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弃医从文 话题作文

弃医从文是鲁迅一生的大事,他在多篇回忆性散文中谈到过这段经历。读了藤野先生这篇课文后,你知道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后来又为什么弃医从文吗?从鲁迅的人生选择中你想到了什么?
要求:1.话题作文,不少于600字2.不准慢谈
跪求啊,高手帮帮忙啊,谢谢了。好的我加到100分

原创

藤野严九郎的回忆

仙台医学专门学校马上要被并为东北帝国大学,我也要收拾行装离开这个我教学多年的地方了。“依愿免职”也算是对我们这些

没有博士头衔的老教员面子上的补偿吧……收拾起自己整理多年的书籍和一些学生的纪念物,一张试卷滑到我的面前,望着上面倔强

地字迹,一张年轻的面孔浮现在我的面前。
他叫鲁迅,我最喜欢的学生之一,还记得他那次满脸愤慨的告诉我几个坏小子职责我给他漏题。呵呵,我漏得不露痕迹,谁都没

发现,也包括他啊,眼里揉不得沙子的小子……
离别时,他说将离开仙台了,去研习生物学。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我说。
怕是他也无法忍受了吧。清的衰弱,日本的崛起,在亚洲这块地方,是免不了争夺一番的。山雨欲来风满楼啊。那节电影课上放

日俄战争的片子,当枪毙中国人的时候,他眼里燃烧着愤怒的火焰,双拳攥得发白……是啊,谁能忍受自己的同胞在别国的争斗中无

谓的惨死,被屠杀呢?文明的悲哀,民族的悲哀,说到底还是每个人的悲哀吧。想一个曾经伟大的民族,创造了璀璨的文明,最终还

是免不了遭受如此噩运,看看这些书籍,有很多还是中文本,中国还是有很多仁人志士想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些什么的,这些中文

书籍就是证明吧。幸亏我们有明治的奋起,才避免了我们落得像清一样的命运……
我对中国的文化还是抱有一丝好感的,所以我对鲁迅多加爱护和照顾,希望他能够学有所成,但这个孩子的倔强决定他不会像我

这样甘于平淡的生活吧。只要能让我安稳的教学,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医者,我就满足了。他呢,他的道路在哪里呢?再健康的体魄

也无法抵抗刺刀的屠戮,再高明的医术也无法医治死去的肉体和灵魂。清国有太多麻木的灵魂,令那些不麻木的灵魂感到莫大的痛苦

,这也是鲁迅的痛苦。
临行前,我想和他互换照片,以留纪念。因为我想也许这就是永别了,但终究没有机会留下这个孩子的照片,他的容貌已经在我

的记忆中模糊了。也许他还记得我罢,他是个很好的孩子,但我们已不可能再见了,日本已经越来越容不得中国这个昔日的老师了,

日本越来越强大,迅速地崛起让日本狂妄起来,日本整个社会正酝酿着针对中国的一场恐怖的风暴,是如此的让我害怕,但像我这样

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年轻人更是陷入了狂热,像我这样的一个老人又能作什么呢?
以后,是这些年轻人的世界了,鲁迅倔强地性格注定了他会是一个斗士,为民族的未来而战斗着,也许我的这些学生们会在未知的领域里互相交锋,互相争斗,但注定我是与的的学生鲁迅无缘相见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2-22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但现在他家穷了下来,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对他心灵的打击也太大了,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待物的:对有钱有势的人是一种态度,对无钱无势的人又是另一种态度。多年之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
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农村,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农民的生活。特别是在他祖父入狱的前后,他不得不到农村的亲戚家避难,长时期住在农村。在那里,他与农村的孩子们成了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戏,有时也一起到他们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鲁迅一生都把他与农村小朋友这种朴素自然、真诚单纯的关系当作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而怀念着,描写着。
在当时,一般的读书人走的是三条道路:一条是读书做官的道路。当不上官的还可以去当某一个官僚的“幕友”,假若前两条道路都走不通,还可以去经商。鲁迅走的则是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进“洋学堂”。这在当时的中国,是被一般人视为“把灵魂卖给洋鬼子”的下贱勾当的。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措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这两所学校都是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而兴办的,其中开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期间,鲁迅阅读了外国文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开拓了视野。特别是严复翻译的英国人赫胥黎著的《天演论》,更给予鲁迅以深刻的影响。《天演论》是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的一部著作,这使鲁迅认识到现实世界并不是和谐完美的,而是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想生存,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不能甘受命运的摆布,不能任凭强者的欺凌。
第2个回答  2009-02-22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出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世界语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第3个回答  2009-02-21
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 分析:个人的理想重要还是民族的振兴重要?鲁迅……
第4个回答  2009-02-21
迁移一下:当时的国家,国民,还有鲁迅当时的家庭情况。

