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楼梦》的4个问题

宝玉挨打后宝钗和黛玉各有什么反应?从中可以看出两人思想观念有何差异?

有人认为这部书是带有曹雪芹自传色彩的,请你谈谈哪些情节能体现这一特点。

简述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主要情节,从中可以看出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找出红楼梦中你感兴趣的五首诗,并谈谈你的理解。

宝玉挨打”、“抄捡大观园”是《红楼梦》全书中两个最大的事件。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情节发展的一个高潮,是封建统治阶级正统派贾政同封建地主阶级的叛逆者贾宝玉之间矛盾冲突的一次激化,也是这一矛盾冲突发展的结果。古今中外一个严厉的父亲因生气打了儿子,可以说是平淡无奇的。但贾政打宝玉的方式、方法、结果,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却大不一样,它所包含的矛盾冲突是丰富、复杂的,我们着重从艺术表现上加以分析。
一、高度的艺术概括。
从贾政打宝玉的原因来看它的概括力。
贾政为什么要打宝玉?从远因来看,可以说矛盾由来以久,“自从那宝玉的女性化的性格微露其端时(百日抓),那政老爷便不喜欢”,“便不甚爱惜。后父子生疏隔膜,轻易不见一面,偶一见,总是疾言厉色,动辄‘断喝一声’”。近因有如下几点:
(1) 因为宝玉不愿和当官作宦的人交往。厌恶仕途经济,引起封建卫道者贾政的不满。宝玉把谈“仕途经济”的话,说成是“混帐话”。最早引起可从第32回找到。亲戚贾雨村来,贾政叫宝玉出来见见,宝玉不愿意;又如史湘云劝他:“如今大了,你就不愿意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事务,日后也有个朋友。”宝玉听了回答说:“姑娘请到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袭人接着说:“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把宝姑娘搁在那里。”宝玉又说:“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她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就和他生分了。”以上这些话,我们都能看到宝玉是最厌恶“仕途经济”的。他一听贾雨村来心里就厌烦。所以叫他半天才磨磨蹭蹭地赶到,无精打采,他老子看了非常生气。让他去和作官的人见见,将来好发展,可他不愿意,不干;谈吐也没大家风度,萎萎蕤蕤,贾政当然看不惯了。(这是矛盾之根本所在)
(2) 丫头金钏自杀(30回)。一天中午宝玉到他母亲屋里,他妈正在睡觉,丫头金钏正在捶腿,宝玉以为他妈睡着了,就和金钏开玩笑说:“我讨了你到我屋里去。”金钏说:“你忙什么,金簪掉在井里有你的。”被王夫人听见了,起来打了金钏一耳光,并定要金钏离去,苦苦哀求还是不行。“好好的爷们都叫你们引坏了。”金钏含羞忍辱出去了。到33回时,宝玉见贾雨村回来,听说金钏含羞赌气自尽了,他心中“五内催伤”,非常难过,徘徊恼恨,迷迷糊糊往前走同他爸爸撞了个满怀,他爹本来就不高兴,气还不算大,这一撞气就上来了。(雨村临门、金钏投井是导因)
(3) 忠顺亲王府这时派人来找宝玉。宝玉与亲王府的优伶琪官(蒋玉菡)有来往。王府的玩物与宝玉交了朋友,这对宝玉来说是绝对的机密,可琪官逃跑了,事情就败露了,找到宝玉家来要人。这不但有辱贵族风化,而且触犯权贵忠顺亲王,有碍前程。贾政认为这是浪荡行为,听了“又惊又怕”,脸色都不一样了。因贾府同忠顺亲王府没有来往。来者是长府官(王府内的事务官员),贾政接待他非常认真,低三下四,可长府却三次冷笑,盛气凌人。这一方面反映了宝玉的思想,他不愿意和那些为官作宦的、身份很高的人交往,愿意接触那些社会底层的、下贱的,被贵族玩弄的人作知心朋友,这是叛逆思想。宝玉是冒风险交朋友的。事情败露,加剧了封建正统派与叛逆者之间的矛盾。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贾府这个贵族集团同它以外的如忠顺亲王府贵族集团之间的矛盾。如果不是亲王府来人,这一件事不会败露,宝玉也不会挨打。因贾政惹不起这亲王府,这回可真气坏了,贾政说:“该死的奴才,你在家不读书也罢了,怎么又做出这些无法无天的事来……如今祸及于我”。送客人时贾政气的目瞪口呆,喝令宝玉:“不许动,回来有话问你!”(回来要算帐。忠顺王府索人是诱因)
(4) 送走亲王府人,回来要审问宝玉,又碰上贾环。宝玉是家庭继承人,财权又掌握在王夫人手里,贾环当然不干了,所以嫡庶这一矛盾一直就有。如第25回贾环下学在王夫人屋里抄《金刚咒》,宝玉在床上躺着,拉彩霞的手要和她玩,贾环全部听见了,他看相离甚远,故意装作失手把一盏油汪汪的蜡灯向宝玉脸上只一推,弄得满脸满头都是油,想烫瞎他的眼睛。
