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字不再简化?

现在汉字有大部分都很"繁",为什么不进一步简化,反正现在的规范字都没什么内含了,还不如在进行简化呢 ,方便嘛
为什么不再简化呢??????
只要别简化成西文字母了~

一切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和发展,汉字也不例外.汉字自产生以来,就同时存在着繁化和简化两种相对的运动.其中简化是主流,是发展的总趋势.
自清末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陆费逵,钱玄同等提倡简体字以来,围绕汉字简化进行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新中国成立前,南京国民政府曾公布过《第一批简体字表》,旋即废除,就是明证.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卓有成效的汉字改革,于1956年通过《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发表《简化字总表》,1986年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修订版.但这一系列的汉字改革也在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加拿大等汉语,汉字通行区内人们广泛而激烈的争论.既有大力支持,热烈欢迎的,也有全盘否定,强烈反对的.
反对汉字简化的观点有如下几方面:

1,简化汉字破坏了汉字结构,损害了汉字构字理据.
"简化字最主要的缺点就是破坏汉字的字形结构,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弊端.""很多汉字在简化时没有考虑字形,常常仅是将其视为一个符号.这样做的结果就使的一些字不再适用于六书的规律."(罗宁《关于恢复使用繁体字的一点思考》)

2,简化汉字破坏了中国文化,损害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纽带.
"肇端于五四的反礼教,反封建的口号从意识形态上造成了现代人与文化传统的隔膜,而现代汉语白话文与简化汉字才切实地隔断了中国文化的承传.经过这两个运动,汉语文言文与正体汉字就由文化的主要载体退化为文化的特殊现象.对于我们今天的知识分子,它们不啻于外语,外文,不经翻译,不经注释,没有师友的指导,民国以前——并非远古——的书籍与文字就不能被流畅地解读.经过这两个运动,中国文化才成了'传统文化','古代文化',成了已经死去的东西."(张钊《简化汉字到底简化了什么》)

3,采用同音假借来简化汉字是文字发展中的退步.
"简化汉字恰恰把很多意思毫不相干,而仅仅读音类似的几个字,用一个笔画较少的字来顶替,人为地造成'别字'的使用.比如,'只有'的'只'和'一只'的'只';'头发'的'发'与'发展'的'发';'后来'的'后'与'皇后'的'后';'干戈'的'干'与'才干'的'干'等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是文字发展中的退步!"(张钊《汉字简化,得不偿失》)

4,简化汉字无助于汉字的学习,阅读和书写
"简化汉字将若干分工细致的字重新归纳成一个多音,多意字,使汉字的字数骤减.从表面上看,减少了学习的总量.但由于多音,多意字的增加,学习单字所要花费的功夫增加了.原则上讲,字越多,字意越单一,固定,普通人学习和使用起来就越容易;而字数少,取意广,功能多,变通,则只适合那些善于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人.我觉得,汉字的简化,实际上加大了学习的难度."(张钊《汉字简化,得不偿失》)

"笔画较少的简体字是否真的明晰度增加,易于辨认,增加阅让速度呢 一位曾是大陆的文字改革专家便承认,笔画差别太小,形体近似的字因而增多,会易于造成辨别的错误,视力也容易疲劳,反而会降低阅读效率."(世界日报记者王广滇《中文"繁简之争"系列报道》引述反对简体字者的观点)

5,简化汉字无助于汉字的计算机处理
"决定性的结论更在电脑输入成功以后,实践证明繁简输入一样快.不论是中国大陆的拼音输入,还是安子介数字输入,或是台湾的注音字母,以及北京的五毛字型和台湾的仓颉码,都可能达到不亚于英文输入的速度."(彭小明《汉字命运忧思录》)

6,简化汉字给两岸三地交流以及国际交流带来不便,更加破坏了汉字文化圈的统一性.
"现在港澳台三地仍然使用正体字,汉外华人读写也以繁体字为主,欧美,日本,韩国等地区的汉学界,在用汉字书写时,也大多是繁体字.""汉字字形统一的问题,也是汉字文化圈的统一问题.……汉字在这些国家最大的使用是,他们的很多古籍都用汉字印刷,当然都是繁体字.这些国家的人要了解自己的历史以及传统则必须学习汉字,而且必须是繁体字,否则学了简化字之后还是得学繁体字,才能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整理合并异体字和规范统一字形才是现在的当务之急,这也就是学界正在讨论的汉字统一问题,我很难想象用简化字去取代它们的汉字,也很难想象用简化字去取代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繁体字.难道将来两岸统一了,还是实行两套文字吗 " (罗宁《关于恢复使用繁体字的一点思考》)
赞同汉字简化的观点:

