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有效进行数学预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1-10
教学研究表明,预习是学生认知过程中一项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良好开端,更是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新知识、新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
然而,在实践中大多数学生一开始就从思想上对预习不够重视,行动上不到位,预习常常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难度的加深,最终导致学生弱科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致使学生不重视预习的因素固然有多种,但教师对学生预习的方法指导不到位、对预习的结果不能进行及时检测,以及课堂上不能有效地运用预习的成果,是导致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的主要起因。学生认为预习跟不预习差别不大,所以也就缺乏了预习的动力。鉴于这种情况,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变得更加高效专注,作好预习的指导更显得非常重要。
一、指导设问。预习是独立学习的尝试,对学习内容是否正确理解,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洞察到隐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时在听课中得到检验、加强或矫正,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它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一方面由于数学知识的连续性强,前面的概念不理解,后面的课程就无法继续。当发现学生学过的概念有不明白的,一定要在预习中设计温故环节,让学生养成复习的习惯,扫除绊脚石。另一方面教师应立足学情,围绕“探究”设置系统的、逐层深入的思考性问题,让学生的预习有的放矢,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二、指导学生提前对所学教材通读,引导学生把重要内容和感到疑惑的地方用符号标记出来。如用“1、2、3、……”标出重要步骤,用“△”标出关键字,用“”画出主要内容,用“?”标出疑难之处,等等。这样为课堂学习作好准备,并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习惯。
三、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和策略。针对不同学生学习能力不同,教师指导时注意预习内容难易适度,采用先扶后放,循序渐进的培养措施,逐步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弹性要求,每次布置的预习任务可以有必做项和选做项,要求学生边做边思考,并理解每一个知识点。这样既照顾到优秀生的发展,又使中下层学生不至于遇难而退。
四、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前预习活动。每小组设1名组长,每班分8-10个小组,每个小组不超过5人。在课前组长检查组员预习情况,教师检查组长预习情况,每天一汇总一总结,形成小组合作预习法。
五、检查预习反馈情况,采取家长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或问、或交流、或展示资料等,让评价多元化并落到实处,从而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和自学能力。
六、教师将预习提纲层次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任务,同时在传授课程的过程中让他们展示和交流,提高他们的听课能力和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总而言之,抓好预习环节,课堂上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敢于发言,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新课的效率。
2018-11-02
0
第2个回答  2020-11-10
一门新课程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进行预习,这也是教学开展的关键环节,学生只有充分地预习,才能更好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但目前小学高年级数学预习,学生对其敷衍了事,只是翻翻书,走过场,完全达不到预习的效果。一方面,学生对预习的认识不到位,认为预习没有什么用,另一方面,教师不重视预习工作,重心都放在课堂教学上。要想发挥预习的作用,教师在布置预习时要给学生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进行预习。小学高年级的学习,相比一二年级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理解和接受上有了困难,与此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他们也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布置预习时,可以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对要学习的新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例如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一课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是初高中进一步学习的关键,关系以后的数学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是教学重难点,对学生空间想象力要求很高。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适当安排给学生一些预习任务,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接触到的一些圆柱和圆柱物体,了解他们的应用,通过观察,让学生有初步的了解,在实际课程教学中,学生看到这些物体就不会陌生,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就能够很顺利地进行,教学质量自然而然就得到了提升。
  三、鼓励参与,加强效果
  学生不重视预习,主要是觉得预习没有多大用处,教师也不会对自己的预习工作作检查,所以学生认真自己付出的努力没有得到肯定,所以对预习大多是敷衍了事的态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肯定学生的付出,满足学生想要表现的心理欲望,让学生的预习效果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教师不仅需要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还要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给学生展示自己预习成果的机会,展示的可以是自己通过预习掌握的知识、预习时遇到的问题等,展示过程中,还可以鼓励台下的学生进行提问。在预习检查中,一问一答,学生汇报了预习情况,同时也对整个课堂教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学习起来会更加的有兴趣。
第3个回答  2020-11-10
如果是小学生的话呢,提前做一些情景引导,让孩子们产生对这节课的乐趣和兴趣,然后再进行预习,让他们自己通过这种乐趣的方式进行课前的预习,然后上课的时候再讲,如果是初中生呢,要先告诉他们数学预习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正常的引导式教学,然后第二天在进行预习的检查,如果是高中生的话呢,要告诉他们预习的重要性,直接布置任务,以及要预习的地方和重要点
第4个回答  2020-11-10
预习一般是指上课前对新知识的自学准备,但初次接触预习的学生缺乏具体的实践和方法的指导。而数学预习又不同于语文的预习,语文课中每篇课文学习之前都有固定的预习内容,比如熟悉字词、读通课文等等。数学课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概念课、计算课、操作课等,而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应该用不同的方法来预习。因此,教师应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在课堂上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各种知识的预习方法。 1、数学概念课的预习 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概念的学习毫无疑问是重中之重,概念不清,一切无从谈起。然而,这个重点又恰恰是一个难点,因为数学概念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简明、概括的反映,非常抽象,而不少孩子抽象思维差,要掌握干巴巴的数学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所以,加强课前预习很有必要。 (1)通读内容,了解主要数学知识 让学生在通读新课内容的基础上,动手画画、圈圈知识要点、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从整体上了解新的数学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 预习不是浏览课本,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识。但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毕竟有限,对于有些一时难以解决的疑问要做好标注,发现问题也是预习的关键所在。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有目标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细读内容,理解主要数学知识 A、举例来理解概念。数学概念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从具体的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我们一定可以从身边找到这些概念的原型。让学生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概念。例如对钝角的理解,课本上只有一句话: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学生就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许多钝角。这个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理解概念的过程。 B、动手实践来感受概念。《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预习时,也应该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来理解数学知识。例如《长方体和在正方体的认识》的预习中,我指导学生在身边找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像火柴盒、魔方、药盒、数学课本等,并让学生动手去数一数、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使他们有一个感性的体会,以便于进行进一步的区别。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还可以很自然的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 C、巧用对比来分析关系。在数学的学习中对比是很重要又经常用到的学习方法,在预习时也是如此。如预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可以指导学生将正方体的特点与长方体的特点进行对比。再如预习《除法的认识》时,可以指导学生将除法与乘法进行对比。使用对比不仅可以揭示两个新知识之间的关系,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外延和内涵;还能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2、数学计算课的预习 数学是姓数的,数的计算自然成了数学课中的重头戏。虽说计算课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不像概念课那样抽象,但要想知其所以然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所以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计算方法有个初步的了解,使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究其所以然。 (1)看懂例题 老师应该相信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是有一定的学习经验的,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应该建立在他们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无论是新教材还是老教材,在计算课的编排上都会以例题的形式出示计算方法,为学生提供了预习的平台。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掌握这些方法了,到了课堂上,我们就可以专心致志地解决学生在预习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把知识学得更深、更广。 (2)尝试练习 新教材往往会在计算课中创设一个情境,以其中的一种情况作为例题,而剩余的几种情况则为学生提供了尝试练习的机会。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既能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又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 ⒊数学操作课的预习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只有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其中免不了要亲自动手做一做、试一试,这就使得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中多了动手操作这个内容。那么,对于这样的数学知识,我们在课前应该怎样指导学生预习呢?如在教学《测量》时,学生通过看书就会很自觉地准备好尺子。再如,有些操作活动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如教学《统计》一课时,要学生统计家里一个月的费用支出情况,这时,我们就可以将它作为预习的内容,让他们在课前完成。 总之,我们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已经适应时代的需要。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是简单地学教材,而是把教材作为引子,作为材料,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必要的取舍与加工。所以,每一个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来进行预习,必将会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这些体验和感受都可以作为课堂上交流的材料,还有课前基于教材内容所进行的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实践活动,所进行的调查,所搜集的材料等等,都是课堂上特有的课程资源活,将使课堂教学变得充实、丰满起来,使课堂上的交流充分、深刻起来,使课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促进课堂的有效教学。
12
分享评论