王夫人把赵姨娘找来骂到:“养出这样黑心不知道理下流种子来。”后来,贾环和他妈合起来请马道婆剪了两个小人(凤姐、宝玉),她在家里作法,使姐弟二人逢五鬼而发疯。这笔交易很明显,赵说:“你若果然法子灵验,把两个绝了,明日这家私不怕不是我环儿的,那时你要什么不得?”说得很清楚就是恨宝玉,这是贾府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贾政碰上贾环问他为什么跑?原来没写金钏死的情况,现在借贾环之口说出金钏死的惨象。“人头这样大,身子这样粗,泡的实在可怕。”然后贾环趁机进谗言,“听我母说,宝玉哥哥前日在太太屋里,拉着太太的丫头金钏强奸不遂,打了一顿,那金钏便赌气投井死了。”贾政气的面如金纸,火一下上来了,一叠连声叫“拿宝玉来,拿大棍,拿绳子捆上,把门都关上。”(这时一顿鲜血淋漓的毒打就开始了。贾环的飞短流长、造谣中伤是直接发因)
“宝玉挨打” 写了这样几件事,概括了封建统治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叛逆者之间的矛盾。围绕这一矛盾,把统治阶级与被压迫阶级的家奴的矛盾也写进来了。一个儿子挨打联系了这么多事,并用其它矛盾来加剧主要矛盾,以此来使主要矛盾激化,到狠命毒打,这是多么高的概括力。
我们从前因后果来看,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宝玉不按他父亲的安排、教训好好读书,走作官,走仕途经济的道路。这样一来使贾政感到很失望,或者说很绝望。对这样一个封建地主阶级的不肖逆子,他感到非常不满意愤愤然产生一种痛恨感。在宝玉被打中,不是有人来劝阻吗?贾政暴露了思想,“还来解劝,明日酿到他弑君弑父,你们才不劝不成。”那就是说,从现在我已经看出来了,这孩子很可怕,再这样下去非弑君杀父不可,既不忠又不孝,接着说:“我养了这不肖的孽障,已不肖”“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这话是很有份量的。后来老祖宗来了,对贾母的宝贝再不敢打了。贾母生气的说:“只是可怜我一生没养个好儿子。”贾政忙跪下含泪说:“为儿的教训儿子,也为的是光宗耀祖。”这句话很重要。贾政打宝玉不只是为了他现在,更主要的是为了将来。因贾政从他现在的表现已看到了他的将来,一定会发展成一个不忠不孝的子孙。
这样,贾政和宝玉的矛盾就不仅是父子之间的冲突了,而是涉及到整个家族的利益、前途和命运,是后继有人无人的问题。贾政的话非常明确是为了“光宗耀祖”。他已感到后来之患,感到宝玉将给他带来灾难。宝玉的思想已构成了对这一家庭的威胁,这一点是贾政最害怕的,也是使他最愤怒的。由此可见,这不仅揭示出了父子矛盾的本质、社会意义;同时也显示出了王夫人、贾母同贾政之间的矛盾及社会意义。
“宝玉挨打” 把这样一个日常生活事件与整个家族、家庭的兴衰有机地联系起来,确实有极高的概括性。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些材料来组织、安排的,也就是怎样艺术构思的呢?
采取了间接略写和直接正写的办法,对与宝玉挨打关系不太紧的,没有用大篇幅去写,如宝玉见贾雨村,只通过贾政的话作了交待,说他“全无一点慷慨挥洒谈吐”,“葳葳蕤蕤”;宝玉对金钏的同情也写的很简单,通过作者的直接叙述语言“五内催伤”,“恨不得身亡命殒”。象这些如果正面去描写,雨村和贾政怎么样说话,宝玉怎么样表现,这势必会冲淡主要矛盾,所以采取了简洁略写的办法。
这里直接、正面、详细描写的只有两件事:一是和琪官交朋友,还有贾环进谗言。因为这是揭露矛盾的最关键因素,是挨打的关键性问题。这两件事使贾政非常生气。贾环进谗言起了火上浇油的作用,但和交接琪官相比,还要次要一点。作者虽是正面描写,但也是点染,组织的很巧妙。还有不早不迟金钏投井的事这时也来了,早不写晚不写就是在宝玉见贾雨村时。忠王府找戏子琪官,也偏在这个时候来了,他父亲送走客人,也不早不晚贾环来,而且正是贾环路过看到金钏死的惨象。这些“巧”都是作者精心安排的,“无巧不成书” ,这正是作者艺术构思的结果。现实生活中不可能这样集中,这么多矛盾要巧于安排。作者生活中搜集到的材料都要体现巧,但也要有高低之分,要巧的自然,巧的合情合理,巧的符合生活逻辑。因为艺术概括包含了艺术构思,所以我们放在一起讲了。
二、 精心的人物塑造。
人物塑造是小说描写的中心。我们说作者对生活认识再深刻,情节安排再精采,最后人物形象出不来,那它就失败了。《红楼梦》写人物有个特点,不仅象其它小说那样性格很鲜明,人物很活,有生命;它还体现了在人物描写上“深”、“蕴”。深――不肤浅;蕴――含蓄、不露。所以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很鲜明、很突出,但不浅、不露,耐人寻味。
如宝玉对金钏死的感情,书中用了几个很有份量的词来描写,“五内催伤”、“身亡命殒”,光这些还不够,还通过多层次、多侧面的映衬、对比来描写,通过人物关系来表现,这就显得内容丰富。
