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吏三别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是杜甫的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不幸和困苦,表达了作者对倍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
扩展资料:
《石壕吏》
作者:杜甫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白话译文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创作背景
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安禄山)史(史思明)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郡(河南安阳),胜利在望。
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并对唐军补给线施压,加之唐军内部矛盾重重,观军容宣慰处置使鱼朝恩不听诸将建议,直意与叛军决战,期初两军陷入苦战,均损失惨重,后郭子仪领兵而来,正欲布列战阵,忽而天色巨变,飞沙走石,敌我难辨,两军皆惊,各自奔溃,然唐军之混乱远甚于叛军,甚至于在归途中抢掠百姓。郭子仪等退守河阳(河南孟州市),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
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的一首。石壕,也叫石壕镇,河南三门峡东南。吏,小官,这里指差役。
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已经四十八岁的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石壕、潼关,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
当时唐王朝集中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步骑二十万,号称六十万,将安庆绪围在邺城。由于肃宗皇帝猜疑,任用阉宦,致使指挥权不统一,处处掣肘,被史思明援兵肆意牵制,最终在交战中因惊惧而全军溃败,为百姓造成一场更大的灾祸。
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杜甫正由新安县继续西行,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于是就其所见所闻,写成这篇不朽的诗作。
参考资料:三吏三别-百度百科
三吏三别是杜甫的经典代表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这些写出了老百姓的困苦和对老百姓的同情和战争对老百姓的残酷。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所以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扩展资料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瑶湾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唐代著名诗人,世称“诗圣”,生活在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吏三别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三吏指的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指的是《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三吏三别是杜甫的经典代表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表达了作者对倍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困苦和对老百姓的同情。
“三吏”与“三别”,表现手法不尽相同,所谓“三吏夹带问答叙事,三别纯托送者行者之间”。在“三吏”中,因为夹带问答,所以杜甫本人出场;在“三别”中,因为通篇都是人物的独白,所以杜甫没有露面。从文学源流上看,“三吏”“三别”上承《诗经》、汉乐府风格,下启白居易诸人新乐府,是杜甫现实主义创造的一个顶点。
三吏:《石壕吏》 《新安吏》 《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暮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掘嚎不到水,牧马役亦轻.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潼关吏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垂老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乾.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人生有离合,岂择衰盛端.忆昔少壮日,迟竟长叹.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石壕吏
原 文 译 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傍晚投宿于石壕村,在夜里有官吏来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老翁翻墙逃走,老妇走出去应对.史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官吏喊叫的声音是那样凶,老妇啼哭的情形是那样凄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三个儿子都服役去参加围困邺城之战.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其中一个儿子托人捎了信回来,其中两个最近刚战死了.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活着的人暂且偷生,死的人永远逝去.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家中再也没有什么人丁了,只有个吃乳的小孙子.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因为有小孙子,所以儿媳妇没有离开这个家,但进进出出没有一条完好的裙子.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老妇我虽然身体衰弱,请允许我跟丛您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赶紧应付河阳需要的劳役,现在还赶得上做早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入夜说话的声音也已经消失了,但好像听到低声哭泣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天亮后我继续赶前面的路程,只能与逃走回来的老翁告别.
三吏三别,分别是什么?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三吏三别是杜甫的经典代表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表达了作者对倍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困苦和对老百姓的同情。 这六首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年)三月,有计划、有安排写成的作品。当年三月,唐朝六十万...
杜甫的三吏三别分别是什么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接下来,对三吏三别进行详细解释:三吏 《石壕吏》:是杜甫从洛阳赶赴华州途中所写,通过描述作者目睹的石壕镇吏乘夜捉人的情景,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在战争时对百姓的苛政。诗中展现了劳动人民忍辱负重、苦苦挣扎的悲惨生活。《新安吏》:描绘了作者经过战乱之后...
杜甫的三吏三别分别指什么?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热心网友| 发布于2016-06-29 举报| 评论 7 16 三吏:《石壕吏》 《新安吏》 《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 新安吏 作者: 杜甫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三吏三别是什么
“三吏三别”都是杜甫的作品,三吏分别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分别是:《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和在乱世之中漂泊无依的孤独,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不幸和困苦,表达了作者对倍受战争折磨的老百姓的同情。杜甫(公元712-公元770),原籍湖北襄阳,后徙...
《三吏三别》原文是什么?
三吏:《石壕吏》 《新安吏》 《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
杜甫三吏三别是什么
杜甫三吏三别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是杜甫的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身世飘荡的孤独,表达了作者对倍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原文: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杜甫三吏三别都是什么
杜甫的"三吏三别"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作品的总称,这些作品以"写实"手法,描写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生活的痛苦,揭示出封建社会中"赋役繁多、人口萧疏、法令森严、民生凋敝"等矛盾,反映了作者对倍受战祸之苦的人民的同情。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后人...
杜甫的三吏三别是什么
杜甫的三吏三别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三吏三别诗中真实地描写了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在战乱、黑暗、民不聊生的社会动荡时期所受的痛苦和灾难,生动地展现出平民凄惨的生活悲剧。杜甫目睹了这些人的苦难生活,对这些饱受苦难...
杜甫的三吏三别是什么
"三吏三别"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杜甫的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不幸和困苦,表达了作者对倍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石壕吏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
杜甫的三吏三别分别指什么?
杜甫的"三吏三别"是其作品中反映唐代社会动荡与战争残酷的代表性篇章。"三吏"包括《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描绘了征兵、老弱妇孺被役使的悲惨景象,以及官府的冷酷无情。"三别"则是《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记录了战乱中家庭离散的痛苦,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亲人的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