1,汉字简化简化符合汉字历史发展的规律.
"汉字字形演变的总趋势是简化,这个结论是以汉字发展史上的无数事实为依据的.汉字形体从甲骨文,金文发展到小篆,是一个简化的过程,小篆又简化成隶书,隶书又简化成楷书.这不断简化的过程反映了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汉字的简化趋势,主要表现在字的结构和写法上.结构上归并或省减某些成分,写法上图画性消失,符号性增强,笔形也由绘画式的线条变成由点和直线构成的笔画.汉字的简化趋势在同一字体内也表现出来.早在甲骨文,金文里,就有许多简体与繁体同时通行的现象,最后常常是繁体被逐渐淘汰,简体则流传下来.楷书的简化更为突出,在通行的两千年内,字形不断简化."(上海语言文字网《为什么要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 》)

2,汉字简化符合汉字现代化的方向
"简化字跟繁体字相比,它的显著优点是:笔画少,结构简,字形清晰,分辨明快,比繁体字好学便用.推行简化字对于扫除文盲,普及教育,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都有好处.当代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更证明了简化汉字是完全符合现代化方向的.因此,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既是发展教育,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需要,也是适应未来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上海语言文字网《为什么要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 》)
"简化汉字和繁体汉字相比,其笔划大大减少了,学习和记忆的难度也就相应地大大降低了."(林明峰《论汉字简化的伟大意义》)

3,简化符合今天汉字使用的趋势
"从1956年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开始,简化字在祖国内地广泛推行,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特别受到初学文化的儿童和成人的欢迎.40多年来,简化字作为国家法定的现行通用文字的重要部分得到全面普及,而且已成为联合国使用中文的规范."
"简化字在其他地区和国家也程度不同地在使用着.香港知识界对简化字采取了"繁简由之"的态度.台湾不仅民间已大量使用简化字,政府和文化界也曾多次公开讨论汉字简化问题.台湾教育部颁布的作为手写行书标准的《标准行书范本》中,也已大量采用了简化字.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在华文教学中早已学用我国公布的简化字.其他许多国家在汉语教学中也都学用简化字.可见,使用简化字已是大势所趋,恢复繁体字的路是行不通的."(上海语言文字网《为什么要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 》)

4,简化汉字有助于计算机信息处理
"计算机处理汉字又对汉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希望对横向笔画超过七笔,竖向笔画超过八笔及其以上的字进行笔画减省."(上海语言文字网《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同中文信息处理有什么关系 》)

那么,我们怎么来看待汉字的简化呢
我们以为,应该以客观的态度地来看待汉字简化,即从实际出发,实是求是地评价汉字简化.
首先,我们应该科学而正确地评价汉字.
汉字既不是神奇得成了"最有国际通用性"的一种文字,也不是"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臭狗屎.它只是记录汉语的一种符号,忠实地担负着记录汉语的功能,与汉语基本相适应.
其次,我们要正确看待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
汉字记载着中国数千年来的文化成果,是中国文化典籍的忠实记录者.并非中国文化典籍就不能用简体字来记录,而非得用繁体字来记录.北京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简体本《十三经注疏》就是一个明证.
再次,我们要区分普遍意义上的汉字简化与某一次具体的汉字简化.
现在批评汉字简化,反对汉字简化的学者们大都是把矛头对准新中国成立后公布的"一简"和"二简"(特别是已经废除的"二简",),指出其中的不合理性,然后从根本上否定汉字简化.这种做法是粗暴而错误的.这两次具体的汉字简化确实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特别是"二简",有很多是错误的),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最终否定汉字简化这一符合人民大众根本利益的.
还有,我们要注意将学术与政治划清界限.不能把将学术绑在政治的车轮上前进.
有些对于汉字简化的批判并不是纯学术的,而是带着政治的有色眼镜.对于这些恶意的批评,我们要擦亮眼睛,分清是非.
最后,我们要从"一简"和"二简"的推行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简化方案.
对于前文中有些反对汉字简化的理由,大家可以自己去体会,去思考,我们就不一一进行反驳.

对于现行汉字的简化,我们以为还有必要进行以下一些工作:

一,有些汉字的笔画还是太多,有必要进一步简化.这与汉字显示的点阵有关.如果笔画太多很多字就不能完整地显示出来.比如现在大家看到的"量鼻"就不是规范的字型.这一方面固然要进一步改进计算机的字模显示技术,另一方面,我认为汉字也有必要作出让步,进一步将那些笔画繁难的字进行简化,特别是那些常用字.

二,汉字进一步简化应在系统性方面努力.比如"卢泸"简化为"卢泸",而"庐炉"等简化为"庐炉".这就是不系统的体现.还有一些不够彻底,如"还环"等简化为"还环",而"寰"等不简化.

三,汉字进一步简化就充分考虑简化汉字的字理和字义,尽量少用同音替代和草书楷化等易损害字义,字理的不妥之法.这也是反对汉字简化者主要攻击的一个方面.