王夫人和薛宝钗对金钏死有几句话,王夫人说:“你可知道一桩奇事?金钏儿忽然投井死了!”宝钗说:“怎么好好的投井?这也奇了。”“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玩,失了脚掉下去的。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他们这段对话,首先说太“奇”了,什么太奇了?这是统治者对奴隶的冷酷态度。“奇”——就是不该死而死,死的莫名其妙。是真的没有“奇”吗?王夫人不是打了金钏一记耳光吗?然后不是定要赶出去吗!宝钗明明知道是那么一回事,居然开脱,这是多么冷酷无情!
金钏死的惨象没有机会写,放在这里通过贾环的眼、口来补写,穿插的非常好。贾环作为半个主子,他看到金钏死,他的感情是什么样呢?一是怕,二是一下子找到了报复陷害宝玉的机会。金钏死不过给他一个争权夺利的机会。对奴隶死他们就是这样的态度。
贾政的态度是什么?他听到消息后说:“好端端的谁去跳井?”虽和王夫人说法不同,其实质是一样的。“我家从无这样的事情,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人。大约我近年于家务疏懒,自然执事人操克夺之权,致使生出这暴殄轻生的祸患。”这是为自己洗刷,推卸责任,事情太多,管不过来,所以底下就乱起来。“若外人知道,祖宗颜面何在?”他想到的不是死了人,而是今后家庭的声誉。
还写一个聋老太太,宝玉快挨打时,他见一个老太太同她说:“要紧,要紧(要打他了的意思)”,老太太听不清,就听成了“跳井,跳井”,便笑道:“跳井让她跳去,二爷怕什么!”“有什么不了事,老早的完了,太太又赏了银子,怎么不了事的!”这个插曲写的非常好。宝玉虽然没说清,意思是让她进去报告,报告没成,也是个伏笔,为后来老祖宗出来收场作了埋伏。更重要的从思想意义来说,贾府里一个奴隶对另一个被迫害而死的奴隶也是这么冷漠,这说明贾府发生这样的事已是多次了,老婆子已看惯了,司空见惯。贾政说“我家从无有这样事”,如果第一次发生,老婆子决不会有这种感情。
所有这些人物的态度、反映、感情,都落到了贾宝玉一人身上。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宝玉的“五内催伤”、“身亡命殒”, 确实是丧魂落魄,别的事都忘掉了。在这样环境,这样家庭下,能对奴隶有这么深厚的感情,是非常难得的。金钏之死,这反映了统治阶级和奴隶的矛盾。可贾府的主子、亲戚们,包括一部分奴隶,都是那么冷漠、冷酷,唯独宝玉对她充满同情。从这里也能看出宝玉的叛逆思想,看出他那朦胧的相对平等观念。就这点讲,这些人物写的很深、很丰富、很有内容。
我们从“宝玉挨打”, 还能看出他那叛逆性格的特点,既是坚决的,又是很软弱的。这是符合贵族特点的。他虽是娇生惯养,但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他忍痛不过,乱嚷乱叫,但没一句认错、告饶,表示要悔改,再疼也不说“改”,表现他很坚决。打完后,老太太出来抬回去了事。第34回写黛玉去看他(哭肿了眼睛),这时宝玉在他最信任、最爱的人面前说:“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这些人指金钏、琪官等,对这些人很同情,被打死了也不悔改。
另一方面,他还有软弱性。他对严父很怕,怕的要命。他对封建正统派加在自己身上的压力,自始至终不敢公开反对。他父亲说了一声“站住!”他不觉倒吸了一口凉气,只得垂手一旁站了。后来奇怪事发生了,贾政叫他:“不许动,回来有话问你!”他就乖乖地不敢动。实际是可以跑的,可他不敢,只在大厅上干传。这些都是写他惊惶、恐惧、焦急、不安。这里既写出了他坚决的一面,又写出了他软弱的一面,写得很准确。同时我们也看出了宝玉性格上的复杂性。
贾政通过打宝玉,作者写出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表面看,贾政是非常凶狠、残暴、有声威。如果作者只写出他很严厉、威风,我们不能说这个人物没有性格。若仅仅是这样,这只是表面的,还没有更深、更含蓄。曹雪芹通过这件事,由表及里地、很深地剖析了贾政的灵魂,不仅写出他凶狠,也写出隐藏在凶狠背后的虚弱;不仅写出了声威,还从声威中挖出了他的悲哀、绝望。写出了这个处于封建末世,想拼命维护这个家族,但又无法维持这样一个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的绝望和虚弱。他虽然把宝玉打得气弱声嘶,两腿血肉模糊,但在这场矛盾冲突里,他不是一个强者,不是一个胜利者,他不但没有表现出很强大,反而表现的很虚弱。对贾政绝望、虚弱的灵魂,作者主要从两方面人物关系来进行剖析的。
一方面通过和宝玉的关系,一方面通过和贾母的关系。
贾政打宝玉过程中,作者曾三次写到贾政流泪,写的很深刻。因爸爸火了、生气,打儿子打得厉害,很伤心流了眼泪,这并不奇怪。但贾政的眼泪很值得研究。