怎么样才能学习好数学_这三个步骤看完不后悔_点击查看
根据文中提到的数学为您推荐
怎么样才能学习好数学,数学怎么才能获得高分, 揭露别人孩子学习好的高分秘诀,学习找不到方法,视频攻略反复学习,1天1小时,名师在线答疑,定制提分计划,精准提分
明望教育咨询(山东)有限公司广告
幼儿数学怎么教-专注3-9岁儿童数学思维培养
根据文中提到的数学为您推荐
幼儿数学怎么教-你拍一数学思维启蒙培训班,双场景在线直播教学,原创教学课件,让孩子在游戏中轻松培养数学思维
北京天赋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广告
如何引导小学生进...
专家1对1在线解答疑惑
去提问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预习
教师不是先知先觉者,也不是知识的源泉,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不能仅仅把教师定位在“知识的占有者”、“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上,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仅是专业知识,也包括教学艺术和手段。“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界定和“一桶水”的比喻已不符合今天的现实。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如何让学生预习
在预习时,学生应注重理解和掌握重点、难点,对不熟悉的内容进行标记,便于在课堂上重点关注和询问。预习还能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主动思考问题,提高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教师应合理设计预习任务,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同时关注学生预习情况,及时解答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通过有效的预习,学生能够更...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
三、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们的预习习惯 学习数学就是为生活服务的。为了使学生了解到学习数学的好处,增加他们预习的目的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不断通过开展生活实践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接触生活,感受生活,逐步认识到数学知识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联系和区别。比如我在学生学习《认识人民...