四,现在的汉字简化已不能再局限于大陆本身,而必须放眼于全球的各个汉语汉字使用地区.比较异同,相互妥协,走"中庸之道"(陈建民《中介理论与汉字简化》).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jiushiwo575/blog/item/fce966168a56a74d20a4e9eb.html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2-20
再简化就无法溯源了,上次简化是有草书作为纲要,现在简化没有系统!
第2个回答  2009-02-20
中国的文字还是偏象形字的。
简化是为了推广,但如果过度的简化。
就可容易失去文字的精髓(文化)了。
第3个回答  2009-02-21
谁知道以后还会不会简化,楼主你怎么就那么肯定呢?
第4个回答  2009-02-21
反对简化字,反正某个政党就知道怎么作践民族文化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历经两次简化的汉字,为何在第二次叫停了?
以下是一些可能影响第二次简化汉字叫停的原因:1、文化遗产的保护:第二次简化汉字的改革中,涉及到了一些具有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的繁体汉字被简化,这引发了一些人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一些人认为繁体字能够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因此反对继续简化汉字。2、文字辨识度问题:第二次简化汉字的改革中,部分...

汉字为何不继续简化与改革?
过度简化可能会导致部分字义的丧失,甚至影响到汉字的整体美感。因此,在推进汉字简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确保汉字的简化既能满足现代需求,又能保持其独特的文化韵味。此外,我们还要关注到,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电子化、网络化的普及使得人们...

为什么汉字在清朝以前的2000多年,没有得到简化呢?
他们对汉字简化字的使用进行过强烈的打击镇压,普通的老百姓就再也不敢使用简化字体了。明代的政府认为:老祖宗的东西才是最好的,那些汉字简化就是对老祖宗的不尊重,是被世人唾弃的一种行为。不仅是明朝政府,就连之后的清政府也是这样认为的。汉字简体字的使用,受到了彻底的遏制,民众又开始使用繁体...

我们目前使用的汉字为什么不继续简化和改革?
汉字不必再继续简化和改革了。其次,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简体字是经历了历史的验证后留下来继续使用的,并且被大家广泛接受并使用;而简体字除了方便这个功能性特征外,它还是我国古代文字演变而来的,简体字身上承载着古代文字的文化,因此,简化和改革更要慎重再慎重。

简体字为什么没有进一步简化?(比如在群众中流行的那些简化字)
一简字之所以能够强制推行,第二个原因就是一简字吸收了一些在社会上流传多年或古已有之的简体字,有其合理性 总体来说,一简字虽然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但节约了书写时间 归并了大量异体字,单从这个角度看,这一次对文字的简化还是有可取的地方。但二简字制定匆忙 很多字过分简化,形近字过多 滥用...

繁体字简化问题.为什么第二次简化汉字,最后失败了
1、因为太过丑陋、很多变得不是字、是一种符号、超出了汉字的审美 2、合倂简化的字过於多、用起来不方便 3、简化汉字是因为要让汉语拉丁化、用拉丁字母表示汉语、例如:LādĪng hànyǚ hǎo,shì guójì qǖshì. 当这种思潮被定义为巟谬之後、就废止了汉字的继续简化。

汉字为什么不继续简化和改革?
一些简化字如“昆仑”简化为“昆仑”。尽管简化方案旨在提高汉字的可读性和书写效率,但由于简化方法复杂多样且缺乏统一标准,最终导致方案在执行中出现混乱,引起广泛争议。至今,一些二简字仍被部分地区或个人使用,但在正式场合和出版物中已基本不再采用。现代汉字简化主要遵循国家制定的标准简化字方案。

简化字的缺点那么多,为什么不废除简化字?
1. 简化字合并多字易引发歧义,简化方案中由于将很多意义相差很大甚至毫不相干的两个字或多个字合并为一个字,阅读时容易产生歧义。2. 推行简化字后增加了成本,带来极大的浪费。简化字与繁体字同时使用,字库大大增加其字数,如GBK中既有国又有国字,既有钟字又有钟钟二字。3. 简化字破坏汉字结构...

请问:为什么现在有很多汉字还没有简化,能打出繁体但打不出简体?
例如,“巘”字,因右边简化为“献”,中学课本上此字简化为“山+献”(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三峡》),商务印书馆版《古代汉语词典》第二版第1725页也以“山+献”为规范的简化字体,后面加括号列繁体字“巘”;但是因受字库限制,一般输入法打不出简体的“山+献”,所以网上一般只好用繁体...

为什么汉字的第二次简化失败了?
第一次简化的字还不算太多,部分古代也曾用过。但第二次大约是太简化了,再加上计算机也已经出现,对汉字进行了编码,社会上用的简化字也比较混乱。所以1986年由国务院废止二简方案,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组成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并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而且和文化部、教育部同时发表《关于简化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