第一次流眼泪,是写他气的面如金纸,下决心要毒打但还没有动手打时,小说写:“贾政喘吁吁直挺挺坐在椅子上,满目泪痕,一叠声‘拿宝玉来’”。想打还没打,这时流眼泪显然不是因哀痛而流泪,他的内心活动在话里已透出:“今日再有人劝我,我把这冠带家私,一应交与他和宝玉过去!我免不得做个罪人,把这几根烦恼鬓毛剃去,寻个干净去处自了,也免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可见他打宝玉不是为自己,是为家族;他气得流眼泪,是绝望的眼泪,唯一希望的宝玉,现在是这个样子,他怎能不伤心呢?“烦恼鬓毛”要剃去,这确实是绝望的话,所以这是虚弱绝望的眼泪。
第二次流眼泪,是打了宝玉,王夫人出来抱住板子不让打,劝他不要打了,越劝越厉害,叫人拿绳子来把宝玉勒死。王夫人大吵大闹说,不如我们一同死了,“在阴司里得个依靠。”贾政听了王夫人说打死宝玉绝了我的话后,不觉长叹一声向椅子上坐了(没力气瘫了)泪如雨下。什么意思?毒打尚嫌不够,拿绳子勒,以绝将来之患,他这不是因为打宝玉打得太惨了,只是听王夫人说,“绝我”的“绝”字,宝玉死了就没继承人了,这一点触动了他的伤心事。宝玉是他唯一的希望,他自己也感到没了和王夫人有了共同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共鸣。这是绝望的泪。
第三次流眼泪,王夫人哭贾珠(宝玉哥哥已死、李纨丈夫)哭的很伤心,“珠儿要不死,你愿怎么打就怎么打,现在就这么一个打死了怎么着?”“贾政听了,那泪珠更似滚瓜一般流了下来。”这是为什么?因为王夫人提到了贾珠,贾政就想到了贾珠儿(珠和玉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珠念书科举考试,14岁就进了学校,苦读书,贾政是有希望的,可惜早夭),所以泪如滚瓜一般流了出来。这些都触动了贾政的心事,贾府没有希望了。贾政为贾珠伤心落泪,恨不能起死回生。而对眼前的宝玉要活活打死。这对照里,可看出父子之间发生了激烈冲突,正是封建与反封建这两种思想不可调和的结果。以上都是描写贾政的虚弱和绝望,写的很深刻。
另一方面是他和贾母的关系,进一步表现贾政的虚弱。王夫人出来解劝,越劝越火上浇油,越劝越要用绳子勒死,真正出来解决问题的是贾母。贾母一出场,贾政就不行了,赶快躬身赔笑,进而跪下;赶快跟了进去,最后退了出来。是什么微妙的东西使贾政在贾母面前这样低声下气,使局势一下子转危为安,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呢?就是一个字——“孝”,封建的孝道。用贾政自己的话说,他打儿子出于孝,这很有讽刺意义。为了孝打了不肖的子孙,但他打宝玉就恰恰触犯了孝,触犯了老祖宗,因贾母最疼的是宝玉。惹母生气,眼中没有母亲,使儿子无立足之地。为了孝道打了儿子,打了儿子又触犯了孝道。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不仅使贾政陷入了非常矛盾、狼狈被动可笑的境地,表现了他的虚弱,而且深刻揭露了封建道统本身的虚伪和矛盾百出的境况。
再看王夫人,写王夫人爱自己的儿子。“严父慈母” 吗。
当爸爸的手重打了儿子,她出来解劝,生活中这类事太多了。如果曹雪芹仅仅写出这些那就不值得一提了,而且是写的非常深刻。她出来后抱住板子不让打,抱住宝玉,然后心肝肉儿的大哭大闹。她是心疼宝玉吗?是的。但又不完全心疼宝玉,准确说不只是疼宝玉。在这方面曹雪芹写出了一个妇女,一个封建贵族的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所起的作用和秘密。
一个贵族妇女在家庭里的作用、任务,就是生儿育女。特别是生一男孩就能传宗接代,这就是她的任务。如果不生男孩,她的命运也就完了。对王夫人来说,将来依靠的就是她的儿子,贾珠在时靠贾珠,珠儿死了靠玉儿。进一步追问她为什么那样疼玉?归根究底是疼自己。她在劝贾政过程中有一段话:“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了,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既要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敢含冤,到底在阴司里得个依靠。”她认为如果失掉宝玉就失掉了依靠,所以她才一边哭宝玉,一边哭贾珠。“若是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所以她才一声肉,一声儿的哭道:“你替珠儿早死了,留着珠儿,免你父亲生气,我也不白操这半世的心了。”“这会子你倘若有个好歹,丢下我,叫我靠那一个?”他疼宝玉,哭宝玉,实际是维护一个贵族妇女在家族中的地位。命运——儿子就是她的命运,就是她的依托,失去儿子就失去了一切。
这样的描写显示了非常浓厚的社会内容,表现了一个很值得同情的封建贵族妇女的地位、命运,所以她在劝贾政时哭宝玉,哭贾珠,她哭出了一个封建贵族之家的正统夫人的理想,哭出了贵族妇女的命运、地位,哭的很深刻,很有思想。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1-15
1.宝玉挨打后,宝钗与黛玉各有怎样的反应?从中可以看出两人思想观念有何差异?
宝玉挨打后黛玉“送帕”“题诗”宝钗则说教
黛玉直率多情,天真感性。
宝钗圆滑谨慎,顾忌各种行为准则,始终未曾放手去爱。