如何促进小学生预习
1、培养学生预习的兴趣。预习是一种个体的、自觉的活动,开展这项活动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把竞争意识引入到预习活动中,在课堂上让学生当当小老师汇报自己的预习成果,谁说的大家能听懂,谁能回答大家在预习中的疑问谁就是今天的小老师。一方面学生通过预习有了思想准备,能够较快的掌握...

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预习习惯
⒉ 读一读。细读内容,理解主要数学知识。这是预习的主要环节。学生在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可以让学生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形象的理解概念,从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概念来。⒊ 摸一摸。动手实践来感受数学。《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小学数学如何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
二、因材采用预习形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丰富,设计内容很多。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教学任务设计多样化的预习作业。现以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为例,谈点个人做法。1.动手型预习。动手性预习就是要求学生根据新授课内容通过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等动手操作方式来感知新知。如,...

三年级如何进行数学预习
二、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达到较高的预习效率1.将书“看一看”。三年级学生完全可以尝试着进行独立的课外阅读了。“看一看”也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预先知道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到有个大致的学习方向,上课不至于盲目,并可减少上课进入学习角色的准备时间。2.将书“做一做”。新课本不再是将知识直接地呈现...

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预习
(1)通读内容,了解主要数学知识让学生在通读新课内容的基础上,动手画画、圈圈知识要点、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从整体上了解新的数学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预习不是浏览课本,对预习中...

三年级如何进行数学预习
二、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达到较高的预习效率1.将书“看一看”。三年级学生完全可以尝试着进行独立的课外阅读了。“看一看”也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预先知道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到有个大致的学习方向,上课不至于盲目,并可减少上课进入学习角色的准备时间。2.将书“做一做”。新课本不再是将知识直接地呈现...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预习小学数学新课
布置预习作业可以明确预习任务,可以促使每个学生都有目的的去预习。从而自觉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小学生多数乐于做题,布置学生试做一、二道练习题,一般课本中的练一练、试一试比较合适作为预习作业。尝试练习,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要让学生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故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根据中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1、教给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 刚开始预习时,学生觉得无从下手,不知如何进行预习,这时教师应教给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总的说,我在指导学生预习时,采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