越看不中师傅唐僧这个人物形象,用现在流行的话语叫做“人设”。甚至很讨厌唐僧,凭着对《西游记》浅显的认知,该人物在我的脑子里是:
1.胆小怕事。
每次遇到困难都是孙悟空单枪匹马的打在一线阵地。而唐僧则是在后头,永远不记悟空的好。胆小,每次走到深山老林中,第一想法就是怕妖怪作祟,要吃了自己。虽然是金蝉子(佛祖的二弟子)转世为唐三藏,十世做好人,做好事,但在我看来没这么优秀,也没这么好。有时候在想,前世不管是多么优秀的人,凡是投胎做了凡人,都变得那么的懦弱,胆小,怕事。每次口渴、饿了都会想起孙悟空,而不是让猪八戒帮他找东西吃喝。
昨晚看到了:第六十八回 朱紫国唐僧论前世 孙行者施为三折肱里,当悟空要看国王建造的避妖塔的时候,忽然听到风铃在响,是妖怪来了,没错,此时的大众开始躲起来,而唐僧也是躲起来了,原著的话我不记得,给我的一幅画面就是在国王的后面,全身吓得抖动,战战兢兢,好似妖怪为了要吃他,千里迢迢一路追随到该国,此时的八戒和沙僧也要躲起来,被悟空止住。
如果心里有佛的人,是不怕外界的干扰,就算妖怪为了吃我,我也镇静。脑子里忽然间想起了《活佛济公》里说的: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心中有佛,哪里都是西天。有了自信心,佛祖永远在我这里,任何怪物都不会近我身,就算吃了我,还有我的灵魂继续完成我的使命。
因此看来,唐僧心中并无佛,只是一位贪生怕死、自私自利、一意孤行的小人罢了。
2.经常的忏悔。
每次不听悟空的劝告,一意孤行,掉进妖怪的圈套里。从“三打白骨精”到“小雷音寺”就算了,历了这么多劫难,难道还不长教训吗?
三打白骨精被拍成很多电影,原因就是冤枉悟空滥杀无辜,你没有那么高的修为,你没有火眼金睛,你是凡人,都好说,行,你把悟空赶走,悟空尊重你,走了,但最后被妖怪捉住,后悔了吧。认不清现实的人性。
当悟空为了你的安全画圈圈的时候,你走出去,不信任悟空,一意孤行的认为悟空的做法不合适,不恰当,但是为何在别人面前介绍悟空的时候,把悟空夸赞的多么多么的厉害,满嘴都是对悟空的信任和宠爱,实则不是这个样子的,多么的虚伪。
当乌鸡国王托梦给唐僧,虽然自己没有金刚钻,还要麻烦悟空,可结果总不夸赞悟空有多么的能干。反而猪八戒付出些一点的劳动,就夸赞他,幸好悟空心大,毕竟是大闹天空,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的齐天大圣,我只赤子之心护你西天取经,完成我的使命,修成正果,赶快取掉我的紧箍,恢复自由之身。
每次由于不听悟空的劝告,被妖怪捉住的时候,就很懊悔,不听劝,开始想念悟空的好。
3.遇到苦难都流泪
还记得过一条河吗?800里的河水,让悟空、八戒、沙僧背他过去,无人能背,三藏便生气了,不知道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好像怨妇似的,遇到没水、累、困难都伤心的流泪,搞得自己像大姑娘似的。按照这样的心态,如果不是悟空单枪匹马的在前面开道,如果不是八戒到的搞笑、幽默,如果不是沙僧默默无闻的付出,如果不是白龙马的辛勤劳动,我想三藏是到达不了西天的。
就算路途没有妖魔鬼怪,也不能到达,因为大唐和西天相隔甚远,路途遥远,凶险,再加上无水和饭,更没人家可睡觉,困难都打垮了你,意志不坚定的人,就退缩了。
4.伪装的善良
大家都说“没有金刚钻,都别揽瓷器活”,但三藏的处理方式,接活也需要看自己的能力,但是总是依靠悟空能耐大,这座大山,事成之后,自己有名誉,而并非真心实意待悟空。这样伪装的善良,很虚伪。
还有被女儿国国王琵琶精弄进洞里的时候,为了不挨饿,开始搭理妖怪混口饭吃,其实最终你目的就是怕惹恼妖怪,怕妖怪吃了自己。
骗女儿国国王,终归还是为了自己。
第3个回答 2021-04-07
很多读者都不喜欢《西游记》中的唐僧,特别是看到唐僧不分青红皂白,多次把一路斩妖除魔立下汗马功劳的孙悟空赶走后,那更是觉得唐僧有眼无珠,昏聩无能了。那到底唐僧是个什么形象呢?