3.一进荣国府是来认亲,说白了就是盘亲戚,见了王熙凤,拿了赏钱当日就走了;
二进荣国府是重头戏,不但见了贾母,和贾府的上下主子,还参观了大观园,引出了妙玉的第一场戏;在这次进荣国府的时候还给王熙凤的女儿大姐取了名字“巧姐”,也为三进荣国府埋下伏笔。
三进,准确说不是荣国府,而是在贾家败了以后,刘姥姥去牢里探望荣国府的主子,之后救出了巧姐,将其抚养长大,嫁给了板儿。

4.咏白海棠 宝钗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隐义解:首句"珍重芳姿昼掩门",写出宝玉弃宝钗,一去不归,薛宝钗独守空房(昼掩门)。"胭脂"句写宝钗因丈夫一去不回,不再修饰自己芳容。"冰雪"句写宝钗独守空房后冷落孤寂。"淡极始知花更艳",此"花",指宝钗姻缘。他们虽然隐居山林,生活贫困,但爱情之花鲜艳夺目。"愁多焉得玉无痕",正指宝钗失去宝玉后,终日泪流满面。这一点,我们可以参看四十五回黛玉代宝钗做的"秋窗风雨夕"。"秋窗风雨夕"里,把宝钗独守空房的悲苦状态淋漓尽致地抒写了出来。"欲偿白帝凭清洁",写明宝钗实为处女,她与宝玉,名为夫妻,其实并无夫妻之事。然而,即便如此,她也要以自己的清洁之身,来报答白帝雨露的化育之恩。话虽如此,但宝钗又怎么能熬得自己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的可怕的孤独?所以,诗的最后一句"不语婷婷日又昏"实写出宝钗的可悲、可怜之境。