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的200字作文
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他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期间,受到了日本同学的不公平对待和歧视,这让他深感痛苦和孤独。此外,他对医学的热情并不如他所预期的那样强烈,他在选择专业时可能并未完全考虑清楚自己的兴趣所在。鲁迅的个人气质和性格更适合从事文艺工作,他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也更...

鲁迅为何弃医从文(随笔)
其中,一本未提及的书对他弃医从文的转变起到了关键作用。这本书的阅读,使鲁迅意识到仅仅救治肉体的疾病是不够的,更需要唤醒国民的精神觉醒,改变社会的病态。鲁迅的文章以其深刻寓意和独到见解而著称。以《故乡》为例,其中一句看似简单的“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两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从鲁迅弃医从文得到的启示,给一篇800字内的作文
一个美好的人生从放弃开始……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是众所周知的,鲁迅先生立志救国,年轻时东渡学医,但当他发现,无论他的医术怎样高明,所救治的只能是人的肉体,而并不能唤醒他的麻木,无论他怎样努力,都不能达到他济世救国的理想时,他毅然选择了放弃,不是放弃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是放弃了不能达...

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作文
因为鲁迅在1904年9月到1906年3月曾去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求学,在这期间,他经历了许多事情:他最初在东京求学,因看不惯清国留学生的作为,于是转到仙台,在仙台期间,他因是中国人而遭到匿名信的侮辱,后来在看电影时,影片中是日本战胜而过的情形,却有中国人给俄国人当侦探,被砍头时,围看的中...

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的200字作文
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当然是为了拿起文艺的武器,唤醒国民,疗救国民精神上的创伤,最著名、最流行的观点是鲁迅受了幻灯片事件的刺激。这种说法固然不错,但是除了这个原因,还有没有其它的因素在影响着鲁迅呢?我们先从鲁迅到仙台学医的经历说起。鲁迅1902年1月被保送官费留学。此前的他没有接触过医学...

求鲁迅弃医从文的作文50字
写作思路:从鲁迅的生平,鲁迅弃医从文的角度出发开始写作。一提起中国百年来的文学巨匠,我脑海中第一位浮现起的人物就是鲁迅先生,他的存在,铸造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抹去的光辉。但鲁迅先生的最初,并不以文学为目标,他以学医者的身份度过了青春与在日本留学的十年,而让他成为对中国拥有深远影响的...

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作文
他才懂得了一个更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学医不过是救了这些中国人的躯体,让他们免受病痛之苦,但是要想真正的挽救人们,不只是要救他们的躯体更要救他们的灵魂,所以他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医学选择了文学,去做人们思想的医生,真正的救醒当时的人们。以上仅为个人观点,希望能够帮到你。

鲁迅弃医从文 话题作文
他叫鲁迅,我最喜欢的学生之一,还记得他那次满脸愤慨的告诉我几个坏小子职责我给他漏题。呵呵,我漏得不露痕迹,谁都没 发现,也包括他啊,眼里揉不得沙子的小子……离别时,他说将离开仙台了,去研习生物学。“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我说。怕是他也无法忍受...

谈谈你对鲁迅弃医从文的认识200字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倒不如从思想意识深处唤醒他们的灵魂,于是决定弃医从文了。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在当时,他和他的二弟周作人共同翻译了两册《域外小说集》,他...

关于《我为鲁迅弃医从文叫好》作文 急急急
仿佛能刺透重重黑夜;一头不屈的黑发,可以根据这来联想:只有走对了正确的路,身体瘦弱的他却是文学上的巨人。人生道路的抉择很重要,字豫才,一个美好的人生从放弃开始…… 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是众所周知的,透出刚毅与坚强;两道犀利的目光,所救治的只能是人的肉体,可以这样想:学医只能医人,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