一、对取经事业有着执着的信念,那是他的精神支柱。
在西天取经路上,无论是遇到多么厉害的妖怪,还是女色的引诱,他都无动于衷,取经的信念从来就没有动摇过。在女儿国,面对国王以国王之位相赠,并以身相许,他也没有停止去西天的脚步。我们试想,这需要多大的决心和毅力,所以,要完成西天取经任务,没有坚定的信仰是做不到的。
二、他很有慈悲心,但有时慈悲用错了地方。
唐僧在很多地方都表现出了慈悲,这不叫假慈悲,而是实实在在的发自内心的慈悲,不过他把慈悲滥用了。他不懂佛门里有句话:“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唐僧是得道高僧,但他没有懂得这句话。
三、他就是个凡人,凡人会犯的错,他也会犯。
不管他是金蝉子转世,还是银龟子投胎,他总归与凡人没什么区别,听说妖怪要吃他的肉,他也表现得害怕,大喊,“悟空,救我!”;肚皮饿了一样要叫徒弟去化缘。既然是凡不是仙,当妖怪变化之后,他也一定不认识,因为凡人是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嘛。
现在知道了为什么很多人不喜欢唐僧,甚至讨厌唐僧,是因为大家把唐僧看得太高了,要求太高,一旦达不到,难免就觉得这个人太无能了。
第4个回答 2020-12-27
唐僧谦恭雅儒,温柔敦厚,有君子之风,但书生气太重,心地善良但又真假不分,取经的意志板为坚定,不为色乱,人蝎子精百般诱惑
第5个回答 2021-04-06
随着《西游记》读书接近尾声,越来越看不中师傅唐僧这个人物形象,用现在流行的话语叫做“人设”。甚至很讨厌唐僧,凭着对《西游记》浅显的认知,该人物在我的脑子里是:
1.胆小怕事。
每次遇到困难都是孙悟空单枪匹马的打在一线阵地。而唐僧则是在后头,永远不记悟空的好。胆小,每次走到深山老林中,第一想法就是怕妖怪作祟,要吃了自己。虽然是金蝉子(佛祖的二弟子)转世为唐三藏,十世做好人,做好事,但在我看来没这么优秀,也没这么好。有时候在想,前世不管是多么优秀的人,凡是投胎做了凡人,都变得那么的懦弱,胆小,怕事。每次口渴、饿了都会想起孙悟空,而不是让猪八戒帮他找东西吃喝。
昨晚看到了:第六十八回 朱紫国唐僧论前世 孙行者施为三折肱里,当悟空要看国王建造的避妖塔的时候,忽然听到风铃在响,是妖怪来了,没错,此时的大众开始躲起来,而唐僧也是躲起来了,原著的话我不记得,给我的一幅画面就是在国王的后面,全身吓得抖动,战战兢兢,好似妖怪为了要吃他,千里迢迢一路追随到该国,此时的八戒和沙僧也要躲起来,被悟空止住。
如果心里有佛的人,是不怕外界的干扰,就算妖怪为了吃我,我也镇静。脑子里忽然间想起了《活佛济公》里说的: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心中有佛,哪里都是西天。有了自信心,佛祖永远在我这里,任何怪物都不会近我身,就算吃了我,还有我的灵魂继续完成我的使命。
因此看来,唐僧心中并无佛,只是一位贪生怕死、自私自利、一意孤行的小人罢了。
2.经常的忏悔。
每次不听悟空的劝告,一意孤行,掉进妖怪的圈套里。从“三打白骨精”到“小雷音寺”就算了,历了这么多劫难,难道还不长教训吗?
三打白骨精被拍成很多电影,原因就是冤枉悟空滥杀无辜,你没有那么高的修为,你没有火眼金睛,你是凡人,都好说,行,你把悟空赶走,悟空尊重你,走了,但最后被妖怪捉住,后悔了吧。认不清现实的人性。
当悟空为了你的安全画圈圈的时候,你走出去,不信任悟空,一意孤行的认为悟空的做法不合适,不恰当,但是为何在别人面前介绍悟空的时候,把悟空夸赞的多么多么的厉害,满嘴都是对悟空的信任和宠爱,实则不是这个样子的,多么的虚伪。
当乌鸡国王托梦给唐僧,虽然自己没有金刚钻,还要麻烦悟空,可结果总不夸赞悟空有多么的能干。反而猪八戒付出些一点的劳动,就夸赞他,幸好悟空心大,毕竟是大闹天空,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的齐天大圣,我只赤子之心护你西天取经,完成我的使命,修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