--顺记一笔:脂砚在宝钗诗里,写有不少脂批。这些脂批,点明诗有宝钗的自我形象。则宝钗诗,一是海棠花之解;二是宝钗形象之解;三是诗中隐义之解。"此三解",真可谓一手三牍也!

咏白海棠 宝玉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隐义解:首句"秋容浅淡映重门",写出了玉钗成婚后,并无爱情可言,他们的婚姻,实是奉旨完婚,出于无奈。次句"出浴太真"是以杨贵妃喻宝钗,但"冰作影"三字,则点出了宝钗的"夫妻"生活,名存实亡。"捧心西子"是以西施喻黛玉,但"玉为魂"三字,则点出"玉钗"成婚时,黛玉已去世,"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则充分写出宝玉在与宝钗成婚后,对死去的黛玉,依然念念不忘,日思夜想。"晓风"、"宿雨"二词,将此意表达得极为清楚。对于这一点,脂批可为我作证。脂砚在诗句下批曰:这句直是自己一生心事。又批:妙在终不忘黛玉。结句"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活画出怡红院里的宝玉,心有所思,独倚画栏。所为何事?不用说,是心绪惆怅,怀念黛玉。

咏白海棠 黛玉

半卷湘帘半卷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隐义解:首句"半卷湘帘半掩门",此"湘帘",暗点史湘云,并活脱脱地写出了史湘云欲隐欲现之神态。下句,"碾冰为土玉为盆",真是字字千钩!因为宝玉的诗里,宝钗是"冰作影",点"冰";黛玉是"玉为魂",点"玉"。"碾冰为土玉为盆",隐义就是碾碎宝钗的名存实亡的冰影夫妻,并把它化作培育"宝湘爱情之花"--白海棠的土;"玉为盆",意即黛玉死,宝湘姻缘才有落实的基础。接下来,"偷来梨蕊三分白",意思是说,"宝湘姻缘" 是从宝钗那里偷来的,但这"偷",并不含贬义。因为宝湘姻缘之"偷",是由于宝玉宝钗的夫妻分离使然。"借得梅花一缕魂",此"梅魂",正指妙玉(宝玉冬夜即事:"梅魂竹梦已三更","梅魂"点妙玉;"竹梦",点黛玉)。妙玉为宝湘姻缘,充当红娘,并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所以,写宝湘姻缘的诗作里,豁然突兀"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是写宝湘姻缘,由妙玉"缝"合而成(苏轼《梅花》诗:月黑林间逢缟袂。雪芹改"逢"为"缝",正说明我们隐义解,决非"穿凿"两字可批评。)下面一句:秋闺怨女拭啼痕。此"秋闺怨女",在特定情况下,当指宝钗。(与脂批"且不脱落自己"并不矛盾。因为脂批指身穿孝服的黛玉,而我们隐义解,则指宝钗。此因角度不同,故结论不同。雪芹诗,一手三牍,妙不可言。)结句"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写宝钗有苦无处申,只能默默无语,独守空房。诗中"西风"两字,正点出玉钗分离时在秋。--关于妙玉充当宝湘姻缘的红娘,详情读者可参阅拙文《红楼梦探佚之二:从史湘云嫁宝玉说开去》。

附记一笔:黛玉的诗,如从"隐义"角度来论,当与黛玉无多大关碍。因为海棠组诗,实是隐写宝湘姻缘的。但,虽然是同写宝湘姻缘,各人的写作风格,绝不相混。黛玉的诗,风流别致;宝钗的诗,含蓄浑厚;而湘云,则跌宕洒脱。如果我们解诗,不从隐义角度,而从正常的角度解释,海棠诗、菊花诗,另有一番风景。而且,诗中,各显各人风貌。这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我们尽可以惊叹,却不可以怀疑。曹雪芹的"海棠诗"、"菊花诗",不仅一手两牍,还三牍,甚至四牍,此决非我谬奖。

http://www.readred.com/shici/中还有更多的
第2个回答  2009-01-15
宝玉挨打后宝钗和黛玉各有什么反应?从中可以看出两人思想观念有何差异?

宝钗就是来送药,嘘寒问暖,来献殷勤,并且当众眼圈红了红,然后还和其母亲薛姨妈撮弄贾母来看望,而黛玉却是待入昏的时候,人都走光了才去看,作者借宝玉的眼睛来看,是两眼肿得像胡桃一样,说明自己哭了不是一会半会了,并且只说了一句话:这下你可都改了吧,这句话千锤百炼 ,爱恨杂陈,五味俱全,这说明,宝钗表现是真,心疼是假,只为了博一个好名声,是个假淑女;而黛玉完全不计较别人的看法,爱恨都发自肺腑,毫无做作,乃真心人也。

有人认为这部书是带有曹雪芹自传色彩的,请你谈谈哪些情节能体现这一特点。
的确,红楼一书深深地烙印着曹雪芹自己的影子,
首先,光看脂评里面的好多事情的印证,就说明好多是曹雪芹自己经历过的家事。
其次:作者自己在书里多次提到“真事隐”“假语存”,意在提醒读者注意隐藏在文字背面的真事。
再次:在元春省亲中,借赵麽麽谈接驾之事,暗喻其祖任江宁织造时接驾康熙。

简述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主要情节,从中可以看出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1:一进是 只能按照文章里的话说,打秋风的刘姥姥,并且刘姥姥在拿到了20两银子之后,高兴得连客气话都不会说,这说明了爱占小便宜,贪财的一面。
2:从二进 里通过哄的贾母高兴,及让大观园里的姊妹笑个不停,又会编故事,说明了刘姥姥 圆滑老于世故的一面。
3:从三进里面对巧姐的恩义和对王熙凤的直戆,说明了刘姥姥又具备着 善良,嫉恶,知恩图报的一面,这是千百年来具有小农意识的传统特征。

