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不如地利你用你所了解的中国历史上的某场战争(或战役)来证实作者的观点吗

急需。
试举一例就够

  战争日期:公元208年7月~12月
  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败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约今湖北、湖南),欲一统南北。时孙权已自江东统军攻克夏口(今武汉境),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州(治成都),再向北发展;而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为谋士,以其隆中对策,制定先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曹操军劳师、水土不服、短于水战、战马无粮等弱点,坚定了孙权抗曹决心。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命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
  曹操乘胜取江陵后,又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仍统本部兵,镇守汉川(今江汉平原)。益州牧刘璋也遣兵给曹操补军,开始向朝廷交纳贡赋。曹操更加骄傲轻敌,不听谋臣贾诩暂缓东下的劝告,送信恐吓孙权,声称要决战吴地。冬,亲统军顺长江水陆并进。
  孙刘联军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击曹军,遇于赤壁。曹军步骑面对大江,失去威势,新改编及荆州新附水兵,战斗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战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乌林(今湖北洪湖境),与联军隔江对峙。
  曹操下令将战船相连,减弱了风浪颠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紧演练,待机攻战。周瑜鉴于敌众己寡,久持不利,决意寻机速战。部将黄盖针对曹军“连环船”的弱点,建议火攻,得到赞许。黄盖立即遣人送伪降书给曹操,随后带船数十艘出发,前面10艘满载浸油的干柴草,以布遮掩,插上与曹操约定的旗号,并系轻快小艇于船后,顺东南风驶向乌林。接近对岸时,戒备松懈的曹军皆争相观看黄盖来降。此时,黄盖下令点燃柴草,各自换乘小艇退走。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败局,下令烧余船,引军退走。
  赤壁之战遗址 联军水陆并进,追击曹军。曹操引军离开江岸,取捷径往江陵,经华容道(今潜江南)遇泥泞,垫草过骑,得以脱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满宠屯当阳,自还北方。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并遣甘宁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围甘宁。周瑜率军往救,大破曹军,后还军渡江屯北岸,继续与曹仁对峙。刘备自江陵回师夏口后,溯汉水欲迂回曹仁后方。曹仁自知再难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2710.html?wtp=tt#8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2-28
赤壁之战
第2个回答  2009-02-28
赤必
第3个回答  2009-03-03
三国战争,可以
第4个回答  2009-03-10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经典智慧的战争理论,在20世纪的近代战争中,屡次得到了现实的证明!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引人注目的前苏联对法西斯德国的卫国战争!德军企图通过闪电战,继续在苏俄广褒的国土上称霸披靡。希特勒妄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进攻,摧毁苏联的意志和抵抗。战争中期德军却发现举步为艰,苏联人民顽强不屈的抵抗住了德军的前进步伐,特别是当苏联恶劣严寒、冰冻无比的冬天来临以后,水土不符的德军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后勤补给也陷入了失控状态。缺吃少穿的德军已经丧失了战斗力。而此时的苏联红军,却利用地理优势和天生的耐寒能力,对强弩之末的德军发动了声势壮大的反攻战役!苏联全国军民万众齐心、众志成城,终于取得了这场伟大的卫国战争的胜利!并且同盟军一道,解放了被法西斯蹂躏的欧洲各国!消灭了不可一世、罪恶滔天的希特勒法西斯政权。
第5个回答  2009-03-14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你用你所了解的中国历史上的某场战争(或战役)来证实作者的...
赤壁之战遗址 联军水陆并进,追击曹军。曹操引军离开江岸,取捷径往江陵,经华容道(今潜江南)遇泥泞,垫草过骑,得以脱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满宠屯当阳,自还北方。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并遣甘宁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围甘宁。周瑜率军往救,大破曹军,后还军渡江屯北岸,继续与曹仁对峙。刘...

对孟子其人和《孟子》其书,你了解多少?请查阅资料并作简要梳理_百度知 ...
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比不上作战中的上下团结。天时不如地利:淝水之战 和当时天气不是很有关,地势很有关,前秦和东晋,苻坚在高处看八公山,因为那里的地势很险,风吹下,草都摇摆起来,还以为都是晋兵,所以感到很害怕,才有草木皆兵这个成语,也...

中国历史上某场战争来证实孟子的观点
赤壁之战可以证实孟子的天时地利人和的观点。《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意思是,气候状况适宜不如地理条件有利,地理条件有利不如人际关系和谐。《孙膑兵法》则称:“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孙膑把这三者等同看待,认为都要具备,否则即使取胜也有后患。这是先哲总...

用中国历史上某场战争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次战后,在一次军事会议上,朱元璋分析了双方胜败的原因,他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归根到底,打仗要靠人。陈友谅虽然船多人多,但是内部不团结,人各一心,上下猜疑,而且连年用兵,老是打败仗,不会蓄积力量,不善于捕捉有利战机,所以最后失败了。我军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既掌握了战机,又能将士一心,得了...

用中国历史上某场战争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用中国历史上某场战争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用中国历史上某场战争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做一下简单的阐述,大概50字,写清楚哪里用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用中国历史上某场战争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做一下简单的阐述,大概50字,写清楚哪里用了“...

用中国历史上某场战争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经典智慧的战争理论,在20世纪的近代战争中,屡次得到了现实的证明!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引人注目的前苏联对法西斯德国的卫国战争!德军企图通过闪电战,继续在苏俄广褒的国土上称霸披靡。希特勒妄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进攻,摧毁苏联的意志和抵抗。战争中期德军却发现...

中国古代颇存争议的战争
若不北伐,人们的正统思想将逐渐淡化为零,凝聚力、向心力也将变得更弱。 第五、诸葛亮北伐并非没有取得成功的可能。中国古代战争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战略格局的改变往往在于某个重要战役的胜败,如前秦与东晋淝水之战。当时秦王符坚先后灭掉前燕、代、前梁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又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今...

有关战争的提问
2、 刘备:即理想化的人君形象,同时又有统治阶级代表人物所特有的虚伪一面。 三、战争描写。 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 相似处:都是以弱对强、都用了火功、结局都是弱者胜。 不同的特点:斗争双方的特点不同、面临的情况不同等,使之写来绝不雷同。 学习内容 一、讲史文学之源流 宋代说话技艺...

如何在议论文中举出恰当的例子?
抗日战争期间,世居北平,生活优裕的梁实秋先生,为 避兵燹,南迁重庆,在城郊租住陋室两间,这两间临时居所其陋如何,先生在《雅舍》一文中有所描述,不仅是“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 少,雨来则渗如滴漏”,而且夜晚鼠子猖獗,夏夜聚蚊成雷,但这并不妨碍梁公安然,怡然,潜心写他的文章,并将自己...

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资料
2、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国和法国在俄罗斯和美国的支持下共同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为了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扩大侵略中国的利益,粉碎中国太平天国运动,英国和法国以亚罗事件和马神为借口共同攻击清政府的战争。同时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相似回答