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入门:佛教为什么要求禁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1-24
佛教最根本的一个思想,就是人生极苦。苦些什么?就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
前四苦是人生自然的定律,由不得人做主,后四苦则是人的爱、憎、欲、望造成。所以佛教基本的道理就是要以戒律和刻苦的生活来消除人的欲望,让人能够脱离痛苦的人生。
佛教要求修行者守戒律,消欲望,不是对“欲望”有些什么负面看法,也不是因为什么“神圣的禁忌”,而是实事求是地看到人生就是因为欲望而痛苦,所以最直接的道理,就是没有欲望就没有苦。
当然,佛教对欲望烦恼有更深刻的看法。大乘佛法“唯识宗”就有“转染成净、转识成智”的思想。认为人生来的欲望烦恼,各种生理局限,都是为了让人能够将其转化为菩提智慧。所以有“转染成净为涅槃,转识成智为菩提”的说法。
中国佛教禅宗的宝典《六祖坛经》也有“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谁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的说法。认为人的欲望烦恼正是人能够成佛的依据。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皈依佛门后具体有哪些行为需要禁忌?
偷盗<\/ - 远离贪婪,尊重他人的财物。 淫乱<\/ - 保持清净身心,遵循佛教的禁欲原则。 说谎<\/ - 真言实语,诚实为本。 饮酒<\/ - 避免酒精对心性的影响,保持清醒。 然而,这些戒律的精髓延伸为"十善",善行的三大分支<\/——身、语、心:身善<\/: 通过行动体现,比如守戒、行善、...

为什么历史上的皇帝都信奉道教,而贫民都信奉佛教?
因为道教中认为,天子是上天选定管理人间的人,是天选之子。而皇帝信奉道教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为自己的政权赋予神话特色。而平民信奉佛教,是因为佛教讲究普渡众生,人民信奉佛教,希望一生平安。

因果报应疑惑!!!
答:不是不报, 时候未到.见(1), 果报是有延时的.有时果报迅速, 有时却要等到别的机缘成熟才行, 可能是下辈子的事了.[cchere.net 西西河 衲子] 疑问b:既然有你所谓的守恒律支配, 为什么还会有人作奸犯科?久远劫来,系统应该达到稳态, 应该不会再有你欠我的, 我欠你的还没还清. 答:见(2), 真空也有...

禁欲怎么造句
13、在形形色*的宗教禁欲中,佛教对人的性本能更是严格地予以禁制,这是因为性本能引起的行动和欲望最能引起感情上的骚动和烦恼。14、年少时禁欲主义的教育在贰心中深深地注入了高度的正义感,这为他的弘愿壮志供给了敦促力。15、由此可知,上帝是一个禁欲主义者。他不允许别人干他不喜欢的事,因此他...

念佛静心入门
尽一口气为一念,念至十口气,即念小净土文。或但念愿生西方净土中四句偈。念毕礼佛三拜而退。若无佛即向西问讯,照上念法而念。此名十念法门。乃宋慈云忏主为王臣政务繁剧,无暇修持者所立也。何以令尽一口气念。以众生心散,又无暇专念。如此念时,借气摄心,心自不散。然须随气长短,不...

道经跟佛经有什么不一样?
4.命本源不同:佛法有云,只要是劝信众生一心向善,一切法皆是佛法,善人用恶法,恶法亦善,恶人用善法,善法亦恶。有易经的时候,还没有道教呢,所以道士把易经归为自己的学说,是有些盗窃思想意识的,至于太极图和阴阳鱼,都是道家的运用了易经的思想。5.佛是以般若的智慧自内证打破无明烦恼,成就...

道教与佛教的最大区别
1、教义不同。佛教就是教人悟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有色亦空,无色亦空;“凡物之过程,成住环空,终归于空”,有亦是空,无亦是空;禅宗顿悟,只有悟空。道教则是教人存有:天地有道,由无生有,“道生一”,即有一;“一生二”,即有二,“二生三”,即有三;“三生万物”,...

如何进入修行之门?
沿着信,解,行的路线走,以行为主,行深一步,解进一步,信坚定一步。如能悟到佛道儒三家,如何万法归一,出世和入世圆融无碍,金钱和道德一体两面,当心中燃起对人生对社会无限的信心和热情时,修证才刚刚入门,这个理真正悟通而没有迷惑大概需要七八年吧。祝您成功!

佛道本是一家,佛教以道教分支传入中国,有没有代表性?比如像八卦代_百度...
佛教则不一样,佛教主张绝对的禁欲主义,反对男女肉体之欢爱,认为是污秽的,反对感情,认为是牵缠,是魔障。认为女性地位低下,是上辈子不修,这辈子才沦为女身。佛教里面二僧的地位也是低下的,这些其实是印度不尊重女性的继承。而佛教的西方极乐世界,也是没有女人的,印光法师说:“极乐世界,无有...

得道高僧—、行正即是道
初学者应以八正道为准则,努力去恶从善,使身心诸行符合佛法。戒学、慧学和定学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和‘自净其意’中体现,初学者应以戒学为主,持戒、修定、生慧并重。戒学中的‘诸恶莫作’和‘众善奉行’是相互支撑的,要求在身业上做到不杀生、救生放生,不贪财、廉洁行善,禁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