找出红楼梦中你感兴趣的五首诗,并谈谈你的理解
1:当然首属 黛玉的 葬花诗 ,里面对寄人篱下,有爱难伸,孤苦无依的表述,淋漓尽致,催人泪下。
2:秋风秋雨夕 借 张若虚的 春江花月夜形式,故意与其一较高下,同样将自己苦悲的初衷痛吐无遗。
3:宝钗的 咏柳絮 其中一句: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终于正面的表达了宝钗平常那副 安分守己的淑女的假面孔,真正揭示了其于凤姐一样的对权势的欲望。
4:黛玉的桃花行, 桃花自古为文人作称道,借桃花咏红颜乃是上上之选,如同菊花对隐士一样,然而借桃花落所表示的就是红颜薄命,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5:最后一个不妨讲讲宝玉的 姽婳词 ,说句实在话,对于贞妇烈女到没有什么可以值得赞扬的,因为恒王好武兼好色,林二娘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女人而已。关键是宝玉以一种怜香惜玉的仰慕的姿态来表达一个对爱情忠贞并且最终牺牲的一个女人的敬仰之情,其中的表达出对女性这一群体的尊敬,是可贵的。
6:不妨再加一个,就是宝玉最后的 芙蓉诔 ,宝玉借芙蓉诔 一吐衷肠,爱恨终于在那一刻喷薄而出,并为了以后看透世俗,愤而出家埋下了伏笔。

以上全部是出自 自己手笔,绝对不是抄袭黏贴,请楼主如果感觉满意,给与追分,谢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1-16
1 宝钗为宝玉送来了药,一开始,她还带有这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非常拘谨,一味的劝说他,如“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但后来她表明了对贾宝玉的爱意,觉得自己有些忘情,又不好意思,低头摆弄自己的裙带。(我个人觉得宝钗探病和绣鸳鸯两段,最表现宝钗对宝玉的爱意,这两段不能说她装的很虚伪,假淑女,只是因她吞食了太多冷香丸,压抑了自己的情感,力求克制自己的欲望而已。)
林黛玉一见宝玉,就哭了起来,还说“你从此都改了吧”等话,这是说明黛玉了解宝玉的心事,二人心灵相通,表现林黛玉的率真,不刻意隐藏自己的情感。宝玉看她来,不顾自己的伤痛,反而关心黛玉看他来会不会病了,表明宝玉只爱黛玉。
2 有关情节太多了,我只举几例。
(1)54回中,出现了一出戏,名叫《续琵琶》,这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写的,这出戏只有曹家人才知道。
(2)27回,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众女儿祭花神,探春提到为宝玉做鞋,在封建家庭,妹妹送给哥哥最常见的生日礼物就是鞋,这里暗写宝玉的生日,而据红学家考证,曹雪芹的生日就是四月二十六,可能因为这是闰月,交代起来比较麻烦,所以暗写。
(3)贾赦是贾母的长子,不和母亲住在一起,贾政是次子,却与贾母同住。因为曹雪芹的祖母李氏两个儿子先后离去,后来康熙让李氏的哥哥从曹寅的侄子里挑一个过继来,最后挑了曹頫,他的哥哥也就一起过继来,但李氏的哥哥挑了曹頫,所以他的哥哥不与继母住在一起。
3 三进大观园应该是八十回后的事,贾家已败落,巧姐被舅舅王仁卖到青楼,刘姥姥不忘凤姐旧恩,赶来解救巧姐,并把她带回家,后来嫁给板儿。
4 (1)《葬花吟》(诗太长了,不便引出)表现林黛玉强烈的向往,希望自己能被人爱,与爱人结合,有正常的生命结局,不被玷污,不被抛弃,以及她对寄人篱下的惆怅。
(2)咏红梅花 得红字 邢岫烟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邢岫烟在贾府呆的不长,只是一个短暂的梦,80回之前交代她许给了薛蝌,80回后,她必然嫁了过去,但薛家败落,他们只能在社会的夹缝中艰难的生存。这首诗便预示了她的未来。
(3)《如梦令》 史湘云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70回已接近尾声,悲剧开始接踵而来,这首词本没什么,但联想起后来的大悲剧,就不由得悲从心来,面对稍纵即逝的美好情景,作者借史湘云之手写出了“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的句子,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留恋。
(4)《南柯子》 贾探春
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琯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隔年期。
曹雪芹总是不愿写雷同的故事,他故意让探春写不完,宝玉为她续,上半部分系探春所做,写的是她远嫁的凄凉,无依无靠,后半部分是宝玉续上的,写了他对远嫁的探春思念之情。
(5)《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
林史二人一人十一韵,而这个后来的妙玉,一口气写了十三韵,真是不枉《世难容》中所说“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这十三句,句句预示着贾府的未来,让人觉得妙玉有一种俯视世界的气度,另外,曹雪芹还暗示妙玉能预知未来,贾母他们第一次造访栊翠庵,妙玉“亦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将房门闭了”,而联诗后,她居然“送至门外,看他们远去,方掩门进来”,好像这次见了,不知下次何时能相见的样子。一首诗加上两次送客态度,使人感觉妙玉真是一个难以捉摸的人。
第4个回答  2009-01-25
1 宝玉挨打后宝钗和黛玉各有怎样的反映?这又说明了什么
黛玉哭的眼肿的像核桃一样,宝钗送来了活血的丸药,说明她们都喜欢宝玉

