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废掉同为刘备托孤重臣的李严

如题所述

刘备病逝于永安前,曾精心安排了一个“亮正严副”的辅臣结构,即托孤于诸葛亮,并以尚书令李严为副。但是,刘备去世后,李严并没有能够起到辅臣的作用。相反,他还在八年后被废黜和流放。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这种断然的决定背后,又有什么深刻的政治原因呢? 上一集我们讲了诸葛亮和刘禅的君臣关系,这一集我们讲诸葛亮要处理的第二种关系:同僚关系。在蜀国,诸葛亮的同僚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李严。为什么呢?同为顾命,并受遗诏。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临终前曾“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李严传》也说李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而且刘备还“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这个安排,和孙策死后的情况十分相似。据《三国志》之《张昭传》和《周瑜传》,孙策临终前曾托孤于张昭,周瑜也“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诸葛亮担任的丞相和张昭担任的长史都是文职,或行政长官;李严担任的中都护和周瑜担任的中护军都是武职,或军事长官。周瑜与张昭“共掌众事”,李严与孔明“并受遗诏”。一武一文,一副一正,真是何其相似乃尔!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在刘备的心目中,李严就是周瑜,或者希望他是周瑜。 那么,李严起到了周瑜的作用吗? 没有。李严不但没有能够和诸葛亮一起辅佐刘禅,反倒还在刘备托孤八年以后被废,身败名裂。这就和周瑜的情况完全不同,也为历史留下了一个疑案。本集要讲的,就是这个疑案。为此,我们必须把李严被废的经过说一下。 据《三国志·李严传》,事情大体上是这样的:蜀汉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四出祁山,北伐曹魏,安排李严督运军粮。这时,李严已改名李平(为方便读者,以下仍称李严),正以中都护的身份代理丞相府的政务,催办督运粮草自然是份内的工作。可惜李严的运气实在太差。这年夏秋之际,连降大雨,军粮无法如期运到前方。于是,李严就派人到军中说明情况和想法,请诸葛亮回师(呼亮来还),诸葛亮也答应了(亮承以退军)。但是,当诸葛亮退兵的消息传来时,李严却故作奇异大惊小怪地说,唉呀,军粮很充足嘛,为什么要撤退(军粮饶足,何以便归)?又上表刘禅,说诸葛亮的撤军是“伪退”,目的是诱敌深入(欲以诱贼与战)。这当然不是事实,也会引起猜疑。诸葛亮只好把李严前前后后亲笔所写的书信都原原本本地拿出来给大家看(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这下子李严没有话说(辞穷情竭),只能坦白交代,低头认罪(首谢罪负)。 这就是李严被废的经过,明眼人一看便知其情节可疑。第一,犯罪动机不明。《三国志》的说法,是李严要推卸责任(解己不办之责),嫁祸于人(显亮不进之愆)。前一条说得过去,后一条就有问题。李严的表文说得很清楚,诸葛亮的撤军是“欲以诱贼与战”。这明明是说他诱敌深入以退为进嘛,怎么会是“显亮不进之愆”呢?第二,作案手法拙劣。李严如果要陷害诸葛亮,他就不该这样前言不搭后语,也不该留下证据和把柄。以李严之聪明,岂能想不到将来诸葛亮会“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第三,只有一面之词。我们知道,蜀汉是没有史官的,也没有人为李严编文集。所以,李严的真实想法和说法,我们是永远都不得而知了。不过,正如北京大学田余庆教授《李严兴废与诸葛用人》一文所言,前述故事“过于乖谬,不符常情”,实在不像李严的所作所为。因此,田先生“颇疑其间另有文章”。 当然是另有文章的。中国古代的政治,是一种暗箱操作的秘密政治。公布出来的材料,往往未必能够代表事情的真相,甚至是掩盖真相的。比如伏皇后的那封信,我就怀疑是曹操捏造的。诸葛亮当然不会伪造李严的信,却不等于李严的“罪行”和“罪证”只有这几封信。也就是说,李严肯定出了问题,但问题不会这么简单。 不过这并不重要,第一,李严认了(辞穷情竭,首谢罪负)。这就说明,诸葛亮至少是抓住了李严的把柄。第二,众臣支持。据《三国志·李严传》裴松之注,诸葛亮上书时,联署者多达二十余人,包括魏延、杨仪、邓芝、刘巴、费祎、姜维。于是,李严被废黜为平民,流放到梓潼(郡名,治所在今四川省梓潼县)。三年后,也就是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李严听说诸葛亮去世,也发病而死。 李严被废,对于蜀汉政权来说无疑是一件大事;而冰冻三尺,也绝非一日之寒。也就是说,诸葛亮恐怕早就想解决李严问题了。这次事件,只不过提供了一个机会而已。于是我们就有了一个问题:诸葛亮为什么要废掉李严? 也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李严被废,是他争权夺利自取灭亡。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是诸葛亮玩弄权术排斥异己。这就针锋相对,我们也必须先把情况弄清楚了再说。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孔明在刘备逝世以后,为什么要废掉曾和他一起托孤的李严?
二、李严为刘备做出的贡献李严投奔刘备的时候,刘备正处于比较缺人才的时候。所以,当他得知李严想来投奔自己的消息后,真的是蛮高兴的。等到李严正式投到他的门下后,刘备给予了李严非常好的待遇。此外,他还重用了李严,给了他个太守的职位。而李严见刘备如此厚待于他,便决定好好留在刘备身边为他效...

