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读《黄帝内经》第一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8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

【经文】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狗齐,长而教敏,成而登天。

文义解释:

1.“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养,长而敦敏,成而登天。”的意思是:当年黄帝,出生就有神灵,弱小时候就能说话,幼年时候顺从教育扶养,长大以后敦肃聪敏,一切有成后登天而去。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养,长而敦敏,成而登天。”出自《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一开篇便是对黄帝的介绍,并进而引出黄帝与天师歧伯的对话。关于黄帝成长史的26个字看似简单,实则含义深广,对现代人有很多的启示。

1.

生而神灵

中医认为,心藏神,通神。黄帝“生而神灵”,也就是说他生来就有与天地沟通的天赋。“弱”是指“弱冠”,即二十岁之前。儒家讲三立——立德、立言、立功。立言是被当作人生的一大任务去追求和完成的。《黄帝内经》是口传心授传下来的宝藏。

黄帝“弱而能言”,说明他慧根深厚,在二十岁以前已经能够出口成章,说出一些很经典的话来。“幼而徇齐”就是指黄帝自幼跟了很多的明师求学,得到他们的言传身教。所以,《黄帝内经》始终贯穿着“黄帝问于歧伯曰”,歧伯就是天师,天子的老师。

2.

长而敦敏

“气沉丹田”,即“虚其心,实其腑”,也就是《易经》里的“离中虚,坎中满”。心对应离卦,离为火,所以我们常说心火。肾对应坎卦,坎为水,肾水也就是指肾精。“气沉丹田”说明丹田是实的,很重,重能生根。一阴一阳谓之道,有实就有虚,心为火,火空则明,所以要“虚其心”。

真正懂得养生的人,心是空的,不被五欲六尘所蒙蔽,同时懂得藏养肾精。“敦敏”就是指心肾相交的一种好的状态,“敦”说明肾精充足,“敏”是当心处于虚静状态下而生的定慧,反应在为人处事上,就是一种敏锐。

3.

成而登天

“成而登天”讲的是,黄帝在统一天下以后,到山上修行,后来天上下来一条龙,把他带到天宫,还有一些跟他修炼的人攀龙附凤,也跟着走了。听上去像是讲故事,其实说明了道家修行的功夫,黄帝已经修行到以魂魄离休,出神入化的境界。随后,《黄帝内经》还会讲到道家修行的四个境界,“真至圣贤”最高境界是真人,能游行于天地之间,视听于八达之外

黄帝内经分上下两部,第1部叫《素问》,他有八十一篇,第2部叫《灵枢》,也有八十一篇合起来162篇。

一、《素问》和《灵枢》有什么讲究?

素问就是简单的一些现象描述,互联网上有一个词叫FAQ ,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言下之意就是对普通大众问题的一个普及性。

《素问》解答了中医对生命对天地与生命关系的一些最基本问题。相当于一本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的书。

《灵枢》是指人的气和人的神灵沟通的那个节点,有点突破口,机关的意思。

《灵枢》是讲针灸穴位的书。

二、有《黄帝内经》,有没有《黄帝外经》?

其实还有一本已经失传的黄帝外经,他跟我们的黄帝内经相辅相成,黄帝内经主要讲的是道理讲法则,而皇帝外经可能还有很多的操作方法,但是黄帝外经已经失传。

三、关于《黄帝外经》的解释

古代道家写书经常把两本书分成内篇和外篇。

最有可能的是,《黄帝内经》阐述了一些中医理论,而《黄帝外经》阐述的是另外一些理论,实际上两者都可能是理论,因为能被称作金的东西,它指的是道路和方向,也就是说不是技术层面上的东西。

四、关于《黄帝外经》里的传说。

国有人说,华佗的那些高超的外科技术不是凭空掉下来的,也是师承《黄帝外经》的内容。

还有现在流传已久的整骨整形术,也应该是来自于此。

包括华佗临死前的一本书叫《青囊经》,总结他外科麻醉的药方的内容,想传给狱卒,结果那家伙不接受,他只好索火而烧之,但还留下了如何给动物做手术的部分,比如人们给鸡,猪等动物做阉割手术的方法。

现在看来这种手术非常精巧,创口小,而且感染率低,愈合还快,实际上中国的外科技术在古代华佗那儿就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

那我们在今天看来,能够达到这样的一种境地,其实很多东西它都是来自于黄帝内经和外经的流传,世人的潜心学习,造就的成果!