《红楼梦》中的未解之谜是什么
黛玉家产是红楼梦里比较令人费解的一个问题,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黛玉父亲林如海去世后,留下了巨额家产,而这些家产被陪同黛玉一通南下的贾琏全部弄到了贾府,甚至做了贾府修建大观园的费用,原文贾琏也曾说,这会子再发三两百万的财就好了,似乎暗指黛玉家产一事。另一种观点认为,林如海是清官...

关于《红楼梦》的问题有哪些?
1、贾府四艳的名字分别是。元春、迎春、探春、惜春。2、贾宝玉共有几个亲姐妹?几个堂姐妹,几个表姐妹?有一个亲姐姐元春,堂姐妹是迎春和惜春,表姐妹是黛玉,宝钗和湘云。3、红楼12钗分别是?她们同属于太虚幻境的什么司?红楼12钗分别是秦可卿、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探春、贾迎春、...

关于《红楼梦》的几个问题
4.薛宝钗是男是女?5.《红楼梦》作为文学巨著,我第一次读,应怎样欣赏?鉴于你的问题,我来粗略地回答一下吧.1.贾宝玉在家中地位如何?(为什么其丫鬟这么多?)他是贾政的儿子,这谁都知道了.贾政不喜欢这个儿子的,无论是因为他是衔玉而生,还是因为在"抓周”的时候抓到女孩子的珠钗而认定...

红楼梦第三回中贾宝玉对林黛玉的四问是什么
1.妹妹可曾读书?2.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3.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 4.可也有玉没有?

关于《红楼梦》的4个问题
宝玉挨打”、“抄捡大观园”是《红楼梦》全书中两个最大的事件。 “宝玉挨打”是《红楼梦》情节发展的一个高潮,是封建统治阶级正统派贾政同封建地主阶级的叛逆者贾宝玉之间矛盾冲突的一次激化,也是这一矛盾冲突发展的结果。古今中外一个严厉的父亲因生气打了儿子,可以说是平淡无奇的。但贾政打宝玉的方式、方法、结...

关于红楼梦的问题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关于《红楼梦》结局的疑问:
4、败家的理由这个命题大太了,如果细讨论起来比较麻烦,总而言之就是如冷子兴在第二回所言的“盛极而衰”。比如排名第二的史家本是侯爵,但红楼梦故事发生时史家已经家道中落,书中交待史湘云在叔婶家过的不好,要熬夜做针线活,一个月只有几吊钱,在诗社作东都拿不出钱来,说明史家当时家境已经...

关于八七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几个疑问
4、关于甄宝玉的情节,书里有,而电视剧无,我估计是由于电视剧篇幅的限制,甄宝玉在书中的出现实在宝玉的梦里,还有别人的一些“闲话”中,聊聊数语,所以电视剧就把他删了。况且如果又拍甄宝玉的话,担心情节不太清楚连贯。至于甄宝玉的出现,我觉得隐含了宝玉的另外一种结局,两人很像,家境相当,都...

关于红楼梦的几个问题
4最后一个问题比较赞成以下说法:金陵十二钗副册 甄香菱、薛宝琴、尤二姐、尤三姐、邢岫烟、李纹、李绮、夏金桂、秋桐、林红玉、龄官、娇杏;金陵十二钗又副榜:晴雯、花袭人、平儿、金鸳鸯、黄金莺、紫鹃、白玉钏、白金钏、司棋、麝月、彩云、芳官。不过个人觉得林红玉和龄官和副册里其他人地位不同,似乎...

红楼梦疑难问题 高分
1、宁府和荣府的两个国公贾演和贾源应该是亲兄弟。而贾母是荣国公贾源的儿媳。所以在红楼梦现有的人物中,贾母是辈分最高的。关于家谱关系很远仍得到尊敬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如果是一般的老百姓的话,那么这么远的关系肯定是已经疏远了,但是他们是名门望族,是“诗书礼仪之家”,所以在政治命运上是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