李严,当年被刘备命为托孤大臣,同为托孤大臣的诸葛亮执意要废掉他?
因为在刘备死后,李严并没有好好辅佐刘禅。而且一山不容二虎,李严和诸葛亮两个人也是明争暗斗的。但是诸葛亮是一心为了朝廷着想的。而且当时刘备托孤的时候也不是真的信任李严,只是想借李严打压一些势力。当时刘备死的时候,设计了一个亮正严副的辅政结构,就是诸葛亮是正,李严是副的意思。李严掌管...

都是刘备的托孤重臣,诸葛亮与李严之间的关系为何会不好?
于是,诸葛亮上奏弹劾李严,并且赢得了大部分蜀汉大臣的支持。四 最后,对此,后主刘禅最终将李严这位托孤重臣被废为平民,流放到梓潼郡(治今四川梓潼)。总的来说,对于诸葛亮和李严这两位托孤大臣,因为理念上的不同,所以逐渐走向了对抗,也即诸葛亮一心为公,希望可以匡扶汉室,而李严则更多的为个人利...

李严也是刘备的托孤重臣,为何会被诸葛亮废掉?
这主要是因为李严和诸葛亮的政治理念不合。所以也导致双方经常发生分歧及争执。因为李严并不支持诸葛亮北伐,他主张让蜀汉的老百姓休养生息,等到实力以及时机成熟了以后再出兵北伐。然而诸葛亮为了实现对于刘备的承诺,才会选择迅速的出兵北伐。因为一旦等到时机成熟的话,自己将没有能力在实现对于刘备的承诺。

和诸葛亮一起的托孤大臣李严为何被废为庶民呢?
刘备让李严担任尚书令,就是考虑将来托孤诸葛亮的同时,再托孤给李严,用李严来制衡诸葛亮,避免诸葛亮一枝独大,成为权臣。我们再来看,刘备去世后,本来被刘备安排掌管军队的李严,是如何失去军队指挥权的。李严掌管军队,刘备给他的职位是中都护。“都”是全部的意思,“护”是...

同为蜀汉的托孤大臣,李严与诸葛亮为何不和?
同为蜀汉的托孤重臣,诸葛亮与李严之间的嫌隙并非一朝一夕。诸葛亮选择废黜李严,原因深藏于李严的行为与野心之中。首先,李严在押运粮草时,因天气原因导致供应困难,他不仅不诚实地报告实情,反而试图推卸责任并陷害诸葛亮。这直接触怒了诸葛亮,他展示了李严的书信,揭露了李严的不忠与意图。诸葛亮的这...

诸葛亮为何要废掉李严?真的是为了集权吗
刘备白帝城托孤之时,将刘禅托孤给了诸葛亮,让诸葛亮作为顾命大臣,辅佐刘禅。但是出于制衡的想法,刘备安排了益州集团的代表人李严一同为顾命大臣,制衡诸葛亮为首的荆州集团。多年以后,诸葛亮的地位在蜀汉达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步,李严也镇守着蜀汉东部。此时诸葛亮在中央,李严在地方。然而李严...

诸葛亮为何废掉同为刘备托孤重臣的李严呢?
在刘备临死前,一共有两位托孤重臣在场,一为诸葛亮,一为李严。刘备的分工是这样的,诸葛亮掌管内政,而李严则掌管军事,帝王的制衡术。自私、没担当的个性展露无遗 刘备死后,李严似乎彻底放开了自我,开始为了自己和家族谋起了利益。李严上表少主,想要组建巴州,自认巴州刺史,被诸葛亮驳回;李严又...

作为手握蜀汉兵权的李严,为何会被诸葛亮流放?
一是因为李严与诸葛亮产生了权力之争,遭到了诸葛亮的打击。二是李严为了争夺权力不顾大局,干扰蜀国北伐大业,故而遭到惩处。李严与诸葛亮之间的权力之争 李严在蜀国的贡献与地位,以及他本人的能力,显然都不能与诸葛亮相提并论。诸葛亮在刘备最困难的时期,就已跟随在刘备左右,鞍前马后效尽犬马之...

诸葛亮为什么一定要废掉同为刘备的托孤重臣的李严?
那么李严为何被废了?原因其实很简单,争权夺势,三心二意。因为刘备去世,诸葛亮,独揽朝中大权,李严就非常不服气。从他驻守永安起就发生几件很不寻常的事。第一件,益州从事常房,巡视南中,巡视途中不宣传诸葛亮教令,反而用都护李严书信去晓谕益州郡各大姓家族。(此为争权)第二件,李严好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