五、古代的人和天地动物植物都有沟通,他们有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

《史记》记载,扁鹊学医学成以后能够尽见五脏症结,也就是说他有一种超人的感觉能力,凭这种感觉能力去扎针做手术,那水平就非常的高。

其实现在还有人给树扎针灸,比如树生病了,再大的躯干和分支不同的地方给它扎上针,然后她它的病就好了。

古人的智慧真的是非常的有境界,我们这个中国人在很早以前就比现在的西方人有更强烈的环球意识。

古人认为,不光所有的人是平等的,而且人动物植物在某种程度上是平等的,因为他们拥有同样的系统。

古代的人和天地和动物植物都有沟通,他们有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这种沟通方式叫神通,就是在神的层面上与他们沟通。

这个听起来有点玄学。

但我们现在回想一下我们生活中的例子,嗯,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看狗一眼,狗看你一眼,你和他的眼神就有一个交流,这绝对不是通过语言能够表达的。

读《黄帝内经》,得先读懂第一章,正所谓天真的人能得天助。

浅读《黄帝内经》第一节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养,长而敦敏,成而登天。”出自《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一开篇便是对黄帝的介绍,并进而引出黄帝与天师歧伯的对话。关于黄帝成长史的26个字看似简单,实则含义深广,对现代人有很多的启示。1.生而神灵 中医认为,心藏神,通神。黄帝“生而神灵”,也就是...

「001」养生系列倪海厦
这一篇呢,上古天真论一开始,就是说黄帝呢,我们叫歧黄,中医叫歧黄之术,就是从内经开始的,黄帝跟岐伯之间的对话,叫歧黄之术。那黄帝就问那个岐伯呢,为什么上古人动作,上百岁都不会衰,现在人半百, 五十岁以后就衰弱了。那第一节讲的就是,我们如何知道呢,岐伯说呢,我们如何知道这个“道...

黄帝内经:八风,经风与邪气
《太素.阴阳杂说》第一节,论述“八风”与“五风”之对人体影响的不同个性,以及合而为病的共同性。但其原文论述(八风)“邪气发病”时,仅有“邪气发病,所谓得四时之脉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得四时之胜也”一句,其间“得四时之胜”是根据五行相克排列,即木...

黄帝内经读本:中医四部经典解读图书目录
在深入探索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世界中,我们首先从上篇概论开始,了解其历史背景与核心思想。第一章,《内经》的成书与沿革,讲述了它的诞生时期和作者。第一节详细介绍了成书的时代背景,以及第二节的沿革历程。这部分包括了《内经》的流传,通过研究相关命名的含义,揭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我...

黄帝内经养生大道:时令养生目录
第一章《黄帝内经》养生之道 第一节 健康是生命的基石 讨论了人体的健康状况与寿命的关系,强调健康是活到自然寿数的必要条件,通过身体检查及小症状的分析,提示读者关注身体的细微变化,及早发现疾病迹象。第二节 《黄帝内经》养生之道 分析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简便易行的养生法术、饮食的...

孩子成才的秘密——读《黄帝内经》有感
2.《时间管理》12讲 3.阅读:《帝王师刘伯温》三、日记     孩子成才的秘密——读《黄帝内经》有感 看徐文兵与梁冬对话《黄帝内经》之上古天真论篇,讲到第一节内容: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儿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生而神灵:是说每个孩子生下来都具有与天地沟通的...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第一讲)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第一讲 《黄帝内经》的三要义(第一节)《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为南怀瑾先生2007年在太湖大学堂讲授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的讲座集成,重点阐释《内经》的精神及中医学的基本观点,以为研究起步。南怀瑾先生结合生命科学、道家 养生 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并引用大量生活实例,将...

求助!要写一篇关于中医的论文,关于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把身体和大...
首先,卫气的运行仍是循经走行,因此应该在《内经》所述的经脉线路上;其次,卫气乃水谷悍气,剽疾滑利。卫行脉外,卫气应走行于经脉线下的血管之外;第三,卫气者,卫外之气也,行于机体的外面而不是内里,因此卫气的主要运行途径是机体最外面的皮肤中。 这样以来,经络的概念顺理成章地演化成了两个部分,一是...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方法有?
第三章 认清体质,把养生养到实处——辨清体质好养生 ◎第一节 《黄帝内经》中秘藏体质养生的智慧 《黄帝内经》最早涉及体质养生 体质受先天、后天因素共同制约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环境造成体质差异 体质影响疾病的产生与发展 不同体质易患不同的疾病 判断体质,从辨别阴阳开始 男性疾病无一不和体质有...

《黄帝内经》与《易经》里的养生之道图书目录
第一节 人体健康的标准:在《黄帝内经》与《易经》中,人体健康的标准被定义为阴阳平衡的状态。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任何偏离都会引发疾病。第二节 人体的阴阳平衡:阴阳平衡指的是人体内阴阳两种能量的和谐共存。阴主静,阳主动。阴阳平衡能确保人体机能的正常运行。第三节 阴阳平衡的健